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怎么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
图书信息
书 名: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
作者:冯卫东 著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1
版次:1
页数:226
字数:225000
印刷时间:2011-6-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504158598
包装:平装
22460334
2作者简介
冯卫东,男,1966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南通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南通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新课改导刊》副主编、《当代情境教育》常务副主编。曾多次获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政协报》、《语文学习》、《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报刊发表200余篇教研文章。曾被评为“通州市百佳青年”、“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3目录
自序
第一讲 在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谈教育随笔写作
一、叙事随笔:“值得过的生活”就值得“回味”
二、事理随笔:“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附1】面对两只“斗鸡”
【附2】倾听亲情
【附3】警惕另一种“话语霸权”
【附4】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第二讲 在理性的表述中“组建灵魂”——谈教育论文写作
一、论文写作诸种问题扫描及问题症结揭示
二、论文写作成功案例举隅及成功规律归纳
三、论文写作可行路径描述及相关问题建议
【附】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青年教师论文点评
第三讲 在“根雕”的行为中提升智慧——谈微型课题研究
一、蝴蝶振翅:一个精彩初显的故事——说运作
二、麻雀解剖:一则具体而微的案例——说要素
三、抽丝剥笋:一些必须辨明的问题——说品质
四、沙里世界:一片有待开发的风景——说生成
五、殊途同归:一脉分而后合的溪流——说研究
六、拾级而上:一条可达高处的便道——说升格
【附1】解“禅”,让教学语言“一身轻松”
【附2】初中英语试卷人性化设计思考
第四讲 在“蓝图”的谱写中实现“突围”(上)——谈规划课题研究:课题选题
一、“教科研及其管理”选题
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选题
三、“教育或学校的管理”选题
四、“德育与‘心育’”选题
五、“课堂(与)教学”选题
六、“课外教育指导”选题
【附】江阴市中小学教科室主任选题培训会上的报告
第五讲 在“蓝图”的谱写中实现“突围”(下)——谈规划课题研究:课题实施
一、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内容弄清楚
二、蓄养“底气”:把要用到的理论学到手
三、着力“行走”:把要实现的愿景做一做
四、经营“理论”:把要提升的智慧“说”出来
【附1】“小学‘倾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附2】让我们静静地听
【附3】今天,你听了吗?
【附4】“倾听教育”:培养一双“道德的耳朵”
【附5】幸福在低处——“倾听教育”与我的一段心路
第六讲 在“高效”的追求中锻造品质——谈“高效课堂”建设
一、三个理念
二、六个“不等于”
三、九个实践建议
【附】一种“有效”视角:风物长宜放眼量
2. 蓝猫小学快乐作文,第四讲:怎样写好一个物品
、善于发现并写出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写人作文中,要表现出这个人物性格的与众不同之处来,让大家一想起他,就能够想到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再配上对人物行为特征的描写,会让别人在读完文章后,还能记得你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个和现实中一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像中考高频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塑造了十九个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人物,是人物形象塑造的经典之作。就像被我们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好嘴杨巴》,一提到杨巴这个人物,他能说会道的性格特点就会浮现脑海。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赛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赛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杨八本名杨巴,由于“巴”与“八”音同,杨巴的年岁长相又比杨七小,人们便错把他当成杨七的兄弟。不过要说他俩的配合,好比左右手,又非亲兄弟可比。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他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压碎了,里面的香味才能出来。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不黄不香,太糊便苦;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太粗费嚼,太细也就没嚼头了。这手活儿别人明知道也学不来。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此中道理跟写字画画差不多。
可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便举荐出“杨家茶汤”;茶汤粘软香甜,好吃无险,众官员一齐称好,这便是杨巴发迹的缘由了。
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作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
“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一百两!”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杨巴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
在学生的作文中,这点常常体现得不好。总是不能很好地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事情也写不出新颖独到。写好人物和事物的特点,除了发现并写出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外,还要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照,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3. 李天飞精讲西游记第三讲第四讲主要内容作文
经讲的西游记第三第四张都是讲着孙悟空的法术
4. 作文第四讲:没有宫刑,怎么会有《史记》
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一封信《报任安书》上写得很明确。跟据司马氏父子的研究,中国每五百年出一位圣人,所以他说:自周公殁后,五百年而有孔子。而孔子死后到司马氏父子,刚好暗合五百年之数。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个五百年一位圣人的规律应该应验在他们父子身上。换句话说,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立言成圣”。所以他说,是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后再“藏之名山,传于后人。”试想,一个有如此强大目标的人,受到摧折之后,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打算么?他不只不放弃,还用各位前贤来鼓励自己,不断给自己打气。如在《报任安书》上便明确地说:昔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攫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是目的,也是决心事实上,他成功了。鲁迅先生就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童话作文可不可以用笑话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我们平常的习作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作文内容要言之有物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有切实的具体的内容,切忌言之无物,空话连篇.
尽管作文要求“简单”,但是“言之有物,要有切实的内容”却是不可少的.\x09作文
叙
事,总要说明一定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总是蕴含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之中的,没有对事情发展过程的具体叙述,所说明的道理也只能是空洞的;记人,总要说明这个人
是怎样一种性格,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这些又总是离不开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做的.没有对具体事例的介绍,没有对人物外表和内心的具体描写,所写的人
物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只能是模糊的、不具体的;写景状物,总是要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而人们的任何情感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从天下掉下来,总是离不开具体的
景、切切实实的物,所谓“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借景抒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作文时没有对具体的景、实在的物的描述,文中所抒之情,不过是一些空
洞的无病呻吟而已.
空洞的文没有力度.简单的记叙文,更要注意有具体实在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短而不空,短小精悍.
二、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写文章一定要有真实的感受,要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有了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事真才能情真;情真才能辞切;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要想写出有质量的作文就要求我们选择那些有真实感受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受,绝不可生编硬造.
三、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
在写作中,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立场怎能样,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明确地表示自己热爱什么,痛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等.切忌写起作文来想到哪写到哪;不是拖泥带水,就是言之无物,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四、作文要有一定的条理
我们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物状物写景,都要做到条理清楚,段落分明.拿写一件事情来说吧,凡事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想好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不能颠三倒四,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
因此,我们作文时要力求做到有提纲,有思路,有层次.这样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五、作文要有突出的重点
文章只有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比如《记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中,自然经过部分是重点,这个部分最能表现“趣”字,所以应该详写.
六、作文要有合理的想象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对写作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了丰富的想象,就可以使作者的思维更加活跃,浮想联翩,为文章增光添彩,令文思淙淙,语若流泉.
想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想象既要合理又要大胆,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2想象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
3想象就是从眼前的人、事、物的表象生发开去,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生动.
4要根据需要进行想象.有文章(如童话、寓言故事)全篇充满着想象,有的文章可以以只写几段甚至只写几笔想象.
七、作文要有通顺的语言
语言是作文的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础,因此,语言就是作文的生命.可见新课标提出的作文要“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充分重视语言学习,如用词准确,句子要完整,这是语言的基本要求;其次,要讲究词语的配合,使句子的结构清楚,语言通顺明白,避免出现病句;第三,要锤炼词语,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八、作文要认真地修改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怎样修改作文呢?
1看全文.看内容是否具体实在、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合理.
2看词句.修改文章不仅修改一句话、一段话,还要注意不多字,不丢字、不写错别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妥当也要认真检查修改.
3请别人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常能发现你作文中自己不能发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自满或怕别人笑话而羞于向人请教,失去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个机会.
4自己反复看.文不厌改,文成于改.只有反复阅读、反复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经得起各文面的检验,才能达到文质兼美的程度.
第二讲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不竭的源泉.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看仔细、看明白、看全面、看透彻,才能对事物有完整的、具体的、生动的印象.
怎样提高观察能力呢?
1保持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自然界的雷电风雨、人物的一言一行,不仅能使我们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更能培养我们观察事物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观察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观察景物,应注意空间顺序:由上而下,由远及近,从左到右、空间转换、地点转移等.
3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事物的特点.每个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孤立地看待,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个体,但如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的异同和变化,更能准确地发现事物的特点.
4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观察的质量.观察事物时,仅仅用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有可能的话还要去摸摸、闻闻、尝尝,用多种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属性,可以更好地分析综合、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从而提高观察的质量.
5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观察的感受.由眼前观察的事物展开产生联想,或想象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能加深对眼前观察的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再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表达方式,使事物的形象立体化.写作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生动.
6学习别人作品中观察事物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学习、揣摩、领会别人观察写作的方法,并跟自己的习作训练结合起来,我们的观察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第三讲学会思维
学会观察是认识生活的前提,但仅仅学会了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说话写文章不是照相式的反映,而必须经过头脑的加工.因此还要学会运用思维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梳理、加工、谋篇布局,最后才能写成作文.
1思考要深入
同学们作文中,常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布置某一题材的作文,会觉得并不是太难,动笔写时又觉得没话可写.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对事情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索.
实际上,很多事物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但并不一定深刻理解了,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表达它.
2思维要灵活
作文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作文材料,我们自己写时会觉得很平淡,很难展开想象.但是换了一个人,却能把这个作文材料写得很生动、很充实.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与每个人思考问题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关系.
生
活中的事物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的联系中发现作文的素材,使有些看起来不足以称为写作材料的事物,成为很好的写作材料,使笔下描
写的事物更具体化,更形象化,使一些不易表现的内容得到较好的表现.千万不能“死心眼”,要注意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要严密
写作
文时要根据写作的目的,恰当地选择材料,哪些写进去,哪些不写;哪些多写一些,哪些少写一些;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从哪里写起,到哪里转个弯,
到哪里结束,心里要大概地全盘考虑一番,这样写文章就能比较有条理,不至于颠来倒去,乱作一团;或者前后脱节,丢三拉四了.
锻炼思维严密性的方法很多,譬如每次作文前先想好再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腹稿”,再如列提纲,作文时根据提纲去写等.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思维的训练,思考深入了、思维灵活、严密了,写起文章来也就会深刻、新颖、充实、精炼.
第四讲学会表达
语言文字是作文的生命,离开了通顺、生动、简炼的语言,作文就不能到很好的表达.因此,我们必须在语言运用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认真地下功夫学习语言.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边学习,使自己的语言库里增加生动活泼具有表现力的语句,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二是在写作时要注意选词炼句,多推敲.
三是要“我手写我口”.情真才能辞切.真实的自然的东西往往也是美的、生动的,写作文也是一样.
四是要先想后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可以一下子抓住事物的特点和重点,以便于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其实,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多读多说多练,多积累范文中的好词好句,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增强.
第五讲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老师选取10种适合同学们写作的常见方法作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1、开门见山,落笔入题
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事、人直截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看到开头就明确题旨.采用这种方法开头,若叙述,则娓娓动听;若抒情,则感情浓烈;若说明,则不蔓不枝.如:
窗外有芭蕉:长的两株,短的一株,最小的两株.春来了许久,我耐着性子等着它们抽出蕉叶来,每天早晨,打开窗子第一眼便贪想着这种欢喜……
2、交待介绍,直接陈述
写人叙事的文章,一开头就可以交待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要素,通过直截了当的叙述,使读者明白事件产生的背景,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如:
1959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北就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室的电话响了.老校长拿起话筒.突然,好的手由于过分激动不禁颤动起来:“啊,国家主席刘少奇邀请我们学校老师到他家做客哩!”
3、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不直接陈述内容,而是通过描绘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风景、场面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为文章带来特定的感情色彩,定下文章的“基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文章的题旨和内容.如: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4、捕捉特写,详尽描绘
这是写人、状物的记叙文常用的写法,以文章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开头,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捕捉住人物的某一方面展开详尽的描绘,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如: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5、抒发情感,打动人心
在文章开头,根据写作的需要,把所要表达的感情真实地反应出来,抒发出来,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激发读者的情感.运用抒情开头,一定要有感而发,而不能为文生情,无病呻吟.如: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
6、以议开头,促人深思
开宗明义,文章的开头就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或主张,揭示文章蕴含的深意,促使读者深刻地思考.开头的议论必须围绕文章的人或事展开,不可离题万里.如: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适用的真理……
7、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文章的开头,巧妙地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愿望,促使他们去“追根究底”.如:
“咚咚!”屋外,西北风里夹着一阵阵敲击声,是谁在田野里?二姨一骨碌坐了起来,我也醒了.是姨夫吗?不会呀,他们部队服役,回家探亲还得一个月,那是谁呢?
8、诗文引入,顺畅自然
为了叙述某件事情、描写某处风景、刻画某个人或阐明某个道理,在文章开头处引录与该人、该事、该景、该理有关的诗文,由此引出写作内容,水到渠成,顺畅自然.引用恰当的话,可以增加文章的诗意,吸引读者,揭示出内容的精华.如: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9、话语开头,先声夺人
这种开头一般适合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不按部就班展开内容,而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事物进展中的某一过程产生深刻印象.如:
“哎呀,宝贝儿,该起床了!”像以往一样,我随着叫声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表针正指七点半.妈妈坐在床旁一手抚摩着我的头,一手拿着我穿的衣服……
10、
倒叙开篇,引起回忆
运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运用倒叙,可以引起读者的强烈的阅读兴趣.如:
唉!烦死了,还是睡觉吧.可是,刚闭上眼,白天发生的事情又浮现在脑海中……
第六讲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
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顺着文中所叙之事的自然发展,以它的必然结果作结尾,没有套话、没有空话,简单、自然,可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完整.如:
精彩的军事表演很快结束了,我们说笑着,赞扬着,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体育场.
2、抒发情感式
受所写的人、事、物的感染,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以饱含感情的句子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拨动读者的心弦.如:
啊,我美丽的家庭小院!我不是什么诗人,我要是诗人,准会写一首咏赞您的诗篇;我不是画家,不然,我一定会用七彩画笔把您画在画画上,让人们欣赏您的风姿.
3、议论明旨法
“卒章显其志”(白居易)和“画龙点睛”指的都是这种方法.在文章的结尾处,有含义深刻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加深读者的理解.如:
我常想:许许多多初始的美往往容易被忽略,人们拼命追求的是加上一层精装的美,但事实上,真实便是美,不加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陪衬,如同这清丽的早晨.其实,年轻飞扬的心不正是早晨的写照吗?
4、描写景物法
文章结尾时不直接点题,而是通过描写景物自然地烘托文章的主题.这样的结尾含蓄,耐人寻味.如:
当送执意要回校的王老师出门时,夜已深了.雨,还是下个不停;风,更猛了;雷声紧跟着闪电在天空轰轰作响.我搀着王老师向夜雨中走去.此时,我脸上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了一起……
5、
引用名言式
在结尾时,引用名人名言(或诗词歌赋)来说明问题,阐述观点,境强说服力.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能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放开歌喉尽情地唱了,我深深地懂得:这歌声是用汗水换来的啊!还是爱迪生说得好:“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灵感.”
6、导峰突起式
按照叙述顺序,先交待起因、经过,就在临近到收尾时,突然交待出乎人们意料的结果,使人眼前陡然一亮,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好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法 莫泊桑《项链》
7、首尾呼应法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互相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主题突出.这种结尾法很常见,也容易掌握.如:
开头: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我一定会自豪地回答:“我最崇拜我的爸爸.”
结尾:爸爸,我崇拜您的知识渊博,但我更崇拜您的“傻”劲.我长大了也要跟您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8、升华主题法
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归纳出具有普通意义、哲理意味的语句,从而提高文章的立意.如:
是啊,在我们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里,幸福快乐的家庭又何止我们一家,那发生在家庭中的趣事又何止这一桩呢?
9、问句结尾法
问句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等,在结尾时若能恰当运用问句,可以增强语势,可以发人深思.如:
我同情父亲,也想替母亲辩解.但是,我又能说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干一点儿实际的事吧!于是,我动手收拾桌上的餐具.我想:美好的生活不是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吗?
10 虚构情境法
根据文章内容发展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在结尾时展开不受客观真实限制而又合理的想象,虚构出生动离奇、美丽动人的情境.这种结尾运用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如:
听着,听着,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来,我仿佛看见火红的枫叶、皑皑的白雪、山间的篝火、校园的小路……我仿佛看见自己也佩戴着大学的校徽兴高采烈地漫步其中.噢,我真盼望能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