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是写现实的还是虚构的
都可以
Ⅱ 一周一课:怎样虚构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作文课《不一样的我》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抓住特点把文章写具体,运用举实例的写作方法。
2、 把握好这一训练点,交给生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把握好这一训练点,交给学生习作中运用举实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1、课件(习作要求)
2、三篇材料
一、激趣引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把大家带到四楼功能厅来上课,看,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想说些什么?喜欢几个孩子说的,看来谁都有谁的感受,在课堂上王老师就喜欢这样,人与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不能做到?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语文,你们认为最困难的,最头疼的是什么?看来我今天说到你们的心坎坎上了,那么好,我们今天就叫大家写这篇作文容易点,大家都能写,
有话可说,什么题目呢?一个字(板书:我)我就是自己,你对自己了解吗?你来说说你的特点?很多同学都写,我也出这题叫学生来写,可是呢,交上来的作文千
篇一律,千人一面,雷同的。为了避免大家走到这条路上啊,我前面再写三个字,要写出(板书:不一样)读这三个字,对啊!要写出不一样,人家有的,我就不
写,我,身上有的特点人家没有我就写。就写人家想不到的,那么我们把这不一样中间加了一个字变成题目了(板书:的)我请三个同学来读读这个题目,一、二、
三站起来。(评价)知道吗?老师也有三个特点:1、爱看书2、爱美3、爱唱歌。你的特点是什么呢?(生说)你呢?(生说)你看多好写,你写出自己的三个特
点,赶快!这孩子动笔了,这孩子到现在笔也没动(生写,师巡视)要写人家没有的,我有,我身上特别突出的,写三个特点。写好的人可以坐正了,坐直。嗯(是
继续巡视)写好的人站起来了。嗯!好把笔放下,你看几位同学站起来了,听听他们写了些什么?老师来辅导一下,好吗?你来?(根据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三、引导定题
师:好了,几个同学写了几种,现在你们进行取舍,划掉一个,比较下来这两个我最喜欢,赶快!这个女生站起来你告诉大家,你划掉的一个是什么?留下的两个是什么?(师抓生写的特点进行指导)
师:好了,在进行取舍再划掉一个,留下一个。师:好,把笔放下,请三个同学,划掉哪一个,最终留下的一个是最有特点的。(师抓生写的特点再进行指导)
师:有了这一条就能写文,抓住特点把文章写具体。有一个小孩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特别喜欢联想,看看他是怎样联想的,有一次,看爸爸刮胡子就想到了
老师教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想象力丰富。还有一次,舅妈生了孩子,妈妈带他去看舅妈,路上问妈妈:舅舅是北京人舅妈是云南人他们孩子长大后会
说什么话?妈妈说当然是即会说北京话又会说云南话,我就想到了,如果妈妈当初嫁给老外就好了。师:好什么呢?我想现场采访,你说?师:光有这点还不够,要
有事实,有实例。
四、出示范文
下面看材料,有三段三个同学写的,师:我们紧扣名字有点特别这一特点,我们来听一下他是怎么写具体的?师:我请位同学上来念,好吗?愿意的举手,好的。你
来,拿着纸上来。师:这位同学念材料,大家认真看手中的材料。师:读好啊!我的名字有点特别(生读)师:你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师点评:是啊!小
作者抓住别人不注意的名字来写,可谓独具慧眼,别出心裁。这名儿“喊起来响亮,写起来省事。”我得感谢爸爸。干净、利索。150个字,写具体了。
师:这个孩子好调皮啊!小作者是怎样把他的调皮劲写具体的呢?第二个材料。(生念)
师:他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小作者是怎样把他的调皮劲写具体的呢?师:你来说?嗯,有的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笑。师点评:文通字顺,表达清晰。详略得当,
描写生动。将“我”“调皮”的特点刻画的惟妙惟肖。同龄的孩子看了一定喜欢。
师:这还有一个小作者他在习作的时候别具匠心,快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抓住“小书虫”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大屏出示第三个内容)师:请孩子们默读这个材料。
(生默读)师:一句话一个特点,大家都叫他书虫,六个单句,六句话写出他的特点,够不够,不够,具体的实例有没有?(生说)
师:写的真好,他不是泛泛而谈,我喜欢书,我喜欢书,我真的喜欢书,你不相信吗?我真的喜欢书,写具体,我信了,他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所以怎样抓住特点写具体呢?要把事例写出来。三个小作者写具体的最拿手的方法就是举实例。(板书:举实例)
五:指导写话
师:好,现在你根据你这三个提纲,或两个提纲,写一段话,开始。就像给你三段话一样,人家写的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你也写写。
六、学生独立习作。
板书:
Ⅲ 小学生写作文可以虚构吗
当然可以了。《作文的真实与虚假问题展开争鸣,网上也有不少网友对作文虚构与真实的问题进行探讨。有人因为可以虚构而为说假话辩护,有人认为作文应真实,但无法说清客观存在的虚构与想象。这一问题有待廓清。
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真实,一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材料的虚假是虚构,表情达意的虚假则是虚伪。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虚构是允许的,虚伪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文章的材料,除了实际生活中用来证明事实的情况反映、法庭文书,科学论证中作为论据的事实真实性要求较高外,一般的文章包括作文对材料的真实性要求并不高。
虚构,是写作中的客观存在。稍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记叙性文章写作的过程都伴随着形象加工。一位中年甚至老年作者写童年趣事,可以写得有声有色,人物场景如在目前。但童年的印象真这么深地留在他脑中吗?这中间必有他写作时的加工。即使像《史记》这样的史书,也有大量虚构的成分。作家小说戏剧的创作就更不用说了。
虚构与表情达意的真实并不矛盾。虚构的材料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我们没有因为小说虚构而斥之为虚假的文章,相反有时候恰恰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深刻的真实的认识,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真实”。同样,高考试卷提示考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与“感情真挚”的要求也不矛盾。编写的适乱谎?梢员泶锷?畹恼媲械母惺苷嬷康母星椤H缛ツ瓯怀吹梅蟹醒镅锏摹冻嗤弥?馈罚?璞嗍龅某嗤寐淼墓适拢?沂境闲盼?酥?晒螅?泶锷?钪谐闲湃笔В?艋匠闲呕毓橐庵肌9适率羌俚模?槿词钦娴摹?
事实上,虚构是学生作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虚构可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虚构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因此对学生作文中的虚构,我们不必遮遮掩掩,视之为欠缺,而应理直气壮地扶持,只要他表达的是真情实感。
文章的真伪在于表情达意。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要讲真话。巴金说过,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文章是抒写性灵之物,主要就在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精神活动展示出来,与别人交流,不真实即失去了交流的基础,因此,这表的“情”达的“意”绝对假不得。
但是,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情”“意”虚假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2001、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都提出了“感情真挚”的要求,大概是试图借高考指挥棒扭转这一状况。
倡导表达真情实感,须有一个前提,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的生活体验,认识到不管什么思想情感,它们是地位相等的,它们都有被充分表达出来的权利。对一个事情不同看法,有时候不能简单地作出是非正误的判断。即使看法上有对错之分,表达上也无对与错之分,即不存在这种想法能表达那种想法不能表达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
可能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模糊学生的是非观念?我说,不会。相反,这样做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作文评阅中,我们主要考察作者情意表达得是否充分。思想错误,他是无论如何不能论述充分的;因为如果他有理由支撑他的观点,那么,这观点必有它正确的一面,不管它与主流观点与评阅者已有的观点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必然运用自己的脑子,研究社会生活现象,反复思考辨析,从而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作文,善待虚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戒除虚伪,使学生保有纯真的心灵。
Ⅳ 虚构写人500字作文
他,并不魁梧,却可以保护我这棵弱小的幼苗;
他,从小,我就不太尊管爸爸的工作忙不忙,而爸爸却总是那样道爸爸的工作有烈日下时,我怀念起爸爸车上软绵绵的沙发和凉爽的空调.我这才发现小时候有多幸福
Ⅳ 作文,要虚构还是真实
前一些日子,紧张的高考刚刚结束,紧张的高考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长长出了口气,拼命学习的学生、家长,终于解放了。从考场出来的学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好的学生面带笑容,考得不好的学生眉头紧锁,愁眉苦脸,有的笑也是因为终于解放了,不用拼命学了。也就在那一段时间,高考,成了人们见面的必聊话题,其中在试卷上聊的最多的,就属高考作文了。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千奇百怪:安徽卷作文:《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浙江卷作文: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江西卷作文: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各种各样的作文使考生们可谓伤透了脑筋。在这一篇篇作文中,少不了零分作文。零分作文是什么样的呢?我好奇的看了网上的作文集——《别笑,我是零分作文》。
在这本作文集中,其实也有不少佳作,也有不少实在话,但为什么是零分呢?小时候,老师不是教育我们要写真话吗?说真话才能打动人们吗?许多人都想问一问。转头,在看看《高考满分作文》,从文章里足能看出,大多都是虚假的。为什么虚假的能拿满分呢?高考作文的评判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高考刚结束,新闻记者采访了考生:写的作文内容是真实的事还是虚构的?多数考生回答是虚构的,剩下的考生一多半说是半真半假。但是,越是假的文章,越能博得阅卷(作文)的老师的厚爱。而就是有一些不在乎分数,十分倔强的考生要写真实。对于这个话题:虚构=满分,我也有自己的见解。
我不该批评谁对谁错,主要这个问题也没有对错之分。站在阅卷老师(作文)的立场上,那些真实的作文,选材都成了批判性,没有做到思想健康,就全扣了。而那些写出零分作文的学生,也不在乎成绩,他们认为,真实就是对的。的确,写作文 真实是应该的,但真实的基础是思想健康。在高考作文上,要写真实的同学,也不要太倔强,死钻牛角尖,其实也应该想一想,为了自己可以升学,还是遵从老师的心意吧!就全当是为了自己了。我也希望阅卷老师(作文),在思想健康、在没有批评性的基础上,还是应该稍稍松松手,不要扣掉全部的分。
其实,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都要适当适量,不要认为我是对的,就一直坚持。人的思想是灵活的,劝劝自己,不要叛逆了,回归现实吧!就全当为了自己。
Ⅵ 作文虚构一个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
“轰隆隆!”一个巨雷从雷公手中的雷鼓中打了下来,“啊!妈呀!”我们的教室中乱成一锅蚂蚁,同学们在教室里跑动着,尖叫着。大雨倾盆,细密的雨给学校蒙上了一层白面纱,雨流动着,像轻捷的手指在树叶上、在屋檐上、在草地上弹出一个个音符。天空中白茫茫一片,树动摇了,但它仍坚强地站着。“啪!”有人立刻关上窗,“啊呀!啊!”尖叫声和雷声不断振动我的耳朵,我静静地听,这天上的声音。
我闭上眼睛,用一颗心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我的心,穿越重重音和墙,静静地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我听到它按下了雨伞,立刻跳出很多噼啪响的音符,它在这白云之上,带着无限的好奇,按了一下白云的琴键,一束闪电打下来,“轰隆!”一声巨响。我感到大地在动摇。
我看见了一丝丝细密的雨帘。它们打在走廊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积起一滴滴雨点,成了一条不停的小溪。呀!哪个小顽皮摔倒了!溅了一身雨水。
我的心穿过教学楼,来到大树下,发现几只蚂蚁的家遭“洪灾”了,几只蚂蚁在一个“湖泊”里直喊救命,一边的蚂蚁来回渡步,大树伯伯可是个热心肠的人,它抖抖身子,一片树叶跳着芭蕾落下来,浮在水面上,一只蚂蚁爬上树叶,得救了。我的目光被一群小鸟吸引,它们挤在洞里,用树枝挡住洞口。
我把注意力放在小甲虫上。它的前肢推着比自已大两倍的食物,快速爬向洞里。哇!原来是一家三口,楼前,一只小甲虫在背风处趴着,瑟瑟发抖,啊!肯定是来躲雨的。我的眼睛环视一圈,又发现一个很小的洞。是什么呢?我跑过去,弯下腰。
“丁零零!”我的心回来了,我还是坐在教室里,原来是上课铃响了,我拿出纸和笔,把我刚刚的奇异的游历记录下来。
Ⅶ 作文虚构一个恶人
正好我也要用,借你看一下吧(我找的)
说名道姓
山东省高密市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三班 王冬琦
我的大名叫:“王冬琦”,乳名叫“琦琦”,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呢?我不明白,于是我怀着好奇“采访”了妈妈。
妈妈说:为什么会起“冬”字“因为我一出生,时令正赶上立冬,而且那天正巧是大雪,是冬天少有的冷,所以妈妈采用了上帝赏赐给我的一个“冬”字,让我战胜寒冷,不畏酷暑,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在事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琦”字呢?是因为我一出生就带了一颗洁白的小牙,而且活泼好动,妈妈感到我有些与众不同,于是根据我的特点,在字典里查阅,由于我姓王,妈妈就选王字旁的字,发现“琦”字寓意深刻,是我名字的首选,其意思是一颗洁白无暇的美玉,象征着我以后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
经过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讨论,觉得冬琦这两个字既高贵又可爱,既活泼又富有其内涵,爷爷说:“我的名字是上帝赐给我的,是名中的精品。”而外公则风趣地说:“王冬琦的名字意思为‘琦中之王’将来能当一个大官”,就这样“王冬琦”这个名字诞生了!
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人名字的背后都容入父母的期盼与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爱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来之不易,她耗费了每一位家长的心血以及每一位家长期盼……
我爱我的名字,更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Ⅷ 作文如何虚构
虚构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学生作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虚构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可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那么,如何将虚构这一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移花接木法。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是“移花接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塑造有很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想要表现政权、夫权、族权、神权对中国妇女的压迫,抨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就必须有一个能代表广大妇女的典型人物形象,而祥林嫂正是这一形象的浓缩。鲁迅先生在深刻把握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基础上,集中了她们的共性,使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既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又非常个性化。尤其是那双“间或一轮”的眼睛,令读者如见其人。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移花接木同样能让学生作文中的人物变得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二、添枝加叶法。在作文中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有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丰富深刻。作家茹志娟在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中,只是在弹火纷纷的夜晚跟着一个通讯员,“默默无声地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后来通讯员的面貌也记不清了,真人真事就这样简单,但作家在写作时充分发挥了想象,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使得故事妙趣横生,人物跃然纸上。《百合花》香经久不衰,我们作文也可效法之。如获得第二届“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纸条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就是一个男同学想约女同学谈做好运动会宣传的事,他怕当同学们的面说伤害女同学的自尊而写了一张纸条给她。作者龙智玲就大胆补充想象,充分注重了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极富戏剧性的情节中,把少女特有的羞涩、紧张、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描写得十分细腻生动。“添枝加叶”法的结果,会使生活之树婆娑繁茂、摇曳多姿。
三、偷梁换柱法。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就有很多人物塑造采用了这种方法,主人公孙少平曾激励了一代青年,而他就是作者路遥直接取材于自己的弟弟王天乐,特别是王天乐曾当过五年的煤矿工人,路遥说:“他(王天乐)对这个我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所以在这番偷梁换柱之后,使孙少平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尤其是在第三部里,真实地反映了他在矿区的生活、工作,从多方面再现了煤矿工人的典型形象,使孙少平的性格也更加鲜明。2002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麻雀,我让你走》,写自己经过心理斗争终于抵制住物质的诱惑选择放走小麻雀的事,这件事完全是发生在好朋友身上的,换到了自己身上后,既有利于表现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显得很真实,更扣住了“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
四、超级链接法。翻开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有很多都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其题材的新颖、主题的深刻而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这就是运用了超级链接法收到的效果。2001年江苏省高考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赤兔马作为一个触发点,在此基础上,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吕布、董卓、关羽等人物,同时这几个人的为人又正好与话题“诚信”相关,于是就充分展开想象,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命的感人故事,构思独到,想象丰富。其实这种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是超级链接,是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思维上的连锁反应,所以在“话题作文”比较普遍的今天,“链接”得好就会使文章立意新颖、内容丰富,从而赢得读者的喝彩。但要注意的是,链接要合情合理,不要胡思乱想,否则写出的文章只能会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是瞎编乱造。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虚构愈切近真实愈好,情节愈逼真、愈有可能性,就愈使读者喜欢。”所以虚构法必须是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以一定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有一定提炼、概括生活的能力,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也正是虚构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