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高中驱动型作文格式

高中驱动型作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1-03-16 04:42:25

1.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1)拼板式任务: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
(2)信息差任务: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3)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4)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
(5)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在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的一篇题为《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2015年两套课标卷作文题目中的“任务指令”:
Ⅰ卷:“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Ⅱ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这两条“任务指令”,我们均能在前面提到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找到照应点。
其中Ⅰ卷照应第(4)点“做决定式任务”,所谓“做决定”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这封信写给谁;二是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1
Ⅱ卷照应第(5)点“交换意见式任务”,“交换意见”主要体现在“思考、权衡与选择”之后的“无须达成一致”上,也就是说,三个人物中,考生选择任何一个人“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2015年作文题目是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也暗含了教育改革、考试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大的趋向。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构成要素
▲作文材料
有人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仍是材料作文,这种说法过于泛泛。因为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我们不妨结合2015年的作文材料进行分析。
Ⅰ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Ⅱ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1)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
高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渗透依法治国理念,让考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Ⅱ卷“风采人物评选”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创设一个情境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Ⅰ卷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是湖北“荆楚网”记者钟剑桥的一则报道,命题时基本保持事件原貌;Ⅱ卷提供的是“风采人物评选”的真实情景。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
(3)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
Ⅰ卷,如果这封信写给小陈,态度可以分为赞成、反对、辩证看待三种基本的态度。如赞成小陈的做法,需重点回答小陈的做法的本质是“爱”,对家人的爱,对父亲的关心,对生命的尊重,对“大义灭亲”品德的弘扬;特别是面对“情”与“法”的冲突,小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反对小陈的做法,重点需要回答“为什么”,这种“大义灭亲”式的举报,出发点是“善”,但结果会成为“恶”,父女不再信任,亲情出现隔阂。如辩证看待,可以阐述小陈行为的利弊,还可以给小陈提出建议: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呵护了亲情,又教育了父亲。
如果这封信写给老陈。可以从老陈违法行为的原因、危害的角度对老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可以站在小陈的角度分析女儿为什么这样做,希望老陈理解女儿等,还可以向老陈阐述你对“情”与“法”的看法等。
2
如果这封信写给“其他相关方”。从材料看,“其他相关方”包括“警方”和“媒体”。若写给警方,可以肯定警方的秉公执法,也可以与警方探讨“发在官方微博”是否妥当,是否有悖保护举报人的基本准则。若写给媒体,可以认同媒体纵深报道展开讨论“正本清源”的做法,也可以否定其推波助澜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会加重小陈、老陈心理负担,影响当事人正常生活。
Ⅱ卷,大李、老王、小刘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年龄段、三个不同的职业(科研、生产、摄影)、三个不同的领域(高科技、实用技术、摄影艺术)和三个不同的身份(科学家、工艺师、摄影师),分别着重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侧面。其中,在大李身上着重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老王身上着重体现的是敬业精神;在小刘身上着重体现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友善的分享精神。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带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与此相反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此外,就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一味好高骛远,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体现人生价值,让事业成功,让生命出彩;创新、创业、创客等,都是不错的立意。
▲任务驱动
在作文材料之后,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考生需要在“任务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Ⅰ卷“任务指令”:“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对新闻材料形成基本的判断,如“小陈举报父亲合适与否”“为什么老陈屡教不改”“警察的做法合适与否”等,完成这项任务,是为下一步的选择做准备。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一“任务指令”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明确了对象,即这封信写给谁;二是明确了本次写作的文体任务,那就是写一封信,要符合书信体格式要求,包括称谓语、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等要素构成,还要注意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同则写法不同,措辞上要注意分寸。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指令”最核心的内容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也就意味着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如果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加以证明,泛泛议论“情与法”的关系,就有偏题的嫌疑。在阐述看法时可以运用其他论据说理,但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证明,而是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即所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Ⅱ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三个人都具风采,但“任务指令”指向的是“谁更具风采”。“更”是“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更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的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来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材料内容及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思考、权衡、选择”,就是优中选优。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选择后开始写作,重点阐释你做出选择的原因,包括他们各自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2.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提纲怎么写,求格式

高中任务作文

记得那是我在小学时,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在讲解段落意思时,我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而且正好是和老师所讲的相反。结果,老师以为我调皮,就说:“上课不准捣乱,好好听讲。”说完便又继续上课。 本来我想就这样算了,但越想越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说不定是老师弄错了呢!于是我便在课后敲开了老师办公室的大门。老师一开门,我便马上说;“老师,上课时我没有故意捣乱,我很认真地听了。可是我觉得你说得有点不对,我觉得我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老师刚开始时被我吓了一大跳,后来听完我的话就笑了,有点不屑地说:“你才几年级啊?你的看法怎么可能会比那些专家还准啊?不管怎么样,还是一切以教科书为准。”说完,便将我送回了教室。 虽然对这件事我愤愤不平,但是老师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是谁啊,怎么可能比那些专家还厉害呢?之后,我也就没多想,将这事淡忘了。 直到不久前,我看到了一本书,里面有对鲁讯先生的文章进行分析。我发现了那时我和老师争执的那篇文章里面分析出了两种意思,有一种是教科书的,而另一种恰好就是我当时提出的那种想法。

3.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层层递进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习设计著名教育家注意力叶圣陶快感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对学生经历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关于这一点,老师们也都能意识到,但问题是老师布置学生预习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对预习的检查流于形式,上课时,也不考虑学生经历预习后的教学起点,预习和不预习都站在同样的教学起点上。鉴于此,笔者基于“预习方案”贯穿语文课堂始终,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精心设计预习方案。为学生学习“预热”预习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和起点。预习的原则是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容易完成,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让给预习,把想留作家庭作业的习题放在课堂上解决;不让学生感到繁琐,让学生容易掌握;不流于形式,让学生需用心去琢磨;不做无用功,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觉要体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有效.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不失为一种良策。1.预习方案的框架编制。预习方案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的材料。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我的收获。学生预习一篇新的课文.经过自学.总会弄懂一些问题,获取一些知识,把这些自己学得的知识,整理记录在此板块中,以待课堂中与同伴分享或得以验证提升。可以是对字词的读音、写法、理解的收获,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梳理,可以是对课后问题答案的回答,可以是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等。此版块中还强调学生把学得知识的经验策略记录下来或记在心中。便于课中与同伴分享,使同伴借鉴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策略。②我的疑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肯定有弄不明白的地方,有的疑问,可能经过思考或借助资料得以解决,而有的疑问.经过反复思考探究也终不能解,这样的疑问,就记录在此版块中,等待课中同学和教师的帮助。③我的资料。学生对一些地理环境、民族风情、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课文中提及的相关事件等占有的信息甚少.这就制约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而语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自主预习时搜集一些资料,是相当有必要的。预习方案中的“我的资料”版块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顺接“我的疑问”查找的资料,即自己提出的疑问,自己查找的用来解决自己疑问的资料。另一个是帮助理解课文中有关知识或延伸性的资料,如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基于以上的框架构想,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预习方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预习方案(一)我的收获1.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生字的读音、字形2.你想提醒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哪些词语和句子3.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A不流利B比较流利C非常流利D流利有感情4.在我心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的人。请说明理由。5.课文采用怎样的写法来表现哈尔威的品质的请举例说明。(二)我的疑问或自己认为值得讨论的话题、对课文的疑问。(提示: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课文的写法等方面质疑)(三)我的资料1.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查找的资料。2.跟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资料。预习方案明确提出了预习要求,并辅之以具体的练习,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预习方案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空白,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结合教学内容本身,而且可以拓展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查阅其他书籍和电子资源。有效的预习方案也便于父母更具针对性地介入孩子的学习。预习方案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提前1—2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自学,教师需注意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因为学生刚开始使用预习方案.往往把预习方案当成j种负担,按课本或《课课通》等教辅资料的提示填满就算完成任务了,不去细细地思索为什么。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特别是预习方案使用的起始年级,更要教会学生完成预习方案的方法,甚至不惜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教会学生经历预习的过程.由扶到放,不要认为这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如教会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再去填写预习方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小组合作解决。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3.教师对预习方案的使用。学生完成预习方案后。上课前教师要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了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着哪些问题,并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即时性的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明了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将有效的教学时间花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力求效益最大化。学生完成预习方案后.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必定也会失去热情,所以,教师要协同家长、小组长、同学经常在预习方案上做一些评价。以朗读为例,学生预习时,家长会给他一个等第,早读时,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朗读.达到要求的又会有一个评价,而课堂上,当学生全班展示时,老师再以加星的方式予以鼓励,当学生朗读完,在预习方案上为自己加上一颗星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又如学生的质疑.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在起步阶段,对能提出有质量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学生一定要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在课堂有限的空间里不能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研究.或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方案时。教师要留心关照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如像检查课堂作业那样强制检查学生的预习方案,并对未完成的学生施以批评或变相惩罚,往往也会把预习赶入“胡同”。对待预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关心,甚至手把手地指导。二、交流预习方案。让学习在合作中行进有效使用预习方案。可使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充分的互动和合作。上课伊始,可以按照多感官教学理论,将视觉倾向型、听觉倾向性、动觉倾向型的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各自的预习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结论或疑惑带到小组巾讨论,分享同伴体验并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具体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小组交流结束后,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可以同学生一道梳理有价值和带.if-普遍性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组际交流活动。小组代表整合本组成果在全班陈述.让全体学生领略不同小组的体验,分享不同的成果。尽可能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解答也从学生中来。教师针对学生讨沦和交流的情况,对于关键点予以点拨提升.也可以启迪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化和脉络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情.选择精当且有针xl,-性的练习,让学生尝试练习,并及时反馈,有效巩固。这样的班级交流.让全体学生领略到了不同小组的体验,分享了不同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还使学生领悟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合作对话,往往会将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积累言语、语感训练融为一体,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在合作交流中行进着。以下是《船长》一课组际交流“我的收获”和“我的疑问”两个板块的教学片段:生1:(第一小组组长)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是很多的,具体的有哈尔威船长是个忠于职守.履行人道主义的人……但不管他的哪种优秀品质都缘于哈尔威船长身上具有沉甸甸的两个字,那便是“责任”。有关哈尔威船长始终装着沉甸甸的责任这一话题,我们组的小谢同学理解得比较深刻,下面请她谈一谈。生2:(小谢同学)我之所以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从他所说的话中看出来的。第三小节中的一个“吼”字,可见船长是想让所有人听从他的指挥,想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命2009·12B令,因为当时甲板上是非常嘈杂的,人心惶惶,……船长的吼.是想镇住所有人.让所有人不要慌张。这段话中的“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必须”既是给船员的命令.又是给乘客们信心.似乎在传递着,大家不要怕,有我们的船员在.大家不要担心的意思。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你心目中船长的那份责任呢生:(朗读第三小节)师:小组长在陈述小组有代表性的疑问时,有三个组提到了:“哈尔威船长,明明能逃生,为什么要随轮船沉入大海呢难道舍己救人才伟大,毕竟生命最重要啊”多好的问题啊!同学们能说说为什么吗生1: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把轮船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船没了,自己活着也没意义了.所以他选择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师:你是从船长与轮船的感情上来考虑的。生2:我预习时查过资料,过去航运公司有规定.规定船长要和船共命运,要做到船长在船在,船毁船长亡,这是规定。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可是距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没到,作者的父亲叫作者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可以这样说,船长是一个非常遵守规定的人。师:噢,你是从制度规定上来思考的。生3:也许这是假的吧,这是虚构,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只是大作家雨果想通过这样的虚构来表现哈尔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高尚品质吧师:你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思考的.看来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答案。三、完善预习方案。让学习向课后延伸新课结束,学生对预习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根据自己分享到的同学的收获或自己学习所悟,充实“我的收获”,形成新的体验。如教学了《船长》一课.学生原本预习时,只总结了哈尔威船长的一两个品质特点,通过课堂的组际交流.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更丰满了,就可以把自己从同伴那里分享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预习方案里。新课结束,又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结合练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次梳理总结,激起学生新的疑问。这些问题尽可能导向下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如《船长》一课.新授结束,完成了课后第三题练习后.有两个学生提出了疑问。生1:“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中,洛克机械师说炉子被海水淹了,船长还问了两个问题,火呢机器怎样我想,既然炉子被海水淹了,火当然就灭了,火灭了,机器当然就停了。我觉得船长在时间那么紧迫的情况下,多问了两个问题,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生2: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提示语,紧接着下面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为什么又有提示语了呢两个问题,都需要品读文本,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并且在思考品读过程中会更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了解.加深对作者的言语表达艺术的领悟,很显然,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激起新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向课后延伸。这意味位学生家长也是教师同事如约而至,话题在宽松的氛围中拉开。我们一页一页地把课本翻了一遍,连课后练习、单元练习中的引号都没有放过。讨论中有一致,也有争议,答案在争议中渐渐明晰。他们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使我豁然开朗。如:“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曹老师特意把书翻到这里.让我们看提示语在中间时要用逗号.还补充讲了提示语在前面时用冒号,在后面时用句号。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黄山奇松》)又是曹老师引导我们看此句,双引号连用时中间不用顿号。看来曹老师就是不一样,高中老师钻研得就是深。在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悄悄过去了,我们的收获很大。在接下来的两三周内,我汇总了本册教材中所有带引号的例句。并将汇总打印好的材料在我们几个人之间转了两个来回,讨论了每个例句中引号的作用。后来,我又找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仔细研读了上面关于引号作用及用法的部分.对我们做的“答案”进一步审核。这样,引号的几种作用逐渐清楚了。1.表示直接引用:放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且把它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如: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着,一节课虽然有时间的结束,却没有思考的结束。学生离开课堂时不仅仅带着答案,而且带着方法,带着新的问题,带着解决新问题的设想,走向自主性学习。让预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这样学生、课堂、教师教学都变得灵动起来。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让学生享有了充分的自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享受同伴的收获,贡献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这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相互之间反复进行质询和论证。沟通和理解。让预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提升智慧;不仅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使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共生。

4.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格式

一、注意审题
小作文的审题(即审读材料)很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因为一个小作文的材料中内,往往容隐含了若干个写作要求,如不细心审读,抓不到这些隐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二、注意语言的简洁
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数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其二,如果是写应用文,则语言也一定要简洁,因为语言简洁是应用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力求结构完整
小作文是片断性作文,而非篇章.虽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则效果会更好。
四、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受文体的制约,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为主.小作文也应注意这一点.如江西省2002年中考语文小作文题为二选一,(1)通过某一情景或场面,描写你最喜欢的色彩.(2)就你最喜欢的色彩,发表议论.无论选哪一题,或描写、或议论,总得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如果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兼用议论和抒情,表达自己对某种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爱之情,则能使短文大为增色.

5.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话,首先是要念好题目。然后再写一些论点论据。

6.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能写散文吗怎么写才好如何写一篇高考好散文

他,是一个“臭名远扬”的“惹事鬼”和一个“烦人鬼”、插嘴“大王”,今天,就让我说说他的事例吧!这天,我们正在开心的上着体育课,我们有的正在跳短绳,有的正在踢毽子,有的正在跳长绳,都在聚精会神的干着自己的事,就只有他是个例外,一会儿去跟跳短绳的捣个乱,比如有人正在比赛,就把一个人的绳子抢过来之类的。过了一会儿,他又去找长绳队的麻烦了,瞧,他做了一个起跑的动作,便跑过去趁下一个人还没有跳,便跳也没跳直接跑了过去,把即将要跳的俞小森吓了一跳,差一点直接坐在地上,又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瞧,他又做了一个起跑的动作,便跑过去趁下一个人还没有跳,便跳也没跳直接跑了过去,又把即将要跳的季小衡吓得直接摔倒,毕竟她是女生呀,俞小森好歹也是男生。这一摔可好,季小衡本来就是爱哭的女生,这一摔估计把季小衡的脚给扭到了。这下他可完蛋了,季小衡哇哇大哭了起来。季小衡一哭,他就被女生的”白眼”围攻,接着惊动了体育老师,体育老师把他“拎”起来狠狠地训了一顿。下课后,又不知道被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告到了吴老师(班主任)那儿。刚刚被体育老师训了一顿的他,又被“抓”到了吴老师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可是他前脚从办公室刚刚出来,后脚就又去搞乱了。

还有一次,我们上篮球课,我们都在兴致冲冲的完成老师给的指标。就只有他在捣乱,这次,他看见了一个空了的篮球,往高小玉那儿扔,还好高小玉躲得快,没有砸到眼睛只是擦过眼睛。高小玉当场哭了。体育老师一看是他,叹了一口气,“踹”了一下他训也不训了,直接让他去罚站去了。又不知道被哪个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告到了吴老师(班主任)那儿。刚刚被体育老师罚站了一顿的他,又被“抓”到了吴老师办公室狠狠地罚站了一顿。可是前脚从办公室刚刚出来,后脚就又去搞乱了。

7. 如何写好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

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在要求,然而这样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阅卷实践中,并没有通过判低分来引导,不知是这些地区本身的阅卷水平就很低,还是阅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作出的妥协。
我们再来看看,一线老师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一个例子,2013年高考后,江苏地区一个老师为当年的江苏卷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材料的结尾有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写的下水文叫做《细节决定决定成败》,文章抠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句话,然后给它关联上一个话题“细节”,接下来大谈特谈什么叫做细节,注重细节成功成才,不注重细节一败涂地。这篇文章被作者以满分作文的名义发在网上,还被广泛转载。我们姑且不说一个老师写的下水文标榜为满分作文合不合适,这篇作文本身明显就是把材料作文当作阐释型话题作文来写的。一个敢于写下水文发在网上的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千万万不敢写下水文的老师。
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形式结构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师还总结了一系列所谓文章结构的样式,比如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还有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走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陈词滥调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
以上种种,做法本身无所谓对错,天下文章一大抄,为高考作文做形式结构、语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备,本身无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备也并非刻意的宿构和套作。但问题还是,这些基于阐释型话题作文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
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和一线老师的认知仍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不责众,劣币驱逐良币,以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作,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会成为一线作文教学和市场作文辅导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阅读全文

与高中驱动型作文格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