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唐伯虎作文小学六年级

唐伯虎作文小学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0-12-23 06:16:12

❶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作文唐伯虎点秋香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专.愿你学会观察属,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❷ 论述唐寅及作品作文不少于500字

唐伯虎是姑苏趋里人,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称唐伯虎。史书记载,他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酒店,当时文徵明父亲文林去酒店喝酒,见唐寅才学过人,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从此唐寅的绘画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杰。 《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 《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渔隐图卷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渔隐图卷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渔隐图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渔隐图卷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杏花仕女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草屋蒲团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 《扇面画选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扇面画选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山图》(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藏) 《嫦娥图》(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秋山高隐图一》(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藏) 《秋山高隐图二》(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藏) 《秋山高隐图三》(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藏) 《四旬白寿山水图》(上海博物馆藏) 《春山伴路图》(上海博物馆藏) 《函关雪荠图》(台北博物馆藏) 《湖山一览图》(中国美术馆) 《虚阁晚凉图》(四川博物馆藏 《事茗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桐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泉听风图》(南京博物馆藏) 《水阁松云图》(上海博物馆藏) 《枯搓鹆图》(上海博物馆藏) 《王蜀宫伎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山居图》 《秋江垂钓图》(上海博物馆藏) 《树杉飞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❸ 我的故乡——宜章作文400字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许多电视剧都演的他如何智斗奸臣,看他如何娶得美人归......然而,这些情节都不是他真正的生活。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看到了真正的唐伯虎,那个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为怀才不遇的中年人,又成为心灰意冷,彻底堕落的老人。一个才子成为一个社会的败类,真是当时封建时期的悲剧。
唐伯虎1470年生于商贾之家,他十分聪明,悟性很高,众人夸耀他,使他整日饮酒作乐。朋友祝枝山劝告他不要这样。唐伯虎听从了劝告,开始苦读。在乡试中,唐伯虎考得第一名,又称为应天府的解元。可是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财子,叫徐经,答应唐伯虎可以在他那里白吃白住。可是恰巧徐经买了答案,又和唐伯虎一起中了状元。并且他还在发榜前说自己一定会是今科会元。结果被告了黑状,关进了大牢。出狱后,唐伯虎回到了家乡,可乡里的人不再看得起他,连妻子儿女都敌视他,甚至连家门口的狗,见到他都汪汪大叫。这使他更加绝望,更加堕落。宁王朱宸濠要造**,把唐伯虎请了过来,他不愿干,装疯裸奔,最终逃了出来。后来他可谓是彻底堕落,他堕落的同时并催垮了他的身体,1523年,他郁郁而终。
去看唐伯虎的一生,说不冤,也有些冤,说冤,可他的言行就有些问题。看他的一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祸从口出。唐伯虎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人说了错误话。从此,他的人生从巅峰步入低谷,并且仕途尽毁,他正是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太过骄傲,枉打诳语,才落得这个下场。
当然,当时的社会也十分黑暗,考生们经常告黑状,使得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得以重任。如果考生都是一些正人君子的话,那他绝对能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惩治奸臣,报效国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吗?什么话对什么人该说,对什么人不该说,如果弄不清楚,是对我们的前途有一定的影响的。总之,唐伯虎的一生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管住嘴,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说自己不该说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悲惨的唐伯虎,只有那首《桃花庵歌》能诉说他的心愿: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❹ 写唐寅的作文

靠在窗台上,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如泣,如诉,如吟。桌上的宣纸被风吹乱,散发着新鲜的墨香。那墨香缠绵着我的思绪,那思绪里有着千古才子唐寅的身影,更有着我的爱惜、叹惋和遗憾。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的命运,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他自幼聪颖过人,本能平步青云,入仕为官。但空有一身真才实学的他,却无知地成为了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当优雅闲致的桃花庵映入眼帘,他将他的愁苦,他的愤懑,他的怀才不遇,连同他满腹的经纶,一并揉入了那首《桃花庵歌》中:“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里,又饱含他的多少心酸;“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中,又道出他的铮铮傲骨!我曾一遍遍地读着,吟着,写着,深深地爱惜着。那华美的文思,那精妙的笔触,一次次在我的脑海中闪过:那是何等的凄美啊!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本该与他无关。闱场冤案已经给他留下太深的伤痕,而命运之神却依然没有放过可怜的伯虎:宁王朱宸濠对他礼遇有加,聘以百金。唐伯虎把宁王对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机遇,可他却没有想到宁王此举只是为谋反做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他最终看出了宁王的谋反之志和他的别有用心,为求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佯狂使酒”,“露其丑秽”。最后,他得以全身而退,可他的心,却像那琉璃盏落地,碎了。惋惜!惋惜!!

❺ 跟据唐伯虎开窗这篇故事写一篇作文

一滴水的故事
我是一滴水,与千千万万个兄弟姐妹们汇聚成了海洋。所以,我见证了海洋的悲哀。(题记)
我来自青海,随长江奔向东海。是的,我是一滴水。
我依稀记得我最初的样子。我是雪山的儿女,晶莹纯洁,满怀激情地奔向大江。我以为我会保持澄澈的状态,滋润无数生命。可是,慢慢地,随着我的旅途,我失望了。我经过农村的时候,人们向我们倾倒污物;我经过城市的时候,有人向我们丢垃圾,有工厂向我们排放工业原料。刚开始我还勉强透明,当流过许多人类的居所后,我已经变得肮脏。鸟儿故友飞过时,看见我,居然没认出我,她惊讶地说:“天啊,你和从前的样子简直是天壤之别。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我苦笑,人类啊人类,什么时候你们才能认识到自然的珍贵,增进环保意识呢?
旅途仍要继续。我们流入大海,本来我以为到了大海的怀抱,我们就能歇一口气,不曾想大海曾经清澈的海水中撒满了人类的遗留物,也变得污浊了。回忆起途中听到的人类的对话:“要环保,要珍惜水资源啊!”,我觉得很像一个讽刺。
日子就这样和我们一起流逝。有一天,一阵孩子的喧闹惊醒了我。我尽力去看,一群扎着红领巾的孩子走在沙滩上,捡着垃圾。他们的眼神就像我最初那样纯洁,我听见他们在说:“多捡点,别让它们流进大海...”我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我又觉得难过:
难道环保,只有孩子才会做吗?
呃,这是我自己临时写的........... 要用请修改,这些字都可能多了。

❻ 作文片段,选择事物或人物进行“抑”的写法,字数255字以上

什么叫“先抑后扬”?举个例子,你本来不喜欢某个人,看到他的样子,就很讨厌。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这个人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生厌。这个人忠厚老实,讲诚信;这个人心地善良,有爱心;这个人勇敢坚强,不畏强暴;这个人做事有毅力,不轻言放弃,种种“这个”让你慢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变得喜欢上了他,而且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种由讨厌,到喜欢,再到“相见恨晚”的情感变化过程,就叫做“先抑后扬”。
有个故事,讲的是明朝大才子唐伯虎。一次他去参加朋友家老太太的生日party。席间,主人请他写首诗助兴,唐伯虎不推辞,他提起笔就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嘉宾一看,大惊失色,以为唐伯虎疯了,不是人,难道是畜生?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唐伯虎不慌不忙地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大家看了转怒为喜。接下来他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场的人看了个个瞠目结舌,怒不可遏,唐伯虎才不管他们呢。他又写出第四句:“偷得蟠桃孝至亲”,这时全场一片哗然,个个称妙。
一首小小的“祝寿诗”,为什么引起在场的宾客一惊一乍,一怒一喜?个中的原因就在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讽刺,否定,甚至丑化等;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尊重,甚至美化等。诗中第一句、第三句,表面看是骂人的话,实则是为下文褒奖做铺垫,是“抑”;第二句、第四句是“扬”,是说做寿的老太太是仙女、有福气,养了这么有孝顺的儿孙,他们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偷得仙家蟠桃来敬奉老寿星长生不老。四句诗写得曲折有致,跌宕起伏,显示了诗人高妙的艺术才能。

❼ 跟据唐伯虎开窗这篇故事写一篇作文

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回祖。他一进太庙,就答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

❽ 作文《唐伯虎是如何追到秋香的》

唐伯虎,明朝成化年间生,“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相传他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别号。

很多人认识唐伯虎都是通过周星驰大哥主演的爱情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我也不例外。而且这个电影让人觉得唐伯虎和秋香之间真的发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经历。其实,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纯粹是文人们的虚构。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但那是个青楼女子,并非是“华府”中人,而且比唐伯虎大二十多岁,两人之间不可能发生如影片中的那般动人风流韵事,不过历史上的秋香确实被人“点”过。这样说来,唐伯虎的故事应该是张冠李戴,并经好事者稍事润色而成之。

尽管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别人的杜撰,不过据说唐伯虎真的见过秋香,并且极有可能暗恋上了她,并非是我信口胡说,这可以以他的藏头诗《我爱秋香》为证: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融融照佛寺,

催烟袅袅绕经楼。

虽然《唐伯虎点秋香》中的许多“风流才子”情节只不过是作者的美好想象,但唐伯虎真的是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并不假。他生在苏州,明代那地方曾出过8个状元,437个进士,这些都与他无缘,但他的名气、至少他的诗画从量上来说却是那些进士状元们无法比拟的。他留下的画如今最高价已拍到了1300多万元人民币。他的诗涉及许多历史名人,如杨玉环、李白、苏东坡等,甚至还有日本人为题材的,我最喜欢的是《桃花庵歌》和《我爱秋香》。画方面,据说最有名的是《山路松声图》和《骑驴思归图》。有人统计,他留下来的诗有数百首,其中大部分是题图诗,即诗画一体。

有人说唐伯虎生不逢时,如生在李白那个时代,凭他的才华和机灵,一定可以锦衣玉食、加官进爵,也有人说如果他不是因受科考冤狱,肯定也是苏州数百进士之一,甚至状元榜上也会有名。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对,也不对。如果唐伯虎真的加了官进了爵,可能会因受太多羁绊而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也可能因此而不能率性而吟诗作画、不能率性而四处游玩、不能率性而醉卧花树下柳枝旁、不能率性而拒绝加入宁王帮派„„如果真的那样,他又怎会成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呢?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那搁在唐伯虎身上,大概可以说是“时势造才子”了吧。

唐寅在苏州桃花坞买了一块地,他在那挥洒他的情志,或恬淡或浓烈,他积攒的画如山、他流出的诗如海。生前死后,一样辉煌。

❾ 还原历史上的真实唐伯虎500字作文

说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形象。唐伯虎之所以会以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与民间传说及影视作品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从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到民国时期的《四杰传》,到风靡港台大陆的喜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再到如今更加无厘头的《唐伯虎点秋香2》,历史的双眼,被蒙上了神秘而荒诞的面纱

在传说中,唐寅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好像从来不缺钱,活脱脱一个堕落的富二代形象;在传说中,唐寅艳福不浅、风月无边,厚着脸皮一连娶了九个老婆;在传说中,唐寅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邂逅美女秋香,并搞出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婚外恋……

然而唐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风流倜傥 不识愁滋味VS出身寒门 坎坷科考路

要说唐伯虎才华横溢,这倒是不假。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闲暇时也学画山水花鸟。当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见唐伯虎禀赋和才学过人,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伯虎16岁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因才华出众,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称“江南四才子”。

但是要说唐伯虎风流倜傥,多情浪漫,就有些偏离史实了。话说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这样的家境虽然不至于过于窘迫,但也算得上是出身寒门了,试问在这样的境况下,唐伯虎如何能够如富二代一样不识愁滋味的风流潇洒呢?据史料记载唐伯虎不仅出身贫寒,其科考之路走得也是非常坎坷。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岁时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一时声誉鹊起,名震江南,春风得意。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路遇同去赶考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两人相谈甚恰,遂结成莫逆之交。然而想不到这富家公子徐经到京城后,以钱财贿赂会试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试题。唐伯虎因此也被牵涉进“科考舞弊案”。经过一年多的审讯,唐寅虽被释放出狱,但经过这番折腾已经声名扫地,科举仕途已无望。恰逢此时又遭遇了第二任妻子何氏的背叛,从此唐寅心灰意冷,常常饮酒作乐,纵情声色,常常靠卖画维持生计。

弘治十八年(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开始修建桃花庵别业。看似潇洒的《桃花庵歌》里,隐藏了多少凄凉和无奈,只有唐寅自己知道。明正德九年(1514),唐伯虎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

风流才子 家有九美VS亡妻生死两茫茫 凄凄婚姻路

关于唐伯虎这一大“风流才子”,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他身边的女人了。据民间传说及小说杜撰,唐伯虎竟“妻妾成群,家有九美”。虽然很离谱,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据推测,之所以有这种传说,很可能是因为其续娶的夫人名叫沈九娘,加之唐伯虎的仕女画登峰造极,以及他平时放浪不羁的举止,以致后世无聊小道文人便望文遐想,把“九娘”附会成“九个美娇娘”,还杜撰出了一个《九美图》,这样,唐伯虎在小说中就有了九个妻子。

然而事实上,唐伯虎的婚姻道路可谓凄凄惨惨戚戚,比较悲凉孤独。

唐寅一生中共娶过三个妻子,即徐氏、何氏,以及后来的沈九娘。成化二十四年(1488年),十八岁的唐寅迎娶徐廷瑞次女为妻。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可惜的是,弘治七年(1494年),徐氏在生产的时候,由于产后过热,离开了相伴六年的丈夫。

大约两年之后,唐寅续弦,娶了一名姓何的女子。然而,唐寅与何氏相处得并不融洽。何氏嫌贫爱富,动不动就叫苦连天。就在唐寅科场出事的消息传开时,何氏便弃之如敝履。这无疑在唐寅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雪上加霜。

唐寅的第三任妻子就是沈氏,人称沈九娘。沈九娘虽然曾沦落风尘,但嫁入唐家之后,一直恪守妇道,对唐寅体贴入微,还为唐寅生下一个女儿。然而沈九娘和徐氏一样,先于唐寅一步,告别了人世。

唐寅的三个妻子,一个弃他而去,两个英年早逝。不论是寄情风月,还是借酒浇愁,都藏不住他内心的苦楚。在婚姻的道路上,唐寅是孤独的。

风流韵事 三笑点秋香VS秋香实乃大其二十余岁的青楼女子

既然在众多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风流才子”的代言人,那么必然要有一些风流韵事,供大家茶余饭后嬉笑一番。于是便有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然而这也不是凭空虚构的,该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只是主人公是一位陈公子。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耳谈》中的因笑传情,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之后又由“一笑”变为“三笑”,情节也越变越复杂。

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秋香这个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肯定不是。因为据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

阅读全文

与唐伯虎作文小学六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