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游南京研学游作文800字
“哈哈”“哈哈哈,”愉快的笑声从大巴车里传出来。今天是月29日,我和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乘坐大巴车去南京参加研学活动,在车上我们说说笑笑十分开心。
到了南京,我们先去参观中山陵。当时那里正在下大雨,等雨势渐小,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从博爱坊到祭堂,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一级级的台阶,到了祭堂,现在再看,远处南京市区高楼鳞次栉比,十分壮观。祭堂四周绿树环绕,芳草如茵。来时的台阶一级级延伸开去,像一条锦缎围绕在青山绿水间。导游告诉我们,这表示革命刚开始的艰难困苦,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坚持到最后,就一定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随后我们又去了雨花台,红红的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赶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一进馆就看到一个巨大的黑色雕像,是一个衣衫不整的妇女,她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她仰着脸像是在嘶吼,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绝望……我的心有些难受,我不想说话了,只有专心的看着那历史的资料和图片。几个以前喜欢打闹开玩笑的同学也不说话了,整个场馆里只能听到心跳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万人坑,里面被埋的有老人、青年、妇女和孩子,真是惨不忍睹。这时我在旁边看到了一幅画,一个小孩坐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大哭,两个日本鬼子狞笑着,一个正擦着刺刀上的鲜血……
走出纪念馆,我沉重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
『贰』 延学旅行感受作文1000字初一下册
“研学旅行”游记作文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叁』 游什么地方作文1000字
游桂林山水
经过一夜的长途旅行,火车终于到站了,我们背好行李准备下车。我终于来到盼望已久被人们称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下了火车,我们住进了旅行社,稍稍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起程去观赏桂林山水。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准备出发了。刚上船不久,窗外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不过俗话说得好:“秋北京,晴上海,雾南京,雨桂林。”看桂林就是要下雨啊!窗外山和水之间就像被一层薄薄的纱布罩住了一般。又是青山,又是绿水,又是雨雾,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山水画。
渐渐地,游船进入了景区,只见游船右上方出现了一些倒挂着的钟乳石,就像是一条条龙。传说是玉帝派来采吸桂花香精的神龙,因为被这漓江风光,还有这桂花香给迷住了,所以长年留在这儿,组成了一幅群龙戏水图。游船继续前进,隐隐约约在前面的山上有一块站立的石头,外形像一位妇女背着小孩儿翘首遥望,取名“望夫石”。“洞府深深引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股清流出,不知源头从何来。”听到这诗,大家一定知道这就是冠岩幽洞。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似乎学到了什么。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唯有一座高高突起,这就是观音大士高坐莲台,旁边还有虔诚稚童顶礼观拜,人们把这一景取名为“童子拜观音”。过了这一景便是举世闻名的九马画山图: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如果大家有兴趣,也不妨来漓江数一数这九匹马吧!游船仍在前进,只见前方的山上有着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水中,此处正好领略“船在青山顶上行”之妙境,这一景被称为“黄布倒影”。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小山,山形像一只上尖下圆的大田螺,传说是“田螺姑娘”所变,这便是螺蛳山。过了这一山,便是碧莲峰,它拔地而立,紧偎漓水西岸,这座苍青奇秀的孤峰,正像出水的碧莲。碧莲峰临江山崖上有清代王元仁草书“带”字石刻,含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个字的笔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妙在其中啊!
『肆』 初高中作文:游孔庙国子监作文 至少1000字 谢谢
游孔庙国子监
从雍正宫出来我们来到了文化底蕴很浓郁的孔庙与国子监里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一棵古树都有故事,偶尔我们跟上其他团的讲解员听听他们的讲解,“除奸柏”“罗锅槐”,庙挺大,看到了“状元桥”,听讲解员说,“状元桥”是皇上给状元一些奖赏时要过此处桥,所以,在此称作“状元桥”。走过状元桥也会带来好运,我代替女儿走了一趟,
孔庙与国子监就这样参观完了。关于孔庙与国子监有很多相关资料,一并载来。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无论是它的建筑,格局,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
北京孔庙,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的封建贵族和士大夫,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至了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正式建庙,于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根据"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又称太学。十一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块"加号诏书"石碑,现仍耸立在大成门前。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皇帝下诏恩准孔庙配享宫城规制,许孔庙四隅建角楼。元末,孔庙荒废。明永乐九年(1411年),又重新整治,并修缮了大成殿。宣德四年(1429年)修整了大成殿及两庑。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崇圣祠。清乾隆二年(1737年)皇帝亲谕孔庙使用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只有崇圣祠仍用绿琉璃瓦顶。这时的孔庙已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了。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孔庙也大规模地修缮。工程尚未完成,清朝被推翻,但修缮仍继续进行,到了民国五年(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孔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北京孔庙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2.38公顷,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现有房屋286间,前后共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五座建筑。大成门外东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厨;西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据《国子监志》记载,致斋所和宰牲所之南原有更衣亭和更房各一间。
大成门内系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通向大成殿。甬道两旁浓荫掩映着十一座清代碑亭。甬道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甬道正中西侧还有一眼古井。甬道尽头是巍峨庄严的大成殿。它坐落在以汉白玉雕云头石柱栏杆的月台上。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庑殿十九间,左右对称,布局完整。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东西掖房及两库均为L形平面附属建筑。
孔庙珍藏丰富古迹众多,而以石刻最为著称。主要有进士题名碑、乾隆石鼓、十三经刻石以及明清石刻碑亭等。
皇家祭孔场所 三朝最高学府 见证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国家最高学府兼管理国家教育的行政机关。
孔庙: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
北京孔庙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称国子监孔庙或京师孔庙,是皇帝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即命宣抚王揖建宣圣庙。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现址正式创建,大德十年(1306年)庙成。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尊号历代不断加封。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达到最高等级,而祭孔礼仪也不断提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礼节升为大祀。
北京孔庙历史上曾多次扩建和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布局。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群体。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三朝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朝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10余固定展览对外开放
国子监东与孔庙相连,合于“左庙右学”之制,西有“射圃”(今箭厂胡同一带),南面为“南学”,是清代雍正皇帝钦赐学舍,总称国子监。国子监主体建筑历经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挂牌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推出了《大哉孔子展》、《中国古代科举展》、《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大成殿复原陈列》等10余项固定展览。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场景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孔子及思想、儒家文化、古代教育、科举制度等。还开辟了7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不断举办文化展览活动。
建筑辉煌:凸显皇家气派
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
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那难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诗意恐怕只有学识渊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第一进院落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汲、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建筑群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史料珍贵:众多名碑有记载
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和孔子儒学的重要史料和实物。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在孔庙与国子监(古代皇家大学)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相传乾隆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总裁来考订经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核订蒋衡手书的经稿,并把俗体字均改为古体字,使经文更加完善规范,古意大增,受到乾隆赞赏,被授以太子太保衔。这使和珅嫉恨非凡,权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间挖去石碑上全部改过的古体字。直到和珅垮台后,古体字迹才得以重新修复,至今碑面上还有一块块挖补的痕迹。
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乾隆赐名“砚水湖”。虽然现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没有人饮用,但这口井雅致大气的名字及动人的传说,为孔庙增添了几分文采。
2005年4月北京孔庙开始了50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这次修缮以古建复原和维护为主,恢复清代的建筑规模和样式,宏伟大气的孔庙将再次重现人们面前。
『伍』 南京大学研学游作文1000字
森林里有一座小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兔子。小兔子的奶奶住在森里深处,不管小兔子想要什么,奶奶都会给它,小兔子最喜欢奶奶了。
有一天,奶奶生病了,连下床走路都变得困难,只能躺在床上。小兔子妈妈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担心,就叫小兔子拿点心给奶奶,还叮嘱小兔子说:“奶奶生病了,你带点心去看望奶奶吧!”小兔子一听可以出门,就非常高兴,兔子妈妈怕小兔子得意忘形,又叮嘱道:“但你要注意,你可别走出大路了,不安全。”小兔子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不会走出大路的。”说完,小兔子就拿上点心出门了。
『陆』 研学旅行的作文三年级
今天,踏着春天充满活力的步伐,顶着春天明媚的阳光,我们学校又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我们坐上大巴车,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来到了本次研学的目的地。
这次,我们要在位于五台山脚下的关中民俗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一踏进博物馆那外形古朴的大门,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民宅群中。我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一座宅院,其中有三个宽敞的房间,院中花草丛生,一棵茂盛的木瓜树挺立其中,房间里有着一把把、一件件当时的文物、家具、摆设。又参观了几家类似的宅院后我们走进了一所独特的宅院,之所以独特,是因为院子墙壁上的壁雕,导游为我们讲解了这一幅幅壁画的含义。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间房宅的结构,它的主房和西房并无别样,只是它没有东房,东房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棵直径三米多,已长了1300多年的参天大树,“哇,多大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叹道。
出了这园又进那园,我们又参观了一个宅院中的武器、量斗、婚庆等展示室。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常在书中见闻的“梨园”,在哪里,我们欣赏了热情豪放的老腔。中途,我们还和台上一位位和蔼的老者互动交流,一起吼起老腔来!
最后,随着参观完写着“上善若水”四个字的老子、孔子宗庙后,我们走出了这座关中民俗博物馆,踏上了返程之路,一天收获的知识与景象一直在脑中回放。
『柒』 研学作文1000字
森林里有一座小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兔子。小兔子的奶奶住在森里深处,不管小兔子内想要容什么,奶奶都会给它,小兔子最喜欢奶奶了。
有一天,奶奶生病了,连下床走路都变得困难,只能躺在床上。小兔子妈妈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担心,就叫小兔子拿点心给奶奶,还叮嘱小兔子说:“奶奶生病了,你带点心去看望奶奶吧!”小兔子一听可以出门,就非常高兴,兔子妈妈怕小兔子得意忘形,又叮嘱道:“但你要注意,你可别走出大路了,不安全。”小兔子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不会走出大路的。”说完,小兔子就拿上点心出门了。
『捌』 研学旅行之农耕年华两天一夜作文1000字
我爱世博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举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