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登高》为题的高中作文!!速求啊!!!800字
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我只好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
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
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题记
鹰接受了蓝天的高远,蓝天接受了鹰的搏击,于是有了鹰击长空的和谐之景。鱼接受了溪水的宁静,溪水接受了鱼的活泼,于是有了鱼翔浅底的和谐之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组成了一幅和谐的初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成了一幅和谐的仲夏美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渲染了一幅和谐的深秋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示了一幅和谐的隆冬美景。在自然界中,因为和谐,美应运而生。在人类社会,和谐同样也产生无穷的作用。古代的文人莫不读了一屋一屋的圣贤书,明了一筐一筐的儒家礼。可十年磨一剑,又有多少人能换来“佐君王侧,成平戎事”的如愿以偿。他们大多左右不逢源,八面不玲珑。遭谗陷的有之,受排挤的有之,但他们并未因此郁郁不得志,感慨生不逢时,时不顺己。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游闲山乐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他们在自然中找寻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和谐天地,用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换来了一篇篇彪炳千古的佳作,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高峰。
相反,不懂得为自己找寻和谐天地,不懂得自己主动创造和谐环境的人往往又是另一番情景。海明威用一粒子弹给自己的生命注下了最后的一个标点,伍尔夫步入湖水成为留给英国人最后的画面,茨威格服毒给他自己一个最后的绝望。他们只看到了社会的不和谐,却没有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去追寻和谐,去创造和谐。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勇敢地接受不和谐,坚强地创造和谐。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中学会豁达,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学会释然,在“莫听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执着,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珍惜。将自己的灵魂置于高处,去适应自然,适应周遭的人和物,为自己找寻一个和谐的天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和谐为我们带来美,为我们生发力。
② 急求一篇写登高的作文、、、、、、、、
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我只好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 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 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1
③ 高分!!求一篇作文,以杜甫的《登高》编一篇故事
一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杜甫独自一人去登高。
这天,秋高气爽。杜甫抬头望去,眼前一片湛蓝的天空;耳边时不时传来猿猴那凄厉的叫声。放眼望去,山下有一个湖,湖中央有一个小小的岛屿,那岛屿冷冷清清的,显得很凄凉。几只鸟在小岛上盘旋着。那金色的落叶随着风慢慢的落下,无边无际的长江滚滚向前。秋天对人们来说是悲伤的,对杜甫也一样。他带着病,独自上山。心想:“唉,每逢重阳节,我要是和家人兄弟一起来登山,多好啊!可是现在,只有我一个孤伶伶的来登山,好孤独啊!如今,我还要和许多人一起逃亡到四川。头上又多了许多白发。我带着病,连酒都不能喝了,生活是一天比一天更遭。”
夕阳西下,杜甫叹着气,慢慢地走远了……
二
长江的秋风真是激烈啊,天上的云朵被它刮的无踪无影.天越发显得蓝,也越发显得高远,而我则显得越发渺小.远处传来猿猴的哀鸣,顿时觉得孤独而又凄凉.回望长江,江边的沙子在秋日下渗白渗白的,而江心的小土堆再四周江水的映衬下,是那样的清朗.远处,一只鸟儿在盘旋着,它是在寻找回家的路吗?秋风不断,落叶飘零,人也已到了生命的晚秋,忽悠就是百年呐!那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向东,万里漂泊,悲愁无限,人的生命那像这江水不停啊.生命真是太短暂了.自己在这万里悲秋中,只是一个可怜的过客而已,想想眼下,我已年过半百,再加上体弱多病,前途渺茫啊.身边的朋友也一个一个离我而去.一种强烈的孤独袭上心头,我不知不觉中独自登上了一个高台.战事好不容易平息了,我也要回到那离别了十三年的家乡了,可现在,我已两鬓斑白,瘦骨嶙嶙.连年病魔缠身.也许不久的将来,又有一个人离开人世.我病的连喝了几十年的浊酒都不得不停了.
④ 作文:杜甫《登高》的扩写,800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逢秋,凌厉的风,纠缠着漫天不尽的残叶,飒然吹尽如荼的盛夏,吹不散,这满头凝住的愁绪。 天地间,佝偻的老者踽行。 谁的心,孤独如斯?山林中传来一声声悲伤的猿啸。 单薄的衣衫下,老人的身体更加瘦弱了。山路上艰难跋涉着,努力不让那尘泥,污了身上仅有的发白的衣袍。终于,老人登上顶峰,矍铄的目光望向天际,望向茫茫众生。是的,即使他此时已然半聋,但这双眼,还能辨得清这世俗浊清。 可是,那又能如何? 自嘲地一哂,这路,明明由自己选择。 然自古怀才不遇者绝非寥寥,却不曾有几人似我一般落魄至此——杜子美啊杜子美,你终究还是放不下。 没有尽头的长江呼号着,奔腾而来,无视一切阻碍,携卷一切不满。远处的小洲却平静如斯,清澈而无一丝撼动。或许像这小洲一样,可以做到水清沙白,清高远俗,像那陶渊明,大可清吟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我怎能熟视无睹?任那江水贪婪吞噬着?任那血雨腥风,国将不国? 有些人自以为可以闲云野鹤,游离与红尘之外,但天下尚有万兆之民,他们也想安然地度过一生。然而一旦烽烟四起,天下便没一处净土。 叹息间,飞鸟在远处掠过,倏而不见那样的生灵一生两次飞过天际,一次将歌声献给天空,一次将飞羽留给土地。 不禁忆起当日一同登高赋诗的太白,或许我也可以像他那样活得洒脱活得豪放,失意于现实,便寄情于浪漫。终有一天可以让天子亲自持羹喂之…… 是的,我何尝不曾自问,这条路可不可以不走下去?做人可不可以少那些棱角?那深藏于繁盛表象之下的腐败实质,我可不可以视而不见? 然而我不能!这些问题完全没有意义!假使如此,我将一文不值,杜子美不再是杜子美! 把手松开,或许我可以拥有一切,然只有把手抓紧,我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纵使我可能因此一无所有! 秋风麻木地抖落枝头仅剩的点缀,一叶叶火红如同无穷无尽的血泪,缓缓的飘摇,亲亲的在身侧躺下。 什么时候,生命变得如此嬴弱,只是一阵风,便这样被无情地遗弃,落入尘埃。 又是寒风袭来,病弱的身子紧了紧衣,无奈的坐下。一路走来,我可以受尽磨难,可以饱尝人间疾苦心酸,可是上苍慷慨地给予我生命,却日此吝啬给予我时间,以这般潦倒衰老的身体,这苍生,这天地,我还能在看他们几回? 飞鸟低旋,驼着残阳飞回,领着新月离开。 落叶尚可归根,飞鸟尚可寻家,而我,却连家在何处都不知道。 昨天到今天,我在漂泊。今天到明天,我注定还要漂泊。但是我后悔么?不,不会的。如悔,即使所有人说你是对的,你也输了。 念及此处,心中稍有释然,随手伸至腰间,却触及无物,心里又是一阵感伤,病痛早已将身体真疼得不堪,哪还能有什么酒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低沉的诗句,让黄昏变得安静,留下那抹孤独笃定的背影,固执地想将白昼拉得再长一些。
希望采纳
⑤ 《登高》作文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题记
鹰接受了蓝天的高远,蓝天接受了鹰的搏击,于是有了鹰击长空的和谐之景。鱼接受了溪水的宁静,溪水接受了鱼的活泼,于是有了鱼翔浅底的和谐之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组成了一幅和谐的初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成了一幅和谐的仲夏美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渲染了一幅和谐的深秋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示了一幅和谐的隆冬美景。在自然界中,因为和谐,美应运而生。在人类社会,和谐同样也产生无穷的作用。古代的文人莫不读了一屋一屋的圣贤书,明了一筐一筐的儒家礼。可十年磨一剑,又有多少人能换来“佐君王侧,成平戎事”的如愿以偿。他们大多左右不逢源,八面不玲珑。遭谗陷的有之,受排挤的有之,但他们并未因此郁郁不得志,感慨生不逢时,时不顺己。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游闲山乐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他们在自然中找寻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和谐天地,用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换来了一篇篇彪炳千古的佳作,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高峰。
相反,不懂得为自己找寻和谐天地,不懂得自己主动创造和谐环境的人往往又是另一番情景。海明威用一粒子弹给自己的生命注下了最后的一个标点,伍尔夫步入湖水成为留给英国人最后的画面,茨威格服毒给他自己一个最后的绝望。他们只看到了社会的不和谐,却没有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去追寻和谐,去创造和谐。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勇敢地接受不和谐,坚强地创造和谐。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中学会豁达,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学会释然,在“莫听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执着,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珍惜。将自己的灵魂置于高处,去适应自然,适应周遭的人和物,为自己找寻一个和谐的天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和谐为我们带来美,为我们生发力。
⑥ 小学二年级作文登高上低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抄阳节,作文 登高.重阳节中有许多习俗,有插茱萸、登高等.在这众多的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登高了.
一大早,妈妈就叫着我的名字说:快起床了,都五点半了!我却不以为然的说:五点半怎么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再说,今天不是星期六吗?妈妈说:今天是重阳节,要去爬山的,你不想去就算了吧.去去去!我一蹦三尺高,估计整栋楼都能听到我的响声.
于是,我骑上我的小自行车,和妈妈一起去爬山了.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头陀岭山脚下,一进深处,我就看到这儿是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树木可以随意的生长,鸟儿可以自由地鸣叫,过了好久,我才反应过来,这时,妈妈对我说:我们干脆就爬楼梯上山吧!我立刻摇摇手说:爬楼梯多没意思啊,我们走山路吧!还没等妈妈点头答应,我就冲了上去,别看我小小年纪,攀爬我可是能手,一会儿就把妈妈甩在了后面.跑着跑着,我有点体力不支了,直到妈妈上来,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和妈妈说:我我……没劲了.说完.我就耍起了赖皮,站那不动了.直到恢复了点体力,就有想跑,可又想起刚才那副狼狈模样,又怕别人笑我,只好装作一脸正经的样子往前
⑦ 以“登高”写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⑧ 登高作文
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我只好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
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
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⑨ 登高作文800字适合高中生水平的
有些人为了见到远方的恋人而登高;有人为了让远方的亲人看到而登高;有人为了体验“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而登高;而我登高又是为了什么呢?
屈原为了追求至高理想,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极言,与此同时,杜甫有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落叶”发展成为“落木”,是一般诗人无法想到的。当我们遨游于书的海洋之中,我们会领略其登峰造极的心境。拾级顶峰,一览众山,踏过的每一步,将成为沧桑历程;你不跬步,无以至千万里,也就不会铸造人生之辉煌。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望,视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吾尝顾影自怜,毫没有一丝愉悦。站在高楼大厦间,眺望远方的豪情壮景,览物于胸,一切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享受,乃人生高境也,谁会读懂这一切呢?只有我默默的心情时刻激荡于大地山川之间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站在高处悲伤落泪,可否值得?心怀高远胸志就可铸成伟绩,天地之间,莫过于高出重云,不晓其患忧。何之高患呢?不可蔑视万物之灵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我苦愁满天,何患得小年就其通知,本不愿满天发忧,只可悯于幼小太凶,孤悲一生,自小父母弄离,我就由爷爷奶奶看管,行年几岁,有得个继母,我随后跟着父亲,弟弟和我虽同父异母,却互助为乐,从不打骂与我。唯有世间花开得最美最香,看的嗅的不只是花艳与芳香,我看到的还有花的心灵,珍惜吐露芳香的时刻;小草微微招手,为我留下怀念友人的情感。曾不忘怀铿锵的孤松,盘桓于雪峰之巅,可谓高处不胜寒。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毛泽东的豪情可让我高耸云端,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心境的高处。我想为自己建筑一所高处不胜寒的心境,为心灵点亮一盏洁净灯火,照亮世界,照亮大江南北,照亮神州大地。
登高为华夏,为神州,为九州,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登高,让心灵永远澎湃于神州大地,为中华而挥下浓墨艳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