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昆虫的口器有什么生活意义
由于昆虫的食抄性非常广泛,口器袭变化也很多,一般有5种类型:
1、咀嚼式口器,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虫;
2、嚼吸式口器,此口器构造复杂。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如蜜蜂;
3、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1)昆虫的口器小学生作文扩展阅读:
部位:
昆虫的口器是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联合组成,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蜘蛛的口器包括两对附肢(蜘蛛不是昆虫,为蛛形纲),昆虫的口器包括上唇一个,大颚一对,小颚一对,舌、下唇各一个。上唇是口前页,1块(其内有突起,叫上舌)。
舌是上唇之后、下唇之前的一狭长突起,唾液腺一般开口于其后壁的基部。大颚、小颚、下唇属于头部后的3对附肢。
B. 昆虫的口器咀嚼形 最好有代表昆虫
咀嚼式口器 biting mouth-Part
昆虫口器的一种类型.适于咬食叶片和动物体.上颚显著发达.蜻蜓目、版直翅目、等翅目、脉权翅目的幼虫及成虫,膜翅目成虫,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鳞翅目的幼虫,鞘翅目的成虫及幼虫等均属之,口器的各部分分离着,在不同程度上都比较发达,比其他型的口器保留着原始的形态.上颚的内转和外转两种肌肉极为发达.具此型口器的肉食昆虫中,也有像虎甲(成虫、幼虫)那种上颚尖锐而大,呈镰刀状;另外,还有用巨大的上颚,捕捉小动物为食饵,吸食其体液的类型;以及蜜蜂类等,具有舐吸式的口器结构;
代表昆虫有蝗虫、蟋蟀、天牛、蝼蛄、金龟子等
C. 普通昆虫学作业学习了昆虫口器这部分知识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昆虫纲又称抄6足纲,就是说昆虫都袭有6足,分三对.身体分头、胸、腹3个部分.具有口器和触角,一般有两对翅(但是有的昆虫的翅在进化过程中却退化了以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
《普通昆虫学》对昆虫作了如下定义:
科学意义上的昆虫是成虫期具有下列征得一类节肢动物.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与单眼.
(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没有行走用的附肢.
D. 昆虫的口器咀嚼形
咀嚼式口器 biting mouth-Part
昆虫口器的一种类型。适于咬食叶片和动物体。上颚显著发达。蜻蜓目专、直翅属目、等翅目、脉翅目的幼虫及成虫,膜翅目成虫,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鳞翅目的幼虫,鞘翅目的成虫及幼虫等均属之,口器的各部分分离着,在不同程度上都比较发达,比其他型的口器保留着原始的形态。上颚的内转和外转两种肌肉极为发达。具此型口器的肉食昆虫中,也有像虎甲(成虫、幼虫)那种上颚尖锐而大,呈镰刀状;另外,还有用巨大的上颚,捕捉小动物为食饵,吸食其体液的类型;以及蜜蜂类等,具有舐吸式的口器结构;
代表昆虫有蝗虫、蟋蟀、天牛、蝼蛄、金龟子等
E. 试述昆虫各种类型的口器及其与食性的适应性 详细 拜谢
常见的:1、咀嚼式口器,适于咀嚼动植物组织和其他固体物质,如蝗虫、蟋蟀等
2、嚼吸式回口器,适答于咀嚼花粉和吸允花蜜,如蜜蜂
3、虹吸式口器,适于伸入花朵深处吸取花蜜,如蝴蝶、蛾等
4、舔吸式口器,舔吸食物,如苍蝇
5、刺吸式口器,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子、蝉
F. 常见昆虫的口器
虹吸式口器(利于吸食花蜜):蝴蝶
刺吸式口器:蚊子
舐吸式口器:苍蝇
咀嚼式口器:蝗虫
只知道这些,蜜蜂好像有个什么口器,忘记了~建议搜索网络口器词条
G. 昆虫的口器类型有哪些相应为害特征如何
昆虫的口器种类很多,但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咀嚼式—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吸收式—将液体食物吸入消化道。此类口器包括多种类型;嚼吸式—咀嚼和吸收兼备。
1、咀嚼式口器 Chewing mouthparts
这是口器中较原始的类型,其他口器均由此演化而来。它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上唇 Labrum Mandibles
是连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的薄片,它覆盖在上颚的前面。它的反面为膜质,具有许多感觉器,叫内唇。内唇在蛴螬的识别中是一个重要的器官。
(2)上颚Mandibles
上颚由头部的第二对附肢演化而来,位于左右。上颚前部具齿,用以切断食物,叫切齿叶(Incisor lobe);后部粗糙,用以磨碎食物,叫臼齿叶(Molar lobe)。上颚是咀嚼食物的主要器官。
(3)下颚 Maxillae
下颚是由头部的第三对附肢演化而来,位于上颚之后。下颚可再分为5节:
轴节Cardo:相当于足的基节,是一三角形的骨片,其上的关节突与头壳的侧下方相连。
茎节 Stipes:是连接在轴节端部的长方形骨片。轴节与茎节以膜相连,可以自由活动。
外颚叶 Galea:又叫盔节。呈匙状,为一较软的宽叶状,位于外侧。
内颚叶 Lacinia :又叫叶节,位于内侧,较为骨化。其端部细而具齿。外颚叶与内颚叶用于协助上颚刮切食物,把握食物,帮助进食。
下颚须Maxillae palpus:位于茎节的外侧,一般为5节,为一感觉器官,具嗅觉和味觉功能。下颚须以负颚须节与茎节相连。
(4)下唇Labium:
为头部的第四对附肢演化而来,与下颚相同。但已经左右愈合。下唇也可分为5个部分:
后颏 Postmenyum:相当与轴节,与后头孔相连。它又常再分为后端的亚颏 (Submentum)和前端的颏( Mentum)。
前颏 Prementum:相当于茎节。
侧唇舌 Paraglossa:为一两侧宽大的叶状构造,相当于外颚叶。
中唇舌 Glossa:中央极小的叶状构造,相当于内颚叶。唇舌在很多昆虫中发生特化,如蜜蜂等。
下唇须 Labialpalpus:一般为3节。很多昆虫的下唇须非常发达,如在蛾类,其是很重要的分类器官。
下唇的作用是托挡食物,下唇须是一个感觉器官。
(5)舌Hypopharynx :
舌是头部颚节区腹面体壁扩展出来的袋状构造,位于下唇的前方。真正的口位于唇基的基部与舌之间。
幼虫口器:
农业上的害虫,多数是以幼虫造成为害。幼虫口器类似于咀嚼式口器,其上唇与上颚仍然保留原始状态,作用也相同。其下颚、下唇与舌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两侧为下颚,它的下颚须发达;中央为下唇与舌。复合体已很难区分出各是哪一部分了,但下颚须和下唇须明显可见,端部具一吐丝器。叶蜂类的口器与上颚相同,但仅具吐丝器开口,而无突出的吐丝器。
2、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刺吸式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特化。其上唇。下颚特化为口针(Stylets);下唇延长特化为一保护性、支持性的喙(Rostrum);真正的口形成具有抽吸的食窦(Cibarium )。
刺吸式口器的唇基发达,并再分为前部的前唇基和后部的后唇基(其常被误认为是口针)。唇基两侧外方是相当于颊的下颚叶。在唇基与下颚叶之间是一条形的舌侧叶,它是由舌扩展而来。上唇是覆盖在喙基部的一个三角形小片。在蝽中很长,象口针一样。上颚特化成一对较粗,且端部具有倒齿,用于刺入组织中的口针。上颚口针包在下颚口针外面。下颚除内颚叶外均已退化消失。内颚叶特化为一对口针。两下颚口针合并形成两条细管,粗的为食物管,细的为唾液管。两口针嵌合紧密,极难将其分开。下唇由前颏形成三节的喙,用于包藏和支持口针,其他部分均以退化消失。舌与口的头前壁等共同组成一个抽吸。
刺吸植物的过程:首先由两上颚口针交替插入,并由端部的倒刺固定。下颚口针随之插入。插入后,由下颚口针的唾液管注入唾液。食物由食物管吸入。大多数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由食窦唧筒和咽喉唧筒构成一抽吸,而微小的昆虫,如蚜虫、蚧类等则主要靠植物体中的压力和毛细管作用。
蓟马口器:
其喙短,由上唇和下唇组成,下唇须可见。上颚口针中,右上颚退化或消失,仅留下左侧的口针。在取食中,用左侧的口针刮破植物的表皮,待汁液流出后吸取。下颚特化不完全,内颚叶为口针,外颚叶仍为叶状,具下颚须,其他与刺吸式相同,这种口器叫作锉吸式口器( Rasping-sucking mouthparts)。
蚜狮的口器(捕吸式口器 Grasping-sucking mouthparts):
每一侧的上颚与下颚的外颚叶,两者紧密嵌合,中央具中空的槽。当取食时,由此向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然后将在体外消化的体液吸入消化道中,这是一种肠外消化过程。因此,当人被咬后,被咬处红肿,既为消化液的作用。下颚除外颚叶外,尚保留轴、茎节,位于基部。下唇除须外均消失。
蚊子的口器:
其下唇仍然组成喙,但口针共6根,分别为:上唇,上、下颚(下颚具下颚须)和舌组成。雄性的蚊子,其舌与上颚口针或下颚口针退化,故而不能吸血。
蚤类的口针:
有3根口针,一根是由内唇演化而来,一对是由下颚中的内颚叶演化而来。当取食时,三者合并构成食道,在下颚后部有一小管为唾液管。下颚中的外颚叶呈三角形薄片,盖在两侧。下唇退化,但须发达。两须内侧具凹槽,起喙的作用。
虱口器:由3根口针组成,分别为下唇、舌以及由口前内壁唾液管基部延长特化而来。上下颚均已退化消失。上唇呈鼻状,内侧具齿,用以固定口器,起到喙的作用。
刺吸式口器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主要为3个方面:1)直接为害;2)唾液中含有毒素,对植物造成伤害;3)传播病毒。
3、虹吸式口器Siphoning mouthparts
在蛾蝶类中,上唇很小,为一很窄的横片;上颚消失;下颚的外颚叶发达,每一外颚叶由许许多多骨化环紧凑而成,环节之间膜质,能够伸缩,形成一条长长的象钟表发条状的喙管,用于从花中吮吸花蜜和果汁。下颚须短小;下唇仅须十分发达,它既是感觉器官,又是保护器官。
4、舐吸式口器 Sponging mouthparts:
存在于很多蝇类成虫中。口器外观可见一大“喙”,它由三部分组成:基部最大,基本上呈膜质,叫基喙;中部筒状,后壁骨化叫喙或中喙;端部分成二瓣叫端喙,又叫唇瓣。基喙是头壳的一部分;中喙为下唇的前颏;唇瓣为中侧唇舌。
上唇呈一长片,其内壁凹陷构成一食物道,而舌呈刀片状,紧贴在上唇下,闭合呈食物道,唾液道在舌中。中喙后壁骨化叫唇鞘,起支撑作用,前壁凹陷,构成唇槽,上唇与舌构成的食物道位于唇槽上唇。
唇瓣呈椭圆形瓣,可自由活动,向后可贴在唇鞘上,向下可展开成一盘状。两瓣之间有一口,叫前口,与食物道相连,唾液也由此分泌,唇瓣的腹面即端面具许多环沟,这些环沟有点象气管,故而又叫拟气管(Pseudotracheae)。每一片唇瓣上的环沟通到一个纵沟上 ,由纵沟通向前口,取食时。食物由外界经环沟流向纵沟,流向前口。抽吸为食窦部分形成的食窦唧筒。
3、刮舐式口器 Cutting sponging mouthparts
该口器见于牛虻中。其上唇、舌与下唇同蝇类,构成一舐吸;但上颚宽大呈片状,末端尖,可横向活动;下颚的外颚叶形成口针,下颚须两节,其余退化。当取食时,由上下颚口针刮刺破皮肤,再舐吸。
4、嚼吸式口器 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该口器见于蜜蜂总科,其既可咀嚼固体食物,又可吮吸液体食物,如蜜蜂既咀嚼花粉,又吸取花蜜;切叶蜂既切叶,又吸花蜜。该口器的特点为。上唇和上颚保留咀嚼式,用于咀嚼花粉或筑巢;下颚的外颚叶发达呈刀片状,内颚叶消失;下颚须十分短小,轴节和茎节依然存在。下唇变化最大,其中唇舌发达、细长,端部膨大,呈瓣状,叫中舌瓣,其腹面凹陷呈一纵槽。侧唇舌短小,位于中唇舌基部;下唇须发达,前颏发达。当取食时,由下唇须贴在中唇舌腹面的纵槽上,形成唾液道;由下颚的外颚叶贴在中唇舌的两侧与背面,构成食物道。嚼吸式口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组成的口针食物道,不像刺吸式口器那样紧密,当使用时,合并构成;当不用时,二者分开,分别弯折在头下,如此,上颚才可以进行咀嚼活动。
5、刮吸式口器 Scaratching mouthparts
仅见于双翅目中的芒角亚目的无头、无足式幼虫,即蛆。其口器完全退化,行使口器作用的是一个由头前壁特化来的口针钩。以此来刮破食物,然后吸取汁液和固体碎屑。
昆虫在动物界中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其变态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5种变态形式:
① 增节变态
如无翅亚纲的原尾目昆虫,它的幼虫期及成虫期间除身体大小和器官发育程度有差别外,腹部由9节变为12节的体节数量是逐渐增加的。
② 表变态
如无翅亚纲的弹尾目昆虫,在幼虫时基本与成虫形态相同,只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性器官逐渐成熟,触角、尾须节数不断增加、个体大小有些变化。
③ 原变态
此类变态仅见于有翅亚纲的蜉蝣目昆虫,它由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亚成虫期,这个时期较短,呈静休状态。
④ 不完全变态
这一变态式主要特点是昆虫成虫的特征是在经过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时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此类变态形式又有3个不同变态类型:常见的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同翅目、虫修目等,它们在生长发育中,幼虫期与成虫期形态上变化不大,只是翅未长出,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此时期的幼虫也称为若虫),经过几次脱皮,渐渐成长为成虫,这种变态类型为渐变态。蜻蜓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它的成虫是陆生,而它的幼虫则生活于水中,幼虫与成虫的呼吸器官和取食器官差异都较大,这类属于不完全变态范畴的类型叫半变态。有些昆虫的若虫与成虫差别不大,在若虫与成虫间存在一个不食不动的伪蛹阶段,如蓟马和雄性介壳虫,这种变态类型称为渐变态。
⑤ 完全变态
符合这一变态形式的昆虫,其特点是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期。 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在幼虫老熟脱皮化蛹时,幼虫形态消失,而蛹期形态与成虫基本接近。如鳞翅目蛾类和蝴蝶,幼虫时触角和翅全无,口器为咀嚼式,而变为成虫后,幼虫的模样全部消失,不但有翅可自由飞舞,口器也变为虹吸式。与鳞翅目同属全变态形式的还有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有些全变态类昆虫中幼虫的各龄之间形态也不一样,这一变态现象称复变态,如鞘翅目的步甲、芫菁,双翅目的寄蝇和膜翅目的姬蜂等。总之,在有翅亚纲中较高等的目都属完全变态形式。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H. ①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
昆虫的口器有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五种类型。不同的口器是对不同食性的适应。
1,咀嚼式口器
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虫、蚂蚁;
2,嚼吸式口器
口器构造复杂。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如蜜蜂;
3,虹吸式口器
是以下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如蛾、蝶的下颚外颚叶极其发达其余退化;
4,刺吸式口器
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5,舐吸式口器
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蝇。
(8)昆虫的口器小学生作文扩展阅读:
锉吸式口器(rasping-mouthparts) :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蓟马的口器短喙状或称鞘状;喙由上唇、下颚的一部分及下唇组成;右上颚退化或消失,左上颚和下颚的内颚叶变成口针,其中左上颚基部膨大,具有缩肌,是刺锉寄主组织的主要器官;下颚须及下唇须均在。
蓟马取食时,喙贴于寄主体表,用口针将寄主组织刮破,然后吸取寄主流出的汁液。有人认为这类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和标准刺吸式口器的中间类型。
I. 昆虫4种口器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昆虫
口器(mouthparts) 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也称取食器(feeding apparatus)。昆虫的食性分化十分复杂,形成了多种口器类型,但就食物的状态来说,无非是固体和液体两大类。适宜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需要有嚼碎固体食物的构造,这种类型的口器称为咀嚼式口器;适宜取食液体食物的口器需要有将液体食物吸入消化道的构造,这种口器称为吸收式口器(sucking mouthparts)。由于液体食物的来源有暴露的(如露水和花蜜等),有植物的汁液和动物的血液等,为了能获得这些不同来源的食物,吸收式口器又必须有不同的适应类型,形成所谓虹吸、刺吸、舔吸和刮吸等口器。有些昆虫的口器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这种口器称为咀嚼式口器。
从口器的演化来看,咀嚼式口器是比较原始的,所有别的口器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这一基本形式演变成的,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外形有很多变化,但都可以从其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追溯到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1、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几个部分组成。现以东亚飞蝗典型的咀嚼式口器为例叙述如下。
(1)、上唇(Labrum)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的薄片。前缘的中央凹入,外壁骨化,内壁膜质而有密毛和感觉器官,称为内唇(epipharynx)。上唇盖在上颚的前面,形成口前腔的前壁,其内部有肌肉,可以前后活动或稍作左右活动。(右图)
(2)、上颚(Mandibles) 由头部的第一对附肢演变而来,不分节,锥状而坚硬,位于上唇之后,由前后两个关节连接在头壳侧面的颊下区的下方。上颚的前端有齿,用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叫切齿叶(incisor lobe);后部则有一个用以磨碎食物的粗糙面,叫臼齿叶或臼叶(molar lobe)。上颚具有起源于头壁上的两束肌肉——强大的收肌和较小的展肌,这两束肌肉分别着生在上颚的两个肌腱上。两束肌肉的收缩使上颚沿两个关节的连线为轴左右活动。东亚飞蝗的上颚左右不对称。
(3)、 下颚(Maxillae) 是头部第二对附肢,位于上颚之后,由一个关节与头壳相连,是一对分节的构造。
(4)、 下唇(Labium) 是头部第三对附肢愈合而成的构造,位于下颚的后面,后头孔下方,形成口前腔的后壁。下唇类似下颚,故也称第二下颚。 (右下图)。
(5)、 舌(Hypopharynx) 是头部颚节区腹面体壁扩展出来的袋状构造,位于下唇的前方,口前腔的中央。舌壁上具有很密的毛带和感觉器,起味觉作用。舌体内具有骨片和肌肉控制其伸缩活动,帮助运输和吞咽食物。
左上颚 右上颚 左下颚 右下颚
(6)昆虫真正的口(mouth)位于唇基部与舌之间,而上唇与口器附肢在口外所围成的空腔则称为口前腔(preoral cavity)。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即前面的食窦(cibarium)和后面的唾窦(salivarium)。唾管(或涎管)开口于唾窦,唾液由此流入口前腔,与正在咀嚼的食物混和,起一部分消化作用。然后,食物由口进入前肠。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有直翅类、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的成虫、鳞翅目的幼虫、膜翅目的大部分成虫和叶蜂类幼虫等。
2、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 mouthparts)
吸食动物血液或植物汁液的昆虫的取食器,不但需要有吸吮液体的构造,还必须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构造。这是一切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的特点。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点是:
上颚与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stylets);下唇延长成喙(rostrum);食窦(即口前腔中唇基与舌之间的“食物袋”)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1). 蝉的口器 植食性刺吸式口器可以蝉为代表来介绍同翅目和半翅目的口器。
蝉的头部呈倒圆锥形,喙很长,不用时贴在腹面胸足之间,是典型的后口式。头部正面触角以下部分是唇基,被唇基沟分成后唇基与前唇基两部分。后唇基非常发达,占头部正面的大部分,常被误认为“额”,而将前唇基称为“唇基”。这部分的正确的形态学名称可以用食窦和食窦扩肌的位置来确定。在头的侧面复眼之下有一明显的骨片,其下端达到喙的基部,这是已并入头壳的下颚茎节,称下颚叶(maxillary plate),它代替了颊的位置。下颚叶和唇基间的狭片是舌的扩展部分,称舌侧叶(lorum)。
喙的上唇是盖在喙的基部前面的三角形小片。下唇形成的喙分成3节,下唇须已消失。喙的前壁内陷成槽,称为唇槽(labial gutter),上颚和下颚口针包藏其中。上颚口针比较粗壮,端部具有倒刺,是刺入组织的工具。两上颚口针嵌接在下颚口针外面。下颚口针较细弱,内面有二条槽,两针合并时形成二根细管,前面较粗的一根为食物道(food canal),食物经此进入消化道;后面较细的一根为唾道(salivary canal),唾液由此流到针端,或注入寄主体内,或注在植物表面。下颚口针是内颚叶转化来的,外颚叶已退化,下颚须也已消失。两对口针的沟脊嵌接成一束,可以上下滑动。舌位于口针基部,由于同形成唧筒有关,所以构造相当特殊
蝉的食窦与直翅类昆虫(咀嚼式口器)的食窦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其前后两壁合成筒状构造,即用以抽吸液体食物的食窦唧筒(cibarial pump)。食窦唧筒的扩肌来自唇基。扩肌收缩时扩大食窦,把汁液吸入窦内,然后扩肌由前向后松弛,渐次缩小食窦唧筒,把汁液挤送到咽喉中去。唾腺管的端部形成注出唾液的构造,即唾唧筒(salivary syringe)。唾唧筒杯状,内有一活塞状的构造,其上生有一对起源于舌翼片内壁的唾唧筒扩肌。扩肌收缩时,活塞后缩,扩大筒腔,唾液被吸入筒内;扩肌放松时,活塞弹回原位,缩小筒腔,同时迫使活瓣闭住唾管管口,将唾液注射进去。
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时,主要靠肌肉的作用使两上颚交替刺入组织内。在两上颚口针刺入相等时,下颚口针便跟着进去,这样重复多次,口针就深入到取食的适宜部位并开始取食。上颚口针端部的倒刺用以固定它们在组织中的位置,以防止肌肉收缩时口针倒退。喙不进入组织内,随着口针的深入,向后弯折或基部推入颈膜内,头部就逐渐接近食物面。口针刺入组织后,借食窦唧筒的抽吸作用,经过下颚口针的食物道,汁液被吸入消化道内。同时也借唾唧筒的作用,将唾液通过下颚口针的唾道注入组织内。
在微小的刺吸性昆虫中,如蚜虫,植物汁液进入食物道,或者是由于植物体中的压力或者是由于毛细管作用,因而不需要特殊的抽吸唧筒。
(2). 蚊的口器
吸食动物血液的刺吸式口器可以蚊(双翅目)类的口器为代表。蚊类是最重要的卫生昆虫之一,与人畜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有雌蚊才吸血,因此以雌蚊的口器叙述如下。
蚊类的口器很细长,组成口器的所有基本部分都加进了取食机构。下唇延长成喙,除下颚须外,由上唇、上颚、舌及下颚内颚叶特化成六根口针全部藏在喙前面的唇槽中。
上唇是口针中最粗壮的一根,端部尖锐,内壁凹陷成食物道。上颚是口针中最细的二根,雄蚊常无上颚,或有而比较短弱。下颚的构造比较复杂,各具有一根口针,一分节的须,口针端部尖锐,具有倒齿。下颚须分为4节,雄蚊的短小,雄蚊的约和喙等长。舌是一根细长扁平的口针,中央有唾液道,开口于针端。
蚊类具有两个强大的唧筒——食窦唧筒和咽喉唧筒。取食时,咽喉唧筒和食窦唧筒扩缩相反,即在同一时间内此起彼伏,交替进行,将寄主的血液抽吸入食道。
蚊类的刺入方法大体上类似半翅目与同翅目昆虫,即先用针束刺破皮肤,接着由下颚口针交替深入,其余各针也跟着下去。针刺深入时,下唇在皮肤外向后弯曲,针束的端部在皮肤内平弯,向各方运动,直到刺破微血管后,血液才被吸出。也有人认为蚊是以口针束一起刺入动物组织的。
3、•虹吸式口器(Siphoning mouthparts)
虹吸式口器为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在外观上是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
适于吸吮深藏在花管底部的花蜜,也可吸吮水分和果汁等。
虹吸式口器的喙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嵌合而成,每个外颚叶的横切面呈新月形,二外颚叶合在一起形成食物道。外颚叶由一系列的骨化环与膜质环相间紧密排列而成,因而可以卷曲伸展自如。下颚的轴节和茎节均已缩入头内,只在外面留一对不很发达的下颚须。上唇是一条很窄的横片。上颚已退化,只有少数较原始的蛾类才有上颚。下唇退化成三角形的小片,但下唇须发达,卷曲的喙被夹在两须之间。
虹吸式口器的抽吸机构是由食窦和咽喉的前部联合而成,故称为食窦-咽喉唧筒,唧筒的扩肌分别着生在额神经节的前后方。
4、舔吸式口器(Sponging mouthparts)
舔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具有的口器。可以家蝇(Musca domestica)为代表介绍如下:
家蝇的口器在外观上可见到一个粗短的“喙”。(下图)喙由三个部分组成:基部最大,略呈倒锥状,以膜质为主的部分叫基喙(basiproboscis);中间略呈筒状、后壁骨化的部分叫中喙(mediproboscis或houstellum);末端是分成二瓣的端喙(distiproboscis),即唇瓣(labella)。
基喙是头壳的一部分,它的前壁有一马蹄形的唇基,唇基前有一对棒状不分节的下颚须。
真正的喙(中喙)是下唇的前颏形成的,其后壁骨化成唇鞘(labial elytron),前壁凹陷成唇槽。上唇为一长片,内壁凹陷成食物道,盖在唇槽上。上唇的基部支接着两根杆状骨,称上唇内骨。舌呈刀片状,紧贴在上唇下面,闭合食物道,唾道由舌内通。由于基喙大部分为膜质而有弹性,故喙可以折叠在头下或缩入头内。
唇瓣是喙末端的两个大的椭圆形瓣,可以前后活动,向后折叠在唇鞘后面,或展开成盘状,称为吸盘。两唇瓣间裂的基部有一小孔,称为前口(prestomum),与上唇及舌合成的食物道相通。由舌端流出来的唾液也由前口分泌出来。唇瓣的腹面为膜质而有很多条环沟。这些环沟有点象气管,所以常被称为拟气管(pseudotracheae)。每一片唇瓣上的环沟通到前口的,但前口两侧的环沟是直接通到前口的。环沟很细,直径约在0.08-0.16毫米之间。每一环沟上排列着很多骨化的断环,断环的一端分叉,另一端稍扁平而膨大。叉端与相邻一环的膨大端交替排列,每环的两端之间的空隙是环沟与外界相通之处。
在取食时,二唇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使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在食窦唧筒作用下,液体食物由空隙进入沟内,顺环沟流入前口,再进入食物道。有些蝇类(如金蝇)在邻近前口的环沟间具有短小的锉刺,称前口齿。这些昆虫的两片唇瓣可向上翻,使前口齿外露,用以锉刮食物,食物即直接进入前口,而不需通过环沟。
蝇类的舔吸式口器具有海绵状的吸盘,适合于取食发酵的粪便和腐肉上的渗出物,也适合于在糖等可以立即在唾液中溶解的食物上取食
从下面的两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蝇类的舔吸式口器在取食时的用途。(左:蝇的舔吸式口器、右: 蝇在取食花蜜)
5、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嚼吸式口器是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吮液体食物的口器,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所特有。蜜蜂的口器可代表这类口器的一般构造。
上唇是一简单的横片。后面具有由唇基内壁突出而成的内唇,柔软而富有感觉器。上颚与咀嚼式的相仿,但稍有延长,以适应咀嚼花粉和筑巢等功能。下颚位于下唇的两侧,轴节呈棒状;茎节宽而长,外颚叶延长,呈叶状,内面凹入;内颚叶退化成鳞片状的小片;下颚须短小,分为二节。下唇基部为一“^”的亚颏,与下颚的轴节端部相连。颏三角形。前颏延长呈槽状,其腹、侧壁骨化,背面为膜质所代替。中唇舌是一多毛的管状构造,由很多骨化环和膜质环相间组成,因此能弯曲伸缩,其腹面内凹成一狭槽,为分泌唾液的唾道,末端略膨大形成匙状的中舌瓣,或称扇形板(flabellum),唾液经唾道流到中唇瓣。侧唇舌是一对薄而内凹的叶状构造。下唇须长,分为四节。舌的主要部分已结合到前颏中去了,唾液经舌下流过,在舌的端部开口流出,再沿侧唇舌流到中唇舌腹面的槽中,直达中舌瓣。
蜜蜂的喙只是在吸食时才由下唇和外颚叶临时组成。外颚叶盖在中唇舌的上面和侧面,下唇须围在中唇舌的下面组成食物道。内颚叶和内唇盖在舌基部的侧、上方,使口前腔闭合成一个管子。这样,食物道就与口接通了,在抽吸机构的作用下,将花蜜等液体食物吸入消化道。蜜蜂的唧筒与鳞翅目的相似,为食窦与咽喉合成,它兼有抽吸和吐出的功能,用以帮助酿蜜和哺喂幼虫、后蜂和雄蜂。唾唧筒也能帮助酿蜜,能将花蜜来回吐吸。在不吸食时,下颚与下唇分开,分别弯折于头下,上颚显露出来,发挥其咀嚼花粉、收集材料和筑巢等功能。
J. 求昆虫口器介绍
1、咀嚼式口器:基本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例如:蝗虫的口器内;2、刺吸式口器:容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例如:蝉的口器;
3、虹吸式口器,非取食状态,是卷起来的,类似于卷尺卷曲状态, 例如:凤蝶的口器;
4、锉吸式口器:口器短喙状或称鞘状;喙由上唇、下颚的一部分及下唇组成;右上颚退化或消失,左上颚和下颚的内颚叶变成口针,其中左上颚基部膨大,具有缩肌,是刺锉寄主组织的主要器官;下颚须及下唇须均在,例如:蓟马的口器;
5、舔吸式口器:例如,苍蝇的口器;
6、咀吸式口器:例如,蜜蜂的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