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应不应该写真事
按中考评分复标准给分 【解析】制“那一缕春风”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审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写出来,才能给人以借鉴与启迪。这里的“春风”是一种比喻的修辞,作文时,应理解其“喻意”,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一个物,这都或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收获。
⑵ 家庭写真作文
我的老妈可谓是“神探狄仁杰二世”,不论我“作案手法”多么巧妙,都能被她找到蛛丝马迹就,然后抓个正着,不信就来看看下面这个片段吧!
暑假里,为了让我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妈妈给我制定了一套学习计划。制定就制定呗,可最不能让我忍受的就是——不能看电视!要知道,我可是电视的忠实“Fans”,没有了电视这叫我怎么活呀!
每天虽然坐在书桌前做着作业,心理却一直“思念”着电视机,时不时望望客厅,却又少不了妈妈的一阵“唐僧念经”。终于,看电视的机会来了!
这天,妈妈出门购物,临行前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不要看电视,我哪里听得进去?只是小鸡啄米似的不断点头。当妈妈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念念不舍”地离开了家门。“哈哈!电视,我来啦!!”我欢呼着,一蹦一跳地来到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过了一个多小时,当我正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看得入迷的时候,一声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哎呀,妈妈回来了!我急忙关掉电视,以最快的速度坐在了书桌前,屁股还没有坐稳,妈妈就进了家门,我赶紧做出一副埋头苦读的样子。好险好险,差一点就被妈妈发现了。
就在我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从客厅里传来了一声“河东狮吼”,我用脚指头想就能知道那是我的“神探”老妈了。不好,难道是被妈妈发现了?
⑶ 怎样引导小学生作文写真事,抒真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就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笔者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显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个别语文基础好的同学已尝试稚嫩的小说创作了。每次布置周记,笔者都精心选题,关注学生生活及内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记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当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二、写作技巧的培养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描旦埂测忌爻涣诧惟超隶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我们在作文评讲时,通常也会读一些优秀的或认为有某方面典型问题的学生作品。试问我们在读学生作品时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笔者总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毕竟是学生辛勤劳动的付出。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在作文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笔者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为什么又要“走出来”呢?因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所以,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万不能成为“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给他人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感染和引导,这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这种既让情感“写进去”,又让自己“走出来”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文字的阳光。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⑷ 写作文一定要写真事吗
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来物
仔细发自现身边的是
注意每一个微笑的细节
不要遇难而退
要坚持不懈
多写写
多练练
给自己一些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加油!
这要看你写的题材而定
如果是科幻作文
那就写想象的
如果需要你流露真情实感
一定要写的真实
感人
⑸ 高中作文,我的写真集。描写自己的
我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女孩,个子很小,但我的心却是个“小大人”,我很注意自己的着装,我也很会自理。
我是一个爱独立的小女孩,总是希望生活中没有大人的管束,能够自由安排,自由玩耍。我在这个家庭中不是“小皇帝”,也不是“大公主”,我在这个平凡的家中过得很好,有时会为大人多多少少分点负担,我的爸妈对我也很好。
妈妈说我是一个经常漏水的“水龙头”。妈妈每次只要以讲到我的不对,我就觉得妈妈伤到了我的自尊,就会掉下眼泪。爸爸知道对我做错的事吵我一下,我也会掉下眼泪,因为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
因为我小时候不喜欢喝牛奶,不喜欢吃青菜,所以我现在才长不高。我经常为自己而长不高而每次都一个人悄悄地躲在被窝里痛哭,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我的脑子里整天都在想:希望自己能够在初中长很高,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的优点是宽宏大量,对待朋友很友好。我在小学时曾经和两位要好的伙伴“结拜”过,我们就像是三姐妹,形影不离,就是现在每天都一起结伴而行回家。
我的缺点就是太粗心大意了。在一次的数学测试中,我不小心把一个小数点写掉了,结果在班上的名次落下了二十几名。真是不可思议,我现在正在尽全力改掉这个缺点。
这就是我,一个渴望长高的小女孩!
自我介绍
我走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我笑,他也笑;我哭,他也哭。我向他招招手,他对我说:“你好,我叫延立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两条眉毛乌黑,一个不高不低的鼻子下面是一张樱桃小嘴,笑一笑,两排美中不足的牙齿站在嘴巴里。一张瓜子脸后面扎着一只马尾辫。中等身材,体形瘦瘦的,让人觉得弱不禁风。这就是我——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子。我喜欢旅行,从小就幻想能到威尼斯玩一玩.
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有人说,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有的人捶胸顿足地埋怨上天让自己怀才不遇,而我要为自己当一次伯乐。因为,我了解自己。
才学着说话,坐在床上闲着无聊,便拿起笔乱画。不经意间,竟一口气从1写到了100.那张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噘起嘴能挂住一把小茶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别人火冒三丈,抽泣大止,有时却能让人大笑不已,哭笑不得。那年,我才2岁。
我这个人不仅感情丰富,还也很爱动。一有空,我便拿出铅笔在美术本上勾勾画画,画熟了,便三笔两笔地画出一只小狗或树木之类的东西。画厌了,又不知从哪拿来的一团五彩缤纷的橡皮泥捏起来。我对未来初中的生活充满了期望。我希望能在这三年里快乐地度过,能和同学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⑹ 有关生活写真的作文
生活写真
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不容易!——题记
在风雨里我们只为生活今天,雨蒙蒙的下了起来,轻轻的,像是演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我撑着雨伞从朋友家往回走,却看见一对夫妇,坐在雨篷下,为顾客补着鞋子。雨篷上不时滴下的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只见他们那粗糙的手拿着一根细小的针,在鞋子上不停的穿上穿下。那乌黑的头发中竟有几丝白发,头上蒙起了一张“纱”,手上有一条条血道,穿的衣服从来没有见他们换过一次新的。我走上前,问道“:阿姨,下雨了!怎么不回家避雨?”说着还把雨伞举到她头上为她遮雨。“哎呀!小妹妹,你不知道!现在的钱难挣,如果回家避雨,岂不是错过了几单生意?”她边说,手中的线还再动。“阿姨,你这样辛苦是为了么?”“为了什么?在风雨里我们只为生活!”哦!原来这对夫妇是由外省来到我们这里的,上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游正在上学的孩子,为了供老人生活,供孩子读书,他们才来到这里为人们修鞋。整天吃的东西不是炒饭就是稀粥配咸菜,为此落下了不少病。“那你为什么不回家休息,让叔叔来帮你做呢?”“你阿姨呀!就是倔脾气,有了病也不回家休息,说什么怕我忙不过来!真是的!”我见阿姨的脸红了,应该是疼自己的老公吧?这时,走来了一位老大妈“:那个,小妹呀!这双鞋的边裂开了,能帮我缝一下吗?”“可以,你下午就可以来拿了!”阿姨以亲切的笑容表示感谢老大妈对他们的信任。“老奶奶,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可以。”“你为什么要来这家鞋摊修鞋呢?”“哈哈!小姑娘,你还不知道哇!在这附近,就这家鞋摊不欺骗顾客。”原来,叔叔阿姨不仅对人诚恳,见钱也很公道,多了一块钱他绝对不收,而且会坚决送回去,无论你走了多远。
雨越下越大,我远远望着这对夫妇,看着他们勤劳的样子,一种液体滑了下来,咸咸的,不知是雨还是泪。我忽然想起阿姨说过的一句话“:在风雨里我们只为生活!”对呀!无论你是在风雨里、烈日里,都是为了生活。难道不是吗?
⑺ 怎样引导小学生作文写真事,抒真情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宋专代李涂曾指出:“文章不难于巧属(奇巧)而难于拙(自然朴实),不难于华(华美)而难于质(质朴真实)。”抒发真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学生练出一手写作技巧。小学生认识比较片面,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更谈不上积累,作文只能借助于假话。(剩余字)
⑻ 小学生写真假钱作文
很奇怪,我经常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也时常突版发奇想—我和身权边的一切都是巨人做的一个漫长且真实的梦,亦或是我生活在一个既真实,又不可谓真实的世界。而这些都只不过是我对现实生活中虚假与真实的解释和无知幻想。
那些真真假假,那种若有若无的状态,正如张若虚所描绘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空气中的霜渐渐消失了,就连那分明存在的白沙液成了看不见的。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了界线,犹如真假般难以分辨。
很多人,往往都只看事物的表面:他在笑,就认为他很开心没错,实际上他心里早已乌云密布﹔他对自己很好,就认为他是个好人没错,实际上他是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他乐于助人,就认为他傻没错,实际上他比谁都聪明…
那些无知的人都觉得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却不知道所谓真假虚实的白沙,仅用双眼,是看不到的。看清世界,辨清真假,不是用眼,而是用那颗充满智慧的心。
⑼ 初中生写真人真事的作文700字
同学们,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咱们的家庭生活既丰富多彩又不断变化着,它是我们观察的窗口。每个家庭各有特点:有幸福的,有破碎的;有和和睦睦的,有磕磕碰碰的;有奋发向上的,也有安于现状的……每个家庭成员也各有各的特点:爸爸幽默、开拓、正直、忠于职守……妈妈“小气”、爱唠叨、温柔、尊敬老人……外公外婆朴实节俭……爷爷奶奶老有所学……每个家庭每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如何把你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生动地再现下来,让读者也身临其境,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伤呢?
写这类文章,我们要学会运用描写,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家庭里的人和事可能因为太熟悉,有时会觉得没话可写,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地听、看、想,你就会觉得家中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写作的材料。我们的笔就像一架“摄像机”:他是什么样子?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如何?我们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还可以拍几个“特写镜头”、“慢镜头”,把特别能表现家里人某些习惯性的动作、个性化的神态,进行细致描写。
1、写外貌时,既可以描写全貌,也可以描写局部;既可以集中描写、全面概括,也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陆续介绍。外貌描写最重要的,要将人物写活,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⑽ 小学三年级作文写真寖的自己
我在刚刚接手的班级是三年级,随手翻阅学生的作文本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清晰的记得作文题目是《我所见的一件事》,全班近三十本的作文内容、字数都是一样的。我之后询问了一部分同学,原来大家的作文都是从自己的《一点通》范文上抄过来的,并且以前的作文也是这么做的,他们都依赖于作文书,自己不愿意去动脑想。之后我也询问了一些老教师,他们说,由于这里比较偏僻,孩子们的眼界,知识,观察水平等都是很有限的,而且一些作文题目也超出孩子的认知水平,就像这篇写到某处旅游景点的游览文章,要知道他们有的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怎么能写出这类游记文章。
他们还告诉我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语数两科的教学上,大多数教师都喜欢数学,不太乐意上语文,究其根源:普遍认为语文难教,内容较为宽泛、较活。特别是作文教学更让人难以捉摸,无从下手,是摆在广大农村语文教师面前较为棘手的,又不得不去面对的,而且必须去认真完成的任务。当我听到这些之后,心里感到忧心忡忡,感到我这个语文老师即将面对一个挑战------一个三年级的学生竟然不能依靠自己的思维去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在这三年里我根据农村小学实际,翻阅资料,结合自身实践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将这几点不成熟的做法说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并敬请批评指正。
一、 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无法提起兴趣的话,即使硬逼着学生去写,那么他们也不会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的。我在教学《童年趣事》时,首先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农村,尤其我们这里水塘较多,孩子大都喜欢钓鱼、钓虾、捉螃蟹等。我对他们说,既然你们喜欢这些活动,何不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在做这些事时的感受和想法。这个提议正中学生的要害,他们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刚才所说的话用笔整理出来。大家发现原本自己觉得很难写,无话可写的作文,现在变得异常好写,而且自己的文字不由自主的从笔下涌了出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写的欲望。
二、 提倡学生模仿,培养文风
在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笔记录下来时,我鼓励学生去模仿一些优秀作文的框架结构,否则孩子仅仅会把文字记录下来,无法形成具体的文章,只是一些琐碎的文字,没有合理顺序,层次不清晰,让人读起来也不顺溜。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这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帮助,使得他们对于作文的整体结构能有很好的把握。
三、 鼓励学生多加阅读,开阔视野,积累好词佳句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农村,由于条件设施的落后,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是有限,除了书本,他们别无他法。于是我鼓励大家多阅读课外书籍,并建议大家互相交换自己的书籍,这样就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获取最大量的知识。在五年级时,我发动全班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室,大家纷纷响应,捐的书籍有各类有写作文选集,科普类书籍,名人传记等,更加有利于满足孩子们的阅读欲望。
同时,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好词好句,每天早读课时拿出来诵读,有不明白的大家一起交流。一学期下来,大家在作文的遣词用句中都有明显的提高。我翻阅他们的读书笔记,有的记得满满两本,有的还在自己摘录的好词佳句下,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感受,看到这里,我真的感到欣慰。
三、 充分发挥想象力
想,是一个让学生构思、打腹稿的过程,是不可少的环节。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千万不可以扼杀这种能力,相反我们要挖掘他的潜能。由于是农村小学,不可能有现代教学条件,我总是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作文题目,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我经常对学生说,作文就像一部电影,你们就是导演,人物的角色和事件的安排都由你安排,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将它拍成一部好的电影供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