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能给我写个用细微之处见文明的作文
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赏专分也会被没收属!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㈡ 微文明在行动作文450子
微文明,我们在行动作文500字400字600字书信格式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传承了祖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让。”
当我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教会了我第一个文明用词——“你好!”当我上学了,来到校园这个大家庭,老师们淳淳教导,教会我更多的文明用词——“对不起”,“谢谢”,“不客气”,“不好意思”.......当我渐渐长大,我又从报纸上或电视里得到了更多关于“文明”的信息,我清楚地记得电视里有一条关于淋花的公益广告。广告词是——“居高不要淋下,爱邻也爱己!”所以,我知道,文明就要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
自古以来,关于“构建文明新风尚”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雷锋还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些奔赴救援前线的志愿者,医护人员和救援官兵。充分地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能力从点滴小事做起,聚沙成塔,构建文明新风尚。
一个放学的下午,我和同学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地,我看见一位阿姨往路边清澈见底的河水里倒下了一大桶垃圾。臭气熏熏的,令人恶心,我气愤极了,很想冲上去说说这位不文明的阿姨,但是,阿姨会听我这个小孩子说的话吗?然而,我转念一想:如果每个人都想这位阿姨一样往河里倒垃圾,这,不仅影响了整条河流的水质,还大大影响了学校周边美化环境。再说,老师不是常说要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文明吗?于是,我鼓起勇气冲上前说:“阿姨,您好!现在全社会都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构建文明新风尚的活动。你刚才往河里倒垃圾,不仅影响了河流的水质,还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往河里倒垃圾了!”阿姨听了一怔,说:“哦,是这样子啊,好的,我知道我做得不对,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小朋友,你是好样的!再见!”“阿姨,再见!”我衷心希望这位阿姨能信守诺言,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文明,最终实现:“人人文明,处处文明。”
让文明之风,蔓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文明之花,激情绽放绚丽的每一天。
让我们的母亲——中国,向世人展现自己独具魅力的一面。让文明的美好传统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㈢ 求一篇《争做文明小使者》的作文600——700
讲文明,懂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基准。尊敬长辈,爱护弱小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并不需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记得在《今日视线》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人们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关微”先生。通过记者的搜索,终于得知“关微”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72.5万元。平时都是通过电话确认救助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记得,“关微”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感动了所有人。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因出车祸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当《今日视线》发出报道求助时,一位来人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救人。赶紧去献血。当医生得知他刚献完不到三个月,不能在献血。可老人毫不犹豫,不顾自己的安危地再次献了救命的血!他的行为不正诠释“文明”两字的含义吗?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没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
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倡导“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美德吧!
㈣ 一篇关于“文明” “友善”“和谐”的作文800字
学霸来也
文明是一个人的灵魂,你的一举一动都会随着这个灵魂而碾转而改变,文明也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兴衰都在这根的牵引下逐渐成长。
我们的祖先是充满智慧的,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文明的意义,但是他们却懂得文明的价值,因此倡导了文明、发展了文明。曾经那永不磨灭的文明难道会在我们这一年代就要结束了吗?但是文明是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虽然它不会随意因为你的欲望展现力量,它也不会随意因为你的险境而出现,但是它一定会在一种地方展示它那无穷的力量——为他人“服务”。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并不需要做得轰轰烈烈,只用平平常常的就可以了。记得在《今日视线》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人们便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为“关微”先生。通过记者的搜索,终于得知这位“关微”原来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72。5万元。平时都是通过电话确认救助的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都记得,“关微”先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感动了所有人的内心。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像这位“关微”先生一样,就从生活中最容易看到的事——坐BRT公交车说起。上车时,一位老爷爷正要上车,突然两位小朋友冲了过来,不仅不小心撞倒了老爷爷,还冲到了车上的唯有的两个座位前坐下。路人赶紧扶起这位被撞倒的老爷爷,扶着进公交车。然而,这两个“小坏蛋”不仅不知羞耻,看见老爷爷连让个位置的想法都没有,还取笑老爷爷走路时像乌龟,因为走得慢,所以连个位置都没有“抢”到。老爷爷并没有太大的不肖,却一脸无奈地站在一旁。这两个“小坏蛋”的“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到了周边的人,还玷污了少先队员那纯洁的形象。
文明不仅仅是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而是礼貌的诠释、是个人教养的体现。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文明”,它藏在人的内心深处。但是人们却不懂得合理地去运用它,有的人把它发挥在效国安邦、为他人服务的方面上、有的人却把它隐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是不闻不顾、有的人竟用它来“帮助自己”唱着文明的名号来干许多无耻、卑鄙的不良坏事。从而遗忘了,文明本身的意义,只是利用了文明的价值做尽为了自己而不停地“努力”的坏事。但是,也有少数人明白文明那纯真、美好的活力,并用它来完成为他人服务、为他人而努力的好事。沉睡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文明……
唤醒它吧!自己内心深处那纯真的心、唤醒它吧!自己内心深处从祖先继承下来的永不磨灭的灵魂、唤醒它吧!属于自己真正美丽。
㈤ 微文明 我们在行动 作文
提示!
微文明”
微文明”,顾名思义,即微小的文明、具体的文明、力所能及的文明。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
从点滴小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个个体的点滴文明合起来就是城市的文明风尚。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是这方面的古训。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说的都是以小见大,从具体微观的行为可以悟出文明幸福的宏观要旨。
“微文明”,又称“V文明”,也就是“我们文明”。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主体,都应该有“一马当先,舍我其谁”的精神,践行“文明有我”的理念。与其空口批评别人不文明,不如用自己的文明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文明。思想大师告诉我们,不要到外边的庙里去寻找偶像,菩萨就在你自己的心中,大自由与大自在就在你的体内。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中。
“微文明”,表明这是一种“基于网络传播的文明”,它借助的是微博、手机短信、QQ等新兴媒介形式,以“微内容”的方式关注、分享、传递文明。“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但它却是即时的,互动的,更是平等的,因此,它从本质上拒绝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平实坦诚的、人性化的交流。“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也很好地点出了“微文明”的实质,在细微甚至平淡的行动交流中,便是人类文明素质的点滴呈现与进步,是 “人人文明,时时文明,处处文明”的最好诠释。
十大“微文明行为”
1.文明,从“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开始;
2.文明,从微笑开始;
3.文明,从不闯红灯开始;
4.文明,从自觉排队开始;
5.文明,从主动让座开始;
6.文明,从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始;
7.文明,从垃圾分类投放开始;
8.文明,从不随地吐痰开始;
9.文明,从随手关灯开始;
10.文明,从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开始
微文明,由我做起!
㈥ 关于微文明的作文
微文明”,顾名思义,即微小的文明、具体的文明、力所能及的文明。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从点滴小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个个体的点滴文明合起来就是城市的文明风尚。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微文明,由我做起!
㈦ 细微之处见文明作文200
我常常这样想:文明是什么呢?书本上的一个个字给了我答案。
可以说,文明就是一首歌,一首欢快的歌。文明就是一首诗,一首优美的诗。文明就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处在我们身边的文明人,还有许许多多。
有一次,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传来了一声声争吵,原来是菜市场的老板和顾客在讨论价钱,你打我骂,谁也不让谁,就像两只斗嘴的大公鸡。老板说:“这个鸡是买的六元钱一斤,你不信可以去问,我已经比市场上的卖得便宜得多了,你还不让人,还要和我讲价钱,你去别的地方买呀,买得到这么便宜吗?”“怎么嘛,你这个鸡本来就不新鲜,还要卖别人六元钱,那些新鲜的都卖十元钱,你卖这么低,鸡肯定不新鲜啊!”那位顾客得理不让人的说。“我这个鸡才没有毛病呢,我说外面贵些嘛,你不信,还来找我麻烦,追跑我的顾客,现在还来和我吵架,让我丢了面子,你是什么人啊……”突然,他们的争吵停止了。那是因为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嘴里哼着小曲儿:“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唱着唱着,嘹亮的歌声停止了,那位爷爷数落道:“你们怎么在吵架呢,都是小区的人,卖菜的也是自己小区的,隔壁挨家的怎么在吵架呢,这么大个人了,还在吵,你们要吵到什么时候啊,没听到我天天都在唱吗:学习雷锋……好榜样……你们是怎么回事儿,快给对方道歉!”说完,双方相互道了歉后,便惭愧的低下头。我觉得这位老爷爷非常非常有威信,好像全小区人都挺佩服他似的,我打听了周围的人,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明白了:刚才在教育他们的老爷爷是他们小区典型的“老顽童”,但是他并不贪玩,退休之后,他也歇不下来,玩不住,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五点回家,这位老爷爷每天都去南门山捡垃圾、捡木材,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卖。我开始就有点儿弄不懂了,他们小区都有收垃圾的,可是为什么他不去呢?原来是因为老爷爷不想让这些人拿钱给他,觉得他们赚钱不容易,只想为他们多捡垃圾,让他们多赚点儿钱,他也就放心了,可是人们都很善良,知道老爷爷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他们又不想这么做,老爷爷没有办法,宁愿自己多走几步路,也不愿意找这份钱。老爷爷不光有这样的品质,而且他每天回家都要在门前唱几首关于祖国的歌,什么学习雷锋好榜样啊,什么东方红啊,什么咱们工人有力量啊……虽然老爷爷已经上了年纪,可是听他们说,老爷爷的歌声是出了明的响亮、动听,每天要是听上一两曲儿,心情就舒畅得多。老爷爷就是因为这样,教育了很多人,小区里的大人、小孩儿、还有跟他同等年龄的老人,他都吵过、管过、数落过,虽然大家都知道老爷爷是为他们好,但是他们还是给了老爷爷一个这样的外号:管闲事老顽童。
从老爷爷那舍己为人、拥有高尚品质,朴素、低调,让我明白了:文明习性是一点一点养成的,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你就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处处做文明事儿,你的行为也都是文明的。
㈧ 细微之处见文明350个字作文
首先写文明礼仪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说明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意义两个方面入手:一、从社会这个视觉出发大处着笔二、从公民个人的道德文明小处着墨;再次举事例说明自己在文明礼仪伴我行过程中的乐趣及其他人的反应及对待的态度(褒贬两方面对比)适当列举一些方法措施,谈一点个人的心得和建议,最后,充满自豪地展望中国未来文明礼仪的蓝图,发出全社会动员起来,一起走向美好未来......等一些结束语!
例如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㈨ 文明在我身边作文180字
讲文明,懂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基准。尊敬长辈,爱护弱小是中内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容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并不需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记得在《今日视线》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人们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关微”先生。通过记者的搜索,终于得知“关微”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72。5万元。平时都是通过电话确认救助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记得,“关微”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感动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