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关于李可染的小学作文

关于李可染的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0 12:22:16

① 写李可染的,450字作文

大画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就要数大画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版生在江苏徐州一个权平民家里,他13岁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方绘画、中国画。后来,他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说起李可染学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呢。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后室有几位老者在作画。他非常感兴趣,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几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老者见他对画如此着迷,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取水,磨好墨,等着看老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看见的整幅山水画大意回想着临摹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他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李可染便开始学习绘画。
徐州建国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陈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先生不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徐州的骄傲。

② 谁能帮我写一篇李可染的作文,就是习作6

大画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就要数大画家李可回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在答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里,他13岁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方绘画、中国画。后来,他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说起李可染学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呢。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后室有几位老者在作画。他非常感兴趣,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几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老者见他对画如此着迷,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取水,磨好墨,等着看老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看见的整幅山水画大意回想着临摹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他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李可染便开始学习绘画。
徐州建国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陈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先生不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徐州的骄傲。

③ 李可染的故事

李可染(1907.3—1989.12)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取名永顺。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耳聪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小时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声音,是一个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常常,他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归。11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少民间曲调,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42岁那年,李可染画过一幅现实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卖唱图》。这幅画在他一系列古典人物画中显得尤为特别。"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女孩伴奏的盲琴师颤动的手指触动着琴弦,似正传出声声不断、如泣如诉、万分悲凉的琴声。那种真情实感,当是画家揉进了自己童年时代久已潜存的心音。
▲启蒙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顺城墙豁口滑下去,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汲水,研好墨,等着看长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原来这里是"集益书画社"活动的场所。
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写了数十行跋文。附诗云:"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退飞。"钱食芝预感这个少年弄墨的童子将会如同大鹏展翅,相较之下,自己则如同鹢鸟冉冉倒飞了。
▲一字铭
1929年,对于22岁的李可染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个年份。那年,他超越了七年学历,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还是同时前来报考的山东青年张眺临阵教给他的。
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有点傻眼。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勿宁死。
▲兄弟
"一八艺社"时期的青年李可染。1929年摄于杭州西湖"善福庵"住房前。左为挚友张眺,右为李可染,中为陈唯岑。
李可染的患难兄弟,就是那个临阵教他油画的青年张眺。张眺长可染五岁,与可染同时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因为他俩都是高个头、穿长衫、留头发;因为都是穷学生,同住在月租最廉的破旧危楼里;也因为同出同进,形影不离,亲如手足;还因为他们同是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最早成员,人们称呼他俩是"西湖边上两兄弟"。
两兄弟不但用功画画,还勤奋读书。他们住的危楼就在尼姑庙"善福庵"的上方,庙里住着70多岁的老尼姑,天不亮就起来诵经,每当木鱼声声、香火袅袅之际,两兄弟也就起床掌灯晨读了。自定早课两小时,吃完早饭,然后到校上课。
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了一度接受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
“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破格录取。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得快。
三十年代初,两人都参加了"一八艺社"的进步美术活动,引起了当局注意和防范。一天,可染从图书馆回到住室,房门洞开,书刊、画页散乱满地,床被、垫褥全都大翻个。李可染一看,连自己的笔记本也给抄走了。张眺已被关押进了陆军监狱。
可染多次探监。第一次送了牙刷、毛巾、肥皂等日用品,后来又送了衣物。可染最后一次探监时,见张眺人瘦下去了。但张眺很乐观,隔着铁窗栏杆低声说:"你放心,我天天和狱友挤肩、撞膀子,锻炼身体,我还跟一个狱友学俄文……"
可染求救于林风眠先生,林先生出面作保,张眺终于获释出狱,但没有在学校露面,而是去了上海。后来他和田汉,同为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又到了苏区,曾任苏维埃教育部长,但不幸在左倾路线下蒙冤罹难。当可染得知此情,已是半个世纪前发生的悲剧性往事了。
八十年代,可染依然深深地怀念当年"西湖边上的兄弟"张眺,他说:"在张眺同志教育影响下,我初步认识了中国社会和它的前途,初步认识了文艺上的正确道路。这对我一生都起了很大作用,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
▲抗战
1938年,抗战初期,持调色板的李可染在武汉
1932年秋,杭州"一八艺社"进步美术活动遭禁,可染在林风眠校长关爱下,悄悄离开西湖返回家乡。九一八事变,激荡着爱国青年的热血,此时可染所在的徐州民众教育馆,以及他在那里兼课任教的徐州私立艺专,成了抗战宣传活动的中心。
李可染在民教馆里创办了抗战宣传室;同时创办了黑、绿两色石印的抗战画报,把抗战宣传室的活动内容,演化为更活泼、更通俗的形式,向广大观者群散播开去,在人们的心田里撒下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
李可染人物抗战宣传画,是在九一八以后、七七事变之前开始的。1938年,他参加会聚武汉的文化大军是一个转折点,那年他由孤军作战汇入有领导、有组织的抗战宣传活动大潮。直到1942年前后,他才重新开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这位后来饮誉中外的当代山水画大师,在青春年月里,曾如此激昂地投身于抗战宣传画创作活动,大规模地、忘我地作画,持续10年之久。他先后完成的墙上壁画、布上宣传画、多种形式的宣传画,难以精确统计,少说也有200余幅。这对世界美术史说来,也算得上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窥见,作为爱国的艺术家,他胸中跳荡着一颗怎样热烈的中国心。
早年徐州民教馆陈列的宣传画,有油画、水彩、水墨、炭笔画……多种工具、形式、题材和品类。其中引人注意的是《甲午海战--九一八,日本侵华史》,以史实性照片、图片为贯穿线,配以漫画、宣传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和罪行。
“八一三”以后,徐州民教馆以它固定的抗战宣传室为活动中心,又演化出新的分支:"抗战文艺宣传队"和"抗战宣传画巡回展"两种流动形式。李可染发起和组织、领导了徐州私立艺专的学生,邀集美术、戏剧、音乐界的朋友,联合走了街头,那时全国都在沸腾着抗日救国的洪流。
抗战宣传画激发了青年李可染的创造活力,他构思敏锐,落笔大胆迅捷,一个人创作起稿,同时就有7位学生紧跟着上色、书写美术字标题。这样画在大幅面白色竹布上的宣传画,完成了上百幅,由青年学生们张举游行,协同抗战文艺宣传队,在城乡巡回展示。两支人马:一支且唱且舞,演出街头话剧,另一支就在近处场地,举办抗战宣传画展。文艺宣传队演出到哪里,巡回画展就在哪里出现,互为配合,相得益彰,轰动城镇,观者如潮,收到极好的宣传效果,成为唤起民心、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
这项自发、自为的宣传活动,持续到1937年七七事变。当时,兵家要地徐州已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南北通途断绝。可染为谋求机会,持久深入地从事抗战宣传,绕道西安,向着武汉转移。
在由武汉经长沙、桂林、辗转重庆的途中,常常由美术开路,画笔打先锋,可染是最得心应手的画家之一。宣传画出现在城乡墙壁上,戏剧演出队、歌咏队随后便出现在街头。控诉日本侵略军破坏和平的家园,号召送棉衣给前线,呼吁援助挨饿受冻的难民同胞,反妥协、反投降、反对做顺民当汉奸,歌颂抗战英雄,成为宣传画的主旋律。其中一幅《敌人被打得焦头烂额了!》由李可染所作,他笔下鬼子兵的狼狈相成为败北日军的典型形象。许许多多街头演剧队,化装鬼子兵,竟不约而同地以此画中的形象为蓝本,其造型特点之鲜明,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从师
1950年,李可染与恩师齐白石在北京齐宅合影
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引荐,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
齐白石是近代大写意花鸟巨匠,又是金石篆刻巨擘,但在当时,他的革新思想一再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走着他的"寂寞之路"。他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齐白石曾赠可染一枚构思奇巧的印章"树下童子",即树下一人。白石老人赠印时,对可染讲了两句古语:"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印章取其"不须整冠"、以洁身自好为做人本色之寓意。
1957年,可染访问德国期间,97岁的白石老人溘然长逝,可染未能及时赶回奔丧,未尽弟子之谊,成为他终生遗憾。
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同时也求教于黄宾虹。
他第一次求教黄宾虹,是带了自己大约20幅作品去的。黄师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厚太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70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1954年,李可染赴江南写生。那次,他前往黄师家,住了六七天。黄师用装在墙上的小滑轮将自己的藏画一一挂起给可染看,并一一品评,整整观赏了两天。可染见黄师因眼患白内障,戴着墨镜,仍然摸索作画,每日勾山水画稿,堆积成摞。有一天,到了晚上,黄师还在灯下一口气勾了七八张山水轮郭,这使可染十分感慨,喟叹"前辈老师用功之勤苦,实非我等后辈可及"。
黄师作画之勤,与齐师比肩,黄师对可染的厚爱,也与齐师等量。此次在黄师身边,黄师每日选一幅当天画稿送给他。可染临行告别,黄师亲送可染上路,走了很远,又以自书楹联相赠,作为纪念。谁知这竟是亲聆黄师教诲的最后一课。次年,黄师辞世。
▲写生
1956年夏,雁荡山写生途中,在深山和采药农民在一起。后排右二背草帽者为李可染先生
奇险的蜀道、江城的朝雾、嘉定乐山大佛、夕照中的重庆山城、万县瀼渡桥,是1956年李可染最关键一次长途写生的重点景观。这次写生,历时8个月,春季由北京出发,冬季始归。

④ 写 李可染 作文(倒叙

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⑤ 写李可染的作文

举世罕见《九牛图》

当代山水画一代宗匠李可染,亦是画牛高手。举世罕见的一九八八.《九牛图》,"藏之深山"久久,即便昭昭名版《李可染书画全集》,也未录印此图。 《九牛图》,未画自然景观,也没有出现小牧童,纯以牛为主角。画家为大、小九牛写形、传神、造像,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力度之强劲,无可比拟,当与一九八五.《水牛赞》并称姊妹篇。 《九牛图》原初画稿,约发端于一九八四年,称《九牛图卷》。九牛布局单列横排,近似唐代韩滉《五牛图》。书家启功题诗曰: "李公画入古,笔端金刚杵, 细者如一毛,大者胜二虎。 袒卧桃树林,晨耕梨花雨, 韩滉枉称雄,生平才画五。" -幽默、激赏之情,溢于言表。 对照一九八八.《九牛图》,全然打破韩滉《五牛图》传统程序。画右,正、背、欹、反,四牛一组;画左,或立、或卧、或啃蹄、或举耳聆听,五牛为一组。二组相互造势,近乎两个"圆",又如平展开来的"太极图",循环流动不已,从而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圆旋波"新图式。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对意象予以自由调遣,在广延无极的时空背景上,突出九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内在无可抵挡的奔突力。最终以气宇不凡、神气活现的小牛为"结",画面充满壮气和步武威威的节奏感。 由于布局超常舒展,"书如画"、"画如写"的特点显得尤其鲜明。勾蹄写角的苍劲笔线;强化情态、意态的墨块、墨面,使九牛整体风神,与上方题跋之横、竖布阵的及骨老血浓的书法美融为一炉。"九牛图"篆书三字跋语行草十六行,呈现出李可染七十岁以后,晚年书画艺术,高度成熟、炉火纯青的典型风范。 "拙者巧之极,奇者正之华",一种奇正相依、巧拙互用的结体、用笔,较之可染早、中期发生突变。文革期间,乱世春秋,几度不准画家作画。而可染没有一天不在苦练书法基本功。他深研汉魏碑版、金石艺术,又敢于扬弃康有为重碑轻帖之偏颇。他广收博纳,兼取并蓄。于"北派"沈雄博大之中,力追"南派"的灵动多变。对明代黄道周、倪元璐行草意味,借鉴尤多。用笔稳、准、狠,用墨泼辣大胆,富叠宕之姿、空灵之态。结体、行气关键之处,自然渗化着"涨墨"之美。"线条迭并",不期然而然构成"墨块"之厚重感,起着夸张、对比、此呼彼应、蟠龙点睛的神奇作用。镂金屈铁,戛然独造,铮铮有声,书艺画格,浑然一体,蔚为壮观,乃宏篇伟构《九牛图》独有的特异亮点。 跋语以四言句为主,韵脚有致,咏物抒情,朴实无华,撷取汉文学小赋体式,铭颂贵在奉献的崇高的民族精神。 旷世杰作,巍乎天地,辉光长新,雄视百代。

大哥,我也忙着呢,对不起啦,我的作文还没完呢,我还得写老师单独布置的演讲稿呢。
~~~~(>_<)~~~~

⑥ 一篇徐州名人李可染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从1943年开始李可染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有一种变革,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有着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⑦ 李可染简介,请用300字到400字的语言介绍,帮我一把(写作文)————————

李可染1907年3月抄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
详细一点的:

⑧ 李可染的事迹

李可染(1907--1989)现代著名画家,江苏省徐州市人。1923年入上海美专普师科学习,1929年考进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绘画,同年参加由鲁迅发起组织的进步青年美术团体“一八艺社”。曾先后在徐州艺专,重庆国立艺专等处从事国画教学活动。1954年起,十次到各地写生,画风大变。其画以山水、古典人物和牧牛图见称,兼工书法,并长期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对国画理论也有一定研究。画室名“师牛堂”。他善于把传统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疏流导源,古为今用,融会中、西追求大自然在逆光中的强烈光感,把西画中明暗处理引进中国画,使它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传统造型意像之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1907年(丁未)1 岁 3月26日(农历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1916年(丁巳)10岁 入徐州“吴氏兄弟小学”读书,取学名李可染。
1920年(庚午)13岁 拜画家钱食芝为师。
1923年(癸亥)16岁 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学习。
1926年(丙寅)19岁 在省立第七师范附属小学和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1929年(己巳)22岁 越级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得林风眠院长赏识爱重。加入“一八艺社”。
1931年(辛未)24岁 “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美术习作展。因“一八艺社”活动被迫离校。
1932年(壬申)25岁 在徐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主要是油画),创办“黑白画会”。大幅《钟馗》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1935年(乙亥)28岁 游泰山,至北平故宫博物院尽赏历代名画。
1937年(丁丑)30岁 领导徐州美专学生作抗日宣传。办《抗日画报》。
1938年(戊寅)31岁 赴武汉,先后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部门进行爱国宣传活动。
1942年(壬午)35岁 居重庆农舍,邻牛棚,始画牛以寄情怀。
1943年(癸未)36岁 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
1944年(甲申)37岁 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
1945年(乙酉)38岁 与林风眠、丁衍庸、倪贻德、赵无极举行五人联展。
1946年(丙戌)39岁 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副教授。
1947年(丁亥)40岁 拜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北平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1949年(己丑)42岁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
1954年(甲午)47岁 与画家张仃、罗铭赴江南各地写生。在北京举办三人水墨写生画展,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1956年(丙申)49岁 赴江浙、四川等地写生。举办《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作品观摩展》。
1957年(丁酉)50岁 与画家关良同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柏林艺术科院为两画家举办联合画展。
1959年(己亥)52岁 赴桂林写生。在北京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并先后在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同年,捷克布拉格博物馆举办《李可染画展》。《李 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出版。
1978年(戊午)71岁 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此后连续当选为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己未)72岁 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1年(辛酉)74岁 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1983年(癸亥)76岁 赴日本东京、大阪举办《李可染中国画展》。艺术教学片《峰高无坦途--李可染的山水艺术》,欣赏片《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画牛》完成。
1985年(乙丑)78岁 徐州市“李可染旧居”修复。再次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丙寅)79岁 《李可染中国画展》在京举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李可染“通讯院士”称号。
1989年(己巳)82岁 12月5 日,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⑨ 李可染学画画作文写李可染的作文

大画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就要数大画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版26日出生在江苏徐权州一个平民家里,他13岁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方绘画、中国画。后来,他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说起李可染学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呢。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后室有几位老者在作画。他非常感兴趣,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几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老者见他对画如此着迷,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取水,磨好墨,等着看老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看见的整幅山水画大意回想着临摹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他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李可染便开始学习绘画。
徐州建国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陈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先生不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徐州的骄傲。

阅读全文

与关于李可染的小学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