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悌为题作文的题目
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抄上最无私、最袭伟大的爱。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意,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么能忘怀!父母给予的关切和爱护我们怎么能不铭记在心呢!
对于父母我们怎么能不深深地感恩和尽孝!
古人说“万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孝悌”是为人之本。治理国家要“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作文
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作文
从十月怀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后的怀抱哺育。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
从小幼儿园、到小学,我们的生命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父母都倾注了无限深情和关爱。
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我们都读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但我们能否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和体验这种普天之下所共有的孩子的深切关爱呢?
2. 以孝为题的高中800字议论文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
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孝”的启示——致母亲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指导教师:刘烨
简评:对孝心的含义理解得很透彻,,说理再展开更好.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3. 以感恩孝悌为主题写一篇700字作文
我爱我班,因为她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美好回忆。是她,陪我学习,伴我成长。她就像一个温暖的家。 \r\n每天早上,鸟儿飞向蓝天,我们走向教室学习知识,教室就是我们的蓝天,是我们自由翱翔的空间,我爱她! \r\n大自然中常常会有狂风暴雨,令人惊恐不已。这时大家便急匆匆地跑进教室里。温暖的教室就像妈妈在亲切地召唤:\“孩子们,外面天气不好,这里安全,快回来吧!\”我们依偎在她的怀里不愿意离开。我爱她! \r\n天黑了我们看不清书本上的字,是她带给我们光明。温馨的日光灯照耀着,好像白天一样,我们又能自由自在地在这片蓝天上飞翔了。我爱她。 \r\n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老师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在班里,有时,我撞你一下,你不跟我斤斤计较;你踩我一脚,我也像没事一样。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大家共同度过这段快乐时光,共同品尝其中的喜怒哀乐,共同经历里面的风风雨雨。这些全靠她。我爱她。 \r\n虽然,有些时候,同学们闹一些小矛盾,但很快就和好了。我们班很团结,有时候,我们班和别的班比赛,别看我们人少,可最终的胜利仍然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班很坚强,尽管有时在比赛中失利,但谁也不泄气,而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拼搏、拼搏、再拼搏,决不给班级抹黑! \r\n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都想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作为、有贡献的人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发奋努力----- 我爱同学,我爱我班! \r\n等到有一天,同学们长硬了翅膀,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从泰山国际学校的上空飞过,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母校,想一想我们曾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还有我们的小四.一班! \r\n我和同学们都会永远爱她。 \r\n\r\n参考资料: 看吧
4. 孝悌 400字作文 快快快
上一年级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第子规。读完它,我懂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给我最版大的启发权就是要孝顺长辈。
“首孝悌,次谨信”,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许多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东汉的黄香在寒冬为父亲温席;汉文帝刘恒为母亲尝药;丁兰刻木侍亲;董永买身葬父;王祥卧冰求鲤;薛鲍孝敬后母;闵子骞孝敬母亲……这些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教育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孝敬长辈。
以前我总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为我做了许多,但我却从来没想过为他们做些什么。读了《弟子规》中的故事,我才知道我应该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今后,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妈妈累了的时候,为他们倒杯茶、捶捶背。我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奶奶做家务,多关心、照顾家人。总之,我不再做任性的“小公主”,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乖乖女。
5. 写孝悌的作文要用三国演义里的片段写
用三国演义写关于孝悌廉耻的作文
6. 孝悌作文
假期里,我读了一套《世界儿童美德》丛书,其中《孝悌》讲述了五个小故事,有孝顺的小乌鸦、两只小熊、扔筐子、黄香扇枕和谁的儿子好,都讲的是孝顺长辈、兄弟友爱的故事。读完这些故事,我十分钦佩他们,我要学习这些美德,那么在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不断进步,让父母省心,是孝顺父母的一种表现;对兄弟姐妹友爱是一种美德;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同样是一种美德。只有具备这些美德,我们长大后才能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人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
今天,我和妈妈一同观看了《百家讲坛》节目:入则孝之一。我们一直以来就背诵着《弟子规》,对于《弟子规》中的许多道德、言行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可是,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之后,对这些道德和约束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受。
以前,我觉得《弟子规》只用读读背背,记住就行了。可是,今天我听了教授的讲解后,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弟子规不是去读、去背诵,而是要反思,天天口里念着弟子规,行动却和它完全相反,这和不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时候,妈妈叫我好几遍,我都没听见;有时候听见了也总是慢吞吞地答应她的要求,真和“父母呼,应勿缓”相反呀!世界上读《弟子规》的有很多人,但真正做到上面要求的却人数不多。
同学们,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父母关心我们,我们更应该关心父母。让我们一起行动,来证实我们都是个孝顺的孩子吧。
上完老师哲学与人生这节课,唯一感觉的是中国古代先贤的哲思令我们有很大启发!我对儒家的没有很深的见地,对道家庄子的思想,文笔较为感叹
!
既然老师留了关于孟子的孝悌的思想,也说说自己观点,孟子孝悌观最鲜明的三点有:生前尽孝、死后送葬、树立大孝的典型—舜。孝悌思想是属于道德观的,用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它仍被我们所倡导,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脱离了它。有时候我们会听说某人有钱了,却抛弃了父母,不管他们的死活,甚至不承认他们的身份。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顾父母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把父母累得半死,却不懂得体谅他们。
现在树立大孝的现象对于现今社会已经不太现实了,也很很少了,有事也只是树立榜样,感动中国的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现今亲生儿子对自己父母不尽孝,等到父母把房子,财产给了他的义子义女,或是对他贴心照顾的人,这亲儿女就抱不平,告法庭等等……我想说父母有他的权力不给你,他有他的自由权!!社会是这么复杂,善美恩丑都交杂与这社会平台中,而只有爱,善美好的事物才得以永存,孟子的孝悌思想留下了!这就是流传!!!先贤的榜样为我们树立榜眼,我们也只有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长,我们每一天应该这样想,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这个世界充满了爱,热情,效益,感恩,力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朝我而来,那么也不会有这么的丑恶,不会有法律所增加新的限制!暂时就这么多了,老师,还有一点,老师你思路很开阔,我还建议开这课!在课堂上不一定收获了先贤的哲思,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现今的新问题,老师你的看法,为我们打开一些不曾看到……
7. 首孝悌的作文
假期里,我读了一套《世界儿童美德》丛书,其中《孝悌》讲述了五个小故事,有孝顺的小乌鸦、两只小熊、扔筐子、黄香扇枕和谁的儿子好,都讲的是孝顺长辈、兄弟友爱的故事。读完这些故事,我十分钦佩他们,我要学习这些美德,那么在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不断进步,让父母省心,是孝顺父母的一种表现;对兄弟姐妹友爱是一种美德;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同样是一种美德。只有具备这些美德,我们长大后才能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人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
今天,我和妈妈一同观看了《百家讲坛》节目:入则孝之一。我们一直以来就背诵着《弟子规》,对于《弟子规》中的许多道德、言行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可是,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之后,对这些道德和约束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受。
以前,我觉得《弟子规》只用读读背背,记住就行了。可是,今天我听了教授的讲解后,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弟子规不是去读、去背诵,而是要反思,天天口里念着弟子规,行动却和它完全相反,这和不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时候,妈妈叫我好几遍,我都没听见;有时候听见了也总是慢吞吞地答应她的要求,真和“父母呼,应勿缓”相反呀!世界上读《弟子规》的有很多人,但真正做到上面要求的却人数不多。
同学们,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父母关心我们,我们更应该关心父母。让我们一起行动,来证实我们都是个孝顺的孩子吧。
上完老师哲学与人生这节课,唯一感觉的是中国古代先贤的哲思令我们有很大启发!我对儒家的没有很深的见地,对道家庄子的思想,文笔较为感叹 !
既然老师留了关于孟子的孝悌的思想,也说说自己观点,孟子孝悌观最鲜明的三点有:生前尽孝、死后送葬、树立大孝的典型—舜。孝悌思想是属于道德观的,用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它仍被我们所倡导,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脱离了它。有时候我们会听说某人有钱了,却抛弃了父母,不管他们的死活,甚至不承认他们的身份。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顾父母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把父母累得半死,却不懂得体谅他们。
现在树立大孝的现象对于现今社会已经不太现实了,也很很少了,有事也只是树立榜样,感动中国的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现今亲生儿子对自己父母不尽孝,等到父母把房子,财产给了他的义子义女,或是对他贴心照顾的人,这亲儿女就抱不平,告法庭等等……我想说父母有他的权力不给你,他有他的自由权!!社会是这么复杂,善美恩丑都交杂与这社会平台中,而只有爱,善美好的事物才得以永存,孟子的孝悌思想留下了!这就是流传!!!先贤的榜样为我们树立榜眼,我们也只有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长,我们每一天应该这样想,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这个世界充满了爱,热情,效益,感恩,力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朝我而来,那么也不会有这么的丑恶,不会有法律所增加新的限制!暂时就这么多了,老师,还有一点,老师你思路很开阔,我还建议开这课!在课堂上不一定收获了先贤的哲思,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现今的新问题,老师你的看法,为我们打开一些不曾看到……
8. 关于孝的作文,1000字,还有关于孝的资料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但我寒心的事还是有发生。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发生在我的家里。 我们家的人都是“火炮”。一点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成为点燃的硝烟。吵起架来,谁也拦不住。我姐姐今年17岁嘞,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暴躁在她的身上可体现出来。我妈妈今年40岁嘞,爱唠唠叨叨的,不过这是母亲的通病吧。这两个碰在一起,就像天雷碰地火,不炸个稀里哗啦还不行。这不,又吵起来了! 妈妈说嘞一句:女儿啊,你房间的地板很久没擦嘞,要擦啦!自己找个时间擦擦吧! 姐姐立刻不耐烦起来:哎呀,这种事我知道啦,罗里吧唆的干什么啊!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又不是骂你…………老妈还没有说完,老姐就插进来说嘞一句:别废话嘞吧,我自己知道就行嘞。 你这是在和母亲说话吗?母亲明显有点儿生气嘞。可老姐却还没有停炮的痕迹:那要我怎么说啊?老姐说的声音大过了老妈 说话要好好说话,怎么能大喊大叫的?我平时怎么教你的……老妈又开始罗嗦嘞。 过了许久母亲说完话嘞,手上的碗也洗完嘞,一下子安静嘞下来。我暗暗预感到: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房间的门打开嘞,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换好了衣服,冲着妈妈大喊道:好嘞吧,说够了吧?我说不过你我还躲不过你吗? 说完,走下嘞楼梯,穿好了鞋,“嘣”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了起来。世界一下子就宁静嘞下来。出去不给我回来!母亲大吼道… 之后家里一片宁静,我也无奈的摇头,毕竟我也看过很多次嘞,不以为然嘞,等到几分钟姐姐肯定就会回来嘞。 半个小时后还不见他的踪影,这可有些奇怪嘞,嘿,一般这个时候他就该会回来啊, 母亲的脸上露出不一般的神色,我猜她肯定在担心姐姐。 “儿子,打个电话给你姐,看看她在那?”妈妈说道。 “她电话在我的手上,她没有带”我回答道。 “这个死丫头,电话也不带,打给她同学看看有没有和同学在一起。”老妈想出这个办法让我试试。 “喂,您好,请问我的姐姐有没有和你在一起?……。”我几乎把这句话说嘞好几十遍嘞,可得到的都是同一的回答:没有。妈妈脸上的神色更加沉郁嘞,头上又添加嘞几片愁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似乎安静不下来,嘴里还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这死丫头会到哪去啊?有没有和同学在一起…”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邻居也被母亲的脚步给吵醒嘞,问母亲发生嘞什么事,母亲把事情的起因结果全都一五一十告诉嘞她。“不行,我要出去找她!”母亲突然想到嘞什么就匆匆的出了门。邻居也出门帮母亲找姐姐。我就留在家里,等待姐姐同学的消息。 晚上十一点,姐姐还没有回来,母亲先回来了,母亲问我有什么消息么?我摇了摇头。母亲放开嘞我,呆呆的坐着。我看到母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却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忽然一个电话打嘞进来,是姐姐的同学打来的,说姐姐在她的家里。母亲听完后脸上露出一点儿开心的神色,总算可以确定姐姐在哪,挂嘞电话,母亲长舒了一口气。头上的愁云也不知所踪了。 十二点,姐姐回来咯,她并没有和妈妈说话,径直走向了房间,母亲并没有上前去问原因,而是低这头向自己的房间走去,半夜我起来上厕所,听见妈妈在低声哭泣。我想这肯定给母亲带来很多的打击。 回到房间里,我在想,这种事森美会发生在我的家里呢?这件事过后,母亲和姐姐的关系淡了许多,姐姐半个月都没有叫一声妈妈。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百善孝为先”。现在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有的人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因为各种理由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被子女抛弃、虐待。但是这些不孝顺老人的人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不仅生了你,还辛辛苦苦地把你们养大,他们用无尽的母爱来包容你,指引你,帮助你,而现在他们老了,你们连基本的关心和抚养都做不到吗? 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答案补充
。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父母在做各种事情时都请考虑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外还可看出,父母是必须受到尊重的。我在《今日说法》的电视节目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把他80岁的老父亲赶进了一个小木房,不给吃,不给喝,老人全靠邻居的帮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后很生气,长辈们都应该被尊重,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现在为了维护老人的合法权利,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了,不过,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亲情。 在这里,我向那些不关心老人的人呼吁:“关爱你的父母吧,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太多!
9. 求一篇关于孝的议论文,要自己写的
论孝道
孝不可弛于家。
——题记
子曰:“孝,德之本业,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正如孔子所言,我们应修孝之道也,扬孝之意也。
古人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周公的所作所为,正如其言。据说周公助武王伐商灭纣时,惊动天帝,周公恐其行干扰了天帝,于是,在郊野祭祀天帝,同时他将祖宗上辈一同祭祀,还将父亲灵位和天帝放在一起,天帝被其孝道所感动,暗中相助周公,使伐纣大业早日成功,从此,许多国家代代效仿,圣贤明君之德,又有哪一种比孝道之举更为重要的呢?
晋朝王祥幼时丧母,继母不慈,常常虐待王祥.一日,其父外游,其母疾病突来,欲吃鲤鱼,那时正是腊月,河面冰封,上哪找鲤鱼去,可是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王祥决定去河边看看,结果不遂人愿,王祥毅然脱掉衣服,卧于河上,忍受刺骨的冰冷,终于以体温融化了河冰,两条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捉回奉于继母,继母问道此寒冬季节,鱼从何来?得知鱼乃王祥卧冰而来,深感欣慰,此后,继母变的疼爱王祥了,多么感人啊!
晋朝还有一位有名的孝子——吴猛。他家境贫寒,只有一间可以勉强遮风挡雨的茅屋,一到夏天,家中热的令人夜不能眠,再加上蚊子的叮咬,更是难以入睡。看到父母白天辛苦地干活,晚上又不能好好地睡觉,吴猛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天晚上,他都拿扇子为父母驱蚊,然后脱光了衣服,坐在父母床头,过了一会儿,蚊子便都来叮咬他了,父母才得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一天夜里,父亲起床上厕所,发现吴猛坐在床头,身上又没穿衣服,感到很疑惑,当他看到吴猛身上的一个个又红又肿的包,算是明白了,他感到十分心疼。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当地太守的耳中,他送了一顶蚊帐给吴猛,从此,吴猛一家再也不必担心蚊子的威胁了,这是用吴猛的孝心换来的。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望我世人,五者具兼,以感母情,以报父恩!
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父母在做各种事情时都请考虑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外还可看出,父母是必须受到尊重的。
我在《今日说法》的电视节目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把他80岁的老父亲赶进了一个小木房,不给吃,不给喝,老人全靠邻居的帮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后很生气,长辈们都应该被尊重,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现在为了维护老人的合法权利,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了,不过,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亲情。
在这里,我向那些不关心老人的人呼吁:“关爱你的父母吧,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太多!
10.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文800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是孝顺你知道“孝”这个字怎么写的嘛?简单的回说就答是上行下效,父母做给儿女看,儿女做给她的儿女看,咱们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你作为子女没有尽到孝道,时常谩骂父母甚至是殴打父母将来你的儿女子孙也会这样对待你,虽说我们现代人无法和古代人比,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尽量让父母过得开心一些,不仅仅是物质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才是真正的孝,大部分人都会写孝字,用于功夫去领会意思的恐怕十人之一也不到,那么这个孝字到底是怎么写的,“孝”上面是一个躬身老人下边是子女,老人在保护子女,在向子女传授做人的道理传授为人子女的道理,在传授孝的道理,因为他也是从他的父母哪里学来的,佛教讲因果丝毫不爽,如果你今天种下了不孝的种子,待到你年迈体衰久卧病榻时你就会后悔莫及的,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只有你自己去吞下恶的果子,这就叫做因果报应丝毫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