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4年级同步作文朗读
当代作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回忆了他中学时代,叶圣陶爷爷如何关心他学习的事情。由于我的一段特殊经历,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感到格外亲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不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刻。
我可以说是语文老师的掌上明珠,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曾写出了几篇很不错的作文。每次作文讲评课,老师总要表扬我几句,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每当此时,我的心里呀,真是灌满了蜜。那小尾巴,也在不知不觉中翘了起来,好象将来当个作家记者什么的,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
五年级的一天,妈妈将给我准备的课外资料塞进了我的书包。我很不情愿,可眼珠骨碌一转,妙计已生,何不以次为内容写篇作文参加“校园与家庭”杯关国征文比赛呢?主意一定,脑筋一动,大笔一挥,一篇题为《书包又胖了》的作文出笼了,给老师一看,老师给我提了不少修改意见。我信心百倍地进行了修改,喜气洋洋拿给老师过目。老师又提了几条建议,我耐心地修改。如此到了第五次,老师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忍无可忍,不改了。平时我的作文都那么出色,这篇作文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并且有了五次,这不是刁难我吗?我对老师一肚子的怨气,心想:哼,我不听你那一套。
两天过去了,老师给了我一个任务:读六年级的一篇课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自知心里有病,不知老师这次葫芦里又装着什么,便老老实实读了起来。读到第二遍,耳边仿佛听到了老师的声音:肖复兴的话你看到了吗?你下大力气了吗?哦,老师已经把准了我的脉,并给了处方,同时下了药。老师,您真有眼力。于是,我对那篇作文进行了第五次“手术”。当我第六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时,看到的是布满点点红线和蝇头小字的第六稿。
⑵ 有声朗读童话作文400字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是《格林童话》。我最喜欢的是《十二个跳舞公主内》容。这篇童话主要写国王有十二个女儿,每个都长得很美,她们在一个房间睡觉,她们睡觉的时候门是锁上的,可是每天早上起来后,国王发现她们的鞋子都磨破了,好像跳了一夜的舞一样。
于是,国王告诉全国:如果有人能解开这个秘密,就可以挑一位公主做他的妻子,要是在三天内没查清楚,就得砍头。
不久,从邻国来了一位王子,晚上,他被领到公主卧室隔壁的房间。不久这位王子睡觉了,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王子不能解开这个问题,国王下令把这个人的头砍了下来。后来,又来了几个人,结果,他们的下场和那位王子一样。
一天,有一位老兵在树林下看到了一位老婆婆,那位老婆婆问他要去哪里,老兵说:“我也不知道去哪。”接着又说:“我也许要去探听那些公主在哪里跳舞?”老婆婆说:“对,对。这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不喝公主给你酒之类的东西,并且在她们离开时,假装睡觉就行……”
……
结果小朋友一定知道了,这个故事好听吗?书里还有很多好听的故事,你一定要去看啊!
⑶ 小学生朗读作文最后一段怎么写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说:“读书陪伴我走天下。”小时候,我刚刚认字时,妈妈就让我看书。我十分调皮,经常把书撕坏。妈妈只好给我念,我听着听着便入了迷,动不动就缠着妈妈给我念。后来识字多了,也懂事了,便自己看书。当幼儿园里的其他小伙伴都在玩玩具时,我自己却一个人在图书角看书。六岁那年,我上一年级。爸爸妈妈准备带我在暑假里去新加坡玩。出发前一天,我让爸爸把那本《鲁滨逊漂流记》带上。爸爸不解地问:“出去旅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就不带书了吧。”我却说:“带上吧,我要把它读完,这本书多精彩啊!”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同意了把书带上。以后,每次出去旅游,我都要带上一本书,真可谓走到哪,读到哪。去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庐山看望爷爷奶奶,我带了一本《昆虫记》。第一天到宾馆时,已是下午两点。我一放下旅行包就打开了《昆虫记》。我如饥似渴的读着,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三点,我赶忙书,叫醒爸爸妈妈。我在去景点的路上走走停停,不时观察一下路边的草丛,看看有没有法布尔描写的奇特昆虫。妈妈和爸爸都叫我“小书虫”。书,是一个随时随地陪伴我走遍大千世界的好友!朝阳实验四年级:何佳昕
⑷ 朗读者味道作文
《朗读者》总导演之一刘欣曾说,这不是一档读书节目,强调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读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
录制《朗读者》录制《朗读者》
如果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那朗读,大概是门槛最低的艺术形式。这项人类几乎天然习得的技能,因为电视节目《朗读者》的热播,被带到我们的面前。当我们在谈论朗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
《朗读者》总导演之一刘欣曾说,这不是一档读书节目,强调的是情感,不是孤立地读一篇文章,而是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看了节目,最打动王明军的不是濮存昕[微博]这些名人,而是那几个无国界医生的从容淡定,那对来自成都的普通夫妻的文艺生活,还有老翻译家的率真与深情——那些普通人。
王明军笑言,最初很担心节目会找一堆明星,变成明星朗诵会,现在看来多虑了。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节目不能用力过猛,不要变成朗读版的‘艺术人生+感动中国’。朗诵是一个往里走、走向内心的过程,是个让人安静而自得的过程,而电视手段又不得不往外走,让更多人共鸣就不容易安静。当然,这样的节目,有总比没有好。”
节目组还在杭州设置了移动“朗读亭”。一天,一名75岁的老奶奶在亭子里读了老伴给她写的情书。那天是他们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病床上的老伴用唯一能动的手,把圆珠笔绑在手臂上,用了两个小时,给妻子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书。这份别人难以辨认的书信,老奶奶每一个字都背得出。走出朗读亭,她泪如雨下。
王明军说:“声音有色彩、有温度、有个性,能直扑人的心灵。声音的意义在于人类情感的唤起,营造一个更加鲜明的意象。朗读一定要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哪怕你不专业,读得不顺、有口音,但那是从你心里发出来的声音,与你的身体、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我们共处的语境产生共鸣。”
有一首歌这样唱:“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心里记着我,就算日子匆匆过去我们曾走过。”歌声总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唤起当年的情感。而在《朗读者》中,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讲到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时,依然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王明军说,听到一首歌,也许你会想起某个时代,但如果这首歌是某个人当年给你唱的,那就是你的私家记忆与时代记忆的交融。所以,同样的,我们读一篇文章,也能回忆想起当年读的时候,在你身边的那个人、那些事。
王明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中国古代,文章一定是要读的,甚至“词”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就是为了唱;而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说明了朗读的必然。而且,很多文章形式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朗读,比如宣言、公告、诏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无论是关于祭祀还是战争的文章,都是要读出来的。
现在,我们从小学语文,顾名思义,语和文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先语后文——先说话,再写字。只是到了更高年级,除了专业学生,考试只考写文章,朗读就被慢慢弱化,脱离了教育范畴。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朗读变成了纯艺术活动,更多与艺术演出画上等号,不再是口说我心,而是变成了表演。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一听“朗读”,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夸张的表演,“啊!母亲!”“啊!祖国!”
王明军说:“这用行里的话说,就是拿腔拿调。自诩专业的人,一上台,就自然地做出了抒情状、叙事状、激动状。当然,也许他是真激动,但因为有了‘腔调’,就削弱了个性。其实朗读离普通人不远,只是它展现出来的样子离我们远,形式主义带来疏离感。”
《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朗读。
王明军说:“让朗读重回我们的情感和生活,这是《朗读者》正在寻找和回归的方向,也是这类节目带来的意义,优秀节目的意义也在于引领和示范。对普通人来说,朗读可以随时发生,但在读的同时还要去听,多听一些好的作品,多看一些好的节目。”
至于什么是适合朗读的文章?王明军认为,这与每一个朗读者的认知阶段相关。同样一句“白日依山尽”,小学生和大学生都能读,只是大学生会有更广阔的意境和更深远的想象。王明军不认可壁垒鲜明地把各个年龄段分隔开来,“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听大人读的东西呢”?
欧阳夏丹读过一套“家庭背景声”,里面收录了罗素等多位名家的文章,关于哲学、艺术、科学、人类社会等。“声音是一种特别好的伴随状态。把这样的朗读作为背景声在家里放,给孩子听,孩子不一定能跟着读,也不一定能听懂,但听着听着,就会进入到他的脑海中,孩子也许会受到影响”。
现在,线上有《朗读者》等朗读节目的热播;线下,也有不少年轻人热衷参与各类独立书店、出版文化机构组织的朗读活动。
在王明军看来,这些活动并非只是大城市文艺青年的专属:“朗读是表达情感的方式,而情感不分年龄与身份。设想,一个打工者,辛苦了一天,突然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一封孩子的信,他轻轻读出来,一定会心潮起伏——这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感情。不同艺术形式的流行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朗读可能无法超越KTV,但随着我们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安静程度的增加,朗读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喜爱。”
⑸ 小学生作文(有声读物)MP3格式的下载包,我在网上没找到,哪位家长有的话交流一下下!
有关长征的资料
⑹ 小学生有声作文小桔灯公众号
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⑺ 有哪些适合小学生朗读比赛的美文
小学的时候我朗诵过蜗牛,我感觉蜗牛很不错,而且比较适合,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种让人要不断努力的像蜗牛那样往上爬
⑻ 小学生如何提高朗读写作能力
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
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
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
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
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学得没
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
,空洞无物,脱离实际。为什么造成作文难写呢?总的来说,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
首先要学会观察。我在教初中语文第三册阿累写的《一面》这篇课文时,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写鲁迅外貌时,五次写了他的“瘦”。其中三次
是从远到近更清楚,更细致地写出外貌特征。为什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特征写得那么传神,那么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于细致的观察,内心
有独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真实内容。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学
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
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积累素材,学而致用。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
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
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
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
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
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
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我们所学的课文有许多范文都是作者对人物或动物细致观察写下来的真实素材。如《一面》中对鲁迅的描写,《鹤群翔空》中的鹤群飞翔姿
态的描写,鹤鹰搏斗的场面的描写,只要认真阅读,积累素材,就能变为自己有用的东西。此外,除了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外,可以从日常生
活中积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现,各种有益的宣传,自然现象,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等这都是极好的素材,只要注意这方面的人和事,
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
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
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
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
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
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
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
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
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
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
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
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
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
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
,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
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
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
幅,可以对时事发表看法和见解,小至遣词造句。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
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
任何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
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
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村和组村,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
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创
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
⑼ 在线小学一年级作文有声阅读
本人是一名来秦皇岛的自在校大学生,性格开朗做事干练落落大方热爱教育事业,耐心细心,所以暑期想在秦皇岛做一份关于家教的兼职,现居秦皇岛北戴河区。本人学的英语专业,在大学期间积累了一定得知识水平,因此,想在暑期找一份英语家教的工作。另外,不谦虚的说,本人的文学水平很好,诗词歌赋比同龄人更胜一筹,本人善于写作,所以还想求得一份写作家教的工作,妹妹从小学到初中的初中各科一直是我在辅导,妹妹现在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前三甲,所以本人的教学能力毋庸置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希望能获得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份欣慰”是我所一直追求的精神,相信您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谢谢!
⑽ 三年级作文有声读物
微信——公众号——关注“依然有声读物”,其中都是小学生有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