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小学生作文读经典时就像什么

小学生作文读经典时就像什么

发布时间:2021-01-28 08:03:53

⑴ 小学生必读经典是什么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伊索寓言
唐诗300首

⑵ 小学六年级朝读经典读后感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⑶ 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时尚版和经典版有什么区别,内容一样吗

的一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发现好多同学围在路边,象是在观看什么,我走过去看了一眼,原来是一个农民伯伯在卖小黄鸭。那些小黄鸭被盛在一个扁扁大大的筐里,它们一只挨着一只,唧唧喳喳的叫着,可热闹了。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黄鸭们,情不自禁地过去挑了一只。
这只小黄鸭好漂亮啊!它满身金灿灿的,毛茸茸的象个线团,红红的嘴巴扁扁的,时不时的发出嘎嘎的声音,好象在和我说话呢。我把它捧在手心,仔细的端详着它。忽然,想起来我还要去练古筝,可是小鸭子怎么办呢?古筝室又不允许带小动物,况且我也没地方放它呀!我走着走着,发现楼下刚好有个铁箱子,我就把小鸭子放了进去,心想,练完古筝我再拿走。我一边练着古筝,一边心里老是惦记着楼下箱子里的小鸭子,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我还是暂停了古筝的练习,决定下楼去看一看。刚出古筝室,就听见隔壁有鸭子的叫声,我心想:“可能是别人买的鸭子吧。”可是我打开箱子一看,我的小鸭子不见了。我赶紧上楼到隔壁去,发现我的小鸭子正在那个小男孩的手里捧着呢!那个男孩看我来要小鸭子,非常失落,他小声的对我说:“姐姐,你的这只小鸭子可以送给我吗?我特别喜欢它,可是我今天没带钱,要不我就可以买一只了。”看着面前的这个小弟弟,脸红扑扑的,也象小鸭子一样可爱,我决定满足他的愿望,就把小鸭子送给了他。
小鸭子被我送走了,可我还是会不时的想起它,还有那个可爱的小弟弟。不知道我的

⑷ 小学二年级作文读儒家经典,做少年君子

古人不远:孔子古人不远:孔子孔子又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
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
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
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
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
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
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
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与人为善
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
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
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
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虽说孔圣逝世已千年,但
他的留下的将会永垂不朽,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

⑸ 求一篇作文 阅读经典,我感受到_____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高淳县古柏小学六(3)班 许迎桂

看完《鲁滨逊漂流记》,我们不得不惊叹于鲁滨逊顽强的探索能力和他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

鲁滨逊原本出生在约克市的一个体面人家,而他一直梦想着要出海远游。尽管父母亲一再劝他,可他从没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一点是可敬可贺的

借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漂流生涯。在海上,他碰到了大风浪,那原本可以让他了解到航海的危险,从而退缩。可他却一意孤行,坚持要出海航行。他在伦敦遇上了好人,并肯借钱给他做生意。他利用这些钱经商,挣了不少钱,这样舒适的生活足以让不少人放弃航海这样风险大又辛苦的事。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航海。

可怜的鲁滨逊,船在海上碰到了惊涛骇浪,原本温柔的大海转瞬间变得波涛汹涌。船在一座孤岛上搁浅了,全船的人都身亡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求生的欲望让鲁滨逊从船上一趟躺地把所有可以利用的东西都搬了下来。他还尽自己的能力造了一座土房子,尽管很简陋,但起码有一个落脚点。

在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有限,他必须学着种一些谷物,用来做面包。他还喂养了许多牲畜,可以随时有羊肉、羊奶、干酪吃。他不断探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得就是让自己生活的舒适、安心。

在孤岛上的28年,他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向上帝祷告。

鲁滨逊顽强的生存能力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为了生存他什么苦难的事都做了。没有衣服穿,他用兽皮缝制背心;没有酒喝,他自己用谷物做白酒,其实为了在疲倦的时候提神;没有火源,他学古人钻木取火,总之,他认为只要活着,就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这让我想到,很多事情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经验。什么事不能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不行。如果鲁滨逊也认为自己一定不能做出食物和衣物,如果他就这样坐以待毙,那么他还能活下来吗?

鲁滨逊还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面对食人族惨无人道的 、令人发指的吃人行为,鲁滨逊怒不可遏,深恶痛绝。他从食人族手里救下了一个小伙子,并给他取名“星期五”。从此,两人便相依为命,一直到脱险。

他不仅救了“星期五”,他还向“星期五”灌输一些宗教信仰,让“星期五”渐渐泯灭了本来恶的天性,让“星期五”变成了一个善良的人。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坚持理想、不顾一切有时并不是坏事。面对困难,不要坐以待毙,凡是要报着试一试的心态,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趁着年轻,让我们一起大胆前行,努力探求知识吧,否则,老了就会徒增伤悲。

⑹ 小学生作文:读书使我增长知识720字

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__^*)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⑺ 悦读经典 收获未来的小学作文

《三国演义》
在短短的暑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⑻ 读经典 知新意小学生600字作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候起中国就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地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要问“功臣”是谁,家喻户晓的《弟-子规》作用不应小觑。

《弟-子规》是人们生活的典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成为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对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还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是个淘气任性的孩子。记得每天晚上妈妈叫我洗脸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说:“等一会儿——”,可身体还赖在电视机旁不见行动。直到妈妈发威,才迫不得已乖乖去洗脸。后来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话引起我的反虱…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怠慢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叫我,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妈妈对此连连称赞。

《弟-子规》不仅教会我怎样做妈妈的好儿子,也教会我怎样对待周围所有人。我小时候,并不把信用看得太重,有时答应他人的事没有做好,只是简单地把手一摇,说:“对不起,我忘了。”不过现在看来,我当初的行为实在太不应该了,我不该把信用看得太轻,应该像那句“凡出言,信为先”,只要开口说话,就把诚信放在第一位,答应他人就一定遵守承诺。这方面自己做得……怎么办呢?对,把它当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吧!此后,我不再轻易许诺,

⑼ 小学生四年级作文读经典书做文明人的作文四百字

文明,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大街上,校园里,到处挂满“讲文内明,树新风。”容的条幅。
公益广告上说:公益广告虽不能完全照亮人的心灵,但可以照亮人心灵的一片净土。
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
有时,下雨天你把伞分享给别人,就是一件文明事;有时,你把盲人道上的障碍物移开一点,就等于给别人一份关爱;有时,你在公共场和小声地讲话,别人就会对你投向敬佩的目光。
但是,就是有些不自觉的人,他们在路上乱扔纸屑;他们把废旧电池抛弃在路边;他们把瓜皮丢在地上捉弄别人。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作文读经典时就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