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给我一篇描写乌镇的风光景色的英文作文!
Wuzhen is one of China’ ancient water towns, where waterways thread their way through the flagstone streets and alleys. Wuzhen in North Zhejiang Province, is a 45 minute bus ride away from Hangzhou East Bus Station.
The waterways of Wuzhen are kept topped up with water by the adjacent Hangzhou to Beijing Grand Canal, which is still used to supply the dry north with water from the wet south and local goods transport. It was a major transport artery in times gone by, which led to the rise to prosperity of water towns like Wuzhen.
Dong Zha (the East Sector) is basically one waterway, about 400 meters long sandwiched between two streets of original Qing Dynasty (1644-1911) houses. The street on the entrance side has souvenir shops and restaurants and the street on the far side has various museums exhibiting beds, clothes, blue flower printed fabric, etc. There are various exhibitions showing the old way of life in this water town. In the peak season the streets are thronged with Chinese tourists (few foreigners) and the waterway is busy with single-oar skiffs carrying up to six passengers up and down the waterway. Despite being given over to tourism Dong Zha is still inhabited by the original residents who go about their lives among the tourists.
The author found Xi Zha (the West Sector of Wuzhen) a much better experience than that of Dong Zha, and believes most non-Chinese visitors will find Dong Zha interesting, but Xi Zha positively charming. Xi Zha is quieter (ring the day) and is more spacious. There is a marsh with a firefly aviary and wooden water-drawing system, and a sizable pagoda at one end by the Beijing Hangzhou Grand Canal. It is similar in layout to Dong Zha with a main waterway and streets either side, but larger at 1000 meters long, with a good number of side alleys, bridges, ancient docks and secondary waterways, which makes it a fascinating place to stroll around.
Xi Zha has been rebuilt and renovated in the original style (it is still being constructed (August 2009) in the western corner), with many charming architectural features: colonnades, small bridges, balconies, piers, wooden windows and doors, and gray stone walls and paving. Xi Zha has few local residents and is instead given over to accommodation for visitors. There are three main accommodation providers. The largest and cheapest is Min Su (Wuzhen Guest House), with antique style wooden furnishings and all the modern conveniences including internet access and satellite TV.
To enter Xi Zha visitors need to take a short single-oar ferry ride across a man-made lake. The streets of Xi Zha are lined with guest houses, restaurants, bars and souvenir and arts and crafts shops. Xi Zha has a similar feel to West Street of Yangshuo(the backpackers mecca and highly-developed tourist town in Guilin, South China), but it is less crowded and hasn’t really been discovered yet. Xi Zh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East China’s Xi Jie (West Street).
The karaoke and bars at both ends of the waterway are noisy ring the evening, though still little frequented, but the middle of Xi Zha is peaceful. Xi Zha is beautifully lit at night, subtly highlighting variou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the bridges. There is a silent flow of skiffs making night cruises on the main waterway. Xi Zha is well-constructed, tastefully decorated and well-kept. The streets are immaculately clean and even the eaves of the buildings are given a sting in the mornings. Xi Zha is pleasing to the eye and draws one in - into a forgotten time in China when waterways were used like road and rail, and life was simpler. This resort combines new and old really well.
2. 写景作文乌镇西栅700字
听爷爷说,那时候的鞍山是破旧的,到处是低矮的平房;听奶奶说,那时候的鞍山是贫穷的,过年时吃上一顿饺子便是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听爸爸说,那时候的鞍山是落后的,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便是人们的期望……而今天的鞍山是富裕的,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的,写景的作文。那低矮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新楼,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场里的货物应有尽有,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汽车往来穿梭,拥有一辆私家车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提到我的故乡鞍山,不得不说的是鞍山特产——南果梨。当你走进果园,风中飘来南果梨的香气,一个个南果梨像精致的黄灯笼挂满枝头;吃着它,你能感受到南果梨的美味甘甜,更有如饮了醉人的美酒,另人回味无穷……鞍山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的。千山,玉佛苑,二一九公园……令人流连忘返。千山被誉为千朵莲花山,群山起伏,雄伟壮观;玉佛苑坐落于二一九公园附近,风景秀美,是旅游观光圣地。今天的鞍山是富裕的,是崭新的;今天的鞍山是繁荣的,是美丽的。我爱我的故乡——鞍山。第二篇美丽的海南听说海南的大海可以和马尔代夫的大海相媲美,今天我要去海南一睹他的风采。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阳光洒满了整个蔚蓝的大海。椰子树的叶子黄橙橙的,游泳池的水上布满了一丝丝金光,沙滩上没有一个人,大海好像还沉睡在梦里……中午,骄阳似火,热火朝天,游泳池里的水被烤得热乎乎的,沙滩上金色的沙子闪闪发亮,好像一颗颗耀眼的繁星,照耀着整个沙滩。傍晚,到沙滩上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在椰子树下乘凉,一边望着风景如画的大海,一边欣赏着老外清脆悦耳的吉他声,这是多么惬意啊!夜晚,原本嫩绿的草地变成了墨绿色,大海和沙滩融为一体,看不出哪个是沙滩,哪个是大海。草地上,青蛙们正在开音乐会,椰子树在灯光的照耀下,椰子犹如一个个指路的小灯笼,高高地挂在树上。啊!海南你就像一幅浪漫的画卷,令我如痴如醉,令我流连忘返!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百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 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初中作文《写景的作文》。写潮水,是这样,描写其他景物也应该是这样。应该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2、抓住特色景点写景,就应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比如我们练习描写大山的风景,应该抓住山的有特色的景点来描写。比如我们要写黄山,就应该抓住黄山的云和石来描写。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描写的: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人云端,从山顶向下看,云在脚下飘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鳞峋,崖壁陡似削,山石削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在这里,小作者就是抓住黄山的山和云的特点来细致描写了。文章中的云和山,只有黄山才有的,别的山是没有这种景观的。文中的山和云就是黄山的特点,写山的奇、高、险和云的白、静、妙,就说明所的只有黄山才能出现的景观,别人一看就知道是黄山,而不是别的山。这就是成功而又新颖的描写。这样写,就表达了小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佳作评点 黄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人云端,从山顶向下看,云在脚下飘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鳞峋,崖壁陡似削,山石削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用总一分一总的方法结构全文,先概述黄山的壮丽景色,再分迷黄山的山和云,最后以描写黄山的云海、奇山、异树的美妙诗句结尾。又采取同一种结构方式描绘出黄山的山和云的特点。山是奇、高、险,云是白、静、长,这些特点运用排比的形式描述,条理清楚。大量运用比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既具体又充实。纵观全文,表达了小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 乌镇游记作文!!!800字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乌镇。
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而不同于其他的江南小镇,乌镇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气息,这源于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文化。
小桥。乌镇的桥不算多,但已足够独特。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绕过许多弯道,眼前,出现了一座桥,虽然有些大,却也是一块一块用石头砌起来的,一样结实,一样美观,一样真实。再看看桥头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双桥”。这是河道的第一座桥,所以叫逢源。穿过弄堂,走过一户户人家,便看见了一座小桥,这座桥就是江南古镇所特有的石拱桥,精心雕琢,显得立体的花纹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桥上,可以看到船夫摇着桨徜徉于碧水中,一脸泰然。这就是乌镇的桥,大的给人豁然,小的则给人舒心。乌镇如果没有这些桥,肯定没有这般精致,没有这般古朴,没有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少了修饰。乌镇的桥不多,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妙趣横生。
流水。水,永远是江南古镇的主题。悠悠流淌着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线,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他们的淳朴流向更远的地方。这里的水,碧绿碧绿,这里的人,清清澈澈。我们坐上了乌蓬船,船慢慢地游荡开来,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开一阵阵涟漪,船左右摇摆着向前荡着,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摇摆着,倚在扶手上,随着船摇摆着,突然感觉,好像一下子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中了,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着,远方,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是安逸。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威尼斯,因为那里是水城,因为水给人以安逸,当水成为城市的主命脉的时候,人们就真的慢下步子来了,也许这是一种回归,生活方式的回归。乌镇的水,就是这样,这样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样的人。
人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养出了一方淳朴善良之人。穿过深深的弄堂,路过许多人家,他们似乎从不被游客们打扰,依然各自生活着,悠闲地生活着。有人敲着木鱼,说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也许是在祷告吧,有人则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不时地,有小狗会跑到路当中,抓抓痒,作揖,或是,就呆在路当中,不走了。还有八哥见人就说“你好”,逗得游客不时称赞。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向往。我甚至想,这里,是不是许多中国文人被贬官之后的世外桃源呢。
文化。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彩绘分外夺目,才会将其深邃展现在人们面前,才会让人们来读懂它。走进一个个小小的门洞,里面无不是一种精髓的文化。我走进江南百床馆,里面陈列着从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这是床的发展,也是历史,这些床的雕刻都十分讲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刀精心雕琢而成,想来现在的床虽然大而舒适,缺少了一番心血,少了一种工艺,也少了一种文化,一种木雕文化。这种床,保留在乌镇,也成为乌镇的文化瑰宝。再走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就是蓝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园子里挂着长长的布条,等着晒干。蓝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也几乎成了它的象征,小而精细的花纹透出的是一种细致,蓝色衬出的是一种古朴。看雪白的布经过能工巧匠地改变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手巧,也许这种手艺只有在乌镇才看得到,因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种文化的传承,这种风格,是属于乌镇的,是属于江南古镇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边看过往的乌蓬船,才是和谐。乌镇除了有这些工艺外,还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闻名遐迩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着一股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有志竟成”的字样,那应该他的座右铭吧,书桌上,简洁地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他的学识,见解却不会发黄,而是愈陈愈精。茅盾故居的布置非常简单,会客室里只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也许,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也许中国许多文人都是这样,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正是这种清贫,正是这种生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君子”,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看过他的三味书屋,一样俭朴,一样充满文化气息,只是鲁迅还有一个百草园,可供闲暇用。而茅盾,所有的时间都在书里了。走出茅盾故居,再往前,便看到了保存尚好的当铺,推开有石狮子的大门,转过几个弯,就到了当铺,一个大大的“当”字写在墙上。跨过高高的门槛,站在水泥地上,交换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别的地方都用木条弄成小孔状,这样奇奇怪怪地结构听说是为了防止斗殴,以便公平交易。看来古时候人也懂得经济理财。从旁边的小门可以绕到当铺里的工作人员坐的地方,踩在石库门般的地板上,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还有回音,登上三节楼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视角转到旁边的墙上,那里是一块板,上面是一些可以活动的字块,就像拼图一样。古人就通过他们来记住人们当物品的时间与期限,古人就用这样的方法代替了现在的电脑,也够聪明的。这就是古时候最常见的交易方式,现在像这样保留下来的当铺也不多了。乌镇就有幸将其保留了下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文化。
于是,多元的文化,乌镇都保留了下来,并且,多年来,人们已经把这些文化与乌镇,这个江南古镇联系起来了。乌镇的文化是值得人们去寻觅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走出乌镇,已经很晚了,让我不能忘却的,是这里的古色古香,是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可替代的文化。
再见,乌镇。我还会来的。
4. 描写乌镇的好文章
清晨五时,天色未明,大家都早早的来到了集合点,兴致勃勃的等候旅行社的大客车,年轻的还带着孩子一起去。一路欢声笑语弥漫在奔驰的车箱里。上午九时许,客车驶入浙江湖州路段时,遇交警例行检查。原以为一会儿就行,谁知车主证件不全,驾驶员、车主及导游小姐相继被交警带去谈话,后来又令驾驶员将车开至检查站院内,依法扣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的情绪变得急躁起来,原本就不宽裕的游览时间又被意外的挤占了去,幸好湖州交警及时为我们调来了当地的豪华旅游车,这是一辆赴北京参加过奥运会的豪华大巴。十点半钟,我们总算重新启程了。导游小姐一再致歉,并调侃说,如果不遇检查,我们怎能坐上这辆奥运专车呢?调侃归调侃,但我们的心情却大打折扣了,而实际旅游时间也要缩水了。中午时分,旅游车驶入乌镇,导游带我们到预定的酒店吃了午饭,这里的饭店生意真好,前来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匆匆的吃完饭,就进入乌镇东栅景区。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镇内河街平行,水陆相邻,民居宅房傍河而筑,两岸以石桥相连,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风韵。而令游客趋之若鹜的更为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小镇有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有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读书的昭明书院等人文景观。由于是双休日,游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我们跟随导游,顺着人流前行。进入景区,先要过桥,一条东市河横贯东西一镇,一座廊桥架通南北两街。桥名“逢源双桥”,双桥下是“财神湾”,带着乌蓬的船儿停泊在财神湾里,象是等着财神的到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眼中、心中满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那沿河而建的老屋大多伸向水中,一式的粉墙黛瓦,河道里时有乌蓬船过往,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顷刻间便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如梦如幻,似景似画。过了双桥就到了财神堂,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比干丞相。这是一位特殊的财神爷,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世人应取仁义之财,不能有过多的私心私利。
绕着财神湾来到了“香山堂”,一排乌黑的柜台,悬顶挂着木刻的招牌,原来是中药铺。靠墙一溜的小阁抽屉,一看就知是放中药的。一把切药的铡刀,一副桌椅,几张发黄的字画,由于时间很紧,我们就这么跑马观花的一带而过了。再往西行,一条古朴的小巷,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两排木门人家。这画面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不过已看不到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撑着色彩缤纷的可挡紫外线的现代伞的阳光女孩。木门上的油漆大都掉落,显出的是木材本来的颜色,不知道这其间需要经过多少次风雨的洗刷,才还原了自己的本色。木门里的人家有的在自家门前摆上小摊卖些玉米棒、茶叶蛋之类的食物。
接下来的江南百床馆是一个有趣的去处。陈列了明、清、民国时期的上百种床。雕花描金,无论是人物还是飞禽、走兽,无不栩栩如生。这些古床,精致得无以复加,一张新婚床,从里至外有三层,如同小型的房间一般,真个是红绡帐暖度春宵。我的一同事说她在上海的家,居室也只有这么一张床的大小。一架姊妹床,有两层,里面是床,有着飞凤,也许主人曾经在上面缀满了香袋,而周围的幔帐收敛了姊妹的私房话和笑声;外层是放衣柜的,方便了女儿家更衣。这一张张做工精美的床在向人们昭示着主人所处时代的繁华与奢华。
“公生糟坊”里满是酒香,靠墙一溜的架子上放着一坛坛红封白酒。这种酒叫“三白酒”,是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酿就而成的。这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象是从远古走来,源源流长。这一处的回廊里有许多卖姑嫂饼的,三白酒和姑嫂饼都是乌镇的特产。
染坊曾在电视剧里见过。晒布场上,一条条染好的蓝印花布高高地挂在一根根竹竿上,那布上印染的细碎花儿随着那一片片幽蓝迎风摇曳,轻舞飞扬,我和同伴忍不住在此留影,却不小心脱离了团队,只得单独游览了。一间间店铺里陈列着蓝印花布的制成品,有上衣、裙子、头巾等等,因时间较紧,无法挑选,因此一件物品也未买。随即来到余榴梁钱币馆,在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钱币就是历史的书籍。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走马观花,也领略了浩瀚钱币世界之一二。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纪念馆,这里原先是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书院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匾额,纪念馆有茅盾塑像,通过文字及图片向我们介绍一代文豪的光辉一生。茅盾十三岁前住在乌镇,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及作品。《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茅盾为乌镇增添了一份静雅之气。
5. 乌镇的风景的作文
我看着那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那就是我今年假期游览的梦里水乡——乌镇。
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呢?是因为那里的房子就像我们画的山水画一样都是黑瓦白墙,所以叫乌镇。我们一进乌镇,就惊呆了,我问妈妈:“妈妈!你瞧,那房子怎么浮在水上?”妈妈说:“那房子是用石桩架起来的。”我一想:要是这么多人蜂拥地从上走过不就塌了。于是,我飞快地小心翼翼地跑了过去,心里的大石头好不容易放了下来。我们来到了乌镇的民俗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古代人的桌子、椅子、特别华贵的床和服装、鞋帽,最奇妙的是她们这里女人穿的鞋子,我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我问妈妈后才得知,古时的女孩子长到六、七岁就要裹脚,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穿这种鞋子女孩子走路快不了,还一扭一扭的,我听后真庆幸生长在现代,可以活蹦乱跳地来游乌镇。我们还看了乌镇的蓝印花布,一进染坊,几十米的花布高高直挂从天而降,阳光下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情景让我感到惊奇,我太喜欢了,把布一块一块裹在身上照相。妈妈知道我的心思,给我买了一件蓝印花旗袍,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同游的客人都夸我成了江南小美女。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特色,镇里有30多座小桥,真是“百步一桥”。乌镇人在节日里有走桥的习俗,至少要走十多座桥,称“走十桥,去百病”。我和妈妈走了十多座,想来今年一定不生病。弯弯的河流拥抱着乌镇,家家门前流水环绕,由远而近的乌蓬船上飘来我最爱听的歌《梦里水乡》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
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
玲珑少年在岸上
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我太爱水乡乌镇了,那水上的房子、小桥,画也画不出的美,真让人陶醉。
6. 关于乌镇描写景物的作文 (急急急! 星期一就得交了!!!)
我的家乡乌镇是一个水乡古镇,比起一些大城市来说,乌镇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水乡古镇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乌镇的河是乌镇的筋脉,大河、小河纵横贯穿整个乌镇。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河流,微波荡漾。河中鱼儿游来游去,仿佛是在倾听游人的脚步声;一会儿,鱼儿又钻下水底,似乎在和嬉戏玩耍。河面上,轮船发出呜呜的响声行驶着,好像在说:你瞧!我在水上行驶得多快!在东市河,你就看不到大轮船的踪迹。一艘艘乌蓬船在河上缓慢地行驶,一位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睛望着前方,双手握住船桨,悠悠地摇着。船桨在手中摇动,水面扩散出一道道微波。这乌蓬船比起那大河上的轮船,让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有河必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石板桥都是拱形的,在桥的半圆形桥洞上往往写着桥的名字。桥,对所有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几棵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在石缝里茁壮成长。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
乌镇的弄也是非常的多,主要分部在东、南、西、北栅,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东栅弄堂。东栅的弄堂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旧)久的民宅,并排地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云好像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早晨,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被黑夜笼罩的大地时,沉睡中的弄堂慢慢地苏醒起来。苏睡的第一声就是的露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接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人们从鸟儿的歌声中醒了。弄堂一下子热闹了,上班的上班,洗衣服的洗衣服,一片忙碌的景象。中午,酷热的太阳对着大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量,可弄堂里太阳光一点儿也晒不进去,因为房屋像一排排卫士阻挡着酷热的太阳光的入侵。傍晚,太阳落山了,夕阳将弄堂染成了红色。弄堂里人们聊天,乘凉,夜幕渐渐地降临。弄堂里人们都已回屋睡觉了,弄堂又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乌镇还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茅盾,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还有一些著名景点,如修真馆,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百床馆,酒作坊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必去的地方。
乌镇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乡!
7. 描写乌镇古镇的风景
我的家乡乌镇是一个水乡古镇,比起一些大城市来说,乌镇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水乡古镇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乌镇的河是乌镇的筋脉,大河、小河纵横贯穿整个乌镇。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河流,微波荡漾。河中鱼儿游来游去,仿佛是在倾听游人的脚步声;一会儿,鱼儿又钻下水底,似乎在和嬉戏玩耍。河面上,轮船发出呜呜的响声行驶着,好像在说:你瞧!我在水上行驶得多快!在东市河,你就看不到大轮船的踪迹。一艘艘乌蓬船在河上缓慢地行驶,一位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睛望着前方,双手握住船桨,悠悠地摇着。船桨在手中摇动,水面扩散出一道道微波。这乌蓬船比起那大河上的轮船,让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有河必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石板桥都是拱形的,在桥的半圆形桥洞上往往写着桥的名字。桥,对所有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几棵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在石缝里茁壮成长。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
乌镇的弄也是非常的多,主要分部在东、南、西、北栅,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东栅弄堂。东栅的弄堂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旧)久的民宅,并排地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云好像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早晨,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被黑夜笼罩的大地时,沉睡中的弄堂慢慢地苏醒起来。苏睡的第一声就是的露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接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人们从鸟儿的歌声中醒了。弄堂一下子热闹了,上班的上班,洗衣服的洗衣服,一片忙碌的景象。中午,酷热的太阳对着大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量,可弄堂里太阳光一点儿也晒不进去,因为房屋像一排排卫士阻挡着酷热的太阳光的入侵。傍晚,太阳落山了,夕阳将弄堂染成了红色。弄堂里人们聊天,乘凉,夜幕渐渐地降临。弄堂里人们都已回屋睡觉了,弄堂又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乌镇还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茅盾,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还有一些著名景点,如修真馆,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百床馆,酒作坊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必去的地方。
乌镇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乡!
158
8. 描写乌镇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雨点落在河面上,荡起道道涟漪,隐约可以看见一群群透明的小鱼儿嬉戏玩耍。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这已不仅仅是一条小河,不知从何时起,它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的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它就这样孕育着这座小镇,也装扮着江南。
此时的乌镇西栅,像一个远离尘世的美丽少女,不施脂粉,别有风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单,独倚修竹,情调虽太清冷。却更增其悠然出尘之致。两岸灯光细碎如鳞,浆声橹声穿花拂柳,也有红红的灯笼轻晃在乌篷船舷,从千百年的岁月里延伸过来,乡愁如酒,一页一页写满风霜,深嵌在西栅的每一寸肌肤之上。有一滴打在脸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镇都是这般的润润的了。何处轻微的一声响动,似什么东西弹落了,随之又恢复平静。一只不眠的小猫,蹲坐在临水的花窗前,漠然地看着经过的我。总有轻微的水声响在周遭,让我更接近回忆与冥想,无数身影在树荫里游动,隔着一些树枝,一些鸟影,还有月光与星光,也能看到前朝旧事的影子,自遥远的岁月流淌出来。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原来,乌镇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构建房屋。远远看去,象飘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宽敞,微风吹过,河水轻轻流过,仿佛这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便是一副活着的水墨画了。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在青石铺就的乌镇小巷里,把脚步轻轻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仿佛叩响了历史,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
也许乌镇是一幅画,不知是哪位大师画下的,虽然用的都是暗色,却把古老和安逸给了它。
江南水乡,光看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而美丽的乌镇,它所散发出的灵秀和独特的情韵让我深深着迷。
在这个远离尘埃的地方,我唯一看不清的是我置身其间的乌镇西栅,光影里,只有如同神话般的色彩,漫过一个女子滴泪的眼帘……
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今天古镇的东大街西大街被规划为景点区,一进古镇你就会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乌镇奇迹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水乡建筑格局。一条河流穿街而过,两岸房屋排列,长廊蔽日,小桥相连。如同风景一般的生活着古镇,会让每一个到乌镇的人长长的沉默和惊讶。
静坐青石板一隅,我已是乌镇西栅的一叶垂柳,安静地长在水畔,临河睡去,不再管今夕何夕,今生何世,只知道世世长往,此刻永驻,将我今生和来世的幸福,停泊在时间深处,停泊在乌镇温暖的怀抱。
9. 求一篇原创的描写乌镇的文章
细雨无声游乌镇 [原]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10. 关于乌镇的文章
江南水乡,光看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而美丽的乌镇,它所散发出的灵秀和独特的情韵让我深深着迷。
时值江南梅雨季节,空气中略带潮湿。踏入这座小镇,恍若隔世。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旧木屋临水而建,傍桥而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绚烂的文化。
走在狭长的小巷里,踩在平坦的青石小路上,轻抚两旁斑驳的老墙,似乎看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挂着招牌的茶馆里,头戴毡帽身穿马褂的人们或是品茶或是饮酒,巷子里黄酒香飘四溢;小商贩们在一旁吆喝,出售水果、蔬菜和小吃;典当行门口人来人往,戴着眼镜的老板坐在窗口后面打点着当物;手工作坊里织布机吱噶作响,布料扎染成花布后被做成了扇子、头巾、小背包、婴儿穿的小肚兜;从私塾里下课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一个小院,原来这里即将上演一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
虽然,这些场景都已成为历史不再重现,但只要用心,定会在每一个不经意间悄悄捕捉。
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江南的雨缠绵而多情,落在唇边竟有些甜丝丝的味道。不忍加快脚步,只缓缓而行。我问自己是在寻找什么吗,哦,原来我在寻找诗中那梳着长辫,撑着布伞,走在雨巷中如丁香般的女孩。
雨点落在河面上,荡起道道涟漪,隐约可以看见一群群透明的小鱼儿嬉戏玩耍。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这已不仅仅是一条小河,不知从何时起,它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的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它就这样孕育着这座小镇,也装扮着江南。
顺着石阶走上小桥,细数着扶手两边雕刻的花纹,这一座座小桥古朴而又韵味十足。站在桥上远远望去,一个红衣女子正在河边洗衣,看不清她的脸,却只见那红色分外耀眼夺目。一条小木船,橹声咿呀地从桥下划过,渐渐远去,流下一道水痕。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怎样一副美丽的画面,让多少诗人魂牵梦绕。
雨停了,阳光在接近傍晚时分露出脸来。照在屋顶黑色的砖瓦上,照在小河上泛起点点光芒,照在每一寸空气里,给小镇穿上了一件橘色的衣裳。
一位老人在小巷里生起了炉灶,炊烟袅袅。享受了良辰美景,该是离去的时候了,多想再去一次“公生糟房”的造酒作坊,闻一闻那浓郁的酒香,再用木勺舀来品尝。多想再走进蓝印花布馆,看一看木架上垂挂着刚染好的蓝印花布。风吹过,蓝印花布随风扬起,如千船竞发。。。。。。
古旧的木屋,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飘雨的小巷,寂静的长廊,红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烟,如诗如画的江南啊,我愿沉溺你恬静的怀中,静静感受你的温柔,用它唤醒我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它将我沉积已久的疲惫轻轻拭去。
暮色已临,细雨微湿,只见雨巷寂寞,一把江南的伞,一道屋后流水,一条微醉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