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擅长小学作文教学的优秀老师或专家有哪些(国内外的都可以),与此相关的优秀著作有哪些
管建刚、鱼溟慧
② 《从教育中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作文
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乌塔。
读了《乌塔》这一课,我感慨万分。乌塔,十四岁独自游欧洲,这对从未出过远门的中国孩子来说,想都不敢想。中国的孩子什么事都依靠父母,父母也纵容他们,真是“顶在头上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而乌塔,十四岁就能独游欧洲,而十四岁的我们连碗都不会刷。我记得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重点中学的女学生,有一次吃两个煮熟的鸡蛋,但她连皮都不会剥,以至于哭着回家去了。我想,不娇惯孩子才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
现在的孩子花钱都大手大脚,动不动就买一个东西,铅笔盒上的漆掉了就把铅笔盒扔了,再买一个新的.如果有十个儿童,每人一天花一元,一年365天就会花掉3650元,这足以让人们震惊。孩子们不知道节约,不知道赚钱的难处,才让他们养了不节约的坏习惯,而乌塔呢,她知道罗马小摊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所以她就随身带着水,不必再浪费开支。她不但知道节约用钱,还自己赚钱,为了这次旅游。她准备了三年,在这期间里,她帮超市分发广告单,星期日到别人家里去陪儿童玩。总之,她为了赚到钱,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她终于赚够了一半。爸爸给了她另一半。但我国的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呢?瞧不起那些低微的职业:清洁工人瞧不起,买报纸的瞧不起,送牛奶的瞧不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才一事无成。所以学会经营和管理才能使孩子走上社会健康成长。
其次,就是有责任心。乌塔每到一地,就先给父母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现在的孩子几乎一玩就忘了父母,父母在家里着急死了,孩子却在那里玩得兴高采烈,直到父母急切地找到孩子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想打却不忍心,毕竟孩子是父母的一块心头肉呀!所以,孩子们也应该有责任心才对。
最后,就是教育了。正如乌塔所说的那样: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这种说法是对的。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是出于关心还是溺爱,孩子们只有从笼子里被放出来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让孩子出门是对孩子们的关心吗?像井底之蛙一样,能提高知识吗?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出去锻炼?国外的小学总是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一是知识的培养,二是实践的培养。而我国最注重知识的学习,总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但是不亲自动手实践怎么能证明知识的作用呢?实践不是能证明一切吗?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想对我国的父母们说:“放开孩子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对我国的孩子们说:“要尊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③ 很好奇外国小学生是怎么写作文的
在一篇抄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条理,文章不能文不对题,杂乱无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脑子里有这么一个轮廓,再细细描绘。描绘过程中,要现实,不能写什么“公鸡下蛋”之类的,否则会闹笑话。还要注意标点,不能乱点,标点也有标点的规律,该停顿就停顿,该省略就省略。
④ 中国与外国教育的差异小学四年级300字语文作文
1、洋为中用要结合国情,不可全盘否定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进外国的教育特色也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比如:在教学中是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安全、舒适、宽松、民主、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但不可过于放松、懈怠。就拿课堂教学中做练习这一环节来说吧,在新西兰,此时学生可以采用任何姿势;坐在课桌前;倚在桌腿上;席地而坐;趴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未免太懒散懈怠了,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严肃人生观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上,我们的系统性、计划性比他们强,我们的基础教育抓得更实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系统、全面和牢固,这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又不可全盘西化、盲目追随、失去自我。
西方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性、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从新西兰的国民素质看新西兰的德育是成功的。但起初令我困惑不解,我总觉得我们的德育应好于西方国家。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重心和方式应重新定位和再思考。着眼点应由抽象的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与互爱上来;教育方式应由强制的说教灌输式转变为实在的点滴渗透式。让孩子们首先学会尊重别人,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人平等相处,然后发展到热爱周围的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等。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平等尊重的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党、爱国?因此,我们的德育也应把平等尊重,互爱合作作为我们的德育的培养目标。平等尊重就要放下架子,讲究谈话方式;平等尊重就要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公正;平等尊重更要减低谈话音量和适当降低“海拔高度”;平等尊重是互爱合作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保证。
⑤ 美国小学写作怎样教
今年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较2012年增加了0.38本。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为8.5本左右。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人的阅读量比较高,年人均阅读量达到了21本。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在问及不读书的原因时,高达35.8%的受访者的选项是“没有读书习惯”。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中小学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阅读也搞“马拉松”
去年,纽约举行了一个持续七天的“阅读马拉松”活动,每场朗读会将在不同的地点举行,包括纽约植物园、曼哈顿和皇后区的剧院、画廊、酒吧等。
“阅读马拉松”活动在美国中小学中非常普遍,每学年举办一次,时间也要长得多,为期4周。参与对象往往是全校乃至整个学区的学生。竞赛期间,各年级学生都需在笔记本上记录每天的总计阅读时间及书目,并由家长签字予以监督,每班据此统计学生本周累计的阅读时间。学校还设置公告牌公布各班读书情况,比赛结束时,全校各班阅读时间的总和被记为该校总阅读时间。该数据将上报至上级教育部门,以此反映出该校学生阅读习惯,并成为学区学龄儿童父母重视的一个参考数据。
其实,美国人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有更深刻的认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推出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其中面向学前教育的“阅读优先”项目,要求每个州都制订一套综合性阅读计划,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能够掌握阅读能力。此外,该法律还制订了专门计划,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阅读。奥巴马总统则推出43.5亿美元的“竞争登顶基金”以支持教育改革和课堂创新。
这一系列的国家行为都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他们在一步步地解决阅读难题。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学者的研究结论:“美国小学生阅读量是中国小学生的6倍。”美国人的阅读习惯既非天生如此,亦非文化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
从死记硬背到整体阅读美国课堂改革阅读教学
阅读,是美国小学课堂上的主流教学活动。
美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学校和老师有权根据所在各州的课程标准,自行选择教材供学生阅读,并作为学习单词、语法、写作的部分教育资源。此外,美国小学每天都有大约20分钟的阅读时间。每班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放书的收纳盒,里面放着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提供的约十本读物,每月更新一次,供学生自由取阅。一年级主要由老师绘声绘色地为学生们阅读,与其互动;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老师挑选趣味性强、便于表演的绘本,鼓励孩子们阅读和表演;中高年级则基本由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间是神圣的,不会被挪为他用。
此外,美国小学通过布置每天的阅读作业,引导孩子们的课后阅读。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有必须完成的阅读作业,二年级学生每天必须完成15分钟以上的阅读作业,每日阅读时间随年级增加。
实际上,美国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官方指定《新英格兰识字课本》和《拼音课本》为阅读教材,重视儿童“听音”意识的培养,以背诵阅读教学法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初,心理学家桑代克引入 “情境”这一概念,强调外部刺激,有力地驳斥了背诵教学法,形成了看图说话的识字与教学方法。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教育学家杜威发起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形成语言经验教学法,批判以记忆为主、枯燥死板的阅读方法,强调使用高质量阅读材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凯·古德曼的整体语言法取代了语言经验法,强调听、说、读、写整体的不可割裂性与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要求老师和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
深层阅读、科学书单全美统一分级阅读体系
2010年颁布的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制定统一的美国中小学生阅读标准,同时还列出了不同年级推荐阅读的范文原文,通过在文本里加注释,让老师引导学生品味片段,制定清晰、垂直的年级阅读进步标准等。如在文学文本的阅读技巧与结构方面,四年级要求“比较和对比不同的叙述故事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不同”。五年级则要求“描述叙述者或说话人的观点是如何影响整个事件的”。
科学的阅读标准,确保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给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相应的分级阅读标准。
分级阅读的理念被学校和家长普遍认可。很多中小学校采用图书阅读计划,设置课程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建立自己的分级阅读数据库,按照阅读项目的推荐采购图书。美国小学一般规定,小学生每周一自己去学校图书馆,登记借书,带回家阅读,每周五归还。一年级小学生每周可借一本书,每升高一个年级,最大借书量就增加一本。学校图书馆的阅读资源质优量足,藏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俱佳,数量为在校学生人数的10倍左右,不同难度的书比例适当,每年更新部分藏书。
近年来,美国还开发了分级阅读电子有声图书馆,作为日常阅读平台。电子图书馆从A到Z共24级,另有一个AA预备级。每一级约有17本读物,难度适中、主题多样、文字精炼、趣味盎然;读到最高一级,可积累大约5000个单词。每本电子绘本和电子书都是看、听、读、回答问题四合一。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小读者关注并理解读物的要点,选项难度逐渐提高。
⑥ 什么很多国家的小学教育水平不高 为什么很多小孩都上不了学 用这个围中心 写英语作文 谢谢 急用
水平要几年级的?
⑦ 中外小学生的不同作文400字,
美国基础教育的关键词:学在玩中,责任感教育,企业家精神,勤工俭学,学习习惯,领袖精神,艺术教育,体育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多元化。
中国教育则是填鸭式和逼迫性的教育,家长和学校的功利性太强,以至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和天性。这么说可能太抽象,建议去看看张杨的《年轻的战场》,在书 的最后是他在美国小学教书的真实感受
中国小学生天天写很多的作业,而外国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业,很轻松。中国小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特别长,外国却下午一两点就是放学了。中国小学生喜欢在家里,外国小学生喜欢出去玩。中国小学生没外国的自由。
举个例子,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乌塔。读了《乌塔》这一课,我感慨万分。乌塔,十四岁独自游欧洲,这对从未出过远门的中国孩子来说,想都不敢想。中国的孩子什么事都依靠父母,父母也纵容他们,真是“顶在头上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而乌塔,十四岁就能独游欧洲,而十四岁的我们连碗都不会刷。我记得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重点中学的女学生,有一次吃两个煮熟的鸡蛋,但她连皮都不会剥,以至于哭着回家去了。我想,不娇惯孩子才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
现在的孩子花钱都大手大脚,动不动就买一个东西,铅笔盒上的漆掉了就把铅笔盒扔了,再买一个新的.如果有十个儿童,每人一天花一元,一年365天就会花掉3650元,这足以让人们震惊。孩子们不知道节约,不知道赚钱的难处,才让他们养了不节约的坏习惯,而乌塔呢,她知道罗马小摊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所以她就随身带着水,不必再浪费开支。她不但知道节约用钱,还自己赚钱,为了这次旅游。她准备了三年,在这期间里,她帮超市分发广告单,星期日到别人家里去陪儿童玩。总之,她为了赚到钱,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她终于赚够了一半。爸爸给了她另一半。但我国的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呢?瞧不起那些低微的职业:清洁工人瞧不起,买报纸的瞧不起,送牛奶的瞧不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才一事无成。所以学会经营和管理才能使孩子走上社会健康成长。
其次,就是有责任心。乌塔每到一地,就先给父母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现在的孩子几乎一玩就忘了父母,父母在家里着急死了,孩子却在那里玩得兴高采烈,直到父母急切地找到孩子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想打却不忍心,毕竟孩子是父母的一块心头肉呀!所以,孩子们也应该有责任心才对。
最后,就是教育了。正如乌塔所说的那样: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这种说法是对的。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是出于关心还是溺爱,孩子们只有从笼子里被放出来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让孩子出门是对孩子们的关心吗?像井底之蛙一样,能提高知识吗?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出去锻炼?国外的小学总是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一是知识的培养,二是实践的培养。而我国最注重知识的学习,总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但是不亲自动手实践怎么能证明知识的作用呢?实践不是能证明一切吗?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想对我国的父母们说:“放开孩子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对我国的孩子们说:“要尊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⑧ 求一些外国小学生、初中学生作文的网站
美国:1.自叙文。表现个人特别的文章,包括书信及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记叙文等。2.实用文。包括事务性书信、报告、说明、评论等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文章。
日本:1.表现自己。表达个人的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和所谓生活文等。2.社会通讯。发挥社会传达机能,以沟通思想为目的,要求明晰、平易、起到充分达意的作用。包括记录、通讯、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评论文等。
英国:1.跟学生个人经验有联系的作文。与学生的种种印象、感觉、情绪和想象的再现有联系,其素材来自作者自身。包括感想、诗、故事等。2.跟学生个人经验无联系的作文。客观叙述事实,包括说明文、记叙文、意见陈述文、论说文等。
德国:多数为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会议记录、演讲提纲、新书介绍、商品广告等。写真事报告的选题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如夏令营活动、节日联欢、自行车比赛等;写应用文的选题包括活动通知、寻物启事、游泳注意事项、架设野营帐篷的方法、托邻居照顾家事的留言等。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充分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还编写“情境写作训练教材”,把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写作练习编到十几个精心设计的故事之中去,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根据故事所描述的情境及提出的要求练习写文章。
⑨ 外国中小学生怎样写作文
关于写作的起点:“写作先于阅读”
人们通常会认为,孩子们会读、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才有可能开始学习写作。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的看法则不然,他认为孩子不是先学阅读再学写作,恰恰相反,是先学写作,再学阅读的。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文章比做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而把阅读比作破密码。他说:“在孩子看来,编密码要比破密码空易。而且,如果你知道怎样编造,那么你也就知道怎样拆开。显然,写作是能够促进阅读的。”
格雷夫斯认为,写作是一种表述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们就一定会本能地使用“写作”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说:“(在写作方面)孩子们最初的本能就是画符号。在他们还没有上小学以前,就什么地方都画——墙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有水蒸气的窗户……”格雷夫斯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在开始上学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孩子则只有百分之十五。他讲述了这个一个案例:一位女教师开始教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就把作文本分发给孩子,说:“这就是你们自己的作文本,如果你们愿意,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写。”孩子们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全都动手写了。少数孩子已经能写出一些句子;有些孩子只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其余的孩子则胡乱地或简单地画了一些图画。可是他们谁也不说“我不会写”。
作文课上,老师通常是要求孩子保持安静。但格雷夫斯发现,儿童早期写作需要借助嘴和手的活动。他拍下孩子写作时手的动作,用微型录音机录下孩子写作时自言自语的声音。他发现,孩子在写作时,通常都是把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才在纸上写出来。事实说明,孩子们早期写作是需要自己的发音器官帮助的。在早期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在课堂上说话和绘画不仅不是调皮捣蛋的表现,而恰恰相反,正是儿童写作所需要的正常活动。
格雷夫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还总结出儿童学习写作过程的一个规律,这就是从自我中心到自我批评。儿童写作之初,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写作毫无畏惧,不管人家看不看懂。他认为这种自信、自得其乐是儿童学习写作的积极性的源泉。他说:“自我中心给自己穿上了护身盔甲。孩子需要这种盔甲。在这个阶段,他决不会停下来去思考别人能否看懂他写的东西。”儿童上学以后,随着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自我中心”的写作阶段便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当一个孩子回头再读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伟大的突破来临了。从此以后,孩子便进入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作品阶段。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会主动地、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写作。格雷夫斯认为,这就进入了孩子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⑩ 美国中小学是如何教作文的
张祖庆:作文教什么经常有老师感叹,作文太难教了: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发出这样感叹的老师,不在少数。作文到底该教什么?我想,还是回到写作主体——学生本身。和孩子们聊聊,你会发现,他们怕作文的原因总是大同小异: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还有一点孩子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写作文?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为什么写?第二,写什么?第三,怎么写?前两个问题关涉写作动机和写作内容,第三个问题,则关涉写作技法。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作文的本质,太宏大,限于篇幅,此处不作阐述——而且是作文教学中比“教什么”更重要的问题。而一旦写作动机问题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么写,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课,实际上在做着两件事。一是,老师常常告诉孩子们一系列的名词术语,什么“猪肚”、“豹尾”,什么“结尾十法”、“开头十法”,什么“详略得当”、“中心明确”……老师空对空地讲了一堆概念,然后,一撒手——你们自己去写吧!二是,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创设一个情境,开展一项活动,让孩子们经历或疑惑、或兴奋、或吃惊、或激动的种种情感体验,然后,一撒手——你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吧!第一种做法,犹如游泳教练不让孩子们下水,在岸上大讲游泳知识,完后,让学游泳的人自己去扑腾——结果,怎么也学不会游泳。第二种做法,是教练千方百计地游说、宣传游泳是多么有意思,并把学游泳者带到水池边,激起游泳的欲望,于是,一撒手,尽情游吧——结果,还是学不会。并非危言耸听。当下的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这两种现象。这也许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出路何在?还是回到“儿童写作”这一本体上来。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善于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现喜怒哀乐,却缺乏用文字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实践经验。因此,如果任由孩子们凭感觉去写,肯定写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做具体的写作技法上的指导。如何指导?就写作本身进行指导。写作是什么?是一种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个过程进行分解、指导,进而让我们的儿童切实地掌握写作技法,用比较贴切的语言,比较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就很重视对写作行为进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作。日本三年级有一个调查作文项目,他们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样—— “我们周围有很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的事物写成文章”,这是作文的内容。接着,教材详细地指导观察笔记的写法—— “作记录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这其实是教给学生怎么做观察笔记。还要查阅资料,“如有疑问,自己一下有关的词典、网络全书之类的书。”接下来就是写文章。文章怎么写?“把图表等放到文章里面去,写得别人容易懂;把书中写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要写的每一项内容要加一个小标题。”有一个叫山田君的学生,根据这个习作指导,做了西瓜虫的观察笔记,他的文章小标题有“调查日期、抓到的场所、身体的特征、西瓜虫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细致的观察笔记的指导,学生今后写观察作文,就知道了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作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孩子们写作的程序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比如一个工人,到流水线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这就是程序性的知识。他知道这些知识,他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写作文同样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识,这些程序性的知识并不是告诉孩子们这一篇作文要怎么写,而是要教给他们这一类作文怎么写。人教社七册有写童话的单元,将童话故事的主体部分展开写具体,这是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孩子们往往知道这样的习作知识,但却缺乏这样的能力——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序。怎么办?给孩子们搭建“脚手架”吧。于是,我用《巨人的花园》情节图,来帮助孩子们建构写作的程序性知识。第一次,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子,呈现三段式文章的结构,让孩子们明白,童话故事要一步一步写完整。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次,呈现《巨人的花园》故事详略图,直观地让孩子们感悟,写童话,要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具体地写出来。在篇幅上表现为,突出重点,略写头尾。 有了这两次情节图的直观展示,孩子们对怎样把故事写完整,怎样将重点部分展开写,就有了理性认识。这样,童话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就得到了渗透。作文教什么?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识。所幸的是,中国台湾的作家王鼎钧先生,早有了这样的认识。王先生写出了《作文三书》洋洋三本作文指导丛书,此书,设若中国的语文老师人手一部,则作文教学的面貌,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