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朴素和华丽为题作文800字
我们都读过鲁迅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他们的文章之所以被世人称为经典,并非文章中用了多少华丽的词藻,以及引用了多少古人的名句绝唱,而
是在于文章的立意新颖,构思奇妙,寓意深刻。读后让人感觉既平易近人,又暗自叫绝,自叹弗如。“文似看山喜不平”,以平凡的语言说不平凡之事,寓不平凡之
意,这是文学巨匠们的高明之处。
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满篇诗词歌赋,至理名言,真正属于自己的话不多,而且塞满了生硬拗口的词汇。不能怪读
者才疏学浅,只能说有些行文措辞实在令人费解。这些作者大概都有一个想法:不用足古诗名句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学识,不搜肠刮肚用尽怪僻之词不足以证明自己的
文学功底。殊不知,你的文章是给大众读的,不是用以孤芳自赏的,如果连你的意思大家都费解,还谈什么欣赏呢?
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美是无需多修饰的,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些名句名段大接龙似的文章,看似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说到底
总是在用别人的嘴说话,没有自己的思想。遣词造句显得矫揉造作,整篇文章浓妆艳抹,没有自然感。
语言朴实并非意味着放弃修辞。朴素的语言同
样能写出精美的篇章。“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润,长,红,钻”四个字,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致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展现在眼前就是幅春暖花开的画卷。作
者显然用了修辞,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行文优美而不妖艳。鲁迅在《故乡》的结尾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字面上
看,纯粹是大白话,但寓意深刻。掩卷沉思,耐人寻味。如果用朦胧晦涩的词语来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还能流传至今吗?这些泰斗级文人的文学积累比我们渊
博得多,既然他们能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表达,我们又何必生搬硬套,拾人牙慧呢?
文章中恰如其分的用些名句点缀,的确能给文章增色。季羡林在
《成功》的结尾处引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该文浑然天成,恰到好处。但引用应该是点缀而不是滥用,要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是地毯式覆盖,否则就
点不成龙,恐怕点成斑马了。与其不伦不类,东施效颦,还不如给自己留点说话的余地,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把真情实感写出来,难道就不能成为
是好文章吗?
诚然,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涉猎,学以致用。胸中有广博的积累,下笔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新颖严谨的构思,有真情实感的渲染,语言质朴而生动,文句优美而不造作,名句点缀精准和谐,就有可能写成赏心悦目的佳作。
华丽诚可贵,朴实价更高。让华丽隐身于朴实之中,或许是写作的更高境界。
② 轻重有重朴中见华作文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 一类中
宣纸虽轻薄朴素,但却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人亦如此,一个人想要书写自己的价值,不能仅限于外表的修饰,而是要懂得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仅从外表去看,因为其内心的品志往往不能轻易显露。
轻中有重之人,不拘小节,仅轻描淡写地画出外观,但在心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朴中见华之人,平日里不出风头,不显露,但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人格。与之相反,那些仅在日常出风头的普通人,是无法承受关键而重大的责任的。因此,一个内心深重之人,常在最大气,最关键的场合彰显价值。
轻中有重之人,抒发高尚的节操,令后世所钦佩。东晋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世俗,归隐于田园。他不擅长农事,时常不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伟大。但是陶渊明的真正的品志在心中,他以诗歌的形式诉说着对于田园的热爱,以超凡脱俗的品质彰显人性的光辉。他看似平淡的志趣,恰
恰是千万百姓对于清明盛世的希望的真实写照。也许你可以说陶渊明并不是一个成功之人,但是那仅对于外表,他的内心深处,好似隐藏在牡蛎中的珍珠,虽不可轻易显现,但若深刻剖析,便会发现他的人生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富足。因此,轻中有重之人,往往拥有崇高的道德品志,令人仰慕。
朴中见华之人,会在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散发人性光芒。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失败之人。他经商能力拙劣,为人老实常被欺骗。由于形象上的不足和朴实的作风,多次竞选议员失败;而他当选总统,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失败之人,却在国家分裂之时挺身而出,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废除了奴隶制的同时,击败了南联邦,将国家恢复统一。可以说,从出生到遇刺的六十年,仅有5年是他真正显现价值的时段。但正是这短短的五年,他名扬世界,被人冠以“永垂不朽”之名。其貌不扬的林肯,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书写了一段光辉岁月,令后世铭记。因此,朴中见华之人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显露自己崇高的人性。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既是美好的宣纸的特性,也是一个高尚之人的品格。如今的我们,与其在封面上修饰,不如翻开人格之书,在里面写下丰富的内容。必要之时,翻开书,发现其中的内容远胜封面,这才是君子所具备的特质。固然,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封面的装点很重要;但是,内容才是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今往后,做一个轻中有重之人,做一个朴中见华之人,做一个如同宣纸一样深厚的有德有才之人。
③ 朴素与华丽(老王)作文
你总爱说自己长得不美,自己脸上黑色素太多,自己发型不如人,自己个头没人家高…其实,依我看来,你根本不用在乎这些,你的朴素是潜在内心深处的美。
你看那在春天开放的桃花,它们从一株变为一群,甚至一大片,远远望去,他们无非只是粉色的桃花,它们仍是那么朴素,可是,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美。若是桃林中傲然挺立这一棵高大的榕树,你会觉得它美吗?也许会觉得它不合群吧!虽然“鹤立鸡群”,但还是显不出一丝高雅的气质。
你再看那皑皑的白雪,放眼望去,银妆素裹的世界,多么朴素的颜色,但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平时看惯了花花绿绿的世界,猛然看到像这样白茫茫的朴素的画面,怎能不觉得它美呢?
我们再来谈谈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她望上去是多么朴素,朴素的女子,朴素的微笑。她身上的衣服也是那么的朴素。可是,朴素也美丽,当你细细品味她时,你会发觉,她比你想象中更美丽,因为,她朴素,她和谐,所以她美丽。
上面说的都是物,我们来说一说人吧。冰心——人人皆知的著名作家。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她很朴素,就连她的诗中都会流露出亲切,在她的作品中,你从不会感到一丝华丽,但确实很美。婉约清秀的字句让人读过之后仿佛受到了一些哲学的洗礼。朴素之人做朴素之事,当你真正了解她时,你就会知道,她是多么美丽,从她内心迸发出的朴素,让她显得十分可爱。
做回哪个朴素的你吧。即使身边再多的人是“非主流”,你也不要去“学习”他们。你要知道,朴素也美丽,朴素的背后,总会带着几分可爱,几分纯洁。
做回那个朴素的你吧。虽然不能成为一棵大树,但你可以成为一株低柳,同样可以为人们遮阳挡风;虽然不能成为奥运会的火炬,但你可以成为千百家都用的,没你又不行的电灯;虽然不能成为“一枝独秀”的名人,但你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可爱之人。
朋友,现在你还在为自己的朴素而着急吗?停下报怨吧,去享受你那朴素的美丽!
④ 以“担当”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背上的“精忠报国”是母亲的教诲,战场上的拼死杀敌是对国家的担当。岳飞,一个民族英雄,一个国家的壮士,他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为国担当的战歌
⑤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一篇600字作文
是失败.晚清的国人们,愚昧无知,封建,传统的旗帜仍高高飘扬.鸦片的输入,国土的分裂,国权的丧失.终于,一群有思想的人民站起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原以为,中国有救了,但是,他们忘了自己的路,一成不变地学习外夷.最终,路是打开了,但是没有走上几步,便又倒下了.,你也可以投稿 后来,又一群思想较进步的人站了出来,提倡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他们一味地学习日本,本以为与“明治维新”能有同样的功效.但是,他们忘了自己的路,最终的结局仍是变法不成,反遭不测.再后来,无数的人民站出来过,但是他们都忘了自己的路,学习他国,学习苏联,结局都是一样.终于,真正的先进者站出来了,他们找到
⑥ :朴实无华,树立楷模善良为中心写一篇800字作文
在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公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桥。
星期五,老师兴版致勃勃地带我们去权公园秋游。刚进公园,一座宛如玉带的石桥便呈现在眼前。石桥旁边一棵棵 柳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梳理着秀发,一阵秋风吹来,又如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子。柳树后面翠竹悠悠,感觉舒服极了!桥两旁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图画,有形态各异的富贵牡丹,有“映日荷花”,有优雅的兰花,还有我们的祖先……站在桥上,望着碧波粼粼的湖面,时不时泛起波纹,让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来到了一个名叫“瀑布飞流”的地方,上面有一座木板桥。木板桥上非常平稳,走上去有种踏实的感觉。“哇”一声惊叹,同学们望着水面,原来水面上有一只小鱼儿,老师趴在地上“澎”一声,迅速麻利地抓起小鱼儿,一股恶自从小鱼儿身上传来,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条鱼是吃了人类的垃圾才这样的。”我们说:“哦,我们要爱护环境!”听着小桥流水声,不禁让我们回想起这座桥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快乐!夏天,桥边苍松翠柏为小孩子遮太阳,小孩子们手拿鱼网,赤着脚,欢欢喜喜地跑到桥边,有的网鱼,有的网贝壳……老人则在一边拿着鱼杆悠闲自在的钩鱼,欢笑声充满了整个公园!
⑦ 朴实无华,情之真谛800字作文
还记得很久以前,读到箫伯纳这样一句格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起先并不理解,当参加基础医学院2002年级开展的“家庭——学校互动教育”时,这句话再次闪进我的脑海。我仿佛看到一支支光明灿烂的火炬正在传递。肖伯纳从最深处道出亲情的真谛。
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智慧之炬的传递。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了痕迹,自然也会有许多无价的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这已不合时宜。便像初生牛犊般的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的臂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我们前程的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我们的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的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的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亲情。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
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同时我们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阳光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他们启发我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是他们精心准备了这次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活动,他们既谆谆教导我们,又时常与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恩情与友谊的交融。所以我们不仅感恩亲情,也感恩师生之情。
一颗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拥有亲情
是什么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途中游刃有余的挥斥方遒?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
是什么让我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
......
是亲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我们从流飘荡,遇山开路
遇水搭桥;在自己奋斗的历程中我们的意气风发,兴高采烈的展望未来。
正因为有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正如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从妈妈的叨唠中听出了爱意,从爸爸的沉默中看出了企盼,从老师的眼睛里想到了奋斗,从亲人的鼓励中知道了责任......或许,再过几十天,我们就要进入社会,或者是上了大学。不论是身在异乡为异容,还是流浪四方,浪迹天涯。亲情总是我们的避风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也许,亲情是一种声音。在我们劳累时,它给我们舒活筋骨,让我们全身舒适;在我们悲观时,它给我们鼓气,手牵手的把我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在我们奋进时,它给我们加油,为我们呐喊助威,为我们取得某种成绩而欢喜流泪......这就是亲情。从这种声音中,我们知道了爱。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不已,这种亲情让我们泪流满面。从亲情之中,我们知道了一种责任,为了让我们不再持续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我们要有鹰的斗志,水的生机和活力!
我很倾佩布洛克明智的选择,“我不想等将来回首往事对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的确如此,金钱可以买到朋友,却不能买到亲情,不是么?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它是你在寒冷时苦苦盼望的火焰;它是你心烦意乱时久久追寻的甘露;它是你在孤立无援时焦急等待的救兵......
这种亲情,让我们魂牵梦萦;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得无地从容。拥有了亲情,就拥有了奋斗的动力,拥有了亲情,让我们保持了永远向上了心,拥有了亲情,让我们永远地快乐,永远快乐的追逐着生命中火红的太阳!
亲情
世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在浓浓的真情中最冷人刻骨的还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真爱伴着孩子们的幸福成长,是血浓于水的反哺,让花四甲老人安度晚年。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山水相间,山水相间,山水相映,奏响了一首幸福的爱之歌。
在一次报道中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剧倒塌,造成这个地方居民伤亡严重,在抢险队救援中无意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寻声而去却在废墟中发现地对青年夫妇用自己的身躯担起沉重的重物,在他们中间的孩子却安然无恙,一对父母在生之间,做出了爱的选择。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我想天下父母的选择会出奇的一致,只因为那是他们的孩子,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山水蕴育文明,我们应保护山水环境,那么对于比水还深,比山还高的母爱、父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一位65岁的母亲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儿子,目睹年迈的母亲在病床上呻吟,在母亲求生的眼神与自己相撞的那一刻,他心如刀绞,于是他决定为母亲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田世国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他用爱使母亲脆弱的身体坚如磐石,他用真诚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以最大的慰藉。
爱子情深,反哺意切,是浓浓的爱意带来家庭的温馨,是真诚的行动书写社会的和谐,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品亲情似风,和煦中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便是亲情,如此朴实无华,这就是亲情,如此刻骨铭心。
亲情,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浸人心脾;亲情,晶莹的露珠,美丽纯净,招人爱怜;亲情,皎洁的明月,素雅静谧,柔和诱人!
亲情
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风轻轻地吹红了花,春雨也静静地润绿了叶,朝气蓬勃的我们正像那红花绿叶一样鲜活一样有生命力,而又有谁曾想到过是谁做了那春风春雨默默地滋润着我们呢?
当我们早上匆匆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时,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我们背上书包急急地走出家门时,是谁的身影徘徊在窗前张望?当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农时,是谁早已为我们烧好了洗澡水?当我们为了学习而挑灯苦读到深夜时,又是谁悄悄地在桌角放上一杯牛奶?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这么多这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呢?是妈妈。
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在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臫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在要摆脱她的庇护时,妈妈不无担心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明知道自己帮不了什么忙却还是陪着我们一起忧伤……妈妈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广博多么无私的爱啊!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竭力渲染沣母爱的伟大,它赐予了我们多少不能忘却的东西,我们从那里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广博,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可是我们又曾为妈妈做过什么呢?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妈妈无偿的爱吗?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让妈妈开心,让妈妈骄傲吗?
美丽的五月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五月永恒的主题便是母亲节,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妈妈不要华丽昂贵的首饰,不要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也许就在昨天,一枝初叶蓓蕾的康乃馨,一块干净整洁的桌布,一张纯洁无邪的笑靥,便让妈妈倍感欣慰。因为——孩子长大了,懂得如何疼妈妈了。这就是在告诉妈妈:妈妈,我爱你!
昨天便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那美丽的母亲节,然面对于每一个爱着妈妈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
亲情颂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像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像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杂志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则,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