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和升格训练
历年高考题型稳中求变,唯独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型突变,居然要求学生给特定的对象写信;对三个不同类型的人作出选择,说出选择的理由。这就明显区别于我们长期磨炼的“新材料作文”。针对变化了的题型,缺乏正确的认识必败无疑。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将出现在2016年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区改革后的辽宁考生将注定面临这种命题的挑战。这种作文无法宿构、套作,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后果不堪设想。。但遗憾的是,我们沈阳市高考“一模”作文题仍未完全符合这种新题型,没有明确下达“任务指令”,这对临考学生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什么是“任务指令”呢?以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为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全国Ⅰ卷)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
择。„„” (全国Ⅱ卷)
这就是“任务指令”,接制约体裁、内容、思维、对象,几乎前所未见。
作文教学非一般教师可以胜任,首先要求教师本人会写作文、写出精彩的高分作文,成为学生的范文。客观地说,这样的老师凤毛麟角。试想,不会游泳的人却在教游泳会是什么结果?也许正因此,好多高中生和家长抱怨,从上高中那天起,几乎没上过作文课,除了月考、模考,几乎听不到作文辅导课,那样作文能好吗?于是宿构、套作,模式化、公式化成风,何以见新意、吐真情?如果说已经过时了的“材料作文”还可以如法炮制、混个基本分数的话,“任务作文”面前只能缴械投降。岂不知这种新型作文就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以往的顽疾,开刀动了个手术,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新题型初露端倪,2016年必将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基础上,增加了任务指令,不允许你任选角度,一定要按照命题的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核心事件、核心问题,抓住核心角度,起码也要抓住重要角度,而不能从次要角度、沾边角度立意;不像我们以往熟悉的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立意。
材料遍地,似乎随便什么都可以拿来考学生,安能预测?材料引事,可引之事N多,谁能先知先觉?而新型指令作文则要求针对材料的具体问题写,甚至是就事论事、事中出理、理用于事;换句话说,观点出自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接下来论证观点的目的,是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一种泛泛的大道理,水平
的高低不在于道理的大小深浅,在于你的道理是不是更能解决具体问题,考生之间较量的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你无法提前预知材料,更无法预知材料中所引用的具体事物,而考生面对的材料提出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必须作出针对性极强的解答,不可能是泛泛的“心灵鸡汤”式的大道理,而应该是最适合的、最有实际价值的道理,那种成套编排的人生、价值、道德、环保„„“鸡汤母文”将退出考场。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有明显的解答性,是把作文命题真正当成了问题,需要直接的正面回答,女儿举报父亲就是具体的事件,针对这具体事件你不能闪烁其词、模棱两可,也不能夸夸其谈天理人伦,必须对“举报父亲”作出正面的、明确的、具体的、深入的评价。而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确定出自己熟悉的主题,甚至用宿构的文章来拼装、套作“鸡汤作文”。 可见,指令作文无法宿构、套作。所谓“押题”,要么是开玩笑,要么是吹牛。所以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作文老套路的克星、假大空的杀手。 归纳起来,什么叫“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基础上,增加了任务指令,不允许你任选角度,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作文老套路的克星,假大空的杀手;对于经过写作思维强化训练的学生,下笔写作之前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在具体介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如何进行写作指导前,我们先看看高中生一般的写作套路。他们往往是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句,比如“信念”,然后文章开篇用“信念”组成排比间或比喻引用等,如,“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狼藉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凉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或“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期望。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然后文章列举三五个事例,分别为 “简·爱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上如是说。“信念是永不放弃,是执着的追求”,于是他„„”“爱迪生在实验室里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回答,于是他„„”“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在田野里执着的回答,于是他„„”
或者是开头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从材料中的某一个缝隙里牵强地引出一个所谓的观点,立意作文,而不顾材料的整体意思。如“信念”,然后设定分论点为:“信念对个人来说,是无穷的力量,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对国家、民族来说,是大海中的灯塔,指引千百万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奋然前行„„”。或者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公式来递进论述,比如先确定性质:“信念是精神的韧性„„”,然后阐述意义:“有了信念,虽沉重亦可担负„„有迷惘而不放弃„„临困苦不言罢休„„,接着分析追根溯源:“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坚定的信念需要理想的牵动,‘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苏霍姆林斯基)因为„„”。
我们不是说这种“心灵鸡汤”的写作方法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要告诉大家,这是阐释型的作文的写法,不适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阅读很重要,读不懂或没全懂,抓不住核心事件、找不准核心或重要角度,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难以下笔作文。所以,我认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下笔之前,输赢已定。以往老师们往往注重形式上的指导,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说着是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空洞浮华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现在面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套“技巧”就显得无足轻重了,那种华而不实的文章则成了一堆令人讨厌的垃圾。
当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会不断演进不断完善,思辨性的体现会有一定限度的,不会向艰深发展,那样会超出语言表达运用这一语文的本质的范围。但写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将进一步得到开发。不应该千人一面地用同一种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⑵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作文升格训练
一、材料陈旧与材料新鲜
什么才算是新鲜的材料,其实在定义上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通常来说能将时代的精神充分反映出来,并且能给人新鲜感、眼前一亮的材料。身为新时代的高中学生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关心、思考与积累,要准确将时代的脉搏把握,而作文的选材与时代特征、时代风格。时代气息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作文要与时代脉搏一起来跳动,进而才能将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另外,作文必然有主题服务,为了将其充分展现出来,应该选择有意义、新鲜、生动的材料。
1.升格之前
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是好友,两人之间相互鼓励,半夜听到鸡便拔剑起舞,这是敬己,两个人之间就算是敬人。卧薪尝胆中的勾践也是敬己,为了自己的最终的理想,一直忍辱负重,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敬己的一次升华。
蜀后主刘禅则是不敬己,父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怎敌魏国酒色?终留下“扶不起的阿斗”这一世骂名。(范梦琦《敬人与敬己》)
笔者基于正反两个角度选择了祖逖、刘琨、勾践以及刘禅等等事例,这类材料在历史上属于经典材料,而在整个选材当中也算是典型材料,但是从时间角度与时代意义来看就显得较为陈旧,而且在论述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真正的中心论点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整体内容来看还不够充实。原有的事例可以将之保存,可以将当前新的论据适当进行补充并充分融合,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而且也将材料的丰富与灵活充分反映出来,充分体现其时代意义。
⑶ 能帮我在线翻译这段中文摘要吗中译英的。毕业论文,急用的。可以吗
只有做过你的论文的人才好翻译
这么不好帮忙
你懂
⑷ 描写景的作文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生长在赤峰的孩子,没有没见过山的。当时,队里组织去马鞍山玩,作为副队长的我,平日里比较忙,所以极少来到离家这么远的山里,便格外珍惜这次机会,虽然见到很多的美妙风景,但我只能用我那贫乏的文字概括出那美得轮廓。
我们分了五个组,每组四人,只有我们组五人,我们几个组相约在通向关公庙呵通向冰瀑之间的岔道口集合。
拂晓,人便早早的到达那里了,我们一致提议去冰瀑,通向冰瀑的路是越走越冷的,有些队员已经打哆嗦,当然无暇欣赏,而大多数队员还是兴致勃勃,向着那里挺进,恍惚间听见山间泉水流过的声音,叮叮当当的碰撞着石子铺出的曲折的小路,让人犹如在梦里,远远地吹来一阵凉丝丝的秋风,震落了树叶上满披着的露珠,如同下起了一阵满带着清香的秋雨,那“沙沙”的响声如同美妙的歌声,那唱歌的是谁呢,原来是风,山中的歌手。
行至冰瀑口,也并无瀑布,使队员们大失所望,我只得安慰一下大家,也许这是旱季,我们往回走,都垂着脑袋,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了无生趣的挪到岔道口,向关公庙进发。
山上树很多,但叶子大都黄了,个别还有红的,正在兴起处,遥闻海上波涛的声音,但队友疑惑的是:在赤峰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听说过赤峰有海!便停下来听,这声音壮阔如千军万马,强健如浪击礁石,活脱脱的一曲生命的赞歌!
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创造和改变的!
我们都想去看个究竟,便向上走,但见那:
青翠如玉皇碧玉,
浓绿如南海竹林。
靖丽如天边佳人,
非是那天边仙境比不得。
这就是松涛啊!好一个松涛,好一座大山。物是要团结的,庭院里的一棵树即使多健壮也无法创造出这样壮阔的场面,人更是要团结的,只有一个人怎么能创作出这么多彩的世界?一滴水无法构成大海;一片花瓣无法构成鲜花;一根线无法构成花布;一棵树无法构成山林。
已近晌午,我们吃了些午饭,虽然食物清淡,但伴着青松与泥土的芬芳,还是别有一番滋味,饭后的垃圾我们都打包收好,也免得这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曲调!
但事情终不可半途而废,我们仍然要向关公庙进军,走到山腰处,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在我们身旁是一个威武堂堂的石狮子,两眼圆睁着,据说是明清时期制的,真让我们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毕竟到了,不进白不进,我们便分批进庙,毕竟人太多不方便,里面供奉着108梁山好汉与关羽,那关公眉宇间透着正气。
山上是一片枫林,虽不像松涛般壮阔,但也是一个人间佳景,迎面飞来几只喜鹊,一只落在队长肩上,满意的吃着队长手中屑。然后盘旋了几圈,腾空而去,只留下呆愣愣的队长,“呵呵”的苦笑着。也逗得队友们哈哈大笑。
山顶是一片草场,夹杂着少许蒲公英,风吹抚着那细而高的草,来回的翻滚着,这才是大自然的美感吧!
但我们知道,只有人和大自然和平共处,才可以出现这美丽的景观!
http://..com/question/207601712.html
⑸ 什么是作文升格片段
什么是作文升格片段?
首先,先说说作文片段。作文回片段就是已经写好了的作文的某一部分答,一般指是某一段,或者几句。
然后,再来解释一下“升格”。就是把之前抽出来了的片段拿来修改,就是对每一句,每一个细节再细致的修改。
作文一般先训练整体的结构,训练熟练之后就得进行细节的片段升格训练,这样才能够在作文的整体和细节上有所提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⑹ 语文教学通讯2015中考作示标卷层级解析及升格示例与语文教学通讯b是一起的吗
掌握升格技巧,提升作文价值——作文升格训练的方法及示例(此文于2005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上发表,原文见第52-53页)作文升格,是深化作文的立意、淡化作文的选材、优化作文的结构、美化作文的语言,全面提升作文的价值的训练方法之一。如何掌握升格的技巧,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是一个应该引发老师探究和引起广大学生重视的问题。一、深化作文的立意古人有“意在文先”的说法。善于把文意写透彻的作者,总是十分注意让“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显现,使读者能够被导引着,逐层深入地接近文章主旨,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1、体验享受生活,感性认识。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地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地信息,达到尽可能高地准确性和课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就要注重让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要想让学生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的话,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只有这样,使学生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其立意才深刻。可以说,写作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只要忠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任何陈旧的作文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2、透析生活,理性思考。王安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道出了对生活的思辩。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象征性表达,是作文的重要构思技能。由于这种写法的“意”,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的“意”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这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立意一:剩下一只,留着没用,不如扔掉。立意二:提着一只鞋,让人笑话,不如扔掉。这两种立意显得太一般了,不够深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掉下去的一只被人捡到,捡到一只没用,我扔下去,他就有一双新鞋,这样就可以得出不寻常的立意:为别人着想,坦然面对失去。总之,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意”是内涵,“情”是外延。作文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生活,更需要哲理生活,理性思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情感”在写作中不但作为一种推动力起作用,而它们本身也在作品中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二、淡化作文的选材1、平淡见新奇,以小见大。王安石游褒禅山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写文章却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我们可以从细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的深刻,往往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关于“父爱”是常见的平凡的话题。一学生选取了生活中平凡的事例:“父亲在卖完粮食后选择看病还是帮我交学费的事情,最后他执意不去看病,让我感动得躲在黑暗的屋里偷偷地落泪。文章饱蘸感激之情书写父亲,也在书写对人生的最深切的感受,做到了平淡见新奇,使材料在文章中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旧瓶装新酒,芳香四溢。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显深刻,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近几年升学考试卷中谈生死胡编不幸家庭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在强调写自己的作文中,进行编造、虚构对不对的问题我们且不谈,仅从选材而言,并非写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写小事就难出深刻。如在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中,一位同学写自己对友谊丧失的愧悔,“我”与好友商议好报考同一高中,后由于家庭的压力,成绩好的“我”改报了重点高中而没有告诉朋友,放榜后,朋友知道受了欺骗,两人友谊破裂,“我”当时未能作出适当解释,此后,对友谊丧失的自疚,始终笼罩着“我”。这个题材虽说平常,却揭示了青少年对纯真友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3、材料求独特,别出心裁。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但是,写这一类题材最容易千人一面,平淡无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避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好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选取了“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的事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又如有的同学选取了“醉酒的爸爸”的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这类文章,通过选材的独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大大提高了文章的价值。三、优化作文的结构1、角度求小巧,情感见真挚。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文章角度小巧,“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的故事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又如“一根红头绳”的故事,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事,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等等。生活是殷实的,只要我们在写作中善于选取小巧的、合适的角度,就可以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散步》(七年级语文上册)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参考例文。2、情节求曲折,情感显动人初中的作文训练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效果就会有了与众不同。如一位同学在“幸福”题材中,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回家取钥匙时,“我”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伞,当“我”彻底失望时,不料,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是很受老师们青睐的。3、打破惯性思维,推陈出新。如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又开始了。这一次兔子可是憋足了劲。发令枪一响,兔子就一溜烟跑了。可是没想到,这一次不在森林里而在山上,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山脚。结果,比赛还是乌龟赢了。兔子的眼睛更红了。其实,兔子不知道,除了有力气有本领之外,还需要用脑子。这样,文章虽然取材局限于耳熟能详的故事,由于在使用时打破了习惯的思维方式,也同样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四、美化作文的语言文章的升格除了以上所述的几个角度和方法外,令人回味的文章还必须做好“穿衣戴帽,浓妆淡抹”装饰语言的工夫。当然语言的流畅与否、精练与否也是影响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作文在提升价值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
⑺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余映潮
校园春色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的校园自然也是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片清脆的松柏,它们就像守护花园的卫士一样守在那里,绿油油的草坪充满了生机,好像每根草上都有一个生命在跳动。小花园里,各式各样的花都睡醒了,争先恐后地尽情开放,有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们班正对着这个小花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校园里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一阵阵拂面的春风,风中带着诱人的花香,令人陶醉。路边的小树沐浴着日光浴正茁壮地生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花朵竟然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春风之歌。太阳公公眨着眼睛,好像在问:“孩子们,你们在开舞会吗?怎么不邀请公公我去呀。
⑻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余映潮老师: 先回答刘老师的提问。 可以这样试一下: 首先,我们要关注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中的这些作文教学点并没有关照到对学生文技法训练,但它们起到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学生观察视野和增加学生知识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的内容,提炼出初中三年中学生所一定要接受的文体文类写作训练。比如记叙文,初中学生是一定要接受叙事性文章、写人的文章、游记类文章、写景类文章和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训练的。 然后我们还要根据初中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和中考应试的需要,提炼出若干种适合于初中生学用的文章表达模式。 如果我们能将课文中开阔学生视野的作文教学点、我们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所一定要经受的文体文类训练点和文章模式训练点这三者有机地编织起来,形成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和网络,那就可能真正是用好的系统训练的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三年的训练。 只是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这样去做。 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能是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肯定只是半边户。 另外,刘老师还问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训练的问题,我想这是要做很多潜移默化的工作才能达到有一定效果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多多地阅读千字美文。单纯的课堂作文升格训练一是没有时间做,二是也不可能篇篇做。 问题二:我也任教初三,这个问题我希望得到余老师的指导。余老师辛苦了!余映潮老师: 再回答苏老师的提问。 中考作文训练的过程设计。历来是难题。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简单但也要求做得比较细腻的教学过程。 即:20个作文题复习法。 要求:细细研究本地多年以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再来设计20个作文题。 1)这20个题的设计,要求涵盖考生中考作文应试的各个基本的生活侧面,要求涵盖中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写作(一定要以记叙文为主),要求涵盖中考作文的各种题型(其中包含各种导语形式)。 2)这20个文题,有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10个题,为必做的大作文题,教师要进行细腻的写作技法指导,在整个中考复习期间指导写成10篇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这10个文题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偏怪难的题,一定要有一个写烂了的平俗题。 3)另外一部分10个题,指导学生构思出作文提纲并进行反复修改。拟提纲的训练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上,即指导、要求任何考生在考场上都必须写完自己的作文。
⑼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痛,一是作文教学没有像课本教学一样有章可循;二是作文教学效率极低;三是学生的阅历和素材少表达能力低;四是上面由第三点而产生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来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我认为,这项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优劣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