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作文传统节日的创新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⑵ 怎么样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50字
2008年,我国首次将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这个民族节日的确立,让家有是去亲属的人们有祭奠、和扫墓的时间,也给众多市民踏青的时间.然而,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呢?他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日期吗?据广州市少年宫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学生知道清明节,但对清明的由来却不甚了解.于是,利用今天清明之际,很想说一个“让孩子们爱民族传统节日”的话题.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所以日期不固定,是因为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二十四节气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几近一天,故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也提前到前一日,因此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故清明在每年4月4---6日之间.清明,华夏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百花盛开的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⑶ 以“过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目的800字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有:脸谱、剪纸、中国结、刺绣、人偶、武术……
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相当丰富,其中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小年以后,年味越来越浓,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大街上都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到了腊月三十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人们都在贴对联、门神和福字,福字都要倒着贴,意思就是幸福到了我们身边。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饭桌上最不可少的是饺子,如果没有了饺子,这一天都不快乐。人们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又说又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除夕之夜,我们要熬夜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到了五、四、三、二、一、“当”的那一刻,人们要放鞭炮、放烟花,来庆贺新的一年来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这里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放鞭炮可以吓走“年”。放烟花是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像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就回老家,要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件事。到了大年初二,人们就要走亲访友,直到正月十五,人们要看舞狮舞龙,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完了。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
⑷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高中生800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⑸ 高中作文800字为什么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⑹ 该怎样挽救传统节日作文800字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
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
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
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
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
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
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
;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
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
,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
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
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
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
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
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
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
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
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
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
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
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
国的传统文化。
⑺ 传统节日被淡忘议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在神州大地上火爆起来。相反地,我们的传统节日则呈现出不断“淡化”的趋势。
洋节,是国内众多年轻人青睐的节日,也是众多商家盼望的节日。因为在这天许多年轻人会在朋友间互换礼物,这无疑是为商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促销机会。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延续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有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纪念孝女曹娥,迎涛神等众多传说。
除春节和端午节外,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每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是我国青少年们热宠的“洋节”。在这一天,世界上大多数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
不仅仅是圣诞节,还有情人节,愚人节等,这些节日里,我国的青少年也开始随波逐流,盲目模仿西方人的样子开始过节。这种种现象,能让中国的青少年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节日的氛围,也能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西方人的历史,以便于更能很好的和世界接轨,使得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世界开始拥抱中国。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洋节,它已经戴着温情的面纱飘然而至,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热衷于过洋节的氛围下,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节日,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们不能过分抵制洋节,也不能过分依赖洋节,我们对这些洋节要过得有度,不能让其泛滥,更不能遗忘了我们的传节日。
⑻ 岂能丢掉传统节日,,作文
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爆竹声声辞旧岁”的自然更替与时光流转,“烟花朵朵迎新年”的快乐恬静与亲情团聚,使“春节”这个民俗节日,在每个中华儿 女的心灵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使“过年”这个民俗节日的形式和符号,成为了每个中华游子心中的情感寄托。然而,在追求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紧 迫要求下,爆竹声声已不再,烟花朵朵已不现,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也由衷的发出了“现在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的感叹与无奈,悲怆与苍凉之感油然而生,不 能不令人震惊与担忧。
台湾学者龙应台曾经谈到“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的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 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每个人,守望以“春节、过年等”内容与形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应有之责,责无旁贷。因为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之血脉,民族崛起之灵魂。
责任是立世之 本。传统文化是责任的化身,守望传统文化即是守望责任,责任也在守望着每个人、每个中华儿女。传统文化因为责任的灌溉而根深蒂固,腰板挺直,因为责任的呵 护而清辉满地,水银闪烁。责任,是岳飞怒发冲冠的壮怀激烈,保家卫国,责任担于铁肩;责任,也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呼唤。责任,穿越千年 的时空,深埋在每个人心田里。守望传统文化,就当以责任和热诚浇灌他,使他伫立成天涯铁铸的风景,有力地撑起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之月。
守望责任, 重塑文化生态,使传统文化传承回归社会与民众。冯骥才说“中国民俗文化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不在于建设了多少‘大项目’,而在于是 否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暴发户”式的心态 和审美,更重视物质表象,缺乏精神沉淀和文化风度。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参与的机会,对于节日的记忆被唤醒,这才是真正的回归传统。
要真正保护这些文化生态,最需要依靠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因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东西逐渐消逝,需要政府去搭建保护的平台,需要专家去调研,深入民间,与民众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只有真正回归社会和百姓,民俗保护才能生机勃勃,传承传统文化才更有力量源泉。
守望责任,创新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创新依托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产品生产及其消费一般不太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符合当前 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实际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创新传统文化能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使《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为代表的好莱坞巨制不再尴尬 出现,是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呼唤和价值诉求,否则,责任难以守望,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灵魂将无处安放,民族血脉也终将会流失、干涸,那将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 痛。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文化,无异于自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守望传统,创新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事关中华民族发展之血脉,中华儿女之灵魂,不容忽视!
⑼ 作文不忘传统节日800字
在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回等。但是春节答才是我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呢?因为关于春节,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我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有两颗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每到新年就会去袭击一个小村子,伤害生命。有一天,一个仙翁走过来,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一听,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果然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了锣鼓声,吓得赶紧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所以有了年这个节日。
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扫尘、贴窗花、吃饺子、贴春联等。
年的来历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