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雪忆雪悟雪的作文
这年的冬季终于下了雪,在我的记忆中家乡已有七八年每下着这样大的雪了。就算会下点雪,那也是微雪,不过一会儿就融了。大地只是变湿了,别的与平时雨后无两样。
我是个怕冷的人,不敢撑着伞,到雪地上享受落雪。只是躲在屋子里,隔着窗,看着雪异样地落下,点缀着单调的空际。在淡蓝的被景下,雪仿佛有了神般的灵力,显得朦胧……
纯暇是你的色彩 朦胧成你的面纱 山隐约 水苍白 漫天是谁的回忆 雪下的草 雪中的树 装饰无暇又是谁的梦 幻现我童年的木马 听着我儿时的歌谣 雪中的美好是谁的历史 打雪仗中的笑 捉迷藏中的跑 童年的雪趣 谁又是主角。
八年后的冬季又来了这大的雪。
是谁在那个窗口 望着纷扬的雪 带着美好 品着凄伤 是谁在这个冬季 看着孤单的雪 幻一缕幽思 忆另一片雪界 是谁在等待雪的小憩 守着那个视野痴忘 忘了自己是谁 是谁在漫天的雪界的角落 痴忆
一个母亲,一个五岁大的毛孩,在雪中驶过。因为太远,我看不清她们的面容,只是两个淡淡的身影,如飞雪般轻柔地拂过大地。小孩对雪地兴奋在晶莹的雪粒里折射得明显。她跳啊,跑啊,成了孤雪中最活跃的音符。母亲呢?应该也在笑吧,应是幸福的笑着……
她是否是十三年前的我 在雪中幸福着的母亲 是否是我的妈妈 一阵微风会吹斜一片雪絮 一个温謦也会撩勾起另一片美好
孩子的笑是母亲的糖 孩子的哭是母亲的药 心形的纯雪飘 母女的心随风荡……
雪,依旧这样下着,仿佛会下到天昏地暗,永不停息……
2. 四年级看雪作文300
颗璀璨
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礼仪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向 老师的一句问候语,是吃饭时别人来敬你酒你应该有礼貌地回敬,是见到长辈的一声问好……这些都是基本礼仪。
其实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我四、五年级的语 文 老 师李 老师家和我家相距不了多远。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去洗澡时看到了 李 老师, 李 老师和他的儿子也去洗澡。爸爸先看见了,然后问我说:“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 我便连忙走了过去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说:“ 李 老师好!”
李 老师抬头一看,看了我一会儿才说:“哦,原来是赵曜啊,你好!你长高了,也胖了一点我都认不出来了!”随后又问了我几个问题……
临走时,我又向李老师说再见,李老师夸我有礼貌、懂事。我听了别说有多高兴了。
还有在过年时,我们一大家子三十几人去家附近的一个饭店吃饭。在饭店门口又遇到了李老师。我向李老师问了声好,说了些祝福语。他问我们在哪个厅,我说我们在某某厅,他说他在我们隔壁。
我们吃到一半时,李老师过来敬酒,说来看看他的得意门生——我。他们敬了一遍后说了些新年的祝福语就回去了。过了一会儿,爸爸站起来说:“我们也到隔壁去敬一敬李老师吧!”外公他也要去,于是我和爸爸妈妈、舅舅,还有外公五个人来到了李老师他们厅。
我们进去了, 李 老师说:“我的得意门生来了!”我们也敬了一遍。 李 老师又夸我有礼貌、懂事,学习又好,又会写毛笔字,又会敲爵士鼓,多才多艺。我笑了笑:“没什么,一点小才艺就被您说成这样!” 李 老师又说我谦虚……
还有就是我们班的杨庭蔚同学捡饮料瓶的事情。刚开学时,杨庭蔚同学带来了两
3. 武陵山看雪作文
走吧,一起去看雪,看我们的脚印踏碎冰雪千点,从脚下延至梦的那端。
清晨,父亲唤我起床,眉宇间深深惊喜。转眼望去,窗外大雪纷飞,映着人间新春的火红纷至沓来。
走吧,看雪去。父亲朝我伸出手。屋外有寒风冷雨却也有千万细柔的雪花跳着遥远天国的祭祀舞,我笑着应允,坐上驶向高山的车座。
沿途的变化是细腻而微妙的,似乎还只是转过一个山脚,漫天的白便已将人拥覆,深深浅浅的雪绘出几行归家的行人,远处浓雾中隐着几处农家,飘渺孤独的爆竹声夹杂着风驰骋在空旷的山野。
我们下了车,风雪中仿佛有千万精灵在咏吟,站在云端睥睨众生。仿佛融入了这无边的雪色,心情开始温和而愉悦。
纯净的白会让人心安,就像走了很长的路,终于找到归宿的旅人,父亲抓着相机嚷着取景照相,笑得宛若童真稚子,心里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在渐渐融化,明明是雪天,却如同有幻觉般的阳光照在我的头顶。那些用来悲伤的理由被击溃,留下一心的空明纯净让人想要放声唱出来。
一瞬间,我觉得一切是那样的有希望,我心里的小怪兽挥舞着爪子跳舞。
父亲在我身后的雪地上走来走去,我回头时恰好被他摄入镜头里,于是又引来一阵喧哗。山像铠甲一般的冷,天空和地面相映的白,像一面镜子。
我想起同班女生的愤世嫉俗,想起她的自作悲伤,她真该来看看雪。
我无法描摹出这景带给我是怎样的感受,无法言喻便只能用身心去体会才能明白。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不完美,常常令人黯然神伤。这场大雪却让人沉淀得格外平静,一股平安喜乐的感觉似一团云,像一个久候的终点、光、温度和气味,一滴一点地涌向我,以雪降落的速度在心上凝成一片剔透的冰花。
雪融化了便是春天。多像一个温柔的梦,让人忍不住去享受,去珍惜。
归程与来时相反,白色的雪景一寸寸开始消退,回头望时仿佛一个从未抵达过的天堂。下一年,是否会是个丰年?我笑了。父亲亦不语。乐趣便在其中了。
走吧,去看雪,去看人世间的平安喜乐,去看如花的白昼,去倾听自然斑驳而强烈的心跳。
4. 我想去看雪作文700字
我想去看雪
我想去看雪,看着那无边无际的白,我也许可以忘记所有。
我想去看雪,感受那无瑕疵的雪白带给我的孤独,这样它就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因为现在的我就是孤独的。
我想去看雪,感受那无色无味的白色带给我的绝望,因为这个世界不存在任何的美好事物。
我想去看雪,一路漫步在这只有我存在的外太空,回头望望我走下的脚步,这就是我的所有的历程,走到尽头都不会往回走,因为现在的我的内心再也没有这个勇气去经历。
我想去看雪,独自感受这莫名的悲伤,直到我的泪水把它们融化。
我想去看雪,和我对比,让我看清我是个怎样的人。善良?邪恶?正义?
我想去看雪,用我的指尖写下我的所有,向白色渲染一些黑色的笔迹,倾诉我的每一丝痛处,直到每一处雪都知道我的内心。
我想去看雪,可以在那里沉睡,直到春天的到来,直到所有的知更鸟的清脆啼鸣把我唤醒,直到我不再想在这里停留。
我想去看雪,寒风划过树梢,把所有的不满都打我的身上,即使是那样我也不会离开,我不想让我的心灵永远疼痛下去,让我的身体来承担,直到我无法再忍受的那一刻。
我想去看雪,因为我这世上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我依赖了。
我想去看雪,想和你一起去,看着你离开的背影,我感到无助…。
我想去看雪,我可以在雪地里画一个大大の笑脸,和我一起开心;我可以画一个大大的哭相,同我一起伤心。
我想去看雪,直到我对你死心。
5. 寒假看雪作文
一说起家乡,真的很有特色。尤其是在冬天,家乡的美景就是美丽的版雪中世界。
白天下起了纷纷权雪花,有时飘落一片一片的,有时厚厚的雪花可以堆一个雪人,肆无忌惮的玩耍。还可以拿着纸盒作滑板;从高处往下滑落,仿佛像是冲刺一般。那种速度与刺激,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到了晚上,白皑皑的雪漂亮极了,月光打在雪上,就像黑暗中出现的光茫,迷人又温暖。。就像给马路披上了新装,加上夜晚绚烂的灯光;过年是璀璨的烟火和它奏出的美妙音乐,让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个场景每年都是过年最突出的景象。
还有在道路旁栩栩如生的冰雕。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含义:你看那匹骏马!好像在我们眼前奔跑,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你看女娲娘娘!正在爱抚着一个婴儿。好像慈祥的母亲爱抚着她最爱的孩子。好想告诉我们做人的仁爱和母亲的伟大。你看那挂着灯笼的城门!寓意着不管在哪里都要有一颗中国心。你看那条漂亮的鱼儿!吐着泡泡,象征着今年年年有余、心想事成!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一年四季最爱的季节,是我的雪乡!
6. 冬日看雪人仿写作文
下雪啦!下雪啦……我高兴的又蹦又跳,穿得像个大熊猫似的,围上围巾,戴上帽子、手套,叫了几个小伙伴出来玩。 “我们堆雪人吧。”我提议说。 “哎,没意思。”伙伴们齐声说。 “还是打雪仗吧。” “好!” 伙伴们都同意了,我们开始打雪仗了。“我要这块雪。”“我要这块雪。”大家七嘴八舌开始找自己的战地,战地找好了,我就赶紧捏雪球。戴着皮手套就是不一样,“一、二、三、四……”我嘴里不停的数着,动作可快了。呵,30个了,我的兵器够了。我看看大家,一个个手冻的像冰棍似的,我的手暧哄哄的。于是我便得意起来,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兵器”,终于开战了,我把手套借给肖雪,第一颗“子弹”发射成功,把肖雪打的很狼狈,第二颗扔出去又打中了,我高兴极了,就这样第三个第四个……“雪弹”接二连三在伙伴们的身上、头上开了花。我的手渐渐的渐渐的冷了起来。一个个都打空了,我生气极了,手也觉得快冻僵了,非常难受。我终于沉不住气了,眼睛一闭开始乱扔,只听“哎呀”一声,“啊,打中了!”我忙睁开眼睛,啊……原来是打在了一个过路的叔叔的头上,叔叔走过来问:“这是谁打的?怎么这么没礼貌。”我低下头,害怕极了,结结巴巴的说:“这、这……是,是……”话没说完,肖雪就抢着说:“是我打的。”我的脸刷的一下红了,心想:肖雪真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叔叔说:“敢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说完,叔叔走了。望着叔叔的背影,我对肖雪说;“谢谢你,可你为什么要替我承认呢?”肖雪说:“你不小心打失手了,是因为你把手套借给了我,手冻的控制不住了,才打着叔叔的,我当然也要帮你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顿时暖和了起来。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不能忘记,它教育了我以后应该怎样做人。
7. 我们一起去看雪 作文
天空灰蒙蒙的,抄
北风轻悠悠袭的,外面传来稚气的呼喊,似乎很高兴哩!
“下雪了,下雪了!”
“我们一起去看雪!”
耳边传来伙伴们的呼喊。
雪——
像轻盈的柳絮;
雪——
像洒落的粉笔细末。
雪——
它落在人们的身上,
房子的屋面,
眼睛一眨已不见了踪影。
去看雪,一路欢歌笑语,
去看雪,有学不完的知识和启迪。
我们一起去看雪。
8. 在家看雪的作文,快!
今天,我早上一起来,就听见外边有叮叮咚咚的雨滴声,我还以为昨天的雨一直再下内,我撩开窗帘容,眼前出现了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原来下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成了一个银装打扮的姑娘。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
眼前的雪花一会儿落在了屋顶上,一会儿落在了马路上,一会落在了树杈上面,不时又去了许多路人的身上快乐地玩耍着。
许多人已经不管不顾现在是什么天气了,抛开了雨伞,拿起了地上的一团雪就开始向别人身上扔去,他们追呀,跑呀,跳呀,笑呀。过了一会,雪下的更大了,不管天气是多么的冷,不管雪是多么的大,就好像雪下到了他们热乎乎的脸上也不在乎,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高兴了、太开心了!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堆雪人,打雪仗了……
9. 湖心亭看雪的作文
《湖心亭看雪》讲完了,然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那颗被张岱深深地孤寂与落寞所打动的心依然沉浸在他那篇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带给我的震撼之中。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清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湖心亭看雪》,堪称张岱也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他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之一二。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文章曾被高中语文读本收录,后来又被人教社编入初中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可见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是值得鉴赏品味的。
“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十二月”,正是寒冬时节,为后文“大雪”埋下伏笔。“大雪三日”,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湖中人鸟声俱绝”不从视觉写雪之大,而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从听觉和心理的角度表现了大雪的威严,也为后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是日”即三日之后,“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他所以一定要在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必是既不欲见人,又不欲人见。“拿一小舟”之“一”看似累赘,实际却与后文的“独”、“惟”及几个“一”字互为呼应,创造了一种清灵纯净的意境。“拥毳衣炉火”,以御寒之物衬雪地之寒,也表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任性风雅。“雾凇沆砀”写湖中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若只说“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则显得缺少生命的活气与远近高低的层次。天、云是上面的,山、水是下面的,“上下一白”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可辨,足见其小。相形之下,大者更大,小者更小。作者在由面到点的观察景物的同时,似也蕴含有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之感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句话中的几个“一”字,虽与“上下一白”的“一”字用法不同,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同时,作者精心锤炼的“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也是极富形象性和层次感的:有远近、有高低、有浓淡、有疏密、有大小。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也渐渐变化,由大到小,由小到微小,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出一个微妙而灵动的意境。“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实则以意观景,并非以眼所见。因作者自己就在船上,以眼而察则不可能达到这种远观的视觉效果,以意观之,则虚实相生,有一种“心游万仞、精鹜八极”的超脱与空灵。“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且是两人,酒炉已沸,可见早就来了。“见余,大喜”,此处妙在作者对自己见到他们的惊奇避而不谈,而从对方的角度写出雪中相逢、巧遇知己的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表现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赏识,有一种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慨。欣喜之余,“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的“强饮”,是说本不能饮,但在此时、对此景、逢此人,不得不饮。为了不辜负自然的美景,为了不辜负知己的盛情,勉力而为,痛饮三大杯。至此,读者方在冷色调的景中感受到了一点暖色调的情。临别问起对方姓氏(先饮后问,性情中人),才知是金陵人客居于此,原来和作者一样,同是异乡人,也是有着相同性情志趣的清雅脱俗之人。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处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舟子那喃喃自语、大惑不解的神情,令人回味。这是对全文的绝妙点染,“更有”并非减损作者的“痴”,而是以同调来作陪衬,更加突出作者的“痴”。“痴”在一般世俗上的意义,并非一个褒义词,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会把“痴”理解成一种执着专注的追求达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最高境界,例如“如醉如痴”、“不痴不迷不成才”、“天道酬痴”等等。舟子的话并非有意要说给作者听,而是如前面金陵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一样,纯属有感而发,脱口而出。这两句话都用了一个“更”字,表达了一种由衷的感叹,只不过金陵客的感叹是由于惊喜若狂,而舟子的感叹是由于百思不解。
文中人物虽不多,但形象各异。煮酒的童子默默无声,显然已深谙自己主人的性情与志趣,早就见怪不怪,甚至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一些感染和熏陶。舟子则直人快语,过惯了凡夫俗子的现实生活,他整日的操心劳力可能就只是为了自己或者一家人的柴米油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没有那份闲情逸致,所以他对这些“怪异”的行为是百思不得其解。张岱与金陵客在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方面虽可谓志同道合,但在性格气质方面却有一些差异。金陵客赏雪,是二人结伴同行,而且还带上了好酒,谈诗论文的同时,“一樽还酹江雪”,何等洒脱快乐、旷达豪放!足见此二人胸襟开阔、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那种无拘无碍的君子之交。意外地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他们是“大喜”、强邀,热情爽朗,坦荡真诚。他们对“我”一见如故,完全接纳,是一种很容易与人沟通的性格类型。相形之下,张岱虽然表现出了一种值得称道的风雅不俗的情怀,但也流露出了他的清高自傲、我行我素,缺少一点海纳百川的胸怀。你看,别人盛情相邀,他却“强饮三大白而别”,这个“而”字,表前后两个动作的承接,酒一喝完,马上作别,似有些敷衍之意。临行才想起问人姓氏,并不久留,转身而去。个性倒也鲜明,只可惜不易接近,令人费解——难道张岱是一个孤僻的人吗?抑或是在他的眼中,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
只要多加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年少时的张岱其实是个十分喜爱热闹繁华的人,他原是一个大家子弟,一直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他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这样写道:“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明亡以后,他才“避迹山居”。明亡之时,张岱“年至五十”,所谓“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内中皆为忆旧之文,可谓对他过去繁华生活的片断记录,心绪是颇多感慨,但着眼处尽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抒写着率真性灵。崇祯五年于湖心亭看雪的张岱三十又五,那时的他生活经历、思想情感都已非常丰富。他知识广博,著述浩繁,爱好享乐,又怎会是孤僻之人?
那么,是他认为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吗?
应该也不是。这是一篇小品文,小品盛行于晚明,标示着明朝万历以后文学趣味的变迁,也是明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大抵言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与抱负,是小品文所极力要摆脱的。是以,小品文所留心与描写的风景,是一个艺术与美感的世界。明代小品所代表的美感趣味,就是要摆脱古文以“政治”作为人生唯一追求指标的立场,而强调以“艺术”来经营生活的可能。即换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态度,指出政治不是人唯一之寄托的美学要求。因此,“明月清风”式的生活就是明人崇尚的生活态度,而“人无癖不可交”、“只可与雅者言,难以为俗人道者哉”逐渐成为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美学信仰。因此,尽管我们在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之时,无一例外地会想起柳宗元的《江雪》,然而细心体会就能发觉,柳宗元所追求的“境”虽与张岱并无二致——天地之间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人鸟绝迹,但二者所传达的“情”却是方圆殊趣。置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世界,“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形象显得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恰恰是由于诗人借山水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而张岱在大雪三日更定之时出行看雪,大概与古文人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一个性质的。如果说柳宗元是因失意于政治才“寄情”于山水,那么张岱则是因“痴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是故前者钓雪显得孤寂凄苦,而后者赏雪倍觉洒脱愉悦。从这种意义上说,假如时空可以移植,让张岱与柳宗元在湖心亭相遇,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张岱是不会以柳宗元为知交的,因为他们骨子里的志趣与追求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从文中所叙来看,应该说金陵客那种清雅不俗的情怀与志趣已经和张岱达到了一种惊人的契合,若说张岱认为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实在没有足够的理由。
与金陵客偶遇对酌,作者的兴致看来并不很高,笔者私下揣度,原因应当有三。概括而言,即“雅”、“狂”、“痴”三字。
一谓“雅”。“雅”者,免“俗”也。什么叫“俗”?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张岱是个文人,更是一名雅士,曾自言“夺利争名,甘居人后”,然而“观场游戏”,却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人先”的,甚至下棋赌博,都不懂得计较胜负,然而“啜茶尝水”,却“能辨渑、淄”。秉持这种性情志趣的人,总是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在人群中自然是落落寡合,对此,张岱倒也达观:“自且不解,安望人解?”这种清雅不俗之人,天地之间能有几个?故此,当他在“上下一白”的茫茫天地之间,与二位更早出行赏雪的雅客不期而遇之时,心中不禁暗自将他们引为知己,询问之下方知他们原来也是客居于此,同在异乡为异客,人生漂浮不定,萍水相逢,后会无期。可叹知音难觅,一如镜花水月,今日虽能偶得,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聚少散多,得而复失更加令人惆怅。如此想来,纵然有美酒助兴,也难有热烈的情绪。
二谓“狂”。张岱曾在其《金山夜戏》中自述少年“狂行”:崇祯二年中秋次日途经镇江,日暮时分至北固山,因见“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遂“大惊喜”,半夜划船至金山寺佛殿,“盛张灯火”而唱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惊吵众人,吓煞寺僧,世人不敢为,而竟敢为之,不但为之,且著文述之,且这种“狂行”在其文中比比皆是。正是出于这种“狂”意,他才会特地选择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而且在他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形下,才出门看雪的。此时的他可能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自赏,万万没有想到还会与人“狭路相逢”,并且不止一个,并且比自己来得更早,并且还不忘带全了炉酒童子,还有那一派主人声口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直搅得分辨不清谁才是看雪的正家了。这多少会让张岱在意外的发现“吾道不孤”的欣慰之余产生一点点挫折感和失落感,因而有些扫兴。张岱的这种“狂”,在某种意义上凸显了我国古代文人所谓的“清高”之气,这种“清高”之气,还须得我们抛却今人世俗的眼光来欣赏方能谙此中三昧。如张岱之行者,古人中并不鲜见。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有才者的狂傲,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有德者的自许,唐人祖咏的《终南望馀雪》,是他在长安科举应试所作,按规定应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可他只写下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问其原因,祖咏答曰:“意尽。”他这样做,是冒了落第的危险,这种把人生前途低置于个人诗学思想之下的行为无疑是“狂”到了极致。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感叹道:何处无好景致?只是我和张怀民这样的人不可多得罢了!这大约也是略带一些“狂”情的自视吧。
三谓“痴”。前面说到张岱“痴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而山水之中,他又尤“痴”西湖。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黎明破晓时分,尚要冒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不论是作为曾经的世家公子,还是后来的隐居文人,张岱对于西湖的钟情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了在诸如《陶庵梦忆》之类的集子里经常提到之外,他还有专门记录掌故逸闻的《西湖梦寻》。从那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略略体会张岱对于西湖的复杂情怀。譬如他在《西湖梦寻》的总记中曾将西湖和鉴湖、湘湖做了比较,且一概用女人来比喻,他说湘湖就像待字未嫁的处子,腼腆羞涩。鉴湖则是名门闺秀,虽然令人钦敬,却不可以狎弄亲近。西湖呢,“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西湖果然美丽,然则是风尘女子的美丽,纵使国色天香,也须逢场作戏,所以谁都可以亲之近之,也就谁都可以轻之弃之,繁华的时候门庭若市,冷清的时候阒无一人。
在此书的《自序》中,他劈头就说“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又说:“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足见他对于西湖的情怀,倾慕有加,怜爱有余,难得却又难舍,魂牵梦萦,几欲生死相许。
由于这种深情而又伤感的心态,对西湖的欣赏,张岱以为,“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西湖于他,不论冬春,不论日夜,不论晴雨,都是美的,而这种种的美,都是由于他的深情领略。所以他一直以为唯有自己才是西湖真正的知己,是他心中这位西子眼里唯一的情人,“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西湖》),唯有他最能深刻领会她的性情、她的韵味、她的美丽、她的哀怨、她的快乐、她的寂寥……所以,他才会总要等到游客散尽之时,才纵舟西湖,“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伴着那“拍人”的“香气”,进入那“甚惬”的“清梦”(《西湖七月半》);所以,他才会唯愿与西湖相约于无人的雪后清晨,与她独处,和她对话,再无外人能够介入他们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温馨。
我想,在这种心境之下,意外地遇见金陵客,他的兴致是无论如何好不起来了的。
了解了这些背景,才可能理解他的特立独行、他的寡言少语、他冒寒看雪的强烈的冲动、他偶遇外人的淡淡的落寞。在文中,我们看到了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虽有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们若错将《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作者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我们倒是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了
10. 盼望回老家看雪800字作文
雪,乃人间最为纯洁之物,他仿佛没有一丝灰色,它就是人间最为纯洁之物。
“哇,今年的雪下的真大啊!真美!”一旁的小孩边说边玩耍,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对话,静静地欣赏这样美丽的雪。这雪,我们不懂它为何这样的妙曼多姿,这纷纷扬扬的雪,是多么耐看,这如落花般的雪,就像仙女的魔杖撒下的些许银光。
雪,也许在孩子们眼里是玩物,在农民的眼里是丰收,“瑞雪兆丰年嘛!”可是在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面前,是活力的象征,孩子们在雪里找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农民在雪里找到了果实,而我们,在雪里找到了一种活力,这活力,迸发的旺盛,就像我们的心,在激烈的跳着,就像我们的感情,热情似火。
雪,引人无限的遐想。
这雪撒一场之后,树上就好像挂满了银条,给大地又盖上了一层厚被。让他不要再凛冽的寒风中受伤。
雪让人留心与你,雪,为什么我如此的喜爱你,我简直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它是那样的妩媚动人,他令人全身心的投入于雪,它不会让你产生任何的烦恼,他就像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一样。
在北方,你留情于雪了么?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雪花漫天纷飞,我发烧了,妈妈本想买药,可是药店已经关门,我只能去打点滴,可是外面那样的冷,路又那样的滑,我也不能走着去啊,于是妈妈说:“我背你去!”那坚定的目光让我很羞愧,我怎么可以半夜让妈妈这么累,明天她还要上班呢!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妈妈却坚定不移,我相信,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会这么想,任何一个妈妈也都会这样做,出门后,寒风扑面而来,妈妈让我把头低下,我在后面,妈妈为我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那雪花落在我的头上,可我的心里确是暖洋洋的,妈妈只穿一件棉袄,可是我在妈妈的背后却感到格外温暖,最终,我打上了点滴,而妈妈却生病了。看到雪,我就会想起那个夜晚,我仿佛都能听到妈妈那急促的呼吸,看到雪,我就会想到这件事,看吧!我的眼泪又来了。
雪,让我思绪万千,我想到了美景,又想到了母爱,看雪,成了我每年必不可少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