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靖江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一、关于文言诗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诵读。文言诗文的诵读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学好文言诗文。
2、重视文言基础。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积累,重视文言句子的翻译。学习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都应该紧密结合语境,应尽量避免过多的语法分析。
3、重视积累和运用。文言诗文教学要加强背诵、默写训练,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警言佳句,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平时应加强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效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形成系统。
4、注意整体感悟与欣赏评价。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整体感悟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与评价,避免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
5、教材中的“课外古诗文背诵”不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课外古诗文背诵。每周背诵古诗文2首或2篇。
二、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十分重要。不应该忽视现代汉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可以随文学习,也可以专题学习,科学训练。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
要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多音多义字的辨别要加强训练;继续扩大识字量,达到能认识3500个常用字,并能够正确工整地书写,有一定的速度;能够修改常见的病句;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掌握。
三、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学生接触文本是阅读的伊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与文本对话。
2.重视“整体把握”。从学习目的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本。其中包括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思路等。
3.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品味语言。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5.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对有关学习的内容的统一认识,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二者不可偏废。
6.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几种常见的文体(各种文体的阅读要求见《课标》11页)。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并掌握精读、略读、跳读和浏览的方法。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7.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中,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教师、学生、文本等只不过为学生的个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8.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的引领和促进,应包括必要的点拨、讲授、方法的指导、思路的启发以及评价等等。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要简单地废除教师必要的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不要把学生的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9.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自觉搜集信息,记读书笔记等习惯。
10.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三至四部名著。读物来自《读本》、《名著名篇阅读欣赏》、《拓展阅读》等,每周至少要背一篇名篇或美文。
四、关于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2.写作要紧密联系生活,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中取材立意。
3.作要有真情实感,积极引导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养。
4.关于作文评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小组互相评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可以从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互相学习。
5.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写作指导与作文讲评。指导,重在写作前的思路启发,讲评应从写作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作文评改等多方面加以评价和指导。
6.写作教学要从初一到初三形成系统,做到序列化和专题化的有机统一。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6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体现了“三个维度”过程目标,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相互的渗透,溶为一体。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语文教学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走进交际的情境。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陈设有关的实物,制作有关的道具,利用录音、录像等渲染气氛,以及教师学生的表演、语言描述等等。
2.注意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它是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过程。
3.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4.多给学生交际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教师应努力做到,一方面坚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活动。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目标的综合,它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体现学科间的综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应主要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不应该是组织者,也不应该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学生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指导包括:计划指导、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等等。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七、关于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具。如: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多媒体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正逐渐地代替了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等,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手段,代替不了语文教师的板书。我们应合理恰当地使用,不应该以此代替文本,代替学生的阅读。
八、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加以评价。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口试、笔试、课堂观察、课堂检测等等。
九、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展览馆、报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我们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靖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继续阅读
② 怎样让作文教学达到有效的目标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的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2、作文训练的无序性。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的事倍功半。 教师对写作有一定量的训练,随笔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在这些教学状态下,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 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同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新课标》课程定位中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 从《新课标》而言,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活动。 从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所谓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质量高,令人满意的最大效果。所谓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认为,这个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资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认为:“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传递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境中的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动力活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教师所承担角色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就的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判断。教师一定要根据以上几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三、实施作文教学“有效”的途径 有效作文教学的展开关键看教师,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判断:以下我着重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任务选择————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 1、教学目标的有效------作文教学呈现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师着重于学生的原生态的写作,他们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养料,这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为我们的生活与作文训练不可能同步进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给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意性。另外,从我从教学校的学情来看,学生对于“怎么写”的困惑比“写什么”更大。所以,我认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呈现系统、有序的教学。 那么,如何呈现有序呢?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从作文能力的培养着手,将这个有序细分为:观察能力(积累素材能力)的培养——构思能力(审题布局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从文体的角度来形成有序:记叙文能力的培养——说明文能力的培养——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序无定法,而这个序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你所面对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级以后,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对议论文的写作认识模糊,写出的文章会出现“非驴非马”的不知是什么文体的作文。于是我就将高二作文教学目标定在“能写规范的议论文”。为了完成这个总目标,我再细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l 学习“证明观点型”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开卷有益》、《要慎独》------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又要分几步:学习布局文章结构;学习组织材料论证观点;学习利用材料评析观点。 在整个议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这几步如地基一般尤为重要,而每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几节课循序渐进地来组织教学。本着这个序,在教学中学生只要是能够完成每次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目标就算达标。这样抓住关键点,一次作文训练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目标明确,练有所得。 l 学习“选择自己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知足者常乐》和《知足者不常乐》;《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学习“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针对一则新闻或一个寓言故事自己确定观点并展开论证------ l 学习“论证比喻性论点”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剪枝却为树成材》------ l 学习“关系类题目的写作”:比如《付出与索取》、《幸福和忧患》、《一步与一生》、《走和停》------ l 放手“话题作文的写作”:在学会了行文的章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现个性。话题作文的题面不直接表明立意倾向,不提出观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立意 l 强调行文的“思辨性”。这一点是对高二下学生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将“让学生的文章体现真情,展现真思,闪现思辩的光辉”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比如在写有关“爱”的话题作文时,很多学生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展现爱的层面,文章呈现的只是充满了爱的一个个场景,缺少对现象背后的思考。而有些学生就拥有属于自己的较为成熟的思索:有学生从“爱”这个字的繁体字入手,繁体字的“爱”表示两只手从身体里把心捧出来,就是说爱要“用心”,然后再从心拓展为爱是真心、爱是忠心、爱是同心-----;有学生认为爱是无私付出,而有学生认为爱要双向才是完整的(思索子女只有感恩于父母,与父母之爱形成双向的回环才是完整的);有的学生开始对社会冷漠现象展开思索:“是屋外的铁门锁住了人们的爱,还是自己的心丢失了爱”;还有学生从“爱”与“喜欢”两词的区别去进行思考------ 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次训练都应是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达标”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所在学校、班级学情的特点确定自己作文教学的序,让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有特定的目标训练,保证作文训练的有序、科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的有效-----作文练习呈现多样性 如果作文训练只局限在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肯定是不行的。教师要多进行几十字或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训练,让写作练习呈现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而这关键要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资源,让我们的教材给我们的作文练习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l 遣词造句训练:这种训练需要的时间很少,教师可以利用好平日的课堂教学多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是一种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行为,学生会逐渐对自己的语言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别了,哥哥》一文,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填词句练习: 殷夫不要_______,而要_______,他想象普罗米修斯________,即使_____,也________。他的别,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l 以读带写训练:阅读和写作,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后者着重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的美,对学生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教师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坚持以读带写,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有限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有效方式。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这些形式: 缩写。它能训练学生精简文字的能力,这种方式较适合小说这种体裁,如《项链》等课文。 补写。这种方式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令其能专工于人物、景物细部的描写、刻划,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补写《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雨夜画树叶的情景。 改写。这也是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的方式。如将柳永的词《雨霖铃》改写为一个分别场景的描写。 仿写。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的语言是在不断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比如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仿写《______的秋》 写串联词。这种方式更有实用性,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比如假设学校有一场文艺演出,让学生为主持人在《窦娥冤》和《西厢记——长亭送别》两个节目中间写一段串联词。 l 一文多题训练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训练的角度设置不同梯度的作文题,一文多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阅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后我布置了三道选做题 1、概述文章的主题 2、《瓦尔登湖的美》 3、《他,是幸福的》 三个题目是按照学生的程度分为三档,1题是完成阅读任务,训练学生概括能力,2题是感受并再展现瓦尔登环境的美,3题是真正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心田。无论选做何题,训练的角度虽有不同,但每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从而认真写作。 再比如学完《告别权力的瞬间》,我也布置了三道选做题 1、课外阅读有关华盛顿的文章,积累素材 2、半命题小作文:为官一任,就要________ 3、半命题小作文:________的瞬间 这三个题目第一道是拓展学生阅读,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自己的论据库;第二道训练的是议论文组织材料论证论点的能力,第三道题目针对的是记叙性文章细节描写的训练。 一文多题的训练,有时可注重学生不同的程度,有时可关注各种文体的写作,它与遣词造句、以读带写训练一起以写作多样性夯实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成为我们教学方式的切实有效的抓手,而教师对于这种切入点更小的作文训练,更应是“观其大略”,注重讲评,而不是“精批细改,追求完美”。 3、教学评价的有效-----作文评价呈现分层性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对作文主体的关注,提出“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从而确立了学生是作文主体的作文教学理念。如果学生的学习智力被充分地调动,就能有效地学习,而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往的作文课堂训练,教师总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判断学生的高下。其实,这种评价欠于公平。例如,按照高考作文70分的评分标准,以往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如果得到三类上的49分应该是并未达标,而以往写作基础很差的同学如果得到49分应该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实施分层性评价是一种尝试。 l 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擅长写作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长于抒情,有的孩子长于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写作的状况,才能进行有效地分层评价。 l 让每位学生的头顶都有一个“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苹果。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下,不会写作的同学怕写作文,认为自己写来写去写不好,永远写不好。而会写作文的同学每次都得到表扬,认为自己不错了,又缺乏再进一步的动力。所以,在每位学生头顶放置一个苹果,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苹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l 设置不同的评价奖励机制。 1、小组激励制:凡是大作文可以达到50分或者达到二类卷52分的学生可以为该小组积累分数每人3——5分。 2、印刷激励制:凡是优秀作文在全年级印刷分发,而较于以往习作有大进步的学生,作文在本班印刷分发。 3、再稿激励制:对于上次作文不达标的同学实行再稿制,与初稿相比,只要提高5分以上就进行表扬。 4、小题大做制:对于写作较差的学生发现他们行文中的某一处小的闪光点,抓住不放,大做文章,大张旗鼓地表扬。 5、面谈商讨制:对于二稿仍不过关的学生,进行面谈,鼓励其从头再来。 案例:学生钱某,原先对作文相当排斥。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他的作文在规定时间内都只能写400----500字。我发现他的理科成绩尚可,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常,只是表达的滞后和对语文学科的不自信让他与这门学科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从他平日用的一个好词、好句开始表扬,渐渐我欣喜地发现他在行文练习中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修辞手法了。语言训练跟上了,他就能够较为通顺地表达自己原先有却说不清的想法。自信心的提升让他一天比一天对自己更有要求。原先我对他的预设目标是48分,但他表现出了不服气,还将稿件带回重改,几经反复,后来他在当堂习作有关文化遗产的话题作文中写到:“在故宫,你见到的是涌动的人群;在桂林,你见到的是‘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周庄,你见到的是热闹的古街。而故宫宫殿的雄伟,桂林山水的甲天下,周庄古镇的娴静,这些才是你希望见到的风景吧。为什么当它们与文化遗产之名挂钩时,就物是人非了呢?其实,这在于人的心。由于权威的认定,引起了品牌效应,人人都希望一览这文化遗产,这就使人流快速地增长了。而人流的增长,就会使一些恶习被带来集中展示,这就是游客的心。当这些文化遗产被确定时,那些有头脑的精明人则会马上想到钱,把这些作为生财之道,这也就是商人之心。呜呼,如若这样,那宁可放弃这一头衔,还那些文化遗产一个清净。”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如今人们更关注文化遗产的名而忽视其实质作法的忧虑,很有自己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都有被认可的需求,只有当表现和评价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真正地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一次表扬、赞赏,表面上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它往往会对学生内心产生深远的影响,触及学生的心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这种分层的评价方式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写作不放弃,鼓励学生作文的热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鲁迅先生认为:文章该怎么做,他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作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禀赋不同的学生个体,我所做的尝试也就是从目标、方式、评价三方面努力,让学生能够多看多练,从而尽量达到教学效果和时间支出的最优化,让作文教学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表达”,“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完成人生的一种成长和历练。 参考书目: 1、江绍伦《课堂教育心理学》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 4、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③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作文题,教学目标怎么写
1、教案撰复写是面试流制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第一块内容。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为学生也可以省去,行为动词如“背诵、了解、书写……”,行为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学生能在三分钟内对全班同学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应与该演说风格一致。” 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它包含了上面的所有书写要素。
④ 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
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都摆放着三份“红头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及每一年的《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考纲,这三份“红头文件”即是最权威的依据。据此,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目标,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可,此两字就是“会写”,作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关键词应是“创
新”,因为“创新”既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又是目标定位的指导思想。
“会”的含义很丰富,用以修饰“写”,至少有以下几个义项可供选择:
其一,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其二,熟习、通晓;其三,表示擅长。
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一篇高考作文的成功,并非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考纲”,将作文教学的目标分为两个等级:上述“会”的三个义项中,“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 是第一等级--基础等级,“熟习、通晓”和“表示擅长”是第二等级--发展等级,“创新”二字则贯穿其中。
一、基础等级
此等级定位于全体学生,目标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文体
作为高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接触了足够多的文体,在高中阶段,需要对所学
的文体知识进行巩固。对语文课本出现的新文体,要尽快了解,要求写的,要掌握其写法。而社会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的,如广告,形式愈来愈多,内涵愈来愈丰富,如手机短信,发展势头之迅猛,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网上聊天记录,就已经进入了高考作文的命题……鉴于此,文体的范围应该拓展,文体的目标应该是“全”而“新”。2005高考重庆作文题《自嘲》,考哭了考生,我曾撰文批评;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高中作文训练能否注意这样的“仄门子”文体呢?
②语言
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掌握,是语言目标最基本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目标的一般要求,而考纲的“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则是较高的要求,但也并非是“苛求”。同文体一样,语言也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甚至比文体的变化还要来得快,如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增的词条就超过了6000。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用于写作的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
③素材
写作需要素材,素材需要长期积累。每一个高中生,都应该建立一个用起来得心应手
的素材库,素材库不仅建在笔记本里,或是计算机的硬盘上,更应该建在头脑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源之多,信息量之大,信息传递之迅捷,都是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无法企及的。单是互联网,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有这样好的环境条件,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素材库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知识面越宽,写作越容易进入“自由王国”。
2、能力目标
写作作为一种能力,是将文体、语言和素材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脑手并用,加工成文的一种能力。
①思维
写作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精神活动,活动的过程亦即思维。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就一篇作文而言,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新颖而出奇制胜的构思,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故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作文目标的核心。
②动手
作文要用手来写,这似乎是多余的话;这里所说的“动手”,既指通常意义的“动笔”,更要强调特定意义的写作实践。
A.办报办刊
办报办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极好的手段。从个人到集体,都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这种活动。
B.计算机写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计算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计算机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手段。此目标的实现,作文教学将如虎添翼。《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在援引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话后称,“以计算机为例,还不会使用这种通用工具的高素质人群,就是功能性的文盲”,当代高中生,能成为“功能性的文盲”吗?
③动口
口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动口能力往往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和先导。流利而内容充实的演讲,条理清楚而中心突出的会议发言,有理有据而词锋锐利的论辩,等等,高中生要力求做到。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的口头作文就在中学生中大受青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人格目标
中学生应该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作文教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承担一定的责任。每一次作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人生的历炼,三年下来,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须强调的是,人格中,个性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没有个性就不成其为健全的人格。
以住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的教育对个性是很不重视的,现在才引起了高度的警觉。现今指导高中语文的三份大纲,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
笔者以为,高中三年时间,第一学年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写作,余下两年,限制性作文与学生的自由练笔双管其下,在实现个性目标方面,定有不小的收获。
二、发展等级
此等级定位于部份学生,目标要求如下:
1、作文
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达到发表水平,或在正规的赛事中获得好的名次。
2、作者
“熟习、通晓”作文的门径,“擅长”写作,在班级,在学校,甚至在较大的一个区域范围内,出类拔萃,使写作成其为特长。以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体,基本上都是中学阶段就在写作上崭露头角了,有的还加入了省一级的作家协会。去年年底,四川的一名初三学生尹禹先一部20多万字科幻小说《光能奇旅》,欲挑战“哈里波特”,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连小学生,也开始出版“大部头。所以,就更不能排除在高中学生中产生作家的可能。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没有发表学生作文和作文参赛获奖这样的目标,更没有培养学生作家的目标。笔者以为,第二等级目标的确定并得以实现,对部份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和全体学生,都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对第一等级目标的实现,有不小的推动作用。从培养个性的角度在来讲,这也是个性目标实现的最好成果。
第二等级目标的实现,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如生源,如办学条件,等等,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战略目光,并加强责任心,奇迹是会在任何地方出现的。当然,也要反对为了追求个别学生出彩而急功近利,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的不良倾向。
⑤ 萌芽作文的总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奇异教育作文,各阶段教育目标萌芽作文:会观察、善思考、乐表达快乐写作回1:巧妙选材,答下笔有神(写人记事秘笈,初级选材构思)快乐写作2:细节描写,具体有神(写作基本功样样通)快乐写作3:灵活描写,生动传神(描写贴切细腻,落到实处,美化与丑化趣味描写)快乐写作4:写景想象,快乐应用创意写作1:巧妙构篇,独具匠心(一般构篇技法与特殊构篇技法)创意写作2:借景托物,情深志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⑥ 如何确定初中记叙文的教学目标
初中作文的教学目标取向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非常深广,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价值观的核心。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表现出个人思想品格、心理品质、行为反应的特殊性,主要从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反映出来。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各种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不仅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而且能从思想方面反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重视写作内容的生活化
长期以来,为什么而写和写什么,一直是学校写作教学争论的焦点。我们以往对学生的写作虽然也讲“真实”,但由于习惯于命题作文,要求两堂课交卷,这种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变成想当然,本来应该反映生活而作文,结果本末倒置,变成了为了作文而编造生活,甚至伪造生活。比如一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许多学生就会不约而同地编写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到汽车站帮助老弱病残等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众口一腔,丝毫没有创新的可能。相对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这种笼统的提法,新课标强调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素材,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我们把人的头脑比做一个“加工厂”,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这个“加工厂”的“原料”,文章就是从这个“加工厂”制作出来的精神产品。写作,则是制作精神产品的一种形式。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和自然,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怀,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三、重视写作过程的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只讲结果,不重过程。为了纠正这种偏向,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形成。学生作文一般要经过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第一重转化是由材料积累到构思酝酿的转化,即学生真实地将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获得的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构思酝酿,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打腹稿”;第二重转化是由构思酝酿到表达修改的转化。即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修改润色。从这两次转化过程来看,一篇文章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材料积累、构思酝酿、表达修改三个阶段,不论哪个阶段,一刻也离不开思维,作文是作者思维活动的结晶,而不是感觉材料的任意涂抹和原始材料的直接堆砌。因此,作文教学过程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
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目标是什么
众所周知,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它不仅能够考验学生们的英语知识点的积累程度,更是学生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体现。此外,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英语对学生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极高,故而,抓好学生们的英语作文教学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初中初中英语教学的趋势所在。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高效性;综合能力
新课标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要求学生们必须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写作教学作为四项基本技能教学之一,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英语写作,即将相应的词汇、句子以及段落有机组合成一篇文章,可见,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们词汇的积累、句型的掌握以及一定的逻辑组织能力都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英语写作教学经验,从学生们写作语感的培养、学生写作熟练度的训练以及教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评价这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背诵范文,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语感
众所周知,背诵范文是学生们英语写作语感培养的关键所在,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写作风格,同时还能扩大学生们的英语知识点的累积,从而达到写作时一气呵成的效果。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们背诵英语范文呢?就笔者而言,首先,教师应当对范文中的相应句式以及高频词汇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对范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增强对范文的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背诵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固定抽查学生们对英语范文的背诵情况,逐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英语作文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8《Isthereapostofficenearhear?》时,鉴于本单元重点讲解问路时所运用的相关知识点,笔者便让学生们在学习完本单元知识点之后写一篇介绍某标志性建筑的地理位置的作文。其中,有位学生们写了一篇以自己家为中心的邮局、银行以及便利店等地点的地理位置介绍作文,并很好地运用了“first……then……finaly……”等过渡词,使得整篇文章变得连贯得体,此外,该生还运用了不少的连接词以完善文章的连贯性。于是笔者将该生的作文作进一步修改之后便将其作为范文,并要求其他学生们对其加以背诵记忆。如此一来,学生们便可以在背诵范文的过程中逐渐取长补短,进而提升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强化训练,促使达到熟能生巧的目标
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核心步骤,正所谓熟能生巧。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少学生们由于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这一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够便怯于写作,从而导致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锻炼,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教师们除了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写作之外,还应当为学生们制定相应的英语写作训练计划,进而实现“质的飞跃”。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制定写作训练计划呢?笔者在此将学生们的英语写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教师们应当可以让学生们每周背诵一篇范文并模仿范文写一篇英语文章;在中级阶段,教师则应当每周给学生们一个话题,让学生们依照话题自主写作,数量维持在1-2篇;在高级阶段,教师则应当让学生们做到“每天一练,一周一写”,即每天用英语写一篇随笔练练笔,每周写一篇正规英语文章。如此循序渐进,学生们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便指日可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时,鉴于学生们大多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掌握不多,其综合运用能力不足,即上文所述的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于是笔者在教学学生们英语习作时便采取了如下训练措施:首先,笔者让学生们每日晨读的时候大声朗读英语教材的精选文章,并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同时,笔者每周还会挑选一篇优秀范文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背诵,接着笔者每周抽查部分学生课文与范文的背诵情况,除此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们每周都要模仿教材课文或者范文写一篇文章并上交。一来可以检查学生们一周时间以来的作文及文章的学习情况,二来也能督促学生们坚持训练英语写作,一举二得。
三、多元评价,增强学生们的英语写作信心
教师评价是英语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师的评价能够及时将学生们的写作情况反馈给学生们,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修改自己所写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们所写作文及时评价还能帮助提高学生们在英语写作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们认真对待英语写作。故而,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帮助学生们在充分认识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后加以改进,进而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6《I′mmoreoutgoingthanmysister》这一单元时,曾给学生们部置过这样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描写自己某一家庭成员的英语作文,并适当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其中一位学生描写了自己的弟弟,她的文章中用了本单元所学的一些关于性格描写、外貌描写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弟弟,并适当地运用了比较级来比较自己和弟弟的一些性格特点。但是文章中却又一些小错误,例如“Iverylovemybrother.”这一句子便是典型的中文式英语,于是笔者在评价该生文章的时候,首先指出了文章中的一些亮点并给予了一定的表扬,同时也对文章中的一些小错误及时指出并引导其进行纠正。总之,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不仅是学生们英语知识点的累积与荟萃,更是学生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们写作语感的培养、学生写作熟练度的训练以及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评价这三个方面全面做好学生们的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