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参观三坊七巷小学作文

参观三坊七巷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1-03-04 21:40:02

㈠ 写一篇介绍三坊七巷的作文怎么写

那条贯古今,串未来的长廊;那条莹莹光无尽的长廊。 ——题记
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泥泞的路上,心里不由得有些阴霾:三坊七巷,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徘徊在这条似乎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街上呢?疑惑与不理解的思绪溢满了整个心房。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撑着伞走路,雨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打在脸上。冷冷清清的马路,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载着我独自的沉默——为什么他们的心充满喜悦?拐过一个转角,却忽然感到眼前一亮,这条修复过的街道,竟是如此清新、明亮。
跨过那个大门洞,仿佛进入了时光长廊,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那火红的大灯笼挂在二楼房间的窗前,与竖立在巷口的电线杠子打着招呼;老字号的店牌端端正正地架在那些仿古建筑的房梁上,正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奶茶店。我似乎看到,在两者眼神交际的那一瞬间,天空中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一个小孩儿光着屁股,蹒跚地走向“刻板印书”的雕塑,伸出那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触摸着,随即“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我们沿着宽达十几米的石板路向前,认真品读着右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左边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衣锦坊这片房子已经拥有252年历史了,当时房子四周是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墙上方的雕塑生动形象,一组“吴刚嫦娥”,一组“张生红娘”,这曾让住在这里的欧阳家族骄傲了很久很久。衣锦坊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轻风细雨之中,闽戏就在这里飞翔着。
不知不觉间,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细细聆听,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达官鸿儒谈笑往来的脚步声,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听见《陈若霖斩皇子》的声音,仿佛看见当年李鸿章在这奋笔疾书,写下“冠盖今螺渚,诗书古颖川”的楹联。
光禄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吉庇巷一起被辟为马路,其旧貌已是现代高科技不能复原了的,于是带着一点点失望,我转过身子,往回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郎官巷,那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老人的居所。那居所在当时看来,颇具现代化:门斗两侧山墙紧连着侧墙,突出了其门面排场的气氛;走廊、栏杆上的花纹也均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筑纹饰。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条最先被改建成马路的地方,还存在着两个名人深深的脚印。林觉民、谢婉莹,这两个闪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杨桥路17号。在那“风光月霁襟怀”之间,在那“红紫青蓝白绿黄城”之里,无不洋溢着谢家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与赞美。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恋的老屋,所眷恋的回忆吧。
也许是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感觉到寻找那纯净的一小方土地好难好难;也许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对福州城的热情,以至于没有发现,就在市中心的这条长廊可以让疲倦的人们重新获得对过去的悸动与沉醉。
它,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将来,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细雨中,回味着。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在这条时光长廊里,我沉醉了。

㈡ 关于三坊七巷的800~1000字的作文

1.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
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游玩三坊七巷。要说什么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我们先来到了郎官巷。一进巷口,只见门牌上写着:郎官巷。来到郎官巷的二十号:严复故居。进了门,我先去严复生平介绍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图片来。爸爸来了,说:“去看看别的吧。”于是,我们去了严复故居的后花园。那里有一棵小杨柳,鸟儿在枝头歌唱,地上还盛开着喇叭花,一派生机,非常惹人喜爱。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个石磨,房口有一个花门,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后来又来到了安民巷,安民巷还有一个故事呢。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老百姓这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着我们又准备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经过一条很弯弯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这时突然下起了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梦浇灭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热。满街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涌动着俗世的欢乐。满眼红红火火的标语旗帜,渲染着节日的喜庆。和儿子悠悠闲逛,不经意的在一条巷子前顿足,却见巷口是璀璨的花团锦簇。抬眼望去,无边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隐约的小吃飘香。儿子说,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

节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织。沿着中轴线南后街向东西铺展开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节日的喜庆里,有时光恍惚、梦里繁华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后街仍尽力地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但如果你回眸历史,你的眼前会飘过一个个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会回荡着一声声风雅的谈笑。这时你便会觉得:这古朴的窗棂,有浓浓的墨香、诗意,有淡淡的空灵、隽秀,又有一些无法触摸的凝重。宛如一帧珍藏许久的艺术珍品,你只有细细的回味,才能品出个中滋味。老福州的韵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头,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渗出来。温和醇厚,毫不张扬。

随着人流在南后街徜徉。在时空的交错中,我陷进了遥远的情境里。街巷西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依然透着士大夫阶层的威严厚重。而东边的“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则演绎着市井的朴素温和。你随意拐进哪一条巷道,脚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举手触摸的都是洁白无瑕的高墙,抬眼望处都是窄窄长长的天空。这样的情景会令你顿生“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怆然滋味。

我在郎官巷南侧的二梅书屋逗留许久。当我抬起脚,跨过那高高的门坎时,内心不禁生出一股敬畏。这是清代翰林林星章先生的旧居。木质结构的书屋,不是高堂大屋,但每一处都流露出古时文人学士的风雅。看似漫不经心处,自有无限韵致。转角处一盆小小的绿色植物,小天井上两株伸向天空的修长小树,长长的游廊尽头,精巧的假山上蜿蜒着的紫色藤蔓,处处弥漫着一种克制,一种温和。一间间大小不一,格局各异的书房,或由小回廊相连,或隔着小天井相望,但皆朴实无华,就连厅堂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摆设。把所有的堂皇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朴实无华到极致反倒有一种凛然不可冒犯之感。书屋曲折回环,宛若迷宫般,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感,似乎隐喻着浩瀚典籍,功成名就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我们或坐在回廊的长凳上歇息,或在曲径上转悠,或在演武厅想象着当年的学子也会怎样地嬉戏玩闹,似乎有歌咏般的诵读之音夹着顽皮的嬉闹之声传来……

走出二梅书屋,心却仍在里面绕不出来。直至走到紧挨着衣锦坊的黄璞故居前,才被这另一种迥异的建筑唤醒。这黄氏故居,是左右对称、前后推进的格局,显出一种别样的整齐谨严,处处透着无声的端庄,庄重而不失精巧。一进一进的房子像串葫芦似的,每一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而每一进的大厅,厢房,耳房、书房,起居室、天井,回廊,各有各的情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故居的每一进都是以大厅为中轴,井然有序地左右铺开,层层推进,哪一处都不得有半点含糊。缓缓地移动脚步,往昔的繁华也恍若在眼前晃过。端庄威仪的大厅曾经有过多少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聚呢?玲珑秀气的小客厅还有雍容高贵的女主人轻启朱唇,淡扫蛾眉后吟诗品曲、轻歌曼舞的遗香吗?而典雅秀气的绣楼是否有养在深闺里的的千金小姐回眸一笑的粲然生辉呢?曾经的繁华,终敌不过岁月的风霜,金鼎玉食的诗礼之家也在岁月里黯然失色。浮生如梦,梦里不知身是客。其实,谁不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呢?

匆匆的人间过客,来得太迟,无缘目睹三坊七巷往昔的风华。岁月褪去了它曾经的油彩光亮,但又赋予它任何华丽的装饰也无法比拟的风韵。那是从这三坊七巷中飘出来的阵阵墨香,那是从它的肺腑里渗出来的浑厚气息。含蓄内敛,却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雍容典雅。儿子的注意力总是无可救药地盯在各色各样的小吃、美食上。而我,总会在朴拙得近乎静默的景观前屏息凝视。我似乎听见那里传出的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意气方遒的谈笑声,岁月仿佛不曾走远,它还是在顾盼张望着。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号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曾经滋养了多少将相之才,曾经汇聚了多少时代风云?无须太多的史料,单从坊名、巷名,就可窥视它曾经的风姿和荣耀。但多少翻云覆雨的故事,多少风雅迷人的传说,都付与春风一笑中。“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徜徉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慨叹,想来古今无异。

最好还是不要全抄呀,把这三篇的整体拼凑一下,一些好的句子也可以照搬,

顺便说一下,第三篇真的很不错,我就是参考那篇写的,为了它我上网搜了一天呐……痛苦的人……

希望能够帮到你^0^……

㈢ 我眼中的三坊七巷【作文】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
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㈣ 关于三坊七巷的600字作文

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
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㈤ 三坊七巷400字 作文

我的家乡是有着“有福之州”的美丽城市——福州。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乌山

㈥ 三坊七巷寻访作文200字 急求

位于鼓楼区南后街的三坊七巷是来福州必到的一站,自唐宋以来形成的三坊七巷由:一衣锦坊回、文娱坊答、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构成。

这错落有致的小巷子出了不少伟人,漫步其间,时不时就会发现冰心、严复等伟人故居,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曾经居住于此的近代诗人陈衍,就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深巷之中分布着许多明清古宅,这些住宅结构精巧,布局讲究,摆设更是精致。单单从室内的木雕构件就可令人叹为观止,如木窗皆采用镂空清雕而成,框架木结构的精心编排构成了各式图案装饰,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

布局方面更是令人初觉随意,仔细回味才能发现其中的大学问,哪怕是角落里的一盆莲花,都是十分的讲究布局的错落有致。

古宅中明清时代的石雕、屏风、家具、小摆件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其精致程度最是令人拍案称奇,置于中堂桌上的随便一个果盒,都可说是巧夺天工。

㈦ 三坊七巷的好作文!!急需啊!!! 快!

给你些资料吧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因原来光禄坊旁的房屋都比较老旧,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

宫巷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
现在,在南后街的经营商业业态规划上,出现了酒吧咖啡、顶尖奢侈品等“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将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现代化的因素。
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编辑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编辑本段]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当代艺术中心,拟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明清家具民俗博物馆,拟选址二梅书屋。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如果你的老师看到了我写的,肯定会说你抄的。。
所以还是给你些资料吧
希望给我加分啊
先谢谢啦~ ~

㈧ 描写三坊七巷的作文400急~~~~~~!

福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他像一位白发苍苍而又充满活力的老人,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
福州最有名的景点就要数“三坊七巷”了。踏着“三坊七巷”的长条石,让我想起了外婆家那凹凸不平的石头路。那是我梦里经常出现的地方,是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三坊七巷有三个坊七条巷,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的原名叫“通潮巷”,衣锦坊也是“严复”的故居,我参观了他的生活用品,还有他的生平介绍,我站在他的头像面前,仿佛我回到了古时候,在和他面对面地交谈着,他正在告诉我什么是“天演论”。
“冰心”奶奶的故居在杨桥巷,冰心奶奶小时候就在这里居住,曾写过《我的故乡》这篇散文。林觉民叔叔也在这里居住,还有放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三坊七巷真是个藏龙卧虎,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这里的一砖一瓦好像都在向我诉说着古时候的故事。
这里的地名也很有意思,比如“黄巷”,为什么叫“黄巷”呢?原来从前有一户人家姓黄,为了避乱,到这里安居落户。黄巷中还有一个小黄楼,现在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吉庇巷”原名叫“急避巷”,人们为了吉利,就按照谐音,改成了“吉庇巷”。
三坊七巷中有许多特产,最吸引我注意的就要数小吃了。
来三坊七巷参观的人,几乎都捧着一碗鱼丸呀、汤圆呀、花生汤呀等等;他们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我闻到了香味,也垂涎三尺。急忙拉着爸爸去吃了一碗原汁原味的花生汤,汤色乳白,花生入口及化,甜甜的香香的,太美了。
吃了花生汤,我心满意足地和爸爸去参观工艺品。
我们来到软木画店,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用软木雕成的工艺品,看看这幅软木雕成的树叶比指甲盖的一半还小呢!看看那副,黑白相间的大熊猫正在吃竹子,我真想和它做游戏!
走出软木画店,我们来到了寿山石的世界。
寿山石中有雕像、有印章,各式各样的寿山石作品让我眼花缭乱,这时橱柜里一只“烤鸭”进入我的眼帘,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吃的也要展在寿山石店中呢?“鸭子是不是每天都要换一只呢?”我带着这种疑问问爸爸,爸爸笑着说:“这是寿山石雕成的,不是真的烤鸭。”我目瞪口呆地说:“哇!原来石头也可以雕得这么精细呀!”。。。。。。伴着爸爸细细地讲解,此次三坊七巷之旅也进入了尾声。
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闻名中外的文人墨客、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让我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气息,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福州,你真是个美丽的城市。

㈨ 三坊七巷作文怎么写

1.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
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游玩三坊七巷。要说什么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我们先来到了郎官巷。一进巷口,只见门牌上写着:郎官巷。来到郎官巷的二十号:严复故居。进了门,我先去严复生平介绍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图片来。爸爸来了,说:“去看看别的吧。”于是,我们去了严复故居的后花园。那里有一棵小杨柳,鸟儿在枝头歌唱,地上还盛开着喇叭花,一派生机,非常惹人喜爱。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个石磨,房口有一个花门,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后来又来到了安民巷,安民巷还有一个故事呢。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老百姓这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着我们又准备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经过一条很弯弯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这时突然下起了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梦浇灭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热。满街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涌动着俗世的欢乐。满眼红红火火的标语旗帜,渲染着节日的喜庆。和儿子悠悠闲逛,不经意的在一条巷子前顿足,却见巷口是璀璨的花团锦簇。抬眼望去,无边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隐约的小吃飘香。儿子说,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

节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织。沿着中轴线南后街向东西铺展开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节日的喜庆里,有时光恍惚、梦里繁华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后街仍尽力地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但如果你回眸历史,你的眼前会飘过一个个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会回荡着一声声风雅的谈笑。这时你便会觉得:这古朴的窗棂,有浓浓的墨香、诗意,有淡淡的空灵、隽秀,又有一些无法触摸的凝重。宛如一帧珍藏许久的艺术珍品,你只有细细的回味,才能品出个中滋味。老福州的韵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头,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渗出来。温和醇厚,毫不张扬。

随着人流在南后街徜徉。在时空的交错中,我陷进了遥远的情境里。街巷西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依然透着士大夫阶层的威严厚重。而东边的“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则演绎着市井的朴素温和。你随意拐进哪一条巷道,脚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举手触摸的都是洁白无瑕的高墙,抬眼望处都是窄窄长长的天空。这样的情景会令你顿生“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怆然滋味。

我在郎官巷南侧的二梅书屋逗留许久。当我抬起脚,跨过那高高的门坎时,内心不禁生出一股敬畏。这是清代翰林林星章先生的旧居。木质结构的书屋,不是高堂大屋,但每一处都流露出古时文人学士的风雅。看似漫不经心处,自有无限韵致。转角处一盆小小的绿色植物,小天井上两株伸向天空的修长小树,长长的游廊尽头,精巧的假山上蜿蜒着的紫色藤蔓,处处弥漫着一种克制,一种温和。一间间大小不一,格局各异的书房,或由小回廊相连,或隔着小天井相望,但皆朴实无华,就连厅堂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摆设。把所有的堂皇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朴实无华到极致反倒有一种凛然不可冒犯之感。书屋曲折回环,宛若迷宫般,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感,似乎隐喻着浩瀚典籍,功成名就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我们或坐在回廊的长凳上歇息,或在曲径上转悠,或在演武厅想象着当年的学子也会怎样地嬉戏玩闹,似乎有歌咏般的诵读之音夹着顽皮的嬉闹之声传来……

走出二梅书屋,心却仍在里面绕不出来。直至走到紧挨着衣锦坊的黄璞故居前,才被这另一种迥异的建筑唤醒。这黄氏故居,是左右对称、前后推进的格局,显出一种别样的整齐谨严,处处透着无声的端庄,庄重而不失精巧。一进一进的房子像串葫芦似的,每一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而每一进的大厅,厢房,耳房、书房,起居室、天井,回廊,各有各的情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故居的每一进都是以大厅为中轴,井然有序地左右铺开,层层推进,哪一处都不得有半点含糊。缓缓地移动脚步,往昔的繁华也恍若在眼前晃过。端庄威仪的大厅曾经有过多少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聚呢?玲珑秀气的小客厅还有雍容高贵的女主人轻启朱唇,淡扫蛾眉后吟诗品曲、轻歌曼舞的遗香吗?而典雅秀气的绣楼是否有养在深闺里的的千金小姐回眸一笑的粲然生辉呢?曾经的繁华,终敌不过岁月的风霜,金鼎玉食的诗礼之家也在岁月里黯然失色。浮生如梦,梦里不知身是客。其实,谁不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呢?

匆匆的人间过客,来得太迟,无缘目睹三坊七巷往昔的风华。岁月褪去了它曾经的油彩光亮,但又赋予它任何华丽的装饰也无法比拟的风韵。那是从这三坊七巷中飘出来的阵阵墨香,那是从它的肺腑里渗出来的浑厚气息。含蓄内敛,却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雍容典雅。儿子的注意力总是无可救药地盯在各色各样的小吃、美食上。而我,总会在朴拙得近乎静默的景观前屏息凝视。我似乎听见那里传出的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意气方遒的谈笑声,岁月仿佛不曾走远,它还是在顾盼张望着。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号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曾经滋养了多少将相之才,曾经汇聚了多少时代风云?无须太多的史料,单从坊名、巷名,就可窥视它曾经的风姿和荣耀。但多少翻云覆雨的故事,多少风雅迷人的传说,都付与春风一笑中。“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徜徉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慨叹,想来古今无异。

最好还是不要全抄呀,把这三篇的整体拼凑一下,一些好的句子也可以照搬,

㈩ 三坊七巷作文1000

似乎看到,在两者眼神交际的那一瞬间,天空中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一个小孩儿光着屁股,蹒跚地走向“刻板印书”的雕塑,伸出那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触摸着,随即“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我们沿着宽达十几米的石板路向前,认真品读着右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左边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衣锦坊这
片房子已经拥有252年历史了,当时房子四周是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墙上方的雕塑生动形象,一组“吴刚嫦娥”,一组“张生红娘”,这曾让住在这里的欧阳家族骄傲了很久很久。衣锦坊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轻风细雨之中,闽戏就在这里飞翔着。

不知不觉间,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细细聆听,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达官鸿儒谈笑往来的脚步声,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听见《陈若霖斩皇子》的声音,仿佛看见当年李鸿章在这奋笔疾书,写下“冠盖今螺渚,诗书古颖川”的楹联。

光禄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吉庇巷一起被辟为马路,其旧貌已是现代高科技不能复原了的,于是带着一点点失望,我转过身子,往回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郎官巷,那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老人的居所。那居所在当时看来,颇具现代化:门斗两侧山墙紧连着侧墙,突出了其门面排场的气氛;走廊、栏杆上的花纹也均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筑纹饰。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条最先被改建成马路的地方,还存在着两个名人深深的脚印。林觉民、谢婉莹,这两个闪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杨桥路17号。在那“风光月霁襟怀”之间,在那“红紫青蓝白绿黄城”之里,无不洋溢着谢家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与赞美。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恋的老屋,所眷恋的回忆吧。

也许是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感觉到寻找那纯净的一小方土地好难好难;也许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对福州城的热情,以至于没有发现,就在市中心的这条长廊可以让疲倦的人们重新获得对过去的悸动与沉醉。

它,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将来,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细雨中,回味着。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在这条时光长廊里,我沉醉了。

阅读全文

与参观三坊七巷小学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