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高中作文对学问的认识

高中作文对学问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2-28 19:44:24

A. 以《学问》为题目的作文800字

一位生物老师在介绍黄鱼时,被学生所提的“什么是大黄鱼,什么是小黄鱼”这个问题难住了,只好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过后,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仍不得其解。最后,他亲自到遥远的海滨渔场,请教当地的渔民,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告诉了学生。
能够在学生面前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大黄鱼,什么是小黄鱼”,没有不懂装懂,不愚弄学生,真无愧于为人师表。做学问,教学生,就得讲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为了面子,信口开河,欺骗学生,将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这样的老师就埋没了良心,枉为人师。
其实,老师有不懂的学问,一点也不足为奇,也不是奇耻大辱,因为学海无涯。当年,两个小孩向孔子提出早上的太阳和正午的太阳哪个更大哪个更近的问题时,孔子也哑口无言。关键在于怎样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是不了了之,还是寻根问底。这位老师查阅了大量书籍,仍不得其解,但没有灰心丧气,半途而废。而是亲赴遥远的海滨渔场,请教当地的渔民,终于找到了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身上那股孜孜不倦,誓要把不懂的学问彻底弄明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求学就得有这样执着的毅力和恒心。
他能够不懈的追寻问题的答案,还在于他那种对教学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他知道“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不能为学生的提问寻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就是失职。
这位老师能打破行业的界限,虚心请教,也是值得称赞的。韩愈曾在《师说》一文中批判了那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行业之间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如果他也端着老师的款,不去请教渔民,也许就长期找不到答案,那么,渔民的渔业知识就不能通过他薪火相传,就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生物知识。
统而言之,这位老师做人的品格,为师的道德,治学的精神和工作的态度都让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B. 以《学问》为题的800字作文

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道理。探寻这些道理,既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为了满足其与生俱来的理智好奇心的需要。所以,学问就具有了这样两层价值:功利的价值和智慧的价值。关于这一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早就注意到了,他指出:“获得任何一种东西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获得每一种事实的知识,除了用以指导行动外,也可以用来练习心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在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的效果。”
今天人类衣食住行的文明和便捷,均得益于学问的进步。人类掌握了动物皮毛的加工制作,使自己能享有华美的服饰;人类摸索出植物的生长规律,成倍地提高了其产量,使得自己的膳食品种丰富多样;人类发明并制作了新的建筑材料,从而建造出高档舒适的居所;人类探索发现机械运动的原理,发明出汽车、飞机和轮船,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使人们的生活舞台变得十分宽广。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健康和长寿。这当然只是一种概率统计优势。我想,可能的解释有如下几点:首先,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比较高,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比较强,生活条件,包括衣食住行的条件会比较优裕,特别是医疗卫生、保健条件会比较好,因而会健康和长寿。其次,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智力活动会更多,所进行的智力体操就多,而智力活动有利于健康和长寿。第三,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更强的获取资讯的能力,有比较合理的生活方式,有丰富、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知识和措施,从而更加健康和长寿。第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对自我更负责任的态度,会更加珍爱自我、善待自我,会更少地放纵自我、透支生命,因而会健康长寿。当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从事高危职业的可能性比较小,受到意外伤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通过上述分析,学问也是具有社会功利价值的。
“学问”二字,须作两个层次的理解:“学”,即获取更多的资讯。你需要懂得更多,需要去了解事情的缘由,去分享和掌握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问”,就是不要轻信,不要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凡事需要去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能听到遥远的另一个人的声音?为什么飞机如此庞然大物能够承载着几百人升上天空并准确着陆?电视上清晰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怎样的政府是一个合法的、好的政府?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更是无穷无尽。
尽管我们不可能什么问题都去关注,或者有兴趣去关注,但探索的兴趣和思考的习惯却是非常宝贵并应该养成的。杰出的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最大的推动力来源于内在的兴趣,即理智的好奇心。由此可以说,好的教育就在于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学问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
其实,发展人们理智的好奇心也有其社会的功利价值。比如,一个热爱思考,能从思考中享受到生活乐趣的人,会更多地关注内心,而不会热衷于虚假的客套和无聊的应酬,他也不大可能热衷于“讲排场、摆阔气”;他可以在月光下静坐沉思,也可以一卷在手让思想尽情驰骋。他更倾向于去过简朴的生活,这样的人能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和浪费,有利于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当今的教育中,对于强调智慧训练和思考习惯的养成是存在着不足的。要改变这种情况,甚至要改变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落后,在教育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朝着进一步彰显学问的智慧价值方向作更多的探索。

C. 800字作文 ( )是一种学问

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道理.探寻这些道理,既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为了满足其与生俱来的理智好奇心的需要.所以,学问就具有了这样两层价值:功利的价值和智慧的价值.关于这一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早就注意到了,他指出:“获得任何一种东西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获得每一种事实的知识,除了用以指导行动外,也可以用来练习心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在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的效果.”
今天人类衣食住行的文明和便捷,均得益于学问的进步.人类掌握了动物皮毛的加工制作,使自己能享有华美的服饰;人类摸索出植物的生长规律,成倍地提高了其产量,使得自己的膳食品种丰富多样;人类发明并制作了新的建筑材料,从而建造出高档舒适的居所;人类探索发现机械运动的原理,发明出汽车、飞机和轮船,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使人们的生活舞台变得十分宽广.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健康和长寿.这当然只是一种概率统计优势.我想,可能的解释有如下几点:首先,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比较高,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比较强,生活条件,包括衣食住行的条件会比较优裕,特别是医疗卫生、保健条件会比较好,因而会健康和长寿.其次,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智力活动会更多,所进行的智力体操就多,而智力活动有利于健康和长寿.第三,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更强的获取资讯的能力,有比较合理的生活方式,有丰富、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知识和措施,从而更加健康和长寿.第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对自我更负责任的态度,会更加珍爱自我、善待自我,会更少地放纵自我、透支生命,因而会健康长寿.当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从事高危职业的可能性比较小,受到意外伤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通过上述分析,学问也是具有社会功利价值的.
“学问”二字,须作两个层次的理“学”,即获取更多的资讯.你需要懂得更多,需要去了解事情的缘由,去分享和掌握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问”,就是不要轻信,不要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凡事需要去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能听到遥远的另一个人的声音?为什么飞机如此庞然大物能够承载着几百人升上天空并准确着陆?电视上清晰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怎样的政府是一个合法的、好的政府?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更是无穷无尽.
尽管我们不可能什么问题都去关注,或者有兴趣去关注,但探索的兴趣和思考的习惯却是非常宝贵并应该养成的.杰出的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最大的推动力来源于内在的兴趣,即理智的好奇心.由此可以说,好的教育就在于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学问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
其实,发展人们理智的好奇心也有其社会的功利价值.比如,一个热爱思考,能从思考中享受到生活乐趣的人,会更多地关注内心,而不会热衷于虚假的客套和无聊的应酬,他也不大可能热衷于“讲排场、摆阔气”;他可以在月光下静坐沉思,也可以一卷在手让思想尽情驰骋.他更倾向于去过简朴的生活,这样的人能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和浪费,有利于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当今的教育中,对于强调智慧训练和思考习惯的养成是存在着不足的.要改变这种情况,甚至要改变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落后,在教育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朝着进一步彰显学问的智慧价值方向作更多的探索.

D. 关于学问的议论文

《论毅力》

E. 作文:关于学问的作文(小草和麦穗)

“路无尽头,学无止境.”因此问也应该没有止境的,我们既要学习,就要学”问”.培根曾说过”天然的才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修剪.”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问,才能才能修剪出天然的植物.
“智能之事,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有学问才能让人成为智者.不问不知.司马迁在他用19风时进行了一次全国大游历,游艺室准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寻问当地人所知的历史;到 城,他听取汉高祖刘帮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著名的 门……每一处,每到一处他都把从当地人口中问到的事情与自己所知的结合起来,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著成了史家之绝唱<<史记>>如果他当初不仔细地问,了解当地人所知的故事,只凭自己公有的一点了解,<<史记>>还能成为史家之绝唱吗?
“问”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懂得更多.许多好学的人因为胆怯,心中本来藏有许多疑问,但始终不肯开口寻找答案,因而止步不前,只有好问的人才能一步步到达峰顶.善问者能过高山,不问者学路于平原.
青少年时期学校老师系统知识,对人的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不应该半途而废,遇能困难就退缩,停止不前,我们应该勇敢地向前辈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后能自己所要的答案,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谁不可能一下子全知道,不止学习,生活中也有太多的事情有”问”.”这是什么?””这样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掌握许多生活技能.
无知比平穷更可怕,所以我们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疑问,不要做无知的人,无知会使智慧因缺乏食粮而萎缩.
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而应视之为一个令人 的机会,为了自己的欢乐和今后工作的社会利益,去学习抓住这个机会不懂就问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今后打下牢固的基础.
我们每个个都应学会”问”,学”问”,能够使我们学到许多有价什的知识,更能使我们越过高山.

F. 作文:题目是《对学问的认识》主要着自己的做法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人有学问,某人没学问。“学问”一词很吓人,可以打倒人,也可以因此被打倒。但什么是学问,众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我据说是个没学问的人,经常被火眼金睛的革命小将临空揪斗一番。但是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自两槐夹井以来,毕竟跟大大小小真真假假有学问的人打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交道,所以对“学问”一词也不免有几点个人的斟知拙见,下面就排在这里就教于方家。
一个人要“有学问”,首先必须“知道的事情多”。即多知、多闻。有些知识分子知道的事情很少,连灯泡都不会换,连邓丽君都没听过,连韭菜芹菜都分不清,不以为耻,反而宣称自己是“学者”,认为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是“不务正业”,按照这样的逻辑,白痴就是最“务正业”的了,知识越多就越反动了。这真是学问的退化,文明的悲哀。
这里所说的“多知多闻”,可以是“知道很多领域的事情”,比如孔子,从朝拜礼仪到驾车射箭都知道,既懂军事,也懂“政治经济学”。这叫“广博”。今天的很多人,看见某人是数学系的教授,就以为他必定不懂建筑学,这是现代人的愚昧。我上大学时,数学系的朋友整天研究萨特和弗洛伊德,也没耽误他上博士,这就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没有一定程度的“博”,是什么学问也谈不上的。
另外,多知多闻也可以指“在某个专门领域知道得比别人多”,这叫“专深”。例如我们大家都有些医学知识,但是医生就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因此他在医学领域内就比我们“有学问”。即使他出了医疗事故,也仍然比我们外行有学问。千万不要发现了大作家的一个错别字,就汪汪狂吠,贬低其人格,觉得人家不如自己。现在的这种浅薄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再如刘心武讲《红楼梦》,许多人骂他是野狐禅,骂他无知,其实刘心武的研究可能比那些资深的红学家要弱一些,路子也未必正确,毕竟他是作家出身,但刘心武总比一般的中文系大学生有学问吧?他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我看也是超过许多古典文学教师的。刘心武至少称得上是《红楼梦》专家的。
需要注意,广博和专深并不是对立的。有些人可以在多个领域都很专深,古人往往如此,现代人也不少。所以,切不可认为一个铁匠做出的沙发就不如木匠。福柯、巴尔特这样的大师,我们能说他们是哪个专业的吗?一个在某一领域比较专深的人,对相邻领域也必然所知较多。举例来说,一个文史哲专业的大学者,应该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心理、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都具有博士、至少是硕士的水平。所以,我们这些略有成就的小学者,没有任何骄傲的理由,我们距离真正的大师,还差得远呢。假如一个物理系的本科生想当然地在物理问题上随便教训一位化学系的教授,那就是不懂道理的“轻狂”了。
其次,多知多闻,可以算作有“学”。但光凭知道的事情多,还不能就算“有学问”。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知道的事情都很多,上知中南海,下知八宝山,有些司机的渊博程度已经超过了外省的局长和教授,但他们多数不能称之“有学问”。为什么呢?因为必须把知道的事情消化整理为系统的“知识”,才能称“学问”。用老百姓的话讲,那得“说出来一套一套的”。有些人被取了外号叫“张大学问”、“李大学问”,就是因为他们的谈吐比较系统,所掌握的信息连成了体系。
现在网络发达,可以搜到很多信息,浏览很多文章,这表面看起来是好事,其实害处也很大,使很多基本功没练好的青少年胡乱吞咽了一些信息快餐后,就自以为很有学问啦,动不动就“豁然开朗”,然后就去趾高气昂地教训别人。说他们没有教养他们可能不爱听,其实就是分不清“信息”和“知识”。今天读点张爱玲,明天读点张恨水,并不等于就知道了“现代文学”。今天读点水浒,明天读点金庸,并不等于就掌握了“武侠文学”。信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转化为“知识”,不然我们花钱上学干啥?在家里自己读书不也能“获得信息”吗?大学里主要不是学“知识”,而是学“获得知识的方法”。我当年要考大学时,父亲很困惑:“《红楼梦》和《资本论》你都读了,难道世界上还有你不认识的字儿吗?”老人家以为大学生就是比中学生多认识五六百个字吧。为什么现代人如果不上大学就比较难成为“有学问”的人呢?就
因为现在的“信息”太多了,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就不知道怎么“做学问”。所以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并不特别重要,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人,研究什么都通。那种认为教育系毕业的就不能搞新闻、经济系毕业的就不能搞政治的人,一般属于学校里的可爱的白痴。还是普通老百姓看得准,给孩子请家教辅导数学,并不一定找数学系的,只要高考数学成绩好,历史系的也行。没有上大学的朋友也不必自卑,只要按照学术程序去自我修炼,一样可以成为大学者。梁漱溟、李泽厚就是榜样。不少高考落榜的朋友给我写信,我就是这么答复他们的。
再次,有了系统的知识,只能算“肚子里有学问”。那些知识必须能够灵活具体地运用,才算真的掌握了知识。背了五千个数学公式,却解不出五十道题,叫什么学问?拿了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却算不清水电费,叫什么学问?背了三万个围棋定式,连孔庆东都赢不了,叫什么高手?一台电脑有八万G的硬盘,装得满满的都是“正确而严密的知识”,可是286的配置,什么都调不出来,一敲键盘就死机,那些知识就成了死知识。现在的很多学者就属于这种“肚子里有学问”的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见鬼。学问做了五十年,讲点常识都不会。写了一本又一本学术著作,除了评职称填表用之外,连责任编辑算上一共两个读者。当然,能够达到肚子里有学问也已经不错了,即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总算“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一般不会过分迫害好人了。这也不全怪他们,应该怪他们的教育背景。
多知多学,博闻强记,自成系统,又能够灵活运用,这就叫“才学兼备”,已经可以说“有学问”了,区别只在学问大些还是小些而已。但对更高层次的真正追求学问的人来说,有才、有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识”。即有“识见”,有发明,有创新。
你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却不能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新的思想,新的东西,你说的都是别人说过的话,引用的都是别人挖掘的材料,表演的都是师傅的节目,那未免有些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不过能够老老实实守成,在当今也算难得了。比如很多哲学系的学者,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并不把自己叫做“哲学家”,他们只是“研究哲学”的人。知道黑格尔生于哪年,知道康德晚年写了什么著作,当然不能就算哲学家。什么人称得上哲学家,是不是一定要哲学系毕业,大家自己去想。鲁迅和郭沫若,都不是中文系、历史系出身的啊。
此处尤须注意,“有识”应该是建立在“有学”和“有才”的基础之上的。无学无才,却急功近利,非要追求“有识”,那只能是自欺欺
人的客里空。现在的很多酷评家和以骂人为英雄的老少爷们儿,其实是急于表现自己的“有识”心理造成的。今天骂骂钱钟书,明天骂骂查良镛,不想想自己吃过几碗干饭,只会像苍蝇一般在人家的饭碗上空盘旋。这样的“有识”往往暴露的正是自己的无学无才,无知无能。曾有学者根据我某篇荒诞作品里孔子念唐诗的情节,大骂“孔庆东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懂,给北大丢脸”。我只有苦笑一声:真给北大丢脸啊。很多人羡慕鲁迅杂文深刻老辣的见识,便以为“敢打敢冲”就能写杂文,不知道鲁迅是积累了几十年的才学,杂文方写得那般空前绝后。要说勇猛锐利,现在的革命小将还能超过文革中的大字报水平吗?为什么大字报举而不久呢?没有才学做基础嘛。
所以,完整的学问应该包括才、学、识几部分。而为了获得才、学、识,又需要德、义、勇等几项人品素质,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G. 以 《学问》 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议论 记叙 都可以 高悬赏 请速度

学问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学问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江河,由浅短、平息涌入深奥、汹涌的大海;学问像大鹏,携带着我们的思绪翱翔于广阔、蔚蓝的苍穹;学问也像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引领我们由愚昧的世界拓展到知识的新领域、新天地,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
学习知识要学会思考,会体学会其中的内涵与奥秘;并且领会到主旨后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挖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禁锢头脑。古时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话强调了学习知识要思考与探索相结合,不要固执的只学习学问,不然,就会一如既往地一无所获,事倍功半的地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与学问从书本或生活中转移到我们的思想中,其结果要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孜孜不倦地、持之以恒地汲取知识,全面地巩固其主要的内容,并创新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孜孜不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能补拙,勤能成就自我,不管是从事于小工作、完成大的使命,还是从简简单单的学习知识、做学问,只有从开始到最终勤勉,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不半途泄气,不放弃学问。
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思考、创新与毅力,更重要、最根本的还是我们首先不要放弃学问。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神人,还不是做事情一塌糊涂,还不是稚鸟有了翅膀不敢飞?!胡适曾嘱咐过他的学生:不管从事于何种职业,身处何处,“都不要放弃学问!”可知他是多么重视知识、多么渴望学问啊!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知识充足而深奥,特别是我们中国,文化昌盛、繁茂,有多少文化精华是用多少代氏族的智慧凝结而成的。
可是,现代中国学问已出现了少数的危机。
“知识好难学啊”“学习真累、真烦”这些已成为了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了,他们认为学习的包袱重,只是复杂、麻烦、困难,没有自信再做学问了。“我们还是放弃吧”这句话已成为了中国学习时代的特点,不少的中学生以做学问、学知识视作跳不过的“门槛”,越不过的沟壑,面对着,都一一泄气。放弃了学问,遗弃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心血,因此,中华的国学的危机已一步步蔓延。
做学问难吗?学知识苦吗?难道就如此地放弃学问吗?!不!不!不!!没有学问,人的志气就如江河一般终生碌碌无为;遗弃学问,人的思绪就如小鸟般岩壁低飞;彻底地抛开学问,愚昧与无知将永远的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禁锢放飞的梦想。你会放弃学问吗——不!
学问如一条星光大道,直属我们蔚蓝的未来;学问如一把宝剑,劈开禁锢我们黑暗的牢门;学问如一瓶修正液,涂改我们黄色的愚昧。不要放弃学问!

H. 以《学问》为题写作文 800字

知识得自于学习,至于学习的途径,《中庸》有“学问思辨行”的说法。虽然韩愈就说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但从师只是解惑而已。如果从书本上掌握知识是“学”,那么解惑也只是通过“问”而解决“学”中遇到的不明之处。从“学”和“问”中得到的知识,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问题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是不是真正的知识?这些从别人那里学来了的东西,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能提出问题,说明已经经过了思考,接下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辨别,不然,似是而非的伪知识就会乘虚而入。而要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门学问,更需要到实践中去验证,这就是“行”。
“学问思辨行”的五者中,最重要的是“辨”。选择学什么,需要辨别哪些知识是自己真正需要着重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忽略的?“问”、“思”、“行”也一样,你得辨别对方的解惑是否正确?是不是在玩“学术之美,在于令人一头雾水”?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不是正确?实践的方法是否符合具体的客观条件?
孔子说过“学而知之”。他的原话是:“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与韩愈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同。比辨别两者,自然是肯定韩愈的说法。首先是因为世上没有生而知之者,其次是学习都是有目的,人们有需要才去学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困而学之,故“次之”、“又次之”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孔子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出下面一句话,“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但“辨”还仍然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辨别一个事物,必须通过不同的角度,辨别一种理论是否正确,不能仅仅看到说得头头是道,或者大多数人都这么说,就简单地认定它正确了。特别是提出一种理论,有的时候恰恰是利用了语言掩盖某种思想的功能;认识的局限,也会使今天的真理,变成明天的谬误。所以还得把各种不同学说拿来作比较,通过不断深入的思辨,才能得到自己比较正确的把握,并逐渐接近于真理。
黑格尔说:“我们只有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够理解人类的知识能力,才能够知道我们能否认识真理,怎样认识真理,以及认识真理的途径。”这个过程,也就是思辨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高中作文对学问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