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难忘乡音乡情作文300字
在许多人的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我也不例外。我自己也有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吃饭内、第一次叫妈妈、容第一次跑……不过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非属第一次包饺子了。
”包饺子“,大家听到肯定会觉得很简单吧。没错,不过在我那时的时候,对我来说可是很难的哦。
4岁时,正好是冬天,可是最适合吃饺子的时候了。妈妈就打算包饺子吃。因为妈妈喜欢让我实践,所以这次妈妈打算也让我包饺子。妈妈原以为我不想包,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大声地说:”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一定会包到1整盘的!妈妈正准备着包饺子的食材,我系上了围裙,开始包饺子咯。我先看了妈妈的示范,先拿一张饺子皮、然后放一些肉、最后捏出几个褶子,就可以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跟着学做了起来。呀,一不小心把肉掉了出来,褶子又捏的不好。嗨,失败了。原来包饺子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简单的。
⑵ 乡音作文600字
爸爸妈妈这时也来到了我身边,也说这玩意新鲜,没吃过,就给我要了一杯。摊主动作敏捷地为我调羹,他把一些红红绿绿的水果粒见样舀了一勺,又加了一勺白中略带紫的藕粉(这可是我们宝应的特产啊,摊主会不会是……?),这时,摊主放下杯子,抓住大茶壶的把手轻轻一提,热腾腾的水立刻从龙嘴里流入杯中,摊主娴熟地端起杯子,两根筷子快速旋转着把羹搅匀,封上口,插上吸管递给我。妈妈摸零钱准备付帐,因为刚刚吃过饭也因为太烫,我想带回去再吃就把羹放进了手提袋里,没想到摊主一见,急了:“细伢子,趁热吃!冷了就不好吃了。”
我一愣,他这次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宝应话!我没顾上吃羹,忙问:“您是宝应人?”我用的也是宝应话。
“嗯。”“老乡啊!”爸爸一插话,我们和摊主都笑了。我们停住了脚步,摊主也放下了手上的活,兴高采烈地和我们聊了起来。原来他是趁农闲出来苦一点活套钱开春好回去给孩子缴学费的。临走,虽然老乡一再推托,我们还是留下了羹钱,并留下了一大堆祝福的话。
出来两天,耳边听到的要么是普通话要么就是鼻音浓重的南京话,头一回听到地地道道的乡音,觉得比天籁还好听,那带着浓浓的里下河气息的声音在我耳里是那样的亲切,水渍渍脆生生的像宝应六月的花心藕。小时候,我最爱听妈妈的催眠曲,大了点我爱听激昂的钢琴曲,悠扬的古筝曲,悦耳的鸟鸣声……好听的声音很多,但一直不知道那种声音是最美的,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原来最美的是乡音啊!爸爸,我们早点回家吧!
⑶ 以抹不掉的乡音为题的作文600字
抹不掉的乡音
我回忆着,怀念着,那些越陈越香的声音……
展曦,小巷深处便传来一阵乡音:“碗糕,煎棵!”温暖的叫卖声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清早,妇女们在菜市场相遇,用浓厚的乡音互相招呼并开始谈论起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午后,小孩们在井边玩水,阳光洒在他们灿烂的笑脸上,他们用淳朴的乡音向伙伴诉说此刻的欢乐;傍晚,老人们坐在一张张带有岁月印记的竹藤椅上,用地道的乡音完成对儿孙的熏陶……乡音,是那么的醇厚、浓烈、温馨。它们就像冬日里的暖流,飘荡在每一个村落中,暖烘烘地将村民们包围。
福建晋江的一个小村子是我的家乡,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所以我对晋江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晋江,是驰名中国的品牌之都,它历史悠久,拥有风韵独特的闽南文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独特的闽南乡音。当我牙牙学语时,我学会的第一种语言就是地道的家乡闽南话,也就是这种乡音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奶奶背着我时总爱哼着:“天黑黑,欲落雨,阿公扛锄头欲挖芋……”这样的闽南童谣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村里每逢盛大的节日,都会请闽南歌仔戏剧团来庙口表演。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得欣赏,只知道那悠长深远的闽南音调非常好听。有一段时间,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在收看当时台湾热播的八点档乡土连续剧——《再见阿朗》,这种连续剧里的对白全是闽南语。我觉得闽南语太特别了,不仅可以唱出流行曲,还可以有自己的连续剧……这些都是我对闽南乡音的童年记忆。
后来,我上了小学,学校里都是用普通话教学的,那时候的我觉得普通话比起家乡的闽南语好听多了,甚至觉得家乡话土里土气的。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随家人移民到澳门,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出远门。当时我对家乡的一切并没有太多不舍,只知道可以去城市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来到澳门后,我又学习到另一种新的语言——粤语。课堂上,老师用粤语教学;课间,同学们也是用粤语交流;晚上,我在家中看香港的TVB,连续剧里那些受人追捧的演员也是讲着一口正宗的粤语……相比起我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语言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妈妈就显得较笨拙,她的粤语非常不标准,而且当中还经常夹着普通话和闽南语的音。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家长们大部分都能用流利的粤语和老师交谈,只有我妈妈怯声怯气,张口结舌地说着一口土里土气的粤语,在一旁的我,顿时觉得颜面尽失。当时的我觉得在同辈中要讲粤语才算得上潮流和合群,我甚至怕别人听出我的乡音而排挤我是乡下来的。就这样,我开始冷落了家乡的文化,甚至渐渐淡忘了那些曾朝夕相伴的乡音。
二〇〇六年的夏天,那是我去澳门后的第一次返乡。黄昏下的西寻村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我走进家中的大院,老树上的叶子被夕阳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庭院中的那口井还是那么清澈,只是井口的铁盖生了锈。依稀听到不远处传来“牛肉羹,蚵仔煎!”等下午点心的叫卖声,我走出家中的庭院,顺着叫卖声来到了庙口,小贩们都在热情地招揽生意。突然,我耳边再次响起了那阵熟悉的乡音:“阿莹,你散学回来呀,长高噢!”村民都在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动了,这就是童年记忆中的乡音啊!这般熟悉的闽南乡音敲醒了我沉睡的童心,引起我强烈的乡情共鸣。那一刻,我想到自己身为闽南人却淡漠了乡音,感到十分惭愧。那一刻,我耳边回荡起以前我跟小伙伴们捉迷藏的笑声,那声音合着牛肉羹、蚵仔煎的叫卖声,穿过流年的影子萦绕在我脑海,谱出一首首好听的闽南童谣。啊!多优美的童谣,多美妙的乡音!故乡,是你把我抚育成人,我又怎能忘记这份恩情,忘记那昔日与我朝夕相伴的乡音呢?
自从第一次回乡的那个夏天开始,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回到那个温暖的地方,那是一种乡音的呼唤吧。五年的时光,我在这条澳门到福建将近一千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上奔驰了无数个日夜,每个漫漫日夜都有不同的感想。这条路,记载了我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岁月改变了很多东西,然而那份寄托于乡音的乡情却一直没有改变。每次启程回澳门的时候,我们的行李袋便会多了很多莲子糖、花生、茶叶等闽南特产,这些都是亲戚和村民们热情送我的。因为我们讲着一样的闽南话,所以彼此也感觉更加亲近。乡音,就是这样的温暖。
⑷ 记忆深处的乡音作文800字
生活在一个原滋原味的小乡村,我无时不刻在感受着她的天然绿色。这里没有城市的繁杂,拥挤,嘈杂,只有微微的凉风,清新无杂的空气,还有黛绿黛绿的树木,黄黄的土地。在这一个清新脱俗的小乡村,自然有她独特的韵味,那就是她自然的声音,我无时不刻都在聆听。
清晨,太阳刚刚起床,第一缕阳光刚刚撒在我家。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声又一声清脆的“喔喔喔”——鸡啼声。如果说鸡啼是歌唱家在唱高音的话,那么小鸟们则是钢琴家在弹着清亮的曲子。虽然节奏不太对得上,但如果说以太阳那金黄色的光,墨绿墨绿的树木为背景的话,那么这也算是一幕别有一番滋味的演出啊。
中午,是最难熬的。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地球,气温高达30几度,树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油光发亮,只有偶尔的热风轻轻地碰碰树叶,一切仿佛都静止了。有钱人家早就热的躲进屋子吹空调了,剩下的人被热得心情烦躁的不得了,好像一个只差点火的炸弹。这时,最能配合这一场景的便是——蝉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歌,不厌其烦,配合着这个无聊烦躁的场景,而在人们看来就是一个技术不行的人在无聊地拉着小提琴,真是噪音污染啊。但是这也是夏日里的一番风景啊。
⑸ 醉美乡音的作文300个字
转自违心 心之语
乡村那些事
三年级 王栎然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老师带小伙伴们去岭上云间看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我以前是没有看过红豆杉,所以一路上兴奋无比。
不一会儿,我终于看到百年古木红豆杉,第一棵红豆杉有270岁,就像一把大凉伞,接着往前走又是一棵高寿红豆杉,再往前走,更是奇景。一棵高龄红豆杉根上抽出一棵樟树。这一现象被我们成为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树。越往前走,风景越来越美,我们又看见一棵560岁的柳杉。站在树下同学们发出啧啧称赞声。吴老师对我们说:摸一摸古树就会长寿,同学们都急忙跑到树根前伸手摸了又摸。看着这高大的古树,就像古树园的哨兵守护着这方土地。
观赏完古树群红豆杉,我们就去农家乐吃晚饭。一到农家乐包间,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这里的饭菜很丰盛,有野猪肉,有鸡蛋皮,有玉米排骨汤……可好吃了。我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小肚子撑得饱饱的。
晚饭后,我们举行了乡村演唱会。第一个同学瀛辰自告奋勇上台跳《小苹果》。第二个同学灵杰哥哥边唱边跳,他跳得十分精彩,扭动灵活的身子,博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掌声。我也忍不住跑上去表演,我自我介绍完毕给小朋友们说了几个脑筋急转弯,可是我说的他们都知道,后面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看来回去要好好准备准备,把小伙伴们难倒。
演唱会结束,我们又要回到驻地招军岭,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车里传出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到了招军岭。在悠扬的山涧虫鸣声中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这两天我和乡村夏令营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度过一个个美好的时光。我喜欢美丽的招军岭,乡村那些事给我暑假生活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的回答您满意吗?满意就采纳我,谢谢!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继续问我哦!
⑹ 作文 《抹不掉的乡音》
抹不掉,抹不掉你的笑容与晚霞融成一片;抹不掉,抹不掉你的头发与柳条融为一体;抹不掉,抹不掉你的眼神与明月同悬夜空……抹不掉你收获时的欢歌笑语,抹不掉你失败时的垂头丧气,抹不掉你感动时的辛酸眼泪。抹不掉我们那地久天长的友谊……
我喜欢和你肩并肩一起走向胜利的大门;我喜欢同你躺在草坪上共享美丽的星宿;我喜欢与你走在林荫道里只顾谈天说地。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友谊依旧还在,只不过多了几分生硬。但我没忘记与你在皎洁月光下的约定,你也没忘记。彼此只间很想哭,却又哭不出来。也没有儿时一般的纯真,那么多话。我们只是守望着那亘古不变的约定,每次见面也只能叹息一声。我不乐意,我想快乐,我想我们再回到童年;我陪你摘星星,游银河……我抹不掉与你一起走过的成功或失败,快乐或悲伤;抹不掉与你一起说过的承诺;抹不掉与你在清晨嬉戏的身影;抹不掉回家时彼此之间的不舍之情。可是,学校的紧张,家庭的压力让我们无法回到美丽的童年了……我愿意不改变儿时那份童真,去承担学校家庭的紧张压力,在月光依旧皎洁的明月下永远守望着儿时你的归来!我讨厌现在的生活,讨厌学校,讨厌这世间的一切……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我们的欢歌笑语。才猛然发现眼前的无法改变,于是又重新握起笔杆开始“战斗”。你放心,我会永远珍藏那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⑺ 以留住乡音里的乡愁为题写500作文
别人说:“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孙友田在《母爱三部曲》中说,母爱是水,我说母亲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一把伞,是包裹着我们的衣裳,更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壮丽伟大:又是一个雨天,母亲撑着伞踩着泥水来幼儿园来接我。我在院门口看到了妈妈,高兴得扑在妈妈怀里,伞下那妈妈温暖的怀抱真是让人怀念。一路上我盯着那把歪斜的伞,天真地以为妈妈不怕雨,所以才把伞往我这歪。回到家后,我翘起大拇指对妈妈说道:“妈妈,你好厉害,竟然不怕雨,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怕雨。”“什么呀?小家伙,你淋湿了吧,上楼换衣服吧,楼梯上小心。”妈妈蹲下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去吧。”妈妈看着我上了楼梯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她顾不上换衣服,匆匆忙忙地来到厨房煮面。不一会儿,我就闻着香味来到了饭桌前。“吃面吧。”妈妈笑着说,“冷了就不好吃了。”“妈妈我们一起吃,你一口,我一口,好吗?”“好呀。”可是妈妈只喝了一点汤,大半时间是在看着我吃。我吃不了了,妈妈才端过碗吃起来。我心满意足地拍着肚皮,看着吃面的妈妈,这才发现:妈妈不是不怕雨淋,她的半身衣服都湿了。直到现在,妈妈用她的啰嗦,用她的眼神,用她的勤劳,用她的宽容向我表达着她无处不在的爱,可我连一句“我爱你”都没说过,都说不出口,难道,妈妈的爱还不够换我一句话吗?我今天一定要将这份迟来的爱送给我的妈妈。晚上,妈妈洗好碗在看电视,我轻轻走上前,坐在妈妈旁边,在她耳边讲:“妈妈,我爱你!也许这份爱来的太迟了,你等了太久了,那么我要将这份迟来的爱延续下去。”妈妈一把抱住我,也在我耳边轻声说:“你这份迟来的爱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但我今天能听到,就是10多年来你给我的最大的欣慰。”妈妈的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这笑容让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这是我带给妈妈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份有点迟到的“爱”,但愿能给妈妈带去一缕春天的暖阳。
⑻ 有乡音的作文
生活在一个原滋原味的小乡村,我无时不刻在感受着她的天然绿色。这里没有城市的繁杂,拥挤,嘈杂,只有微微的凉风,清新无杂的空气,还有黛绿黛绿的树木,黄黄的土地。在这一个清新脱俗的小乡村,自然有她独特的韵味,那就是她自然的声音,我无时不刻都在聆听。
清晨,太阳刚刚起床,第一缕阳光刚刚撒在我家。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声又一声清脆的“喔喔喔”——鸡啼声。如果说鸡啼是歌唱家在唱高音的话,那么小鸟们则是钢琴家在弹着清亮的曲子。虽然节奏不太对得上,但如果说以太阳那金黄色的光,墨绿墨绿的树木为背景的话,那么这也算是一幕别有一番滋味的演出啊。
中午,是最难熬的。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地球,气温高达30几度,树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油光发亮,只有偶尔的热风轻轻地碰碰树叶,一切仿佛都静止了。有钱人家早就热的躲进屋子吹空调了,剩下的人被热得心情烦躁的不得了,好像一个只差点火的炸弹。这时,最能配合这一场景的便是——蝉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歌,不厌其烦,配合着这个无聊烦躁的场景,而在人们看来就是一个技术不行的人在无聊地拉着小提琴,真是噪音污染啊。但是这也是夏日里的一番风景啊。
夜晚,算是一天当中最让人喜欢的。如果天气好,我们可以拿把凳子坐在院子里赏月,看星星,微风徐徐吹来,当然不是中午那热辣辣的风,而是稍带凉意的微风。一群人围在一起乘凉,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拉拉家常,谈谈国内新闻,又是也会安静地乘凉。最适合这一静谧的场景,当然是蛐蛐的歌声啦。
当然,乡村自然的声音,还有乡里人淳朴的声音。在这里,你时不时就会听到纯朴的乡里人在唱着民歌,拉着二胡,虽然不是出色的歌唱家,但那份自然的心是乡村最自然的写照。
乡音是乡村最自然的心声,它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是一种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