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登高"为题的800字作文,急急急!!!!!
走上巅峰v
2. 小学二年级作文登高上低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抄阳节,作文 登高.重阳节中有许多习俗,有插茱萸、登高等.在这众多的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登高了.
一大早,妈妈就叫着我的名字说:快起床了,都五点半了!我却不以为然的说:五点半怎么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再说,今天不是星期六吗?妈妈说:今天是重阳节,要去爬山的,你不想去就算了吧.去去去!我一蹦三尺高,估计整栋楼都能听到我的响声.
于是,我骑上我的小自行车,和妈妈一起去爬山了.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头陀岭山脚下,一进深处,我就看到这儿是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树木可以随意的生长,鸟儿可以自由地鸣叫,过了好久,我才反应过来,这时,妈妈对我说:我们干脆就爬楼梯上山吧!我立刻摇摇手说:爬楼梯多没意思啊,我们走山路吧!还没等妈妈点头答应,我就冲了上去,别看我小小年纪,攀爬我可是能手,一会儿就把妈妈甩在了后面.跑着跑着,我有点体力不支了,直到妈妈上来,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和妈妈说:我我……没劲了.说完.我就耍起了赖皮,站那不动了.直到恢复了点体力,就有想跑,可又想起刚才那副狼狈模样,又怕别人笑我,只好装作一脸正经的样子往前
3. 作文登高望远
登高与望远 题记: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是谁在暗夜里点亮心灯? 是谁在风雨后送来彩虹? 是信念,是我们登上高峰的信念。我们希望看到彩虹,所以必须历经风雨;我们希望看到山尖最美的日出,所以必须登山;我们希望寻找世间最瑰丽的风景,所以必须远足。因为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必须付出。 人们总是相信,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总是隐匿在不为人知的密林深处。古人留有“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诗句;今人留下探索原始天坑、原始森林的足迹。不论是古人的记录还是今人的实践,都向人们昭示着:无限风光在险峰。 世间最美的风景不仅隐藏在险远之处,更藏匿在每一个探索者的足下和心里。路是被人踩出来的,理想是靠不懈的追求实现的,美好的生活也是因艰辛的努力而得来的。人类在探寻美丽风景的征程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足迹:从欧洲封建王室开辟新航路到中国明朝徐霞客游遍湍流峻岭,从西方的《马可波罗行记》到东方的《水经注》都留下了人类为追求梦想而留下的足迹。他们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的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他们站到了高处,看到了远处。他们不仅升华了自己的生命,更提升了人类历史的高度。 要望远必须登高,但是登高却不一定可以望远。中国古代的甘英出使大秦,因为陆路不同,虽然他经历了两次共计数十年的艰苦的跋涉,但最终并未到达大秦,并未完成国君交予的使命。后来,大秦派使者从水路到达了中国,这才实现了中国与大秦的交流与往来。两者同样都付出了努力,甚至前者的努力更为艰辛,但收获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望远的愿望想必人人都有,登高的决心或许也人人都有。但最终可以成功的登上高处,望见自己心中神往的风景的人就不多了。因为,望远不仅需要登高的决心和毅力,更需要登高的技巧和方法。 人们应该记住: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追问: 这是登高和望远 不是 登高望远 回答: 唐诗 云:“ 欲穷千里目 ,更上 一层楼 。” 再上一层楼,可以见得更远, 视野 更为开阔。所以许多人都愿意 登高 远眺,但又会觉得“ 高处不胜寒 ”,不愿登得更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站在一个山顶,你的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很远,站在山脚,你的目光只能触及山脚的那一点地方。不远处就是天地之界,处的位置不同,目光的范围也就不同,既然位置能决定目光的所见,你何不选择一个更高的位置?此时,高处的寒冷不会被目之极的 美丽风景 驱除吗?当你站在一个高度时,会不会因为这个高度有蜂拥而至的人群而迈上更高的高度呢?我想,你会,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攀登中取得社会进步的。 牛顿 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肩膀 上。”如果牛顿站在与巨人相同的地面上,会有他的三 定律 吗?当然,牛顿的这句话更多地是赞扬前人的努力,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顿,他的目光比别人看得更远。 你的位置会影响你的目光,目光也会决定你的位置。 桃花源 里的百姓,不知魏晋,过着自己简单的农耕生活。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悲苦的。不知道战争的痛苦,怎能珍惜现在的美好?不与外界竞争,怎能发展进步?因为有了弱肉强食的 自然法则 ,才有了 生态 的平衡,有了生物的进化。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于生存。桃花源中的人,目光注定是短浅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也必然会处于劣势。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初中毕业就不愿读书,看重现在打工可挣到的那几百元钱,而他们的同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去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那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每天为温饱的生计忙碌奔波,早已忘记生存的意义;那些去深造的人,每天除了生计,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心系大事,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位置可以影响到目光,目光更能决定位置。一个 生命的意义 ,需要一个好的位置去实现;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 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去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拥有一个好的位置,就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那么,就登高吧,征服它,你就会比别人先步看见 旭日东升 !
4. 以“登高”写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5. 新年登高的作文140字
乘着明媚的春光抄,我袭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了半山国家公园登山。
虽然,春光无限好,可是景色却依然留着冬日的萧条。咦!那是什么?是梅花。她张开了羞涩的眼睛,吐出的花蕊像是她浓密的睫毛,一身红衣裳,挂在枝头笑。
我们在阳光下祈祷,希望2017年能更加美好。
乘着明媚的春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了半山国家公园登山。
虽然,春光无限好,可是景色却依然留着冬日的萧条。咦!那是什么?是梅花。她张开了羞涩的眼睛,吐出的花蕊像是她浓密的睫毛,一身红衣裳,挂在枝头笑。
我们在阳光下祈祷,希望2017年能更加美好。
乘着明媚的春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了半山国家公园登山。
虽然,春光无限好,可是景色却依然留着冬日的萧条。咦!那是什么?是梅花。她张开了羞涩的眼睛,吐出的花蕊像是她浓密的睫毛,一身红衣裳,挂在枝头笑。
我们在阳光下祈祷,希望2017年能更加美好。
6. 作文 登高
[作文 登高]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作文 登高。重阳节中有许多习俗,有插茱萸、登高等。在这众多的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登高了。
一大早,妈妈就叫着我的名字说:快起床了,都五点半了!我却不以为然的说:五点半怎么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再说,今天不是星期六吗?妈妈说:今天是重阳节,要去爬山的,你不想去就算了吧。去去去!我一蹦三尺高,估计整栋楼都能听到我的响声。
于是,我骑上我的小自行车,和妈妈一起去爬山了。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头陀岭山脚下,一进深处,我就看到这儿是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树木可以随意的生长,鸟儿可以自由地鸣叫,过了好久,我才反应过来,这时,妈妈对我说:我们干脆就爬楼梯上山吧!我立刻摇摇手说:爬楼梯多没意思啊,我们走山路吧!还没等妈妈点头答应,我就冲了上去,别看我小小年纪,攀爬我可是能手,一会儿就把妈妈甩在了后面。跑着跑着,我有点体力不支了,直到妈妈上来,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和妈妈说:我我……没劲了。说完。我就耍起了赖皮,站那不动了。直到恢复了点体力,就有想跑,可又想起刚才那副狼狈模样,又怕别人笑我,只好装作一脸正经的样子往前走,高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登高》。
一直走呀走呀……不知走了多少路,当我又再见到阳光时,我已经知道我已身处海拔448米的高空,当我从山顶往下俯视整个南京城时,只见四处已雾气浓浓,一股股山风迎面向我吹来,此刻,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登上了一个小山头,向下俯瞰,这是,雾已经散去许多,但视野还是不清楚,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曲折蜿蜒的明城墙和高耸入云的大厦。
很快,我们吃过早饭和玩过几个景点以后,已经10点多了,就是说我们上山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
于是,我们准备下山了,决定下山道路时那么傲气了,便说:走山路多没意思啊,我们走楼梯吧!妈妈说:行!不过先走完一段山路,才有楼梯。我爽快地答应了。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快走完山路的时候不知那一块石头故意和我做对,害我滑了一个大跟头,我想:那块石头这么缺德,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于是,我狠狠地踢了一个石头,石头是被我踢走了,可没想到,用力过猛,我又摔了一跤,我摸着隐隐作痛的屁股,再也不敢招惹石头,之后一直就小心翼翼的走。我一直走,走完了山路走台阶,走完了台阶再看到那阳光的时候,我已经到山下了。有一种从人生的顶峰顿时跌落至谷底的感觉。真想再爬一遍呀!下次我一定比这次更强。
回到了家,我仍然意犹未尽,心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江苏南京月牙湖小学六年级:朱云飞
7. 急求一篇写登高的作文、、、、、、、、
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我只好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 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 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1
8. 《登高》作文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题记
鹰接受了蓝天的高远,蓝天接受了鹰的搏击,于是有了鹰击长空的和谐之景。鱼接受了溪水的宁静,溪水接受了鱼的活泼,于是有了鱼翔浅底的和谐之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组成了一幅和谐的初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成了一幅和谐的仲夏美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渲染了一幅和谐的深秋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示了一幅和谐的隆冬美景。在自然界中,因为和谐,美应运而生。在人类社会,和谐同样也产生无穷的作用。古代的文人莫不读了一屋一屋的圣贤书,明了一筐一筐的儒家礼。可十年磨一剑,又有多少人能换来“佐君王侧,成平戎事”的如愿以偿。他们大多左右不逢源,八面不玲珑。遭谗陷的有之,受排挤的有之,但他们并未因此郁郁不得志,感慨生不逢时,时不顺己。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游闲山乐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他们在自然中找寻另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和谐天地,用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换来了一篇篇彪炳千古的佳作,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高峰。
相反,不懂得为自己找寻和谐天地,不懂得自己主动创造和谐环境的人往往又是另一番情景。海明威用一粒子弹给自己的生命注下了最后的一个标点,伍尔夫步入湖水成为留给英国人最后的画面,茨威格服毒给他自己一个最后的绝望。他们只看到了社会的不和谐,却没有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去追寻和谐,去创造和谐。
身体站在高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灵魂站在高处,心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勇敢地接受不和谐,坚强地创造和谐。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中学会豁达,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学会释然,在“莫听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执着,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珍惜。将自己的灵魂置于高处,去适应自然,适应周遭的人和物,为自己找寻一个和谐的天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和谐为我们带来美,为我们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