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年味的作文(600字)
年味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杀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⑵ 丰富多彩的年味 作文600字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各家各户便开始紧张的筹划着怎样过年了。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
吃年夜饭了,我连忙“疯”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样。你看:鸡、鸭、鱼、肉、海鲜……真是应有尽有。吃饭时妈妈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知道这叫“压岁钱”),并说:“新年快乐!”我接过红包,高兴地说:“妈妈、新年快乐!”妈妈又把另一个红包给了我弟弟。这时弟弟天真地说:“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那该多好啊!” “哈哈哈!” 我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压岁钱多多地拿!
吃完饭,我拿出了烟花与小朋友们一起放。我们先放“芭蕉扇”,我紧紧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点燃导火线,等导火线冒出了白烟后,紧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没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缤纷的,尤其里面还夹着各色的珍珠呢;我们还放了个“太空人”,点燃导火线后,“太空人”就闪出火花,发出绿光,而且会一个劲地冲向太空。
年的热闹不用说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我们开心“发疯”之余,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的背后寄托着沉重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对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年年过年,年年好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
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⑶ 以《年味》为题的600字作文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都已早早地入土冬眠,而那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却仍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与雪作伴,与风为友。突然间,我看见它伸了伸腰,抖起了精神……哦,原来它也在等待年的到来呢!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喜气洋洋,这个年忙忙碌碌,这个年烟花漫天,这个年充满了年味……
冬雪迎年雪,淡淡的,淡淡的落了下来。像鹅毛一般,轻盈。轻轻的,轻轻的,随风飘动。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在路上贪玩,与伙伴谈话。就这样,落了下来。带着自己的梦想——准备迎接新年。雪是极佳的舞者。没有伴奏,没有欢呼。她穿着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时会拉着伙伴一起,跳着《小天鹅舞曲》……不知是谁那么细心,为了衬托雪窈窕的身材,把舞台的背景选为红色,还在舞台上铺设了红色的地毯,把彩灯设为激情似火的红色。
购物热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⑷ 《终于有年味了》作文600字
哪里的年最有年味儿?跟着我走,从北京出发,沿京藏高速公路一直向北,一路蓝天白云、崇山峻岭,到达河北省最北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
我婆婆家就住在这个小山村。村里房子不成排,随着山势高低错落,像山里的男女情歌对唱。村子三面环山,一面通向大路,恰似母亲张开双臂,迎接远方的儿女。牛羊螺马闲散地在流连于田间地头,嚼着干草,打着响鼻,一派轻松惬意的塞上风光。
平日坐在炕上绣花纳鞋底儿的媳妇儿,停下了手里的活,起来擦南面墙上的大块玻璃,擦好了玻璃贴窗花。河北蔚县剪纸精美绝伦,婆婆挑传统的,五谷丰登、鲤鱼跳龙门。我挑个性的,金陵十二钗,间隔梅花朵朵。男人们贴对联、挂灯笼,房檐底下一溜儿挂满。到了晚上,家里家外红通通,脸上身上红通通,笑脸相对,预示一年好光景。
村子的大鼓敲起来了,咚咚咚咚。女人们听到这鼓声,拿起彩扇走出家门,要去彩排节目。男人们也哼着小曲走出家门,张家要杀猪,李家要宰牛,乡里乡亲要帮忙。这边锣鼓号子吹起来,那边杀猪宰牛叫起来,孩子们的鞭炮响起来。山里的夜空格外美好,漆黑湛蓝,象口缀满宝石的大锅扣在头顶。星星是会眨眼的,又大又亮,仿佛伸手可摘。放眼望望山里人家,如打开了宝盒的夜明珠,镶嵌在夜的枝桠,山风清且寒,户户放红光。这天上人间的美丽,让人心醉神往,洗尽一年的繁杂。
大年初一,我在鞭炮声中醒来,屋里的水壶丝丝冒着水汽,拉开窗帘,我惊呆了,眼前是一幅洁白的巨型山水画,我这南方长大的孩子,见到了传说中的冰凌花。太阳渐升,冰凌花消溶,变成凤尾,变成春花,几只鸟儿飞来,啾啾跃动,在窗前映出灵动的剪影。正欣赏着,村里的孩子们来了,不分姓氏,只要给长辈拜年就送红包,数量不多,哄孩子们开心。早上要吃甜点、喝糖水,一年甜蜜从味觉开始。我注意到每人胸前都挂着一个红布条,有人红布条下还坠着一瓣大蒜,据说这样吉利辟邪。不光人身上挂布条,牲口猫狗也不例外,万物平等,全村一线飘红。
吃喝完毕,喜庆的锣鼓声由远而近。秧歌队在前,杂耍队随后,最后两排踩高跷的。这个演员方阵由村长带队,挨家挨户,表演节目,拜大年。附近各村都有,互相串联热闹好几天。村长是个民间才子,见了谁都能即兴来段“数来宝”,让人心里高兴,伸手掏钱。他对着姐夫就念:老冀老冀真能干,开了工厂开饭店,恭喜来年大发财,支持乡里你说了算!姐夫高兴,掏钱。转脸对着妹夫又念:张洪脑子就是灵,北京城里搞经营……妹夫二话不说,掏钱。突然叫上我的名字:山里的小伙子去当兵,招来城里的大学生……这次他学我说普通话,引得众人哄笑,婆婆急得又笑又跳脚,够了够了,大家吃糖,过年好啊,一把糖果撒过去,众人齐声说谢,敲锣打鼓到别家去了。这年拜得人心里舒服,把人推到舞台上现场直播,过年,不就图个喜庆吉利吗?
越是原始的地方,越是民风淳朴,遵循传统习俗,才能品出年味儿。北方的大炕,是我喜欢的,长3米,宽2米,铺着厚厚的毡毯,外饰精美的花布。孩子、大人在炕上打牌、玩耍、休息。炕上一壶酒,围坐着父母亲朋男妇老幼,圆桌的距离拉近了彼此,吃的喝的天南海北,共话一年好风景。这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光,天天都是娱乐、放松,一年中难得的无忧和美满,夫妻儿女,家家团圆。由繁华的都市来到这里,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为来年,积蓄更多的力量。
⑸ 初一作文 年味 600字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我与妈妈去逛街,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我不禁感到惊异:大街上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灯光在荒凉的街道上独舞,唯独几家店市在苦苦等待顾客,街道上的寒风似乎比别处的更加寒冷,大多数的店市都大门紧闭,似乎在躲避寒风。
为什么只有街灯在做荒凉的点缀?人们呢?这条街没有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店主们与顾客们那讨价还价的喊声了。今年,为何感受不到年味?想起往年:大街小巷灯笼高挂,灯光透出灯笼纸,闪着热闹的灯光,处处都是人们笑意荡漾的脸,处处都是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买年货、贴春联、店市打折、店主们的吆喝声,忙得不亦乐乎?
我不禁低下头沉思,想了许多:或许是人们不再注重年味,而是想家了。家永远是人们幸福、温馨的港湾,不论漂白何方,终要回归温馨的港湾,人们不再注重物质上的价值,而是一股油然而生的浓浓的思乡情啊!歌里唱的“常常回家看看”不也是吗?
关于年味的作文500字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天刚刚蒙蒙亮,鞭炮的声音伴随着饺子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
“开饭了!开饭了!快来吃饺子!”妈妈叫道,接着,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尝了一口,赞叹道:“哇!饺子好好吃哦!”“这是充满年味的饺子,平常是吃不到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哦。”妈妈说。
我和弟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奶奶坐在椅子上,皱纹里绽放着笑容,不时看看我们哥俩,她吃饺子时细细品味,和我们大不一样;爸爸吃饺子呢,哈,他蘸着腊八醋,大口大口地吃着,说这样更好吃;妈妈腿闲不住,给奶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又给我们端来刚下出来的饺子,我说:“妈妈,你坐下吧!要不,饺子都凉了。”妈妈笑着答应就坐了下来。妈妈吃饺子边吃边喝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
忽然,弟弟“哦”了一声。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弟弟吃惊地说:“我竟然吃到了一块钱!”听到这里,奶奶笑着说:“哦,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我呀,在几个饺子里包了钱,谁吃了谁有福。你们快吃吧,看谁有好运。”
听了之后,我和弟弟忙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哎哟!”我捂住嘴说,“我也吃到了一块钱!”弟弟看着我的表情,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的样子真像潘长江!”
大家都笑了起来,欢乐的笑声传到屋外,和噼噼啦啦的鞭炮声融混在了一起,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今天这饺子的味道和平常是一样的,但是这家庭的团圆和温馨,这浓浓亲情才是这饺子的真正的味道,让人感到它与平日的不同。
我喜爱这充满年味的饺子。
关于年味的作文400字
年,越来越近了。
街道上的人行色匆匆,手里提着刚买的年货;马路两旁插满了迎风飘扬的彩旗,街道变得一尘不染;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小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喜气洋洋……一幅幅和谐喜庆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
⑹ 年味在()里 作文初中600字
年味在哪里
春节已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家都开始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番热闹欢腾的场景,大多数人都与家人团聚了,张罗着去购物迎新春。在这个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带着满满的兴奋感,期待感,开始寻找大家都所盼望得到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全家一起购物时,一边悠闲自在的逛街,一边挑着商品,再聊聊天,谈谈话,多么悠闲,自在! 买完大包小包的商品,把家里堆得满满的,就等着过年时派上用场啦!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和父母一起贴春联的时光里,把贴在春联上的胶水小心翼翼的撕下,然后稳稳的贴在门上,精细地抹平皱角,看着这个自己动手完成的,代表着自己家庭新一年新的风貌,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感,幸福感。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吃团圆饭的时光里。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那美味的团圆饭,拉拉家常,我想,不管那饭是多么的普通,还是山珍海味,里面都充斥着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温馨的味道,令人百吃不厌吧!这就是年味,真正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大家都所期待的春晚里,全家围聚在电视旁,看着春晚里精彩绝伦的节目,看着那幽默风趣的小品,看着那壮丽奇妙的队形,一边点评,一边欢笑着,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那种团圆在一起的感觉,相信谁都会感到幸福,感到年的味道就在眼前吧!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你拜年时长辈慈祥的微笑里。乘着车,去亲戚家每家每户地拜年,真诚的送去你的祝福。小小的屋子里变得热热闹闹,大家都在享受那一刻的温馨时光。这时,所有人一定都微笑着吧!下一刻,最令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欣喜若狂的环节就要到啦!长辈们会把一个大红色的红包庄重地送到孩子们的手里,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满足,慈爱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最美的微笑。而孩子们呢,欢天喜地的拆开红包看,一看到脸上露出的惊喜微笑,就知道一定有满满的收获。大家就这样开心的过年,让年味传到每个人的心里。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烟花飞天的那一瞬间。人们高高兴兴地搬出过过年前早已准备好的烟火,找了个地方,点燃烟火,然后捂紧耳朵,开始欣赏自己的烟花。当烟花飞上漆黑的夜空,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然后如一朵鲜艳的花儿似的盛开时,往往会让孩子开心得又蹦又跳好一会儿。烟花在发出一声巨响后在天空留下一道亮丽的痕迹,炮竹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不绝于耳,听着这些声音,家里不管有多少人,都会觉得像大街上那样热闹非凡。
年味在哪里?年味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它,感受它,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去享受它。新的一年已经来到,我相信,在新的一年中,我会以新的面貌去面对这一年中的任何挑战,不辜负长辈对我的期望更上一层楼。
⑺ 浓浓的年味作文600字左右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个全中国人民值得高兴的日子,我在这一天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刚天亮,我就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睁开了眼睛,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舅妈给我买的新棉袄,又对着镜子试了试,玫瑰色的长棉袄配上黑色的紧身裤,再穿上一双白色的长靴,扎个花苞头,戴上镶着水晶的小皇冠,简直美到爆!
走出睡房,我看见家中又多了几丝红色,家中间挂着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厨房门口挂着两条红色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说是根据谐音来的;我的小睡房的门上也贴上大大的“福”字。
我跑下了楼梯,来到楼下。哇!雪后的景色可真美!树上、地上、遮雨棚上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踩在雪上,松松松软的真舒服!放眼望去,平地犹如有一块银色的毛毯铺在地上。雪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站在雪中,真觉得如入仙境。
早点吃完了,该去领红包。我和贝贝一路小跑从家中跑到宾馆里。外公外婆已经坐在沙发上等我们了。我连忙说:“祝外公外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竟然让二老这么开心,他们摸着我的头说:“嘉嘉真乖!”贝贝也嗲声嗲气地说:“祝外公外婆健康成长!”我们听到后立刻捧腹大笑。贝贝竟问:“为什么嘉嘉姐姐好乖?我不乖吗?”外公外婆笑着说:“好好好,贝贝最乖啦!”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忙不迭的把红包塞到我们手里,一边还说:“好,祝你,们学业有成,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这一天又缓缓的过去了,这浓浓的年味却在我心里我心里回味着!
⑻ 家乡的年味 作文600字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说起过年,其实在我们农村一到腊月气氛就开始有了。那时家家户户着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说到这些年货,其中有一样“年货”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种叫做“糖果”的点心,供人们喝早茶准备的小零食。这种“糖果”点心是专业“糖坊”制作的,需要好几道程序。在我的记忆中,每到腊月父母都要抽时间蒸上几大锅“糯米饭”,然后找来“凉席”(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夏天
人可以睡在上面,用来避暑),把蒸熟的“糯米饭”摊在上面凉晒干,直到变成又脆又硬才收起来。这种经过蒸熟晒干的“糯米饭”可以保存多年时间都不会变坏
的。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热锅一炒立即会变白膨胀起来,成了“爆米花”。最常见的吃法是用白糖就开水泡在一起,如在放进一个荷包蛋,味道就更加好吃了。
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用途,它主要是用来制做“糖果”点心的材料。
每家都把蒸熟晒干的“糯米饭”送到附近的村上或镇上“糖坊”店里开始制作“糖果”点心。那时,我经常陪着父亲去店里做。当然做点心也必须起得很早,否则去晚了的话,就得排上一天时间才轮到你家。
“糖坊”师傅先要把各家送来蒸熟晒干同的“糯米饭”和着黑色的“铁砂”在大锅里一起炒,炒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翻动和搅拌,直到“糯米饭”全部变成
又白又大的“爆米花”才出锅,然后用筛子把“爆米花”与“铁砂”分开,放在一边。这时就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麦子放在锅里进行熬制糖稀了,等到“糖稀”浓度
刚刚好时,又把“爆米花”倒入锅中与“糖稀”一起搅拌均匀,这时还可以加入花生米,芝麻或黄豆等辅助材料,做成“花生糖”、“芝麻糖”和“黄豆糖”等不同
口味,这要看每家的需要和准备的材料了。
“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搅拌均匀后立即出锅,这时候就看“糖坊”师傅制作手艺和功夫了。只见师傅用事先准备好的四方形木条框子放在案板上,然后
把搅拌均匀刚出锅的“爆米花”倒在上面,用特制的类似于擀面棍的东西,在上面不停地碾压,直到把“爆米花”、糖稀和花生米等压得结结实实粘在一起,才开始
用刀子切成长条,再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堆放在那里,这就算做成了。刚开始做成时,这样的糖果还冒着热气,很是松软,等到糖稀变凉变硬后,这时的糖果吃起来就变得又脆又甜又香的真正的“糖果”了。过年时,每家都要拿出这样的“糖果”点心来招待客人,亲朋好友。
“糖果”做好了,但拿回家还要用大坛子盛起来,并把坛口扎紧扎好不让透气,这样可以一直吃到来年的盛夏。虽然现在的城市超市里面偶尔也能见到类似故乡的“糖果”点心,但远没有故乡那种“味道”。( 文章阅读:www.sanwen.net )
说完制作“糖果”点心,再来说说制作“咸鱼干”吧。
临近春节,村里就开始对
村头鱼塘进行集体捕捞了,俗称“起塘”。每年一到“起塘”时节非常热闹,那可是我们农家一件大事,预示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起塘时,也是很有讲究的,一
大早,鱼塘边挤满了看热闹的老少爷们。鱼塘边,凡是会捕鱼的青壮年都自备好捕鱼工具等在一边,等到鞭炮一响,只见百船齐发,向离弦之箭,立即冲到早就盘算
好的有利水域,迅速把捕鱼的网放到水中,然用站在“划盘”(故乡老百姓使用的一种小型捕鱼工具,只能坐一到两个人)上大声地吆喝,还不停地搅动着周围的水
面。水里鱼儿们那见过这般阵势,经过这么多人的一闹腾,鱼儿们早吓得魂飞魄散,上下到处乱窜,一不小心就窜到早已布置好的鱼网上,再也逃不掉了,等着就
擒。这时在岸上观战的孩子妇女们则发出一阵阵尖叫和笑声。
捕鱼的过程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结束后,村民们把各自捕到鱼放在一起过称,然后由全村说话最有威信的老人主持分鱼。那时分鱼都是按户人头进行分的,每人平均分配。不多不少,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一份。鱼儿被分成若干小份,大小肥瘦搭配,然后由村民抽签决定自家的那一份。
记得每年我家里都能分上近百斤的鱼,多得实在是吃不了,只好有的送亲戚,有的拿到菜市场上叫卖,剩下全部由母亲洗净,去掉内脏,撒上大粒盐,放在阳光下暴晒,挂在树干上风干。想吃的时候,放在锅里蒸熟就可以食用,不用经过任何烹饪,味道还相当的特别。
过年自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了,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燃放着鞭炮,然后听着“劈劈啪啪”响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此时“年味”越来越浓厚了。
大年三十那天,算是村里人最忙的一天,白天家家晚辈们必须到祖坟前放鞭炮,烧纸钱,祭奠哀思逝去的亲人,求得他们在天之灵的保佑。父母则在家中忙着丰盛的年夜饭,
收拾着自家院内的卫生。等到晚上五点多钟,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放鞭炮,把门一关,一家人这才真正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吃完团圆饭饭后,老人们开始给孙
子们发放圧岁钱,孙子们则给老人磕头拜年,还要说一些祝福健康长寿的吉利话。然后老人们还要摆上“糖果”点心、花生米、瓜子等,供大家看电视,闲谈时品
尝。
大年初一,大人、孩子们都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村里人开始互相拜年。老人们则在一起拉着家常,叙述着陈年往事。年轻人则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畅谈过去一年的收成,勾画着新年的打算。孩子们则在一起玩扑克、做游戏、媳戏打闹,一派人间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大年初二,一般都是出远门走亲戚拜年的时间。特别是刚处上对象的小伙子,则要备上一份厚礼到未来丈人家拜年,顺便还要看望女方家特别近的一些亲属,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刚结婚的年轻夫妻这一天也必须回娘家省亲,给父母、丈人丈母娘拜年。中年夫妇一般也要由母亲带着最小的孩子回到娘家看望自己健在父母或者是孩子们的舅舅。
大年初三,该是“送年”的时间了。这一天吃完中午饭,对我们农村来说,这个年就算过完了。但是有一个仪式必不可少,那就是中午吃饭前必须隆重放鞭
炮,这就叫所谓“送年”。整个过年期间有四次燃放鞭炮是我们农家人最为重视的。第一次吃年夜饭前必须放鞭炮,这次放鞭炮的意思是告诉村邻,我家开始吃团圆
饭了,不在会客;第二次,是新旧年交替零点前后,每家都把门打开,来到自家院中燃放烟花鞭炮。一时间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夜空,大小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第三次要数大年初一早上,这时天一亮,家家户户开门迎接,为了图个好兆头,也要点上大小鞭炮,以示喜庆。最后一次则是初三“送年”时间了。送完年后,一切恢复正常,这时家家户户,是城里的人回城里上班,在外务工的人也陆续回到岗位上,农民们则可以扛上锄头,来到自家田间地头,又开始耕耘着收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