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小学古诗研究报告作文

小学古诗研究报告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9 23:46:16

⑴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研究报告的范文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历代文人墨客在“每逢佳节”之际,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无限思绪流注笔端,抒写下了千古诗词名篇。 春节: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及以后的几天,它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岁首、过年”等。“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除夕之夜,传统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春节习俗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鞭炮、上祖坟、闹社火”等。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了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喜迎佳节的情景,诗人抓住春节畅饮屠苏酒、新桃换旧符的民俗特征加以描写。高适《除夜作》:“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白居易《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孟浩然《除夜有怀》:“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等却描述了除夜的另一种情景。“思乡、思亲、思友”之情使诗人添了白发、添了病痛。除夕之夜,本该一家团聚,其乐融融,但飘泊的“客心”却只能感受到清冷和孤寂。
元宵节:
元宵节也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象征家人团圆,元宵又名“汤圆、圆子”等。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狮”等民间活动,俗称 “闹元宵”。古时男女缺少交往的机会,元宵节自然成了情人相会之日,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堪为明证。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潮的热闹场景。唐代崔液《上元夜》:“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虽未正面描写,却蕴含着欢乐愉悦、熙攘如海的场景。苏东坡诗:“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则是宋代盛况空前元宵夜的真实写照。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渲染了火树银花、笙歌社舞、丽人群女的“人间仙境”——以传神之笔绘美好境界。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咏元宵节水上灯船,在众多描绘元宵热闹的作品中,其选材新颖,写法也别具一格。
清明节:
清明节亦称“踏青节、扫墓节”,它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禁火、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活动。时间在4月4、5或6日。扫墓,其实乃清明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文人诗客借“寒食清明”吟事抒怀,流传下许多诗文佳作。杜牧《清明》:“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沈佺期《驩州不作寒食》:“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刚逢寒食,又期清明,一诗两节,表现怀帝乡、思亲情,可谓深切隽永之至。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诗人由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表达了对仕途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愤慨。宋王禹称《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佳节清明,无花无酒心绪索然,景况清寂、落寞。“乡情、亲情”为寒食清明诗普遍涉及的主题。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浴兰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吃粽子”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唐张建封《竞渡歌》:“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唐卢肇《竞渡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两首诗都以热情洋溢的笔触精彩地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观者如潮,喊声震天,激烈壮观。现在赛龙舟已突破了时空界线,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欧阳修《渔家傲》:“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以细腻的手法绘制了端午佳节吃粽子、悬菖蒲、饮雄黄的风俗画卷。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却疑账主怕灵符。”却把端午节挂“黄纸帖”当作阻挡账主的“灵符”,个中辛酸见于言外。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也称“仲秋”。中秋有赏月亮、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诗词中的“月”往往不全是客观实景,而是作者的主观感情。月代表了人们的“思乡、思亲”之情。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运用丰美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中秋月圆,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深挚慰问和祝愿。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又与“久”同音,两九相重,因此称为“重阳”。“赏菊登高祈长寿人共菊花醉重阳”,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有“登高远眺、赏菊赋诗、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十分自然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诗人用酩酊大醉酬答佳节,实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李清照《醉花阴》:“佳节又重阳”写尽李清照孤独寂寞、思念丈夫的伤感情绪,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宋祁《九日置酒》:“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吟酒上花。”佳日兴会,登高饮酒,此诗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了革命家的壮志豪情。
七夕情人节:
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乞巧节”也成为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唐王建诗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白居易《牵牛织女·七夕》:“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此词融情、景、理于一炉,悲欢离合,起伏跌宕,正确的恋爱观,高尚的思想境界,遂使此词成为千古抒情绝唱。柳永《二郎神·七夕》:“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以闲雅欢娱的情调反映了在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世俗生活的一个片段。

⑵ 三年级下册乐园一古诗诵读作文评语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WORD版(带拼音)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金海岸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 13页 免费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页 1财富值 金海岸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 24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古诗(带拼音)... 1-6年级必背古诗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苏教版1-6年级必背古诗 5页 1财富值 新课标1~6年级必背75首古... 22页 8财富值 1---6年级要背的古诗 6页 1财富值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页...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70首各年级安排 [ DOC/Microsoft Word ] 石灰吟 竹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己亥杂诗 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总复习注:新课程中要求1—6年级必背古诗70首,包括书本中要求背诵的,红色字体为必背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 [ DOC/Microsoft Word ] 小学生必背古诗篇目(小学一—六年级共156首) 1江南 (汉乐府民歌) (苏教版/...6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苏教版/第3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灵江小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0首 [ DOC/Microsoft Word ] 江小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0首 一年级: 1-25首 二年级:26——50首三年级: 51-75首 四年级:76——100首五年级: 100—120首 六年级:复习一年级必背古诗25首... 1到6年级必背诗词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1——6年级语文诗词汇总 7页 免费 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诗词 21页 免费 1-6... 25页 2财富值 小学生必背古诗 17页 2财富值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3页 免费... 1-6年级必背古诗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页 1财富值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必... 3页 免费 1-6年级小学生必读图书目录... 14页 免费 1-6年级... 小学语文1-6年级各年级知识点 [ DOC/Microsoft Word ] 第四部分 小学语文1-6年级所有古诗词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诗词歌赋(精读、必背) 1、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 一年级 [ DOC/Microsoft Word ] 教版小学语文必背诗词目录一年级上册课内课外序号题目作者序号题目作者 画 1 江南汉乐府 3 咏鹅 骆宾王 2 敕勒歌北朝民歌 15 静夜思 李白 4 风李峤 画鸡 唐... 扬州市东关小学1-6年级寒假作业安排 [ DOC/Microsoft Word ] 扬州市东关小学1-6年级寒假作业安排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1,背一背. 背诵六首古诗:《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2,写一写.... 小学生1-6年级别语文日积月累及必背古诗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生 1-6 年级别语文日积月累及必背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俄国)普希金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相关文档推荐 暂无相关...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 暂无评价|0人阅读|0... 汉字间架结构表 1 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jiā...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总汇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必背古诗词及名言警句... 1页 5财富值 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邢俊臣) 6.读读背背(歇后语)P13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 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惠农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 一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 1、敕勒歌(北朝民歌)...朱熹) 4、春日(朱熹) 5、墨梅(王冕) 墨梅(王冕) 咏梅(陆游) 6、卜... 小学1-6年级成语、古诗及课本单元必背知识汇总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年级成语、古诗及课本单元必背知识汇总 隐藏>> 一年级(下) 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愚公移山 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漫山遍野... 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诗歌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关键词:古诗背诵 同系列文档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 小学初中新课标必背诗歌全... 7页 1财富值 ...6、凉州词 ……… 7、登鹳雀楼 ……… 8、春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1]默写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1]默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6 下载此文档 大小:48.52KB 0财富值 收藏此文档 免费 加入阅读会员!获取...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1]...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1] 隐藏>> 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 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小学生必背古诗一年级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要... 小学生必背古诗五年级1/2 相关文档推荐... 一年级上期小学生必背古诗... 6页 2财富值 一年级上期小学生必背古诗......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20首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 1.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2.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3. 江雪 4. 所见 5. 山行 唐 柳宗元 清 袁枚 唐 杜牧 6.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走进经典名著 弘扬民族文化 [ DOC/Microsoft Word ] 进经典名著 弘扬民族文化 ——番禺大石中心小学06...6、以级为单位开展各项诵读比赛。(1)一、二年级诗...诵读内容:《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中本年级必背古诗... 小学,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意见 - 常熟市教育局文件 [ DOC/Microsoft Word ] 常熟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年级上 1.必背古诗篇目(10首)(1)敕勒歌 (2)江南(3)古朗月行 (4)咏鹅(5)悯农(一) (6)忆江南(7)悯农(二) (... 一年级第一学期背诵古诗词20首 [ DOC/Microsoft Word ] 背诵蒙学经典6则《三字经》上半部分(1)人之初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六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内容六年级背诵20首古诗(1)凉州... 小学六年级常考古诗词 [ DOC/Microsoft Word ] 学六年级常考古诗词 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绍兴市马山镇小学生作品发表登记1 [ DOC/Microsoft Word ] (1)班古诗抽背团体镇级一等奖 2010.6.26 沈素娟马山小学二(3)班古诗抽背...(1)班镇三到六年级必背古诗笔试比赛镇团体二等 2010/6 郦 宏豆姜小学张... 惠农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惠农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 一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 1、敕勒歌(北朝民歌)...朱熹) 4、春日(朱熹) 5、墨梅(王冕) 墨梅(王冕) 咏梅(陆游) 6、卜... 扬州东关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DOC/Microsoft Word ] 四年级学生背诵《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诵读《千字文》六年级学生诵读《古诗词必背》四,活动时间:1.从2010年9月启动本活动,在1——6年级学生中全面推行.... 清莲品格.之春声6.doc - ·第50页· 感悟·体验 [ DOC/Microsoft Word ] · 课内外古诗词汇编 一、课文古诗 1-6年级古诗汇编【小学一年级】上册:《...附小六六班·请莲品格之春 2010.4.16 ·第65页· 二、必背古诗词70首 (... 古诗部分 (一)苏教版教材1-6年级出现的古诗 [ DOC/Microsoft Word ] 诗部分(一)苏教版教材1-6年级出现的古诗 1. 题...——达尔文2、诗词: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汗流浃背、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热不可... (一)采购项目清单: 1、铅锌矿小学各科组选定图书目录 [ DOC/Microsoft Word ] —小学高年级 数学 3 世界图书 7807248289 1-/公民...6/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3 西苑出版 7564018267 父母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3 吉林... "中小学目录" [ XLS/Microsoft Excel ] "ln0078","A0536","贝塔斯曼书系--漫画的世界(1)..."sysx0112","A1331","高中生必背古诗文","10....课外心理--塑造美的心灵(5-6年级)主编:林崇德,俞... 构建小学中段古诗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 DOC/Microsoft Word ] 二、研究背景《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会背许多古诗,今天又当着这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们一... “经典诵读”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 DOC/Microsoft Word ] (其中包括六盒古诗卡、课标规定的70首必背古诗)和...一篇文章中,选择运用最常用的十种读书方法——(1)...(6)中高年级师生同读一本书、共同记好读书笔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 PPT/Microsoft Powerpoint ] 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六年级具体篇目安排《赠汪伦》唐李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1,用心读读课文的4—6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 可以把关键... 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 [ DOC/Microsoft Word ] 丛书分为三个梯次:一是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阅读衔接;二是培养孩子的文学...6、《安徒生童话》二年级:(共8本)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2、《中华... 小学语文六年级必背古诗词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必背古... 6页 免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班级: 姓名: 一、古诗词:马诗... 2013.0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文75篇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 年级必背古诗文 75 篇(2013、03 年)一年级:上学期(4 首)(唐)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李白《...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 DOC/Microsoft Word ] 以广州市鹤洞小学为个案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我的研究日记 2006-2-15) 6.1.2 开发本...《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等经典背诵... 小学阶段1-6年级必背古诗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2 相关文档推荐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小学阶段1-6年级必背古诗拓宽知识面,培养读书好习惯。小学阶段1-6年级必背古诗... 小学1-6年级古诗诵读内容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年级古诗诵读内容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博爱学校一年级古诗词诵读材料(下册)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WORD版(带拼音)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页 1财富值 金海岸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 24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小学必读80首古诗(带拼音版... 28页 5财富值 带拼音的... 在古诗文诵读中提高农村 [ DOC/Microsoft Word ] 6 总目标 年级分目标 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要求学生必背古诗篇首和自选喜欢的古诗(5)、在开展...如:走进唐诗 ——活动案例活动目的 1.通过对有关...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WORD版(带拼音)_免费下载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 2页 1财富值 金海岸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 24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带拼音的小学必背古诗80首 24页 免费 小学生必背古诗80... 3——6年级必背古诗及练习题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6年级必背古诗 4页 1财富值 1-6年级必背古诗 7页 2财富值 小学古诗必背(1~3年级北师... 6页 免费 1-3年级必背古诗 暂无评价 3页 免费 四年级必读... 采购项目编号:XF2013—044 采购项目名称:新丰县城第一小学教育... [ DOC/Microsoft Word ] 作文——常见病诊治百例.中年级浙江少儿 32 1 2004...丛书第6辑—中外文学名著导读汕头大学 1 5 5 2010...大悦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吉大出版 1 5 5 201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 1-6 年级古诗 一年级上册《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六年级古诗必备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六年级古诗必备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李白:《月下独酌》) 6.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送别 1.海内存... 小学必备古诗 一年级下学期 带拼音_网络文库 [ LRC/Lyric ] 小学必备古诗 一年级下学期 带拼音 一年级下学期必备古诗 qīng míng cū...1 下载此文档 大小:84.50KB 0财富值 收藏此文档 免费 加入阅读会员!获取... "小学资源" [ XLS/Microsoft Excel ] (一,二,三年级上)","艺术",,"VCD","6片",...广播体操——小学广播体操",,"人教版","VCD","1...,"XV1197","新课标小学生必背故事七十首—看动画... 阳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 [ DOC/Microsoft Word ] φ68mm,采用高强度尼龙螺纹升降器,升降器应有内衬钢管,钢管壁厚大于或等于1....(四年级)增MP3光盘(全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彩图版) 小学英语随堂故事...

小学作文古诗词大全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6、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6、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8、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游园不值》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2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2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登鹳雀楼》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3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⑷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的作文

例如: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⑸ 古诗赏析作文该怎么写

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⑹ 小学生怎样古诗改写作文

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含义。
若是写景的文章就按照观察的顺序来改写,若是写事的文章就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间可适当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⑺ 有关古诗研究课的作文150字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穿的服装、用的瓷器等等。这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们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传统文化也包括节日,我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过春节可以吃到象征幸福平安的饺子;过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亲人;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的好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戴茱萸的日子;国庆节是庆祝建设国家的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
在春节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换了喜庆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嘻嘻哈哈地放鞭炮。那些辛勤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在家内出入,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把各种的食物端上桌,打开电视,边看春晚边吃食物边唠家常,其乐融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只有传统节日,还有传统美德。
雷锋,一个万众皆知的名字,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没有沙场上浴血搏杀的经历;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有着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有着乐于助人的精神,仅仅凭这些,他的名字被人们深深的铭记在心。“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是赞美雷锋的,他走到哪里,好事就会做到哪里;他走到哪里,他那帮助别人而又不图回报的思想就会带到哪里。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自己的生活岗位上……让我们向雷锋学习,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
这,就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⑻ 三年级上册习作8作文写一篇古诗词研究报告怎么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相信同学们一定很耳熟吧!没错,这就是唐朝诗人内王安石的<<梅花>>。
容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句诗。它的全文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在墙角有几枝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只有它独自开放。从远处看非常像雪,但却不是雪。因为它散发着清香。相信当时梅花给王安石的映象一定是美丽而坚强的。在寒风中让他深有感触。这首诗体现出梅花坚定的品质。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梅花一样,体现出坚定的毅力。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去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⑼ 古诗分析作文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编辑本段]译文
(1)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4.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2.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3.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4.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3)
1.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2.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3.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4.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4.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编辑本段]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青:山色。未了:不尽。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荡胸:心胸摇荡。
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会当:定要。
凌:登上。
小:渺小。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而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编辑本段]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而诗人或许也钟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编辑本段]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写出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强烈愿望。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编辑本段]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而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所以《唐宋诗醇》卷九评价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感叹:“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阅读全文

与小学古诗研究报告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