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议论文以英雄为话题800字
千古多少英雄,长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泪,感慨入杯酒残尊。空余壮志豪情,一朝血洒,悠悠。
——题记
青梅煮酒,为论英雄。然而,如何为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曹操对刘备如是说。原来,英雄需要胸怀,需要谋略。再说西楚霸王项羽,曾经也何等辉煌,最后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无法逆转。红颜知己生死相别,自己也挥刀自刎乌江边。倘若他能学越王勾践,肯卧薪尝胆,那么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种写法,然而他不肯渡江,《霸王别姬》也成了京剧中永远另人惋惜的一幕。所以,英雄必应能屈能伸,能吞能吐,方能成其大业,成其英雄。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原来,英雄需要心系黎民。张忆谋的电影〈英雄〉虽然是虚构了几个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英雄形象。电影中,无名为了天下的百姓而放弃了刺杀秦王,尽管最后死于万箭之下,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下的安定,此谓真英雄。在中国冗长的历史中,多少个朝代更替,这样的英雄也无须我细数,就让凛冽的长风缅怀他们。所以,英雄必应以天下为重,方能在百姓心中树立不倒的丰碑。 英雄是一座高山,每个壮心不已的人都在艰苦地攀爬。当终于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山顶,可以俯视别人的时候,他们似乎拥有了别人一生甚至几世都无法得到的东西。可高处不胜寒,英雄们享受的最多的其实是孤独,还不如当初在山脚下仰望。所以,现实告诉他们,英雄必应耐得住寂寞,在所有人都退缩的时候,他能毅然地前进。
那么,拥有了以上条件,是不是就能成为英雄?不然,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现实的契机,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那就只能是有心无力,壮志难酬了。在安定的年代,英雄也只能砍砍柴,卖卖菜。英雄似乎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㈡ 论英雄作文800到一千二字
1894年——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民都不该忘记的日子,因为就在这时甲午战争发动,无数人死于日本人的刀下,这场战争正式拉开了为时51年的侵略战争,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一百多年前年前那日寇侵略乐清的场面,也看到了日本,这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我想,日本的侵略,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日本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南京大屠杀,侵略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这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还有圆明园,这又是一个令全中国人民为之愤怒的事。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 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十五国先后侵略我国领土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㈢ 细节论英雄800字作文
稍加修改,节选择下就了
历史的细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斗转星移,又有几多故事,曾经扭转乾坤。惊涛骇浪,人人都已然侧目,莫不感慨于斯;而涛之所起、浪之所源,却原是涓涓细流、微微绵力!
沧海桑田,恒河沙数,我们取出今人的放大镜,对着其中一滴五彩的水珠、一片多棱的贝壳,仔细去把玩、品味,就不由使人感慨系之:苍茫寰宇,冥冥之中,细节之力、细节之功,绝然不可小觑。
启功先生一首《贺新郎"咏史》已然说尽个中味道:“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尘一片。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
2006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一套《世界周刊》栏目的一期节目题目是《小纽扣,惹大祸》。说的是1812年拿破仑六十万大军征伐俄罗斯,面对长驱直入的法军,俄沙皇亚历山大自焚其城,阻断入侵者的供给,拿破仑大批军马死亡,拿破仑军队饥寒交迫,其中大部在严寒中冻死于野,仅2700名幸存。此役之败,后人追究过去,以为纽扣之故。话说拿破仑军,当年制服鲜艳考究,后为节约经费将衣服上绘有“帝国之鹰”的铜纽扣一律改为锡制。锡制品在13.2度以上便与铜一样坚硬,但在遭遇零下33度奇寒后,必然化为灰沫。于是,法军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冰天雪地里,不得不常常敞胸露怀,将士冻死也就顺理成章。
虽然说,拿破仑的部队侵入俄国,其败不可能全在于区区纽扣,但纽扣这一细节对部队非战斗减员起了重要作用,至少成为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元素。
另外一位挑起了全球性的战争的希特勒,本来早早就被反战组织暗杀,这个世界不知少丢多少性命;然而,执行1944年4月20日的这次暗杀计划的施陶芬贝格伯爵,半路上的一次迟疑,导致希特勒虽被炸伤,却“天不绝曹”,历史在这里没有按和平者的意愿而出现拐点。原来,这位前去执行暗杀任务的施陶芬贝格先生,虽然万事俱备,有机会进入希特勒主持会议的会议室,放置了炸弹的公文包也放到了希特勒身边的桌下,但是因施陶芬贝格伯爵本是独臂英雄,且剩下的一只手也被炸去了两根手指,因此装有两颗炸弹的公文包实在提不动,行至半途思量再三还是减下了一颗,自然炸弹威力大减。希特勒命不该绝。二次世界大战本能尽早结束,让数十亿人民为之惋惜。
事后,希特勒不仅报复性地捕杀了5000人,而且更加残酷地清洗反战阵线,更多可能的阻止战争的策划自然流产。历史啊,该怎么写,又可以怎么改,无一不与小小细节紧密相关。
中国历史上哪一朝哪一代的变化,哪一出不具有典型的戏剧性?仔细品味,其中总有一些细节,让人掩卷后便会陷入沉思。
就说华夏的形成,没有依据否定它与黄帝、炎帝、蚩尤、尧、舜、鲧、禹、皋陶、伯益、启息息相关。历史是不存在“如果”的,但今天我们暂且“如果”一番,看看华夏可能会是怎样的演变,中华大国可能会是怎样的命运?
黄帝时期,华夏已具雏形,如果当时黄帝不会推算天文,如何展现他过人的聪明能干?
如果他不懂造车船,如何以实用的生存技术使人敬仰?
如果他并不精通医学无能与神医歧伯研究出一套治病方法,有没有可能成为部落首领?
如果他不是娶嫘祖为妻,如果嫘祖并不会养蚕、织帛,有没有机会使黄帝能长驻部落首领之位?
如果炎帝所部更为强大或“阪泉之役”胜负改写,炎帝部落有无可能与黄帝部落合并,是否就不会产生“炎黄子孙”之说?
传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战,如果黄帝无能搬来天女驱散风雨,那么今之中国会不会尽是蚩尤之后呢?
尧是黄帝的玄孙,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如果尧没有“禅让”的品德和制度, 历史上大概不会有舜帝的存在了吧?
尧的时期如果不派鲧去治水,如果不是九年治水未果,就不会出现走上历史舞台的禹,至少不会有能继舜位的禹了么?
禹的晚年有合法的继承人皋陶,如果皋陶寿命稍长,就不会让凿井出名的伯益继位?
如果伯益的过度政权不存在,那么是不是就存在禹的儿子利用世袭势力夺取最高权位呢?
如果禹的儿子启继续尊重“禅让”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或许就不叫“夏”了吧?
历史本就是一根巨型的长链,朝代交替算是长链中的大环,大环之中又套一组组小环,深究下去则全是历史事件中的若干细节。
再说秦始皇统一中国。谁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提是,“商鞅变法”使僻处西边的秦国由弱变强而地广主尊。“商鞅变法”不仅使赢政13岁接位时就已然是实力最强的秦国之王,而且商鞅试行推广的君主集权制、郡县制、官僚爵位制、“什伍”编户、刑律、土地私有和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形式等,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商鞅服务于秦孝公之前的一段故事大可成为中国封建历史巨制中的重要细节。
商鞅本是卫国贵族,自幼拜李悝为师,学成之后先到了魏国,做了魏相公叔
㈣ 论英雄 议论文900字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回并在批驳的答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㈤ 不以成绩论英雄 高三议论文作文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图画,那困难则是绘制图画的彩笔;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困难则是一朵时起时落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尊雕像,那么困难则为是雕刻塑像的雕刻刀。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困难如同一个石磨,有的人却在石磨上苦苦挣扎,其实克服困难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老牛一样的勤奋,老虎一样的毅力,狮子一样的野心,就能战胜困难,我就有切身的体会。
那还是五年级的事了。一日,我在一本奥数书上看见一道问题:“甲乙两人在A,B两地相向而行,A,B相距21千米,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用34小时,甲比乙多行9千米,问甲,乙速分别是多少?”一下子便把我吸引住了,真是一道有趣的题目!我兴冲冲地做了起来,可不一会儿,我却觉得不对劲了,求第一次还好算些,求转了一圈后,第二次相遇这怎么算呀?我一下子难住了,用了许多我认为可以的方法试着解题,可仍是求不出正确答案。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几大张草稿纸被我用完了,可却一点头绪也没有,急得我焦头烂额,汗珠一滴一滴从额头上掉了下来,渐渐地失去了信心,索性停笔不写了。
奶奶见了,跑过来疏导我:“雯洁,你遇到这么一点小困难就败下阵来,那以后人生道路中还有那么多困难你又该怎么办?现在你就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呀!”我听了奶奶的话,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也明白了奶奶说的话,便又提起笔,静下心来思考。我试着画图将意思表达出来,顿时灵光一闪,甲、乙两人不就共行了三个全程吗?!我想到了这一突破点,顿时信心倍增思路如同流水般向我脑袋涌来,经过一番计算,终于求出了这题的答案。
我更是欣喜若狂,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开心地叫喊着,庆祝着我战胜了困难。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困难如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
㈥ 论英雄作文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古今中外,可称之为英雄者,寥寥可数。
随着时光的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那个战火蔓延硝烟弥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跨步走进了新时期。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少需要牺牲的时代,奉献是英雄和模范们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实这是对英雄的误解。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奉献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同的层次。哪个时代都有见义勇为、舍身救人;哪个时代都需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鲁迅曾经说过,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个时代远去了冲锋陷阵的机会,抛去了闹革命促生产的蛮劲儿,不见了革命小将的造反有理举动,能有的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慵懒生活。习惯了安逸与漠然,如何在内心里激起那种一呼即应的使命感,如何在简单的生活里保持高尚的操守却成了一件难事儿。
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搭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19岁。他们的生命永远19岁,他们的青春永远19岁。
且不必说他们是八零后,亦不必说他们是大学生。仅仅他们站出来的这个举动我们就该为他们鼓掌,呐喊。而他们不仅站了出来,还用生命向我们证明这代人,并不尽如世人眼中所谓垮掉的一代。我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我们的身上也留着英雄的血,英雄的精神。
鲜活的生命已经化作尘埃,他们用生命做出的呐喊却久久回荡在我们耳边。唤起我们心中沉睡的真神。
真爱大爱,不只是挂在嘴边,写在纸上的。浮躁与喧嚣可能会模糊我们对于梦想的坚持,挫折与磨难可能会阻挡我们迈向成功的彼岸,唯有道德的底线和灵魂的救赎不能放弃。
英雄,从来就不只是活在历史和记忆里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微不足道却举足轻重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安生,倍受感动
㈦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高中)
如满意 请采纳 谢谢 自信源于成功的积累,又是未来成功的基础,因此人需要一点自信,然而自信却未必就是理性的状态,自信失之理性也就变成了狂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必然性,许多不可把握的同步性搀杂其中,对结果的成败可能造成重要的影响,成败不可以被生命的主动完全把握,因此才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之说。成者未必英雄,败者也就未必狗雄,这是个当然的理性结论,然而因为成败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这样的说法许多人并不接受,现实理性具有更高的层次,难道这个结论本身有什么问题吗?
成功的人往往把成功归于自己,而失败的人则常常把失败说成是天意,前者容易认同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而后者则不以成败论英雄为自己开脱,这是人性本我的当然表现。双方各执一词,失败者因为气馁,成功者因为狂妄,两者其实都是因为自身理性的缺乏:一个是漠视了同步性的作用,一个又是夸大了过程的同步性。
昆鹏展翅尚须乘风趁势,没有适合发展的环境,我们又怎么可能成功?我们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任何成功都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环境我们可以依靠理性去预测,但是这种预测永远没有绝对,一是环境在上地不能被绝对把握,二是我们的理性永远没有自身的圆满,所以理性强者还要机缘巧合才能达到成功,撞运气或者时运不济,成功或者失败都不完全决定于自己,因此失败不能推卸责任,成功也不能贪天之功归于自己。
成败不是简单的天意,行为的结果包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渗透了生命的主动,因此谁都不具有自身的绝对,同步性不可把握却可以改造,生命主动必须接受同步性限制,两者就此实现一种平衡,以改造后的同步性构成事物的前提。同步性之后进入必然性过程,必然性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对它的认识和利用,实现对再后同步性的改造,这本身就是生命主动的理性状态。认识和利用必然性改造同步性,是生命主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它包括人们主动的意识和行为,显然前者是理性的形式,后者是理性实现的状态。过程和结果的状态相对,同步性和生命主动共同左右成败的作用才得以连续,显然只有其中的理性,才是生命主动状态的根本,它因此构成英雄的本质。
如此我们就发现了理性的作用,因此就可以客观地结论:人们行为结果的成败,一是决定于自身的理性状态,二是环境不可绝对把握的同步性,两者都没有自身的绝对,只有它们综合作用,才能成就行为结果的成败,但是二者的作用并不等同,理性因为是生命主动的状态而具有更大的作用,只是它没有自身的绝对。成败因此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但是又和自身的理性有着更重要的关系。人类理性永远没有圆满,但是它却是个永远发展的过程,因此行为结果的成败,将越来越多地决定于自身理性,同步性虽然不可以绝对把握,但是理性却可以尽可能地实现对它的改造,包括事业开始的环境选择,实质上都是这样的过程,可见同步性对理性的制约,只具有极端绝对的意义。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却已经是行为结果的现实状态,如果我们剔除过程中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就剩下了原因结果的必然性,这就是通过理性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范畴了。不管成败有多少是因为自身的理性,它却当然地是理性实现的状态,成功自有其成功的道理,失败也自有其失败的原因,如此成功者一般就是英雄,而失败者起码还算不上英雄。这样的结论究竟能不能成立呢?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只要依靠自身理性获得成功,英雄的称号就当之无愧,如果是碰了运气而成为英雄,那这英雄才要打些折扣。
看来英雄的内涵还需要分析,我们因此把英雄分为两种:一是理性的英雄,二是现实的英雄,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从理性英雄的概念分析,它显然应该不以现实的成败而论,而现实英雄直观地与之相反。如此我们就可以结论,理性英雄不以成败而论,现实英雄只以成败而论,两个看似对立的结论,一经这样的划分,居然各自有它成立的范围。可是经过了这样的分析,我们还能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呢?如果只有分析而没有总结,那这个问题我们等于没有回答。
分析是总结的前提却不是结果,否则我们就成了多谋无断的袁本初,分析是寻找事物的差别特征,那么总结就需要找出事物的相互联系,因此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理性英雄和现实英雄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人类行为结果的成败,决定于理性渗透其中的生命主动,以及不可把握的同步性的双重作用,理性作为其中之一的要素,已经对成败构成了影响,因此它们之间现实地存在关联,一般理性强者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理性英雄一般会成为现实英雄,只是这个结论不能绝对。如此我们也就可以推论:一般情形下,可以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英雄已经是一种统一性的概念,它根本的含义是理性英雄,在概念的状态上却包含了现实英雄,以此构成概念上的统一性。
决定成败的另一个条件,对这个结论并不构成否定,只是造成了它的逻辑或,因此对这个结论的否定,只是一种绝对和极端的否定,没有一般和普遍的意义,而且因为人类理性没有圆满,它才能实现自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我们在绝对意义上无法把握,因此也就不再属于我们英雄的本质,理性是英雄与否的根本原因,因此只造成对“以成败论英雄”的绝对的否定。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理性决定成败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同步性的作用却相对地越来越小,因此一般意义上“以成败论英雄”的结论,已经是绝对的相对。
不过现实还是理性发展的一般阶段,人们普遍的理性还远没有达到极限,人们之间的理性状态也有较大的差别,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作用还很重要,“不以成败论英雄”,因此有着一定现实理性的合理。不过只有不可把握的同步性对成败影响很大,现实成败与理性状态出现严重错位,我们才能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这是相对的绝对,我们总不能反过来说,成功者不是英雄,而失败者倒是英雄了,那简直就成了笑话。
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肯定了要“以成败论英雄”,却又不能绝对它的结论,这正是混沌哲学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它是混沌哲学二重定律的一般性结论。那么我们怎样现实地运用这样的结论呢?这里仍然要强调混沌哲学的理性标识:因为理性缺乏而致失败,当然不能算是英雄,因为不可把握的同步性而致失败,不能说他就不是英雄。其实英雄本来就是个相对的概念,现实地没有成为英雄,已经说明了其理性缺乏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现实地具有层次差别,不能说一个侥幸成功的人,比较一个不幸失败的人就英雄,因为他们很可能有着理性状态和现实成败的错位,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才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理性永远没有完满,因此无论怎样成功,都不能算是绝对的英雄,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去狂妄,不幸失败也不能说就不是英雄,自然也就用不着气馁了,这是现实理性下基于英雄本质的基本结论。成功者自有其成功的理由,失败者也自有其失败的道理,只不过成功者不能因此狂妄,失败者也不必为此气馁,因为狂妄和气馁本身,都标志着自身理性的缺乏。气馁是否定生命主动的怯懦,当然地缺乏理性,狂妄也不同于生命的张扬,它同样是理性缺乏的表现,无论狂妄还是气馁,因为理性缺乏的状态,都必然性地招致未来失败。
一般人因为成功而狂妄,因为失败而气馁,这是理性普遍缺乏的一般表现,其实反此才是理性一个更高的层次。因为成功而狂妄,只能说明其成功过程的侥幸,及其自身理性缺乏的状态,因为狂妄看似自信,其实却是为了掩盖理性缺乏的自卑,不能正视自身,狂妄的结果只能是未来惨重的失败;因为失败而气馁,更是理性严重缺乏的说明,这不仅说明了现实理性缺乏的状态,而且是对生命主动的根本否定;虽然失败而没有气馁,虽然成功而不去狂妄,反而是对自身理性的正视,成功者因此继续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也因此变成了成功之母,这样的人不管现在如何,他早晚有一天会打开事业成功之门。
其实成败只是相对的概念,人们生存状态有两个基本的指标,一个是社会的层次,一个是具体的环境,不能以它们任何一个指标,单独地说明成败,而这两者的状态综合,又往往是反向的结果,因此没有人绝对成功,也没有人绝对的失败。这个世界没有人是英雄,也没有人不是英雄,有的只是生命主动实现的状态,狂妄之极和怯极而狂强行划等,那时候也就分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雄了。
㈧ 以"论英雄"写一篇作文
昨夜已不再来;今天寂寞难耐;明日未知如何,一天一天走过来.春雨潇条南国风,夏日烈晒北国情,残卷风云人唯独我在诗画中!生,南国万绿遍红,怡醉其中,顾品美酒论英雄! 荆轲刺秦人人颂,感叹其有勇亦无谋,死之安寝?荆轲之举故为人赞.然,秦王即死,哪有国之一统?试问荆轲是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三国赵云救阿斗,云之勇,谁人不知,不晓?为其忠义感慨,然阿斗又如何?不爱江山爱美人,玩世不恭送前程.可笑!云之勇猛忠义用错了对象,即死又于心何安.只是可怜那诸葛亮没能听刘备一语,“吾儿若扶不起,请军师代之”.我至今仍不明白刘备这话的含义,他是在试探诸葛亮的忠心,还是在暗示着诸葛亮不要起异心.历史英雄举之不完. 论英雄,谁属天下英雄也?唯有国存!南国,北国属之一国,千山万树不比百万雄狮气宇宣昂?树之绿荫不正在庇佑着我们?国之孕育人民,民之取之于国,其之伟大,可为英雄呼?国之生长万物,貌美胜画,倾国倾城,此为英雄呼?国之强壮,持刀披挂,昂然耸立,不畏艰辛,此还不为英雄呼?论英雄,天下英雄多如其,乃有国之威严谁人比,莫问天下英雄事,只感国人两相依! 为国生,为国死,为国奔波一辈子.吃国粮,挡国难,最后死在枪杆上.以为英雄我之何如?
㈨ 勿以成绩论英雄800字作文
纵然李白际遇坎坷,痛饮狂歌赐予他如虹剑气;纵然杜甫辗转流年,风蚀霜刻赐回予他沉郁顿挫;纵然答苏轼历经劫波,明月清风赐予他超迈骨骼;纵然辛弃疾官行险恶,烽火洗礼赐予他表里澄澈.正因着课本里有了如此鲜明的命运与性格的冲撞演绎,唐诗宋词才抖去了寡然无味的埃尘.他们的人,他们的诗,他们的时代,跟随这起伏不定的一呼一吸,扣住墨色的七弦琴,奏出抑扬顿挫的旷世的五音.
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是凡俗官爵俸禄、尘世光影浮云相争落成的成败,人走茶凉;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是通观古人来者、皇天后土留取的丹心正气,死而不亡.回到课本中失意文人的去留之争,我想与其计较成败,不如信仰英雄.
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文人气节的“成”.
鲍照一生隐忍九品中正的痛疾,仍有拟诗不辍的意气;孟襄阳一世布衣,终归鹿门,却存宁静淡泊的清气;李煜亡国身死,仍留一句春华秋月的绝唱,不堕才气;岳飞含冤不雪,怒发冲冠灌一曲满江红,倾注千秋正气.仕途可以重峦叠嶂,命运可以坎坷峥嵘,真的猛士却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微漠的悲哀,将气节和傲骨在汗青上留下,那诗词是如同其人一般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