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生写景色的作文的开头
要不,去游乐园?复”“无聊。”“要制不,去凤凰山玩?”“凤凰山?好呀!”星期五的晚上爸爸问我星期六想去哪儿玩?我顺口一说,爸爸还当真,第二天他破天荒的起了个大早,拉我起来,马上动身前往凤凰山主题公园。
在去的车上,导湖阿姨说有四个项目一定要玩分别是:“飞天凤凰”、“自由落体”、“激流勇进”、“扭转乾坤”。“飞天凤凰”的特点是:长380米,最大速度80KM/N;提升高度为31.8米,共8个回环,年轻的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冒险,刺激体验。“自由落体”的特点是:可以在2秒内加速到6KM/H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加速度的自由落体。“激流勇进”的特点是:河道长500米最高落差4米,是国内最大水位落差的气垫船。“扭转乾坤”的特点是:它会让你感受到垂直、旋转、水平摆晃的双重刺激。说得我心里痒痒,不一会儿车子就到了凤凰山主题公园的门口,那里可热闹了,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呀!
这些惊险好玩的游戏都在宁波凤凰山主题乐园中,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去。
Ⅱ 小学生怎样在作文中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Ⅲ 小学生描写景物作文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春天真的来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晴天里,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软绵绵的春风拂在脸上,既温暖又舒服:在下雨天,时不时炸响一阵阵春雷,既惊险又刺激。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里人们的心情更美。佝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欢快的笑脸充满着希望。公园里又热闹起来了,照相的青年人,钓鱼的老人,捕捉昆虫的小朋友,一个个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流连忘返。
春天里人们更忙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在播洒着希望的种子。教室的墙壁上贴着新学期的课表,一本本新书中,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果实等待着我们去采撷。
我热爱春天,我喜欢闻到花儿的芳香,看到大树的新绿,听到小乌的欢唱。我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充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你瞧,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它们全身嫩绿嫩绿,远看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风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摆,好像在给春风点头呢,有趣极了。
你瞧,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花儿们给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你瞧,树木像一个个坚守边疆的卫士,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仍坚强地屹立在那里。今天,它们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最美的是池塘边的柳树,它长出嫩绿的柳条,像一条条小辫子。春风一吹,柳条四处摇摆,像一个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极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蝌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的妈妈,可爱极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从南方飞回来了,是为什么呢?肯定是觉得春天太美了吧j它们在空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呼唤别的小燕子来和它玩耍。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采着花蜜,蝴蝶采着花粉,忙碌极了。
我爱春天I我愿春天永远留在祖国大地上!
Ⅳ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Ⅳ 描写景物的作文300字
秋天的落叶
盼望着,盼望着,秋天终于来到了。我来到山上。好不容易站稳脚,我就深深被叶儿吸引。这时已落叶飘飘,呈现出一片“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美好景色。
只见形态不一的落叶在空中像蝴蝶轻轻飘落,潇洒地和大树妈妈告别;有的就觉得自己十分美丽,就转了几圈华尔兹,才回了地面;有的一下子冲到了地面,像降落伞;风伯伯帮助了它,它又飞起啦,像直升飞机。一会儿,它又落在了地上,与其它叶子混在一起,紧紧偎依……一片红的,一片绿的,一片黄的,又一片又红又黄,我轻轻捡起,默默看着,又轻轻将它放下。收下一片片秋天的礼物,把它们珍藏在喜爱的书本里。
我走着,走着,无意见到了一棵高大的银杏树,虽然它叶子枯黄,但他笔直的身躯矗立,披着金黄的礼服,十分潇洒。咦?前面那飞舞的黄蝶,飘飘悠悠地飞向大地……秋天了,哪来的蝴蝶?我心里好笑,便好奇的走过去,啊!竟是俩黄叶!俩个扇子似的—银杏叶。它原来深绿色的,是岁月老人给它穿上了金黄色的t–恤衫。我轻轻吹了口气,它便飘飘悠悠的,在手上划过……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落到大地。夕阳轻轻地为它们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细雨缓缓地让它们离开了相伴了一个春秋的树枝。这个舞会是它们一生中最后一个篇章。这个舞会后等待着它们的,将是面临死亡。但他们死后会化为肥料,给予树营养,孕育下一代叶子。其实,它们正在自己的衰亡中,感觉到了生的气息,感到了来自大地的生命力!他们之所以没有一点哀愁,不感到后悔,丝毫悲凉,是他们深深懂得给人是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望!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落叶!我愿做一片落叶!
Ⅵ 小学生怎样写景物作文
“滴答滴答”是谁在敲打大自然的琴键,是雨,是冬天的灰蒙蒙的雨。
我在阳台上浇花,听见了雨声,便向远处望去。远处的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觉得仿佛山上有神仙来到,从天宫中带下了仙雾。冬雨纷纷落着,催下了最后一片桃叶,桃树在冬雨里蓄势待发;催开了我家阳台上的茶梅,朵朵娇艳欲滴,胜过春花;催红了山上的枫树,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雨尽情地落着,落着落在水洼里,像是晶莹的玉盘溅起粒粒珍珠,又像是土地绽出一个个笑的酒窝。
这冬天的迷人的雨啊!引来了一个个爱雨的孩子,他们撑着红的伞,蓝的伞,黄的伞,穿着各色的水鞋,在雨中奔跑着,欢笑着,调皮的小脚丫轻轻抬起,猛地踩下,溅起一朵朵水花。
那溅起的水花,是孩子们的欢笑。
我走在泥泞的路上,每踩一脚都会有新鲜的雨水溢出,让我忘却了冬的寒冷,冬的烦恼。路两旁飘下黄黄的落叶,紧紧地贴在泥泞的小路上。这一条小路,就像铺上了长长的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小路的尽头。
路灯下,我抬起头,每一根雨丝都清晰可见,每一根雨丝都金黄金黄,每一根雨丝都那样长,那样晶莹,那样闪亮冬天的灰蒙蒙的雨啊!尽情地落着,落着它悄悄告诉人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Ⅶ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Ⅷ 小学生写景作文步骤
有些家长很困惑,为什么带孩子去过的地方不少,但写起作文来还是没东西可写?
这当然有爸妈的原因:在出发之前,没有让孩子去搜集旅游地的相关人文地理资料,导致写起来知识储备不多,思维受限,打不开视野,当然也有其他原因。
比如一不小心掉进两个坑。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即运用语言文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通过文字,有条理、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所以不少孩子就会掉进两个坑。
第一个坑:华丽辞藻堆砌,不知是何处。
写景作文讲究语言的优美,但优美不是一味追求字眼。衡量语言文字运用好与坏的原则,不是看是否有好词佳句,而是看是否能清晰表达写作意图。
第二个坑:为写景而写景。
如果我们写景只是为了写景,是拼不过照相机的,作文里的写景,目的是用景色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么应该怎样写景呢?
触景生情,想要记录下来大自然的雨雪云雾、山水草木,是写景作文的内在动力。
借助这股动力,动笔之前请先在脑海中回忆一下你想要写的景物,回忆景色的时候,用三个步骤搭建起写景作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步:找风景的点位。选择哪一处风景?假如选择了一处公园,那公园里有什么?哪一个地方是你最感兴趣的?
第二步:选择了这处景物之后,景物本身的情况如何?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这是写实。学会用描述的方式来写,也就是要学会形容这一景物。多用动词,让静态的景物变成动态的。
第三步:需要在实物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主要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对景物带有深深的感情。要注意,景物和作者之间是有亲密关系的。这样一分析写景作文的框架结构就清晰了,重点也突出了,更重要的是,生动的比喻和拟人让景色变得可爱、有性格。
经过这三步,景物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已经形成。如果你想写得更精彩,可以用三种升级版的技法:
第一种:有人有情。景中如果没有人物,就是冰冷和孤立的,景中一旦有了人,就有了生机,有了与人之间的情感。
第二种:动静结合,一个动,一个静,用对比的手法,呈现景物在动和静两种状态下的样子。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所描述的具体景物的变化,从动态到静态,或者从静态到动态。第二层意思,是景物定格的那个瞬间,就像拍照一样,被拍下来的那个瞬间,动态的景有哪些,静态的景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种:点面结合。点,是详细描写,写出最能显示景物形状特征的部分。面,是概括描写,写出景物的全貌和大体感觉。点面结合,既要有“点”的详细描写,又要有“面”的概括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