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读圣贤书,做现代君子 作文
何为圣贤?大凡心思细微志向远大可成为圣贤。周武王给圣贤之人界定了四种品质:第一叫做“镇定”;第二叫做“刚正”;第三叫做“平静”;第四叫做“敬重”。
仅举两个例子说明之:当年孔子向老子请教礼,老子倒骑在青牛上,不慌不忙的回答孔子提出的问题,他的内心是那样的镇定自若;当年鲁国的项橐和同伴们在路上玩泥巴筑土城,孔子和他的学生正好坐着马车经过,小朋友一看马车来了都避开了,只有项橐坐在城中安然不动。孔子面对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没有大声斥责,而内心十分平静,便走下车来,十分敬重的问项橐为何不避开车子?双方通过一番对白,觉得项橐懂得的事情很多,说起话来有理有据,也很聪明。因此孔子拜八岁的项橐为师! 你要想做一个圣贤之人,你就得读圣贤之书!
不读圣贤书,就不知道“百家姓”究竟有多少?不读《三字经》,就不会完全的了解我国五千年来的文明史;不读《弟子规》,就不懂得做人的原则、日常生活的规范及礼仪形式;读了《千字文》对中国的文化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从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哲学、政治、经济等内容;不读《孝经》,就不知道孝道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要奉行孝道?更不知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道理;不读《中庸》,就不知道人世间的“至诚”究竟怎样?一个“诚”字贯穿于整部《中庸》,中庸的最高境界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不读《大学》,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大学问”“大学习”,怎样才能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读《论语》,就不会很好的为人处世,更不会虔诚的奉行“仁、义、礼、智、信”;不读《孟子》,就不十分了解仁义道德;不读《老子》,就不会拥有做人的高度智慧;不读《庄子》,就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大气”?什么叫做淡泊名利;不读《易经》,就不懂得宇宙人生无时不变,无处不变,《易经》揭示了宇宙人生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那就是“变”!
只有读了圣贤书,你才会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光明磊落的君子胸怀!君子的品行是这样的:温和善良,是仁者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者的土壤;宽厚从容,是仁者的动作;谦逊待人,是仁者的本能;礼仪规矩,是仁者的容貌;谈吐儒雅,是仁者的文采;且歌且乐,是仁者的畅和;散财扶困,是仁者的惠施。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自然名扬四方;不用刻意自尊,神色自然庄重;不用板起面孔,神态自然威严;不用开口表白,自然令人信赖。
这样的人举止仪表上,表现为“三不失”:不失足,不失色,不失言。给周围人的感觉是:“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这样的人才能“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善则称亲,过则称己”。
这样的人,才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遵循宇宙规律,奉行人伦之道,做一个真正有德之人。
② 孔子作文 非常急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_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个词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示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③ 你曾是少年为题目的 700字作文
“哪怕如飞蛾扑火,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惧,证明我存在过,我战过,我不屈,人生的轨迹,亿万蝼蚁的咆哮,终究要让天地也要颤栗,可若是所有人都沉默,那将是万灵的悲哀。”
谁能忘,鹅峰山之巅,拔河之时,那“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中,有我无敌的少年风采?
“一,二,三!”咆哮划过天际,山谷回响起不屈,那紧抓绳子的双手青筋蠕动,似乎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使人为之震撼,一张一张带点稚嫩却坚毅的脸,执着地紧咬牙关,那神光凛凛的双眼直视苍天,像在与之宣誓:少年风采,有我无敌!风沙起,双脚淹没在尘土里,挣扎着想往后拉去。拼尽了全力,我战过,我不屈,我无愧于少年!
谁有能忘,那“相信自己,中考必胜”的吼声中,那睥睨诸雄的“宣父犹能畏后生”的轻狂不羁,荧光中“少年不器”的呼唤!
一曲《十年》悠然荡,漫天荧光肆意出!元旦良辰,文艺晚会上,多才多艺的老师各
显神通,彻底引爆全场,个个早将“不准带荧光棒入场”的规定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不知谁悍不畏死地大喝一声:“君子不器,为器非君子。少年不器,为器枉少
年!”随后,五颜六色的荧光棒便如长洪泻堤般,遮天蔽日地飞向全场,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势喷涌而出,久久不散……终于教导主任闪亮登场,引吾众宣誓:“相信
自己,中考必胜!”那一刻,时光仿佛冻结,那激动得通红的脸与挥动的手至今仍历历在目,而那少年不器的风采,更是永恒地铭刻在我心中。
少年,便该“藐昆仑,笑吕梁”,负我轻狂;少年,便该“虽千万人吾往矣!”,霸气绝伦;少年,便该有“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的豁达乐观,少有若有青云志,舞遍风云九霄穷。少年若有不器心,扶摇直上逐月明!
男儿,当如是。少年风采,当如是!
④ 以君子不器为话题800字作文
胜利大街小学五年级四班 过去,我是个学习不太用功的学生,成绩一般,兴趣平平。后来,在诵读《三字经》过程中,我受到了启迪,逐渐爱上了诵读,喜欢上了学习。 记得上小学低年级时,我性格很内向,上课不爱发言,经常迷迷糊糊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加上自己不爱和同学交流,也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总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失去了自信心,也开始厌学了。爸爸妈妈看到我没精打采的样子,只是干着急,也束手无策。 学校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我们班同学都开始背诵《三字经》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打开《三字经》背了起来,当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一句的时候,看着下面的注释,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会成为出众的玉器;天资再聪慧的人不勤奋学习,也不会成为国家栋梁。是啊,如果我年少时不用功学习,在学习上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断鞭策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怎样面对人生的考验,拿什么本领去建设祖国呢?到时只能“老大徒伤悲”了!想到这,我突然发现以往自己的学习态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努力提高成绩,长大考一所好大学。 现在,我已将《三字经》熟背于心了,其中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被我写在了纸上,端端正正地贴在书桌旁的墙上,我要让它时刻提醒我:勤奋好学,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⑤ 孔子的君子观作文300字——谢谢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五仪”即五等,笔者以为庸人太俗,不想与之为伍。圣人太“圣”,常人无所能及。我们普通人,能有君子的美誉,也不枉此生。那么,孔子眼中的“君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君子品德高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对于道德,时时放在心上,每遇事都要想是否符合道德,而小人考虑的是田宅之事;君子心中时时想着刑法,装着法制观念,每做一件事总要考虑是否犯法,而小人考虑的是是否有实惠,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以那些手里有一定权利专门考虑捞一把好处的人,皆为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注意符合“义”,而小人却常常见利忘义。“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象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别的什么也不会,那样不能适应社会。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一个人气节很重要,如果气节被夺了,他便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君子不忧不惧”。君子行得端,走得正,心中坦然,身正不怕影子歪,半夜不怕鬼敲门。
其次,君子修身养性。“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因此,君子往往态度庄重,言谈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处世泰然,不傲横放肆,不张扬,小人反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讲的是君子生活俭朴,不骄奢淫逸。“君子无所争”,君子不追名逐利,而是淡泊名利。君子也爱财,可取之有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宽广,为人坦荡,不忧不惧。小人多有利己之心,心胸狭窄,常有忧愁。“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不是完人,知错而改,人们仍然钦佩他。
再次,君子勤务实。孔子曰:“君子务本”。即君子不在小问题上斤斤计较,而是抓住根本问题。他们从事正当职业,讲究实际,不求浮华。“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不善言辞,但做事敏捷,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君子博学于文”。即君子博学多才,是学问,有本领的人才。
另外,君子善处世。君子“同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同。”“同”指能团结大多数人,“比”就是只和自己气味相投的人勾结。“ “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为人做好事善事,能够牺牲自已而成全他人, “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而不是以酒肉来聚会。君子“群而不党”,即要合群,但又不是勾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有独立的人格,讲调和而不盲目附和,小人盲从附和,甚至阿姨奉承,而不讲调和。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一个人不好色,不争斗,不贪得无厌,离君子就近了。其实,君子和小人都不是天生的,我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个翩翩君子。
满意请好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