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评价新课程作文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评、互评或自评后互评的做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因教师一人批改而导致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倾...
❷ 写高中英语作文,(*关于新课改,不同于老师讲课学生旁听的传统讲课模式,课堂时间大部分交给学生,让学
Dear Peter,
I'm glad to hear from you again. I’m going to share a news with you. The school is going to try a new way to learn. In the past, we were busy talking notes of what the teachers were teaching, and there were many homework for us to do. We usually finished i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But now, we used a different but better way to learn. We are learning through different fun activities and talk about the topic that we are learning in groups. We also learn some of it by ourselves.
Li Hua
好啦!
❸ 高中认识的新课程作文700字
当我拿到这本书《抄新课程百问—语文》时心想:新课程实施了这么久了这一百个问题还用学有点不屑一顾。可当我静心阅读时发现作者提出的许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许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如:《“灌水”与“引水”》、《“因材施教”新解》、《负担辨证》、《也是木桶》等等而其中的《仍然要提倡科学精神》一文的阅读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教师只要一上到公开课似乎习惯于从网上搜集到特级教师或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不假思索不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或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更不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照搬照用。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包抱着科学态度不迷信教参考不能迷信专家不能迷信课本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要向特级教师或名师学习要不断思考:他们对某一课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从而以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尊重学生要善于表扬与赞赏学生。但却常常出现教学、学生的掌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是学生的发言真的那么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否!
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态
❹ 新课程标准下话题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科正在积极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考场作文也拿不了高分,从而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原因何在?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经过多方面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想它、爱它的欲望,没有***和兴趣;再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拿来写的素材,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上乘的文章。因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便显得更为重要了。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联系教学实际,将作文表达融汇在有趣的课堂中。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所以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如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2.不要轻易规定命题作文,束缚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最具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当今的高考作文已由原来单纯的命题作文转变成为个性化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意作文),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这就
要求考生注重审题立意,吃透材料,做到心中有底。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所说的“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例如一些有趣的课文结尾意尤未尽,可以有多种发展的可能,这时可让学生续写,因为有前边故事情境,学生容易发挥想象完成写作。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利于写作的情境,如就某事发表评论或故意制造小小的意外临场作文等。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使思想僵化、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等。
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情感抒写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成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就会有无穷的写作动力。学生写作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牢固树立“生活是写作的唯一”的写作理念,引导学生放眼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说我思,用我手写我心”。
❺ 关于新课改的作文800字
现在课堂上,合作学习风行,令人欣喜。但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或从一些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有些合作学习片面追求形式,结果是花费了许多功夫,却无效果,我们称之为无效合作。无效合作也是我们应该力求避免出现在课堂上的一种不良倾向。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首先要明白,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否则就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例如,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匆忙的。因此,往往学生拿不出什么结果或结论,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合作学习的机制。如果再加上分组不分工,结果往往是课上各个小组各自为阵,乱哄哄的,甚至说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有的则把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放到学习小组里来合作思考,讨论解答,美其名曰重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果是学生对于肤浅无需讨论就明白的讨论问题也失去了兴趣,甚感无聊。再则,当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时,往往是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而发言人往往是优生。他们主宰着整个课堂,他们的结论就是小组的结论,他们的见解就是小组的见解。而其他小组成员相对能力较弱,反应较慢,长此以往,他们要么形成对优生的依赖性,要么形成一定的盲从性,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并且在这样的合作当中,大多数学生的进取心会逐渐丧失。
我想,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突破学习的难点上。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人的头脑在讨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来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同时不要一有问题,就组织学生讨论,而是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
综上,我们倡导合作一定要有效。
❻ 怎样创新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
怎样创新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大家也都习惯了命题――指导――作文――评讲这种模式,学生的作文思维始终被局限在一个麻木的条框内,于是就把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以致很多学生感到很痛苦,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折磨,教师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语言表达枯燥无味,思想内容空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创新作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争相探寻的课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呢,一、多方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唤起写作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篇篇是经典,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片段,指导学生认真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写作的好材料。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很多富有哲理思想的经典段落,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丰富了,写作兴趣也变浓了。其次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的报刊杂志,亮点的地方要摘抄,经常温习,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写作营养,下笔时才能运用自如。置身特定的情景。观察是人认识事物的开始,写作离不开观察,如果学生对生活缺乏认识,写起文章来就很困难。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生活,才能对事物有所思考,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把学生置身在一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苏教版八年级作文指导课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时,我设计了上公开课时我准备的资料丢失的情境,我着急的样子无不从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动作等细节表现出来,有对学生的怀疑和误解,有找到资料后的神态和心理的微妙变化。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观察变得仔细了,体会也更加深刻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真实生动了。二、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学习中素材。把课文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亮点的语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段落长的难以背诵的,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回味。有时间情况下简单地写一些感想或评论。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从中捕捉可以作文的材料,也可以通过留心电视、报刊等媒体积累素材,平常勤动笔及时写一些观察日记,并整理归类,收在自己成长的记录袋里。积累写作技能。首先要是学会积累表达的方式。像常用的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注意运用陈述、疑问、感叹等句式,使文章有气势,其次是掌握布局谋篇的技能,学会并合理使用开头、过渡、呼应、收尾等按顺序表达技巧,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积累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平常的实践,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模仿,勤做练习,求得在自己写作时能找到合适的内容和最佳表达方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所想用恰当、真挚的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如郊游、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这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每次这样的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三、培养学生写作创新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到要减少对学生写作思维的束缚,鼓励大胆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作文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用自己的眼神、语言调动他们的注意力,使彼此的情感达到交融状态,这样,他们才会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作文才会有情感、有色彩、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积累丰富的素材。“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学生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多了,想象的空间自然就更广阔了。所以要求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有目的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达到有创意地表达。训练想象思维。想象不受特定的对象限制,充满着主观随意性。作文教学中将各种有一定联系的人和事辐射式、链条式地联结起来,发掘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使片断的事物连成整体,单一的关系变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化作具体,丰富和加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极有利于开拓作文的思路,发掘新意,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声,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❼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
摘要: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感情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一项活动,使学生爱写作文,并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面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文学、人学、品德修养、兴趣、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正文:对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倒不是由于任务繁重,而是在一个班级,五十多人,其雷同之多,其叙事抒情之假,令人疑惑不解,继而不免产生了反感甚至厌恶感。在他们的作文中,我们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于是我们大声指责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在作文中说真话?”然而,当我们沉下思绪,反省我们自己时,发现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可能是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造成思想一致;可能是学生有一种惰性;可能是老师不自觉的拿了一个套子去“套”学生的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手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写真话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许多方面早已有体现,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老一辈教育家谆谆告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作文中假话连篇,虚情假意,又怎么能“求真”,又怎么能“做真人呢”?当然,要让学生做到在作文中说真话,写出生动活泼,有个性的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而其中,老师的工作影响最大。现在,我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谈谈几点愚见。一、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在这里,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的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氛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景》、《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面》、《纸船》……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训练指导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写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疼。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个性、兴趣、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外界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现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呢?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首先,应注意开设情境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比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演讲、交流、讨论、辨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活写”,这样,又何愁学生思维不活,感情不真,作文不好呢?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述?长此以往,学生便应付了事。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到新闻写新闻评伦,从看奥运到歌颂奥运精神,从喜爱的明星到评价影视等等。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写,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遇,让学生写一些应用类文章。比如,学生违纪了,让他写一份检讨,要求写清楚事件,对自己的看法,并帮他修改,对其中成功之处提出赞扬;比如,学生心中有委屈,也可让学生把心中之委屈用笔墨倾诉出来……这些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提高品德修养,又可以提高其作文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如何说真话、诉真情,何乐而不为?三、坚持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广开学生说真话的源泉。于漪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深入生活,体会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如果不仔细去观察、体验、收集,很容易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细心体验,积累素材。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据这些,在作文中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有直接兴趣,勾起观察动机。在我教《山中避雨》时,我想让学生谈一谈“出色空雨亦奇”的感受并写一篇短文,学生无甚材料,脑中空空,开始草草了事。在后几天连续阴雨,我带着学生在檐下、在雨中充分体验雨中之趣,在作文时,学生写作热情与前一次截然不同,兴趣盎然,写作也轻松自然,作文也很具体生动。其次,养成观察习惯。我让学生对教室外面那几块地的庄稼进行一个周期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续作文,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就很强,学生也开始有意识的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写出内容真实,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再次,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即观察方法。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关于如何观察,于漪老师在《于漪教你写作文》中叙述得相当细致,于老师说:观察要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认真观察,让观察材料入目、入心、入耳,观察要有序;观察要细致全面;在观察时要注意独特发现,要注意主动寻觅;观察忌笼统,不能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就是按于老师讲的去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过我觉得要补充一点的是观察时要注意联想,让观察所得更加丰富。最后,学生观察了,还要要求学生自觉地把观察结果记载下来,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可以写随笔,可以写杂感,可以写周记,反正,学生要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现在,通过一段时间指导和监督,学生观察自觉性较好,能主动观察,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记载下来,每个人都在写日记。四、坚持训练以情感人,增强文章的情动力。真挚感情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因为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诚”,而诚本质上是一种善,而善有“合目的性”的特点,也就是合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因为它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史发展这些人利益和愿望得以实现的保障。而与诚或真挚相反的则是伪。即虚伪、伪作,显然它属于恶的范畴,而一切恶,都是人类利益和愿望实现道路上的障碍和破坏性因素。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愿望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善敢于在自己的旗织上大写真诚二字,恶则要用伪诈作为自己的遮羞布;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据诚伪来识别善恶的。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从本能上就有嫌恶向善的感情和心理倾向。作品抑恶扬善、劝善惩恶,否定伪诈表现真诚,与人性的本质一致和相通,因此才会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冲击力,使人受到强烈感染和打动。感情的真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作品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列·托尔斯泰就认为,作者用他所见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在他看来,艺术的价值要由它的感染力来决定,而这种感染力取决于作者的感情,特别是感情的独特性、清晰度和真挚程度。其中真挚程度又是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为有了真挚也就有独特和清晰;否则,感情虚伪,再独特和清晰也没有意义。不管托翁的观点是否有偏颇,但观赏戏剧、影视与阅读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来说,最高的评价莫过一个“真”字,包括表现生活的真实和作者、演员感情的真挚。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不能分割也不可分割的。就是一般的记叙、议论性文字,它们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往往也要借助于感染力和动情力,或者说,只有具备了动情力和感染力,才会有实际意义的说服作用或教育作用。所以有人说,感情的真挚在写作中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即一份真挚的感情,说真话、诉真情。作文和做人是一致的。坚持一个“真”字,不但有助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助于我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总之,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虽然要走的路很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我们应该为此努力。在最后,我想抄一段我在上网时看到的一段话,即使有抄袭的嫌疑,但它也是我的心里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撷取生活中绚丽的浪花,引导学生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❽ 1,2015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题目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回新,为破解生命科答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今年的语文作文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❾ 新课标倡导的写作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往往在高考复习冲刺阶段以练代讲,突击进行写作训练,有的教师让学生被动地背诵一些英语范文以代替写作教学。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研究有效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主动尝试写作,大胆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词汇教学强化英语基本句型训练
英语文章的写作离不开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加强英语基本句型训练,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时态和语态,熟记一些常用的固定词组和习惯搭配。特别是在日常词汇教学中,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句型的能力,为开展写作教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依赖于听的能力,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和读属于输入(input),只有达到足够量的输入,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output)[2]。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足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通过听力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听力材料进行讨论或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短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多样化的英语表达方法。
由于写作是口头表达的文字记录,所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必然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进行对话和表演之外,还可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短文或复述对话的内容,既可培养学生的掌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开展泛读教学,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各种题材的范例,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增进对写作要领和写作方法的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的文章内涵,而且锻炼了学生使用英语遣词造句的那里,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段落,以便在写作时模仿或引用。大量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加强学生的语感,对掌握英语写作技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任何一篇英语材料都包括三种图式[3]: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这三种图式来决定的。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涉及的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购物的图式,庆祝国庆节的图式,有关美国历史的图式等;而形式图式则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包括关于英语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在结构、语言上的差异等。大量的阅读必然有助于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形式图式”,使学生逐步了解英语文体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
四、利用精读教学分析文章脉络结构,强化不同英语文体的写作特点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体是这个载体的组织形式,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模式。利用精读教学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归纳各种英语文体的结构类型和特征,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和强化“形式图式”,把握记叙文(narrative)、说明文(expositive)议论文(argumentative)、新闻报导(news report)等体裁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写作常识和技巧。
五、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写作任务,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SEFC)在每个单元有一篇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用作每周一篇的作文练习题目。同时,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话题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去练习写作。例如:高一第一单元的话题是Good friends,我布置给学生的写作题目是My Best Friend,要学生写完作文后,互相交换,阅读他人的作品。这样不仅调动学生了的练习写作的兴趣,还倡导学生以体验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再如:高二上第9单元的话题是Saving the earth,在结束本单元学习时,我布置了三个半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写: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faced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2)The city of Zhengzhou lies at the crossing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as a commercial center and green city. But in my view the environment…
(3)As a native of Zhengzhou,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re very much. I have thought of a plan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这样学生可以站国家环保局局长、市长、市民的不同角度去谈论环境问题,而且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当我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后,我及时地为学生编写了一个写作练习题:“结合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请你用英语写出自己对洪战辉的事迹真实体会。”
这样的作文练习题目时代感非常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使用学过的语言表达思想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优质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英语作文教学创新探索的物质前提。我们在布置作文题目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作文。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同时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还可把老师写的作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找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语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七、注重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作用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由于感情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烈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天性是愿意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书写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生命中的感动的音符。学生在仲秋之夜集体赏月活动、假期回故乡的旅途、一次春天的踏青、亲人的去世等等都成为他们抒怀的话题,通过英语写作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❿ 新课改形势下作文怎么做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容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