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作文800字,一种社会现象—毒舌为题
毒舌
超级女声又开始海选了,十年前我看过李宇春她们的节目,那时候还迷恋了一阵子(哈,暴露年龄了……)。今年的评委又有柯以敏,网上关于她毒舌的评论满天飞,不过我想说的是,请不要侮辱“毒舌”这个词,她那叫“没教养”!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姑娘去参加海选,开场前说自己今天感冒了,声音可能不太好,话说一半,柯以敏说,滚吧,不用唱了!我觉得这位姑娘此刻心里一定万马奔腾,脾气再好也得暗里问候她祖宗十八代,但没办法,人家是评委呢,于是这位姑娘堆着笑脸,好声好气的解释道,如果声音不好,希望老师见谅,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
坦白说,我挺明白柯以敏的意思,觉得这姑娘是在为自己接下来有瑕疵的表演找借口,因为感冒,唱的不好也可以被原谅。但是这是比赛,不管你有什么病,唱的不好就是不好,这样才显公平!当然这年头也有很多明星都是哎呀,今天嗓子不好,但是还是坚持为大家表演之类的,我想说,你嗓子不好还坚持表演,是因为拿了人家的出场费,你不唱你好意思吗?但是人家明星都没有受到像这位姑娘的冷遇,总的来说,还是这位姑娘不够红,你红了,就算像王菲一样在春晚假唱,也有一堆人原谅你。
虽然柯以敏此心可谅,但她的表达方式着实卑劣,什么叫你可以滚了?有本事你滚给我看看!那说话时的尖刻模样,语气里透出来的傲慢,都像一个更年期的泼辣妇女。看到她,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领导,一个五十多的老女人,说话的时候也是这幅尖酸模样。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倚老卖老,我是前辈,你是后辈,我说话难听,你又奈我何?
因为此事,很多人说柯以敏毒舌,天哪,毒舌不是形容金星的吗?可是,金星只是直言弊病,何时像柯以敏这般尖酸没素养了。所以说,我一贯见不得老女人耍脾气,直让人反胃。
『贰』 高中作文议论一种社会现象
我看“追星”现象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 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正因为那些Fans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叁』 高中作文现象类怎么备考
高中优秀议论文范文备考版
阅读建议:
(
1
)体会优秀作文的语言流畅美;
(
2
)学习考场作文的思维灵活、视野开阔美;
(
3
)学习优秀作文的文化积淀、思想深刻美。
1
、眼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
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
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
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
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
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
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
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
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
应该那样善良,于是,
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
于是,便有了
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
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
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
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
可见,
欣赏的
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
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
看
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
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
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
残垣、
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
毫无用途。
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
价值,
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
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
于是,
年轻人买下了它们,
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
纷纷购买纪念品。
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
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
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
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
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
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
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
绝望轻生,
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
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
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
精彩。
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
他没有气馁,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
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
每日作画。
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
所以才没有迷失方
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
『肆』 高中作文我看XX现象议论文怎么写
高考优秀作文这种类型的书里有这种题型的,参考一下就可以了
『伍』 近期社会现象高中议论文
谈假文盲的社会现象
在课本上,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冬天在一个车站专供母子上车的地方,几个衣冠楚楚的大男人却站在那里,对于旁边“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却视而不见。车站旁边,站着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十分无奈,却又敢怒不敢言。
看完这则漫画,我感到十分气愤。他们真得是文盲吗?不是吧。当今社会,真正的文盲有几个?真是文盲还会觉得自渐形秽也没有脸面站在这儿。而且,他们中有的人一副干部模样,有的人还故意闭着眼睛,怎么可能是文盲呢?
在生活中,这种假文盲、真自私的行为很多,令人反感。如在公交车上特设的“老、弱、病、残、孕”专席,许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坐在哪里。而当真正的特需乘客上车时,却没有人让座,对于车上赫然贴着的“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标语,许多人视而不见。倒是一些六、七岁还不太认字的小孩,会给他们让座。假文盲们不管,不太懂事的小孩能做,这是什么现象?他们难道连小孩都不如吗?!我想,这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来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感到寒意,是心寒!
说实话,在贴有明确标语的地方装成假文盲去故意违反规则最令人厌恶,比起违反那些没有明确、基本指出的规则,这种“假文盲、真自私”的人是真正的小人。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按标语要求做就会损失很多吗?不会。最多不过是多走点路、多站会儿、多等会儿、累一点儿,可这又有什么呢?久违了这么一点点儿,去做一次“假文盲、真自私”的彻头彻尾的小人,值吗?做一次也许没有什么,但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下去,你真得是赚了吗?不,是赔了,赔上了公德。
所以,我呼吁:不要为了一时图省事儿而做“假文盲、真自私”的小人,哪怕累一点儿,也不能在品德上打折扣呀!
其次,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又是什么助长了这种行为的嚣张气势呢?我想到了那位妇女。她上车的位置被占,而那“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就是证据,真理在妇女手上,完全可以说服那群男子。妇女为什么不走上前去,指着牌子对那些男人说“同志,您们站错了!”我就不相信,那些男人的脸皮就这么后,面对妇女的指责就一点不感到脸红!也许,弱小的妇女并不是男人们的对手,但毕竟,在对于错的较量中,对总会取胜。如果因能力的强弱而改变了对于错的胜负,那么社会成了什么样子?! 华君武先生的《假文盲》生动形象,具有很深的蕴味,他批判了“假文盲、真自私”的行为,同时也告诉人们对待错误要大胆提出,不能因能力而改变对于错的胜负。
不久前爆发的“韩白骂战”闹得沸沸扬扬,在这里,我不谈事件根源,也不论孰是孰非.我不懂文学,当然也就不会争论什么文学不文学的,(这事儿恐怕不是文学争论那么简单咯)只说说从中看到的几个社会现象.
现象一:帮亲不帮理.
帮理不帮亲是中国历代传承的行为准则,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是这样子啦.譬如说吧,某人在街上被狗咬了,这人理所当然地向狗的主人讨要医药费,而往往狗主人只会敷衍一两句,然后狗主人的儿子就跳出来大讲“道理”,接着儿子那当官的老丈人也跳了出来,骂被咬之人撒泼使赖,对狗咬人一事却一字不提.天理何在!“韩白骂战”也是这个样子.先是白烨不止一次说韩寒的文学不够文学之类的话,韩寒看了那些话就骂了白烨,而白烨不答话,然后白烨的哥们跳了出来,接着哥们的儿子也跳了出来......跳来跳去,全是些不相干的人,都只听说自己的亲朋好友被骂了,就不管孰是孰非,这个说韩寒是“红卫兵”,那个要抽韩寒俩巴掌,这都什么乱七八糟啊,典型的“帮亲不帮理”.
现象二:长辈的话就是至理名言.
长辈说:“不对,你是错的.”那么你就是错的.如果你说自己没错并指出长辈的错误,就会被说成叛逆不尊重长辈,然后一群长辈围着你骂(一般地,他们不会耐心教育.还教育个屁,他们连是非黑白都不辨,就他们说的是真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晚辈应该尊敬爱护长辈,但是,我认为长辈并不就是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对那些不辨是非歪曲事实甚至诋毁别人的人,纵然他们的年龄比自己大也不必把他们当长辈来尊敬,而是要大胆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毕竟爱心的泛滥,只会让他们错上加错;等到他们改正了错误,晚辈还是要视他们为长辈,而且加倍地尊敬他们.
现象三:暴力倾向严重.
在“韩白骂战”中,“抽嘴巴”“付出血的代价”等暴力字眼出现频率极高,由此现今社会暴力倾向严重可见一斑.作为长辈,作为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成天个把打啊杀啊血啊等话儿挂在嘴边,这社会的暴力倾向能不严重吗?孩子从长辈那里得到一个讯息:以拳头解决问题.从家庭暴力到校园斗殴再到社会不良青年打群架,难道其中没有值得反省的东西?
以上是我从“韩白骂战”中看到的几个与现今社会现象有关的问题.至于“韩白之争”,我看那是必然的,即使没有韩寒骂白烨,也会有其他人骂白烨或其他胡诌之人,在整个事件中,韩寒不过说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姑且把“韩白之争”看作是现今社会某些长辈(勉强这么称呼他们)心胸狭隘自以为是或不了解后辈,而年轻一代渴望被肯定被尊重的一个见证吧.
『陆』 高二语文现象类作文怎么审题
像狗耳朵一样复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制,没有了以往那女王的气质;泥土也硬硬的,怎么按也按不动。我赶忙把它端进卫生间,给它补了整整三天的大餐!下午上课前,我跑到窗前一看,哈哈,万年青复活了!只见它挺直腰板,高举着翠绿的叶子,好像在说:“看!我的生命力多顽强啊!”
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万年青,我心中高兴极了,多么顽强的万年青,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柒』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和社会现象类作文有什么区别吗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个“新生儿”,也是个“混血儿”。
说它是“新生儿”,因为2015
年全国语文高考新课标甲乙两套试卷作文同时采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是历史性的变化,总体来看是一次进步的改变。自恢复高考后,高考作文先后经历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转变。以发展的眼光看,每次转变都是一次进步。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小,不易偏题,但写作空间小,不易体现个性和创新性;话题作文没有审题难度,写作空间大,角度多,几乎不会偏题,但容易套题;材料作文包括寓言类(或比喻型)、名言类(或启示型)、时评类(或热点型),写作空间适大,角度多,但审题难度高,容易偏题,容易套题,并且大多远离现实生活。所以自2015 年起,考试中心通过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审题难度大、远离现实生活、容易套题等问题。
要论缘起,任务驱动型作文缘起于国外的日常教学与作文考试。“任务型教学”的全称为“任务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最早由维果茨基提出,后来Pica(1993)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
“信息差写作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 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 决定式写作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
“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Opinion-exchanging)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015年新课标甲卷和乙卷的作文分别对应了“作决定式写作任务”与“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
因此,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新生儿”是因为这是新诞生的作文题型;说它是“混血儿”,因为它是我国材料作文和西方任务型作文的合体。考生不妨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简单地看作是有具体任务要求的时评类/热点型的材料作文。我们过去积累的写材料作文的经验、思路和素材依旧是有用的。
二、特质
上文提到,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指令,同时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创设动机是要解决过去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大、远离现实生活、容易套题等问题。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相较于时评类/热点型的材料作文有以下特质:
1、材料提供的内容是一个争议性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材料内容的争议和对立,有时是“你对我错”的矛盾,例如取材于新闻事件的甲卷,考生对“女儿举报父亲违法”这件事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很难写出既支持又反对的论点;有时是“你上我下”的选择,例如乙卷的三人都很优秀,但考生被要求选出更具风采的,不能说他们都很有风采或都没有风采。
2、任务指令有明显的对象意识。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强调写作对象,也不引导学生考虑怎么写容易让读者接受。往往只在语言上指导怎么写能吸引读者,或者用什么材料能让读者觉得你厉害。尤其是,过去所考虑的读者仅仅指阅卷老师。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会明确要求选择写作对象,甚至可能指定写作对象。例如甲卷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那么虽然阅卷的还是老师,但是你的文字表述应该要明显的体现出是针对具体对象的。写给小陈和写给老陈,写给当事人和写给警方、媒体的文章,措词、行文肯定要有所不同。
3、根据不同的指令选择相应的文体。15年高考后,很多脑残考生跑到作文题原型女生的微博下爆粗口,因为任务指令是写成书信体,而很多考生不仅没练过甚至没学过。今后不排除出现其他文体和格式,例如倡议书、建议书等等。考生需要对各类应用文体的格式有所了解。
三、写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提到了两条总纲性的建议:“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句话应成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的总纲。即让考生在具体情境下引发思想交流,以小见大,从日常事件中洞察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与细化。所以在写法上要有两个意识:“就事论事”和“以小见大”。
1、就事论事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有针对性,一般要求“对于以上事情”说理,所以考生要以“就事论事”为主,谈清楚事件本身的对错、优劣。不能离开所给事情架空说理,更不能不能另起炉灶自说自话。
以乙卷为例。这个题目如果出成过去的材料作文,通常是这样的:
对于“当代风采人物”评比,有人认为是有创新力,为科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有人认为是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的人。也有人认为是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传播美的人。对此你怎么看?
在立论时,你只要围绕“当代风采人物”这个核心,可以认同甲,可以认同丙,可以都认同,也可以都不认同提出新观点。就如同上一段说的,写作空间适大,角度多。但很容易套题,“创新”、“敬业”这类作文高中生一定做过不止一次。
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论就不同了,你必须从甲乙丙三人中选择一个,不能都选,也不能都不选重新提名一个。更不能不提甲乙丙,空论“风采”、“创新”、“敬业”等。
此外,“就事论事”时要特别留意任务指令的用词。乙卷的任务指令是“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关键词在“更”。这就意味着你要写的不是一篇证明“甲体现了当代风采”的材料作文,而是一篇证明“甲乙丙都体现了当代风采,但甲更符合”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证明“好”很简单,证明“更好”就非常难了。
2、以小见大
如果一件事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纯粹是偶然的、个别的,那么对这件事的思考、议论就是无意义的。我们在以“就事论事”为主体之余,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别看到普遍,通过表面看到深层,通过现在看到过去和未来。具体来说,考生要选取一点深化、细化,并通过概念辨析、多维度比较、探寻问题根源等方式呈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
例如甲卷女儿举报父亲违法,就可以上升到“情与法”、“私与公”的高度,与时下提倡的建设法治社会的治国纲领相联系。
“以小见大”是为了是文章的内涵升华,升华的部分一般不要作为主体,否则容易犯偷换话题的问题。
最后用欧阳国胜老师的话来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作文应把握紧扣任务指令、不简单粗糙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中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的说理方向,要注重“倾诉自己,呼应他说;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的说理原则。从阐释型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涉及思想与观念的变化:从写作材料到任务指令,从针对性到对象感,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等,都意味着现代语文思想的变化。因此,我们也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变革。
『捌』 围绕抢的反应社会现象的高中作文800字
可以学习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以及提倡不能围绕抢
『玖』 高中作文《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
望穿心灵的迷雾
为什么干瘪,瘦小,无光的种子能长出饱满、金亮的玉米,而饱满、金亮的种子种出的玉米却大幅减产呢?因为决定玉米品质的不是种子的外观,而是种子内部的基因,基因才是种子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要想明静通达,就要有双望穿心灵迷雾的慧眼。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一次,子贡重金赎回鲁国人质却拒绝赏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救了落水儿童并接受了对方的一头牛,孔子反而表扬了他。众人不解,孔子解释说,子贡富有,不在乎这些钱,可这却让那些也想赎人却又不富裕的人左右为难;子贡接受了牛,会使更多的人因此行善。孔子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他那智慧的双眼穿透了心灵的迷雾,才能到达圣人之境界。
做事如此,待人亦然。
西晋时左思相貌丑陋,天资驽钝。因此备受他人的轻蔑,歧视。左思却在众人的讥笑中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到二十岁时,他决心写一篇《三都赋》。当时的洛阳才子陆机听闻此事后,大声讥笑左思说,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糊酒盖。可是当左思的《三都赋》发表出来以后,不仅陆机哑口无言,而且时人竞相传阅,洛阳纸贵。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众人起初只注意到了他的外表,却忽略了他的勤奋本质,直到《三都赋》发表才幡然醒悟。
王安石的邋遢不羁,鲁迅的不修边幅,爱因斯坦的蓬头垢面并不会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人物。相反,而今的某些人却过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和物质上的条件,却轻视了对自身思想,文化,道德境界的追求,这样浑浑噩噩于世,只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更突显了拥有一双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慧眼的重要。
人世间万事万物纷繁复杂,我们之于世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想要达天地之境界就要看清自己与世界的本质,愿人人拥有一双能望穿心灵迷雾的慧眼。
美,不一定美
夕阳无限好,可惜,夕阳西下之后,明媚成了黑暗。
美,不一定美。像那鲜妍的罂粟,千娇百媚,却是害人的毒药。而那浅浅淡淡的桃李树,虽是不言,却下自成蹊。人们常常在意外表,因为美丽的外衣总会令人愉悦,丑陋的皮囊会让人生厌。人们也总是认为美丽之下还应是美丽,丑陋之中还是丑陋,这种可怕的意识如一张密致的网,网住了人们望向青天的眼。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一张绝世良弓,他的朋友劝他在上面刻上花纹,涂一层金粉,这样才能让良弓更加完美。这个年轻人觉得有理,便花重金请人在弓上好好雕刻了一番。结果,这张弓仅仅被拉动了一次便断了。华丽的装饰品终是无用,而其貌不扬却可能是绝世佳品。美貌,真的会迷惑人的神志,美,不一定美。
外表不应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依据,外表也不应该成为人们断言优劣的凭证。干瘪的种子,长出的会是颗粒饱满的果实,而颗粒饱满的果实,种下得到的却是干瘪的种子。物亦如此,人亦如此。拿破仑驰骋沙场,征战四野,锻造了一个时代。而这样的英雄,身高却不足一米六;拜伦,用笔尖触碰着时代,为理想奋斗一生。而这样的浪漫诗人,却天生跛足。外表不应决定一切,不美也许是最美。
人的主观其实很不可靠,因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外表。红楼中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凤心狠手辣。贾瑞的郁郁而终、尤二姐吞金自尽,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她的美,是毒药。而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面目丑陋,身体畸形,被人们称为“野兽”。而这样可怕的人,却有着一颗圣洁纯美的心。他虽不美,却魅力无限。
美,不一定美;不美也不一定不美。美丑之分,不应在外表,而应在内心。虚有其表,再光鲜也是无用;其貌不扬,却可能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