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新课标的写作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
并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但是在我中心,
情况并不乐观,
通过这
两年对六年级毕业生作文分析以及对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
1
、对写作没有兴趣;
2
、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原因没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
语言枯燥,不具体;
4
、题材千篇一律,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5
、将背诵的作
文生搬硬套,
不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例如要让学生写一写在节假日的见闻或是
参加了什么活动,
学生写出的内容无非以下几种十一期间我玩了几天,
写作业花了多
长时间、
和父母外出购物、
参加婚礼等等;
学校里的生活也就是帮低年级的小弟弟提
水、
做值日或是今天我们学校大扫除,
谁负责哪些卫生区等等,
文中总是空话、
套话。
其实,
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
我们成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都存在
差异,
更何况是孩子呢?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会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呢?针对这
几年的教学,
我觉得在农村学校,
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材的文本分析
上,而作文教学的时间就相对少很多了,同时在作文教学上,还存在这样的现象:重
“理”轻“情”
,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的去注意、去
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词句的应用技巧,
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只能写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今年
我中心开展了对作文教学的研究,
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
结合农村现状,
我
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
我们的学生惧怕写作文,
其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
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我认
2
B
0
1
9
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作
文内容渗透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春季组
织学生放风筝的比赛,提出明确要求:每
2
人一组,风筝必须是自己做的,给一周的
准备时间,
下周比赛。
比赛结束后,
利用习作课引导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
程:
1
、你选择了和谁一组,为什么?
2
、在制作前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
3
、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4
、比赛时的风筝经过试飞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修改的?
5
、参加比赛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6
、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
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程,
以讲故事的形式
讲给同学听。
分组后,
学生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文再也让你感觉不到单调、枯燥了。
作文片断:
当老师公布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放风筝比赛的时候,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着老师那一张一合的嘴,
我已经没有心情听老师在说什么,
我的心早已飞出了教室,
飞向了操场„„终于轮到我和彩霞了,
我们先明确分工,
她拖着风筝,
我在前面先慢
慢跑,一边加速一边放着手中的线,
“放手”随着我对彩霞的一声大喊,只见我们的
风筝稳稳的飞向了天空。
我一边向前走一边慢慢的抻动线绳调整风筝的方向,
看着在
天空中高高飞翔的风筝,
望着和我一样红扑扑笑脸的彩霞,
我们对视后,
欣慰的笑了。
这笑中包含着我们的努力与辛苦,同时也包含了我俩“智慧的结晶”
。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
信息量小,
要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作文,
教师要善于动
脑,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二)开展作文日记交流
每周一学生上交日记后,
我都利用中午时间尽快批阅,
在下午班队课时让学生进
行交流。
根据布置内容,
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
让他
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
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
这样的做
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
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
没有读的同学可以
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么他自己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通过这
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
兴趣。总之,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
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㈡ 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最大动力,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不惧写作,并且喜欢写作,就得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常的事,就像是写日记一样,或者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把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表达出来;或者只是一种记载而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写作是一种释放。因此,我们从简单的题材入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题材让他们自由地创作,能写多少写多少,让他们在自我的在写作中体验快乐,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文字游戏。当他们变得对写作慢慢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加要求,使这种文字游戏成为正规的作文。教师对那些刚入手写作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即使写得很糟糕,也要想办法找出亮点并表扬,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写作。
二、启发学生真正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去交流,交流现实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拿到课堂上,这就是最好的文章素材。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见闻不是很多,更不是很新奇的事情,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他们的生活更贴近于大自然,写出来的文章更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培养和启发。我们也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某个片段联系生活实际来畅谈自己的感悟,时间长了,他们也学会了表达,慢慢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来自实践,文章更是实践的表述。
三、关注社会事实
也许大家认为农村孩子的作文很局限,除了写家里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再也没有可写的素材。这跟我们的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没有拓宽孩子的视野,没有培养他们去了解社会事实。为了使他们的作文有新鲜感,我们可在课堂上让他们搜集更多的信息,比如,在课前三分钟让某个小组讲讲昨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者将与学习有关的一篇文章拿来读读都是可以的,这样迫使孩子去关注社会事件,了解生活中的大事与小事,他们知道的多了,写作就不发愁了。不但能写自己的事情,还能写一些别人所不了解的事情,岂不是文章更有吸引力了?
四、好的习作离不开课外阅读
农村的学生本来就见识少,如果不去课外补充知识,那他们就真的落后了。他们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如果读的不多,胸无积累,自然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我们学校也拥有大量的图书,并且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不定期更换,这个学生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发现他们还是挺爱看书的,于是我制定了一个方案,每学期的优秀学生与读书量挂钩,要想拿到奖状还得多看书,不但要看,还要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五、互相欣赏、互相借鉴
欣赏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和鼓励。当我们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其实我们的缺点也已经暴露了,因此不要去指责别人,要用赞美的语气与人交流,长此以往,无论我们怎样说话都是美的语言,那我们写出的文章语言不是更美吗?教师要教会学生取长补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亮点。特别是在习作中,有可能同一篇习作内容大概相似,但写法不同,语言不同,那么给读者的感受也就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㈢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练练
㈣ 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作文写作水平
农村和城市的抄学生,袭其最大的不同在于见识,所以首先要提高见识。
1、组织学生们看专题电影,比如一些童话、传说、神话什么的,要适合学生们的年龄范围。让他们写读后感。
2、有经费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们春游,去城市中春游,涨涨见识,让学生们写一些游记。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只能弥补一下,见识上不可能真的和城市学生抗衡,所以要发挥特长,注重一些农村有的而城市没有的素材,让学生们进行写作,我记得小学生的作文就是以写景写物,麦田打草什么的。这样的文章有一股农家的味道,在朴实度上反而要超过城市学生的华丽作文。
其实我倒觉得农村和城市并不是决定作文水平的主要因素,关键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老师有时候可以引导一切。可惜的是农村缺乏足够物质基础来引入优秀的老师。
㈤ 如何提高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们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症结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学问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作文能力是器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故而作文训练难度大,尤其对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储存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更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 从朗读课文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读不仅能获取写作知识,还能用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断断续续、表达内容不完整。那么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口头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会读、读准、读流利,而且我们还一边指导学生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地结合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断使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或阅读教材中感知不同场合人物的语言变化。并要求反反复复做到这样的朗读训练、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大胆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逐渐提高表达内容就会变得完整和连贯。因为只有使学生口头表达通顺完整后,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自己就感觉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语句通顺、内容完整。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
二、 从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比较零碎的东西根据顺序连起来,了解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自己看到的、组织起来的东西顺序地表达出来,写出来。如:在小学教材二年级中有一篇《美丽的公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教材,“公鸡”学生随时可见,张口就可以说出它的摸样来。但是我们要求学生把它生动、形象,有条理完整地说、写出来那就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把几幅小图画的含意连起来说出整个故事。就这样图文结合、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意,说出的内容就不仅会完整、也能具体而有条理了,那既然能说出来了,写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注重直观教学法,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图必须要简单、容易懂、常见,这样便于观察,为学生所喜爱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地投入学习,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文的效果。
三、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要求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因此要教会学生写出有实在的内容、又有真实的感受和让人看后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来。首先,指导学生主动地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小学生写作文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很多,不愿积累,下笔困难。对于这种现象,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多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勤积累、多记录、善思考。比如:在写《我的家乡》一题,在写之前要让学生多渠道来完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物产特色,人文景观等。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查找资料,和自己长期的观察了解,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生动记实的材料,并用笔记录下来,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然后把体验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复体会,,最后转化成可储存的信息置放于大脑中,这种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接下来,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心态问题,也就是学生主动与被动的问题。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较敏锐,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但作为语文老师,就得提醒和鼓励学生有一定的材料筛选能力,也就是教学生选择独特的、难忘的、有价值的材料。积累的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生活的片段,一个村庄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种稍瞬即逝的灵感,一个没有做完的美梦,还可以是一首没有写完的歌……把它们纳入个人的“生活仓库”储存起来,这对将来的写作会有积极地帮助。积累要是很空泛,学生将失去信心。因此,作为作文指导老师,在班级里要定期开展“积累生活素材比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积累的激情,使学生能彼此分享积累成果,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这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容易拓宽他们心灵思考的尺度,因此,学生会由不愿意留心观察到主动地用心思考。
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不用这么麻烦,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词语只要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良的做法,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因文章由字、词、句组成,这些词句按词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过度。因此,要学好语文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家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地提高。
四、 通过进行模仿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文能力,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进行模仿训练。模仿性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包括词、句、标题立意、范文章法、表达手法、语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从而过度到独创性,创造性的写作。所以模仿是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发展中一个承上(可作范文)启下(独立写作)的过度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从积累到创造的桥梁,它可以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而达到会独立写作文。写作文我认为模仿训练也应该注重的,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古人作文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小学生开始写作时,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造的成份很小,但随着年级升高,练习的次数增多,自己创造性的东西相对增多起来了,模仿性也就逐渐减少,从而我们得知“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的启发,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学生怕写作文,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一谈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写什么好,二写起作文也没素材,三自己的写作技能低.因此,教师在作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厌烦作文的种种原因,克服写作的消极因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积极参与写作. 那么是什么伤害了学生,作文伤害了学生的什么?
首先,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使作文变得毫无生趣,命题的交叉更使学生显得捉襟见肘,理屈词穷,这说明,作文同样排斥题海战术。
其次,作文传达的是学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欲望,这才是学生作文的动机和目的,但作文教学中过高的要求与过低的评价,漠视或否定了学生自我表白的价值,使学生的交流成为没有回音的“说话”。再次,纯粹个人的、隐私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被公开化,把学生个人的情感错误地等同于普遍的情感而加以示范,作文教学中的惩罚性行为和教师观念的强迫性灌输等都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毁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口舌,封闭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使学生逐步走向消极被动,成为作文的苦役。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究,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苦痛的疗治。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鼓励,少批评.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写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观察
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参与自主写作,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学生生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做到观察时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材料.那么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特点,有选择地有组织材料.这样,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三、尊重学生
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学习谦虚地对待学生,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老师并不是事事通,更不是真理的标准,相对于无知,老师并没有走出去多远,就学科而言也是这样。学习谦虚就是学习倾听,这会极大地缓解师生之间知识上、人格上、心理上的对立,使自己成为师生对话中真实的、真诚的、值得信赖的部分。
第四、加强训练
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合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我们怎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呢?那就关系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㈥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作
文内容渗透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春季组
织学生放风筝的比赛,提出明确要求:每
2
人一组,风筝必须是自己做的,给一周的
准备时间,
下周比赛。
比赛结束后,
利用习作课引导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
程:
1
、你选择了和谁一组,为什么?
2
、在制作前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
3
、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4
、比赛时的风筝经过试飞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修改的?
5
、参加比赛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6
、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
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程,
以讲故事的形式
讲给同学听。
分组后,
学生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文再也让你感觉不到单调、枯燥了。
作文片断:
当老师公布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放风筝比赛的时候,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着老师那一张一合的嘴,
我已经没有心情听老师在说什么,
我的心早已飞出了教室,
飞向了操场„„终于轮到我和彩霞了,
我们先明确分工,
她拖着风筝,
我在前面先慢
慢跑,一边加速一边放着手中的线,
“放手”随着我对彩霞的一声大喊,只见我们的
风筝稳稳的飞向了天空。
我一边向前走一边慢慢的抻动线绳调整风筝的方向,
看着在
天空中高高飞翔的风筝,
望着和我一样红扑扑笑脸的彩霞,
我们对视后,
欣慰的笑了。
这笑中包含着我们的努力与辛苦,同时也包含了我俩“智慧的结晶”
。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
信息量小,
要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作文,
教师要善于动
脑,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二)开展作文日记交流
每周一学生上交日记后,
我都利用中午时间尽快批阅,
在下午班队课时让学生进
行交流。
根据布置内容,
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
让他
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
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
这样的做
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
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
没有读的同学可以
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么他自己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通过这
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
兴趣。总之,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
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㈦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十来年,可是农村学生整体写作能力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身为农村教师,要想法设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量; 积累; 观察生活 ; 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今年四月份,我们语文老师在网上研讨“今天,我们怎样教作文”这个课题,从研讨学习中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十来年,可是农村学生整体写作能力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一提写作文,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总是抱怨“没啥可写”的。一句 “没啥可写”暴露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农村学生作文水平止步不前的原因有:学生课外阅读少,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教师作文教学没有实效,教师未能起到示范作用等。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没啥可写”的困境,使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认真思考乃至深入探索的课题。现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经验,浅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有效积累 写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离不开“积累”。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了。在农村,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多看课外书对学生的作文有帮助,没有给孩子买课外书,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好词佳句。老师可以适当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带孩子到书店看书,给孩子买上几本。有了课外书后,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来让学生专心阅读。我的做法是:每天下午给学生二十分钟的读书时间,每个学生都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看完自己的,大家就互相交换来看。这样一来,自己的一本书就可以换来十多本课外书的阅读。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每天我会请一位同学在班上进行读书汇报,说说自己读了什么书,从中学到什么知识。其他同学注意听,也要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或听的感受。而每天上台展示的学生则由前天汇报的同学随机抽签决定的。这样一来,学生们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天被抽中,所以感觉既紧张又有趣,读书的热情也就高涨不减。还有,我还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早读时让学生背一背里面的经典古诗词,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学生阅读的机会多了,阅读面广了,潜移默化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提高。 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那就必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材料从哪里来?那就是生活。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而这个生活,就是学生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的“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社会生活。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可为啥我们的学生觉得“没啥可写”呢? 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努力让学生把观察生活当成一种习惯。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每周我会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回想一下,本周有哪些事或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这样学生就会在头脑里,把这个周的所见所闻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我常告诉学生: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素材,只要我们用眼去仔细观察,用心去慢慢体会,就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上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材,但是怎样从这么多素材中选出对习作有帮助呢?这就必须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为了避免学生选材老套,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小之事选材,尽量选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每次作文,对选材与众不同的学生我都会给予表扬。指导学生作文时选材着眼点要小些,写作角度要新些。不要写空话、大话,只要写好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好。 在以往的习作中,有学生写出了妈妈在夏天停电的夜晚用扇子给自己扇风,让自己安然入睡而妈妈却因此没有好好休息的感动;也有学生由自己的一个喷嚏让家人紧张,想到了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细致无微的照顾;还有学生围绕自己的爱打球的兴趣介绍了自己的特点……于是,我对学生说,看,就是一次扇风、一个喷嚏、一种兴趣就会诞生一篇好的作文。这一件件小事,不正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中就不会出现假话、空话、套话,习作就能用真情打动读者,作文能力也就会提高。
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㈨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
陈 梅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使学生懂得基本的写作知识。但是目前在农村学校,许多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说,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词不表意,牛头不对马嘴,让老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无新鲜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为什么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日常观察力,可以先定向引导的方式。可静物观察、活动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时,要告诉学生观察目的、任务,引发他们想象。如,学生观察其他同学读书时的动作和神态,让学生充分、仔细地观察,并认识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学生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在意,让学生多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写。在多观察勤思考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不吐不快,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达到目的。 二、加强课外阅读 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障碍是知识积累少,作文的技巧更谈不上。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让学生在掌握阅读要求的同时,不要人为地脱离对作文的训练。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我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让学生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经常组织学生读书活动,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并鼓励学生多记多写,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收获,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会上说一说,评评谁讲最好,谁的收获最大。 三、加强课后练笔 学习课文后的练笔,可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可以学习立意、选村,可以练习续写、缩写、扩写,也可以改写模仿。好文章大多是向前辈名篇学习之后再中上自己的创作写出来的。教师应教学中适时地抓住教材优点,诱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悟文章写作技法。 四、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在教学《乡村风光》习作中,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我家乡的小河》、《乡村小院》,体会作者是如何描绘美丽的乡村风光,运用什么手法,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乡村的美丽。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由时间(季节)和地点方位的写作顺序,有条理地说出乡村的风光。学完这课后,写写我们这里的乡村景色,题目自拟。模仿就是习作训练的过程。仿写就是习作训练的一种形式,仿写便于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为初学写作打下基础,培养起写作的兴趣。 六、改变作文教法,鼓励发挥想象 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时,通常是在课堂上完成作文。这样的做法不便于学生写作,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家中、校园、田野、溪旁等地完成作文,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搜集写作时所需的材料。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情趣、现实生活等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见识是不同的,命题作文往往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可以在写实实在在事物时,加入一些想象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写些童话式、科幻式的描写未来社会和生活的作文。 三、肯定学生的作文的亮点 每一位学生从心里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的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尖子生,而且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差生他们更渴望老师的认可。所以我讲评时,对平时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哪里写得较好,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一个词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出计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的学生在一次作文写道:老师,谢谢你,在你的指导下我的作文是越写越好,我真高兴!如果在课堂上时间不够,课后我会找本次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文后评语效果要好。 总之,要想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勤读书、勤积累、勤运用。学生的作文能力就逐渐提高。
㈩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求解
小学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教学是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对于农村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创设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针对有些不切实际的教材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沟通,融洽情感。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可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网络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放放羊,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学习之母。”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只要学生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得不多,胸无积累,自然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我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我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一些书籍带来,相互交换着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五、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在训练时,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出修改范围。要教给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一次突破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达到全面修改。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情节是否真实、材料是否充实等;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等;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连贯、有无错别字、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六、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