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贰』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小学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写”“言而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受生活局限,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很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阅读中,忽视了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的指导。所以,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写。为解决上述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
叶老师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使学生在写作中“正同说话一样,心中所积蓄,不吐不快”。因此,本人认为应采用“组织活动”的方法,展现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喜欢参加活动,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有了深刻体会再让学生写参加过的活动,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中去,只有自己“真”有动情,才能写出人的真情。利用活动展现情境,既提供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性能力,因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想掌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会有茅塞动开之时刻。所以学生大多怕作文,这种为难情绪的产生,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设置一道障碍,因此,也会主观上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还会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如果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顺应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进行兴趣作文训练,降低作文难度,就会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逼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贵有恒,教贵善诱,叶老师要求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联系生活,活跃生活,动用生活中的素材,达到“学生要有兴趣尝试作文”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心悦”,写作兴趣盎然。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要求,选用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美妙的写作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感染。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歌曲,他们心头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对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怀自己增加了理解,笔下妈妈的形象丰满、感人。
三、画面再现情境,增强学生的写作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组织学生搞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参观访问,要求学生写日记和积累素材,诸如此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作文从内容入手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把活动和电教媒体结合起来,形成双管齐下,解决作文从内容入手的问题,效果会更好些。
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作文所需要的画面和声音,即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又可拉近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的焦距,把五彩缤纷的生活生活融汇在五彩缤纷的媒体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多某种事物有详细的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更加密切,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情景作文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兴趣为核心。它注重改善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去,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作文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创设阅读情境,学习习作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尽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优秀范文来解读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我在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仔细的品读文中的各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如跟着祖父在园中锄草、捉虫、施肥等,这些都是童年的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作。童年的快乐在这描写中展现出来,同学们兴致勃勃的读着,绘声绘色的议论着,不知不觉想起了自己的美好童年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讲讲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与课本上作者的美妙童年生活相对比,然后每组选出讲的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最后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水到渠成,一篇篇精美的习作跃然纸上。
其实,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的例子很多,如《背影》中人物描写;《东方之珠》中的热闹场面描写;《北大荒的秋天》中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等等,这些情境都可以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叁』 如何在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何谓生活化教学呢?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情境,让小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中进行作文写作。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生活化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基于多媒体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当中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手段实施生活化教学。
例如,一次作文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古筝的《春风》这首歌曲,视频上出现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树开始发芽,春水开始变暖,小鸟在春风里快乐的飞舞。远处的湖边百花盛开,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串来串去,玩捉迷藏游戏。近处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风筝的游人,满天的风筝在高空盘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学们似乎已经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视频播放结束,我说道:“这是老师春游扬州蜀岗风景区的时候所拍摄的画面,那么在你们的眼里春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就以‘春天来了’为题写一篇课堂作文,看看你们眼中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文题目布置下去之后,同学纷纷动笔开始写作,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便有学生表示说已经写好了。于是我让他们读出自己的作文与大家分享。没想到的是在学生的眼中春天是如此的绚烂多彩。给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李华同学的作文。她在作文中是这样写的:“没想到春天来的如此悄然,昨天还是光秃秃的柳枝,今天一早起来就看到上面发出了几粒新芽。爸爸说那是因为春天来了。坐在爸爸的电动车上,眼前的一切让我目不暇接,前天看到的油菜,才过了两天就多长了二十多厘米,油菜花看来也要开放了……”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就在学生的笔下写出来了,让我非常欣慰。
在上述作文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很好的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立刻勾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遐想。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游戏进行生活化教学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谓是非常喜爱。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不妨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融入一些游戏内容,把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带入作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更可以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堂上。我并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要求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道具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这个提议让同学们倍感兴奋。他们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滚铁环……各种生活中的游戏似乎都被他们搬到了操场上。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戏,回到课堂上。等同学们都坐定之后,我问道:“刚才的游戏玩的开心吗?”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开心!”我接着说:“既然你们玩的那么开心,下面就请以‘我最喜爱的游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低于200字。”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最初似乎很茫然,但是回想起刚才的游戏画面之后,很多同学开始下笔了。等学生写作完毕之后,我挑选出了几篇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与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学写道:“我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跳皮筋,每天放学之后我都会邀请一些小朋友一起玩,现在我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在所有小朋友中我跳的是最好的……”有的同学写道:“每次随着铁环飞奔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飞起来一样。那美丽的铁环一直伴随我到现在,成为我童年最快乐的伙伴……”
在上述教学案例当中,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他们喜爱的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接下来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文教学有效实现了生活化。
三、结合社会调查进行生活化教学
为了更好的实现作文生活化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然后再结合社会调查进行作文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可以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有话可说。
例如,一次我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安排记录员、小记者和统计员。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问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你们发现我们学校周边的污染情况如何呢?”有的同学说:“我们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经开始变黑和发臭。”有的同学说:“很多河流的水连牲畜都不能喝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死鱼漂在河上。周边还有很多居民去捞死鱼吃。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急忙去制止,并告诉他们吃这种鱼的危害——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看到同学们如此积极的发言,我说道:“今天我们作文的题目是‘如何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写一篇不低于200字的作文。”
等同学们第二天把作文交上来的时候,看的我是触目惊心,原来同学们的调查是如此细致。这也让他们更加的有话可说。有的同学的作文竟然达到了1000字。文章中充满了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肆』 浅谈情境作文教学中几种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
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特有个性。这时如果把数学思想、知识、技能融汇于游戏中,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让他们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调控学习情绪,活跃气氛,训练思维。
二、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对那些熟悉而又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的生活事物往往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生活数学知识,更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再现这些情景,例如展示实物,实例分析等,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实物,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往往能与他们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甚至能启发解决他们曾经苦苦探求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教材内容,广泛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体会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唤发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学贵有疑,让学生产生质疑和释疑是引发探究知识,发现解决问题思路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入生动精彩的情境,不仅是表象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在这生动精彩的情境中,借助充满娱悦的情绪轻松思考,巧妙地进入思维空间,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而巧妙地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精心设疑,并使所设的问题既有趣味性,又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发现新知识特点和思维方法,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具有浓厚的生活性和操作性,创设听、说、演为中心内容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要多运用“数学表演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欲,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观摩,体验,推理的过程发现问题的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发现和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教“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中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创设学生拼积木——画图形——剪图形——分纸片——说特征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体会感悟特征,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伍』 小学生“主题生活化探究作文”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实践价值是什么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版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陆』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您有什么好的创意和心得吗
把我的一篇文章奉上,一供你参考。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想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创设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说写训练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已找过春天,画过夏天,不知不觉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将好多好多的礼物撒落在大地上,你们想不想去拾点回来?”就这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另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等。
2.激活体验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雨、听雨、感受雨,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那声音沙沙的,真好听。”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3.双向互动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二、丰富语言积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性。为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们要求孩子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为激发兴趣,让他们把故事录在磁带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能促使儿童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充分保证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在课外积极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积极背诵。新大纲突出地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实在实处。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选择地让孩子诵读唐诗,短小精悍、文词优美的唐诗不仅能启迪儿童想象,而且能净化童心,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三、开放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具体方法有:
1.画一画,说一说。
儿童对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展现了自己一颗颗真实而又灿烂的童心。我们经常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孩子进行想象画。比如,我给孩子们一个“O”,让他们想象,画成各种图形,并说一说。于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在孩子手中诞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从孩子心底流出:我画了个圆圆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着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脸;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把它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蓝宝石;我画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阳笑呢;我画了颗流星。一颗星星挂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难过,在天上多么有趣,在大地上多没劲。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把它当作一个玩具,推到河里,小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叫来许多朋友都来吃,鲨鱼也来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象画成了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画画说说的同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写写,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文字说明,没有什么格式规范,学生很乐意画写。有个学生画了一幅夜空图:深蓝色的夜空中,一颗流星滑了下来。旁边写着:“晚上,天空中有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滑了下来,‘哧溜’一声滑到半空就不见了。我心想:天空真是个大滑梯。”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夏夜的萤火虫儿,其中有一句也让我大为赞赏:“萤火虫儿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盏灯?噢,原来是萤火虫妈妈怕贪玩的孩子找不着回家的路,就在宝宝身上挂了一盏小灯笼。”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最佳作品栏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当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有所创新。
2.玩一玩,写一写。
孩子是否能带着足够的精力、机智和独创性去探索书本和世界,是否会抓住那些与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的机会,是否会变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好奇心与自信心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生命中以及读写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并不是学校或家庭作业里能够轻易传授的,相反,这些精神素质首先是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来培养。
现在的学生很少感受到群体协作游戏的快乐,更缺少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的时间。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一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边玩一边编故事,教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们游戏,在必要时适当点拨,让故事情节能顺利发展,圆满结束,并鼓励其写下来。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当我们带领学生郊游,让学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种子随风飘上天空时,我们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随风飘去的一棵蒲公英,学生会产生多么丰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这时来一个现场说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又将会得到一次多么有效的训练啊!
四、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手写我口”,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柒』 怎样对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进行教学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但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
本文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联系精品课程建设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2、紧扣年段目标;3、对比学习范文;4、多元评价;5、接力日记;6、办作文报;7、悦读悦写等。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情境体验;丰富表象;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线教师困惑最多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对作文缺乏兴趣。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观念或情感,再将这种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但在多数情况下,写作时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并不出现于眼前,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留在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没有表象,“意”和“文”只是无源之水。不同的“物”在人脑中的表象并不处于相同的水平,同一表象在人脑中也不完全凝固不变,常常会淡漠和遗忘。因此,表象储存的质量如何与作文质量直接相关,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据此,我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内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丰富表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性情陶冶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