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蔺相如人物评价600字
蔺相如——提起这三个字,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学完《完璧归赵》这篇课文后,我便对他起了仰慕之情.
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机智的人,因此,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一直无人取代.在现在的社会中像蔺蔺相如的人也很少有,多数人都很有才华,但缺少勇气,换个角度说,就是很自私,做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大局着想,但在《完璧归赵》中,当秦王拿着和氏璧,但并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意思时,蔺相如便借口和氏璧有瑕疵的理由,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然后把和氏璧高高举起,说:“臣认为贫民之交,尚且受信,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今天,臣看大王没有交换城池的诚意,所以将和氏璧收回,如果大王一定要抢强,臣只有和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害怕蔺相如真的将和氏璧撞碎,只有答应在五天以后再正式交换城池,聪明的蔺相如却趁此机会,派人乔装,走小路带着和氏璧回赵国去了.等秦王发现被骗时已经来不急了.
蔺相如的机敏吸引了我,他的勇气更加让我钦佩,你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感触,但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如果赵王把这项任务交给你,你会怎么样?你有勇气说出蔺相如所说的话吗?你能够将和氏璧完整的带回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退一步来讲,你我也一定不会去接受这一个任务,因为你根本不能放弃你那荣华的生活.
当今社会是黑暗的,但人心更加黑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利益和金钱腐蚀了多数人的灵魂,只有及少数的人能够认清自我,多数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
段,用出各种阴谋诡计,做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有的还为了金钱和利益白白送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是多么可笑,拿他们和蔺相如相比,简直是两种极端,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极端.或许还是一个学生的我没有资格去评论谁,没有权利去指责谁,给没有能力去揭穿社会的黑暗,但至少我能够在作文中写出我内心的想法,不必虚假的活着.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拥有蔺相如那种机智头脑的人是普遍存在的,并不罕见.但是有多少人用在正处呢?那写聪明的人往往被“聪明”蒙住了心,最终走向死亡的深渊.但他们没有像蔺相如那样,没有向社会做出贡献,他们枉费了上苍所给予他们的那机智,灵敏的头脑!活的那么无耻,死的那么可笑啊!
蔺相如,或许他也有缺点,但他有的缺点应该被他光彩四射的优点所埋没了吧!
B.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蔺相如议论文800字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谬贤却很少被提及.惊诧之余,感到有点不平.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明白,蔺相如是谬贤推荐给赵王的,没有谬贤,蔺相如恐怕就无缘会见赵王,出使秦国,恐怕也谈不上为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崭露头角,显露才华.诚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愿以“头璧俱碎”,敢于“跪请击缶”,使“完璧归赵”,“华丽而归”,其功可谓大矣.但是此功同谬贤的推荐分不开,可以说“完璧归赵”有蔺相如的一半也有谬贤的一半.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真正“脱颖而出”的能有几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谬贤,哪会有蔺相如?徐元直推荐诸葛亮,一直传为佳话;王亚南之识陈景润,也已成为美谈.而谬贤之举蔺相如,自也应该大赞特赞.俗话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就在于一个“识”字.谬贤确实“别具慧眼”能“识”相如之才,并能“替人才开路”,把蔺相如这个人才推荐给赵王,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劳簿”上的名次有先后之分,那么,我认为,谬贤第一,蔺相如第二.
谬贤第一,不但是因为他能“识”、能“荐”相如,而且还因为他在向赵王推荐之时,能扬相如之长,不避自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这就更加可贵了.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谬贤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短”,敢于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长”对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试想,没有一点为人才铺路、开路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爱才、荐才、用才的强烈意愿,能这样吗?世人都赞扬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这自然有道理.而谬贤的举才不瞒隐私,不避短,那就更难了.要不是谬贤这样极力推荐,赵王能否“召见”蔺相如,那也很难说呢!
“慧眼识英雄”可贵;“舍己荐英雄”更可贵.谬贤既具“慧眼”又能“舍己”,善“识”又敢“荐”,这就是我特别要赞他的原因.
C. 我眼中的蔺相如或者廉颇,来一个八百字作文
我眼中的蔺相如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以国为重的人。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版,经别人的推权荐被赵王重用,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一次,秦王想以15座城池作诱饵来把赵国的和氏璧骗到手,蔺相如则随机应变,机智地从“鱼钩”上把“鱼”给取了回来,并果断地派人将和氏璧先行送回赵国,从而使秦王的计划失败,表现了他足智多谋,而且勇敢机智的品质;在渑池之会上,由于秦王侮辱了赵王,蔺相如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羞辱和回击了秦王,同时挽回了赵王的尊严,回到赵国后,被赵王升为了上卿,比廉颇的职位还高,而廉颇又认为蔺相如的本领和资历都不如自己,心里很不服气,扬言要侮辱他。蔺相如得知后,却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躲避着廉颇。这时,一些人看到了,就说蔺相如惧怕廉颇,而蔺相如却告诉大家说:“如果自己和廉将军闹不合,被秦王知道了,他肯定会乘机来攻打赵国,自己躲避廉将军,并不是怕他,只是不想给秦王以利用的机会。”在廉颇负荆请罪时,他又热情地招待廉颇,表达出了他先国家之急的品质及大度的胸怀。
蔺相如真是一个勇敢、机智、大度、并以国家为重的人。
D. 对蔺相如和苏武的评价和认识感悟的作文500字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人们称之为“虎狼之国”,蔺相如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但是,由于他事前有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企图。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这种无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第一场外交斗争的失败。
在“渑地斗智”中,相如请秦王击缻,召入御史书之,请以咸阳为赵王寿,一次又一次狠挫秦王的锐气,直到盟会结束,秦王“终不能加胜于赵”。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再次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
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苏武用他的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E. 写一篇评价蔺相如的作文。100字左右
初识他,是从小时候读过的《完璧归赵》,那时,他是我眼中的勇者;再识他,是从课本中的《负荆请罪》,那时,他是我眼中宽容大度的代名词;今天,我从《史记》中认识他,他是我心目中值得敬佩的英雄。
我眼中的蔺相如是文人,语言是他的矛,勇气是他的盾。
《完璧归赵》中的他一句“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得秦王退守让步。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他以退为进,最终保全了性命。
我眼中的蔺相如是大臣,忠诚是他的根本。
逼秦王击缶,他张目叱之,大呼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赵王受辱时,他临危不乱,勇猛回击:“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终保得赵国颜面。
我眼中的蔺相如是一个由布衣一跃而为上卿的人,稳重谨慎,宽宏大度,是他的写照。
蔺相如深知“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于是他顾全大局,称病不朝,“不欲与廉颇争列”,因此,道遇廉颇,“引车避匿”。
我眼中的蔺相如又是一个才思敏捷、不卑不亢的人。
他的嘴中可以吐出无比智慧的话:“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一句话胜过千军万马,让秦王心甘情愿地将和氏璧交回到他的手中;他的嘴中又可以吐出无比硬气的话语:“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他的话如刀枪,似匕首,再强悍的秦王也心生畏惧,不得不妥协。那句“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更是将秦国的劣根性剥得体无完肤。
他用他的忠君爱国,宽宏大度与廉颇一同谱写了一支忠君爱国的赞歌。他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却在历史中留下了他自己的印记。
他,是对抗秦王不惧牺牲的勇者,是深谋远虑、目光长远的谋士,是忍辱退让、宽宏大度的宰相,是历史中不朽的忠臣。
蔺相如,你与我虽都是时间的过客,却在《史记》中相遇,你在书里,我在书外。你掷地有声的话语,飘过千年,在我的耳畔久久回响;你能伸能屈的形象,跨过千年,在我的眼前是如此鲜活。
蔺相如,你是我心中至高无上的英雄,我为你竖起永久的丰碑。
F. 急求关于蔺相如宽容的作文
今天,我读了《负荆请罪》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居功自傲,不甘居于因出色地完成“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而被“拜为上卿”的蔺相如之下,时时跟蔺相如过不去,并扬言“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则从赵国大局出发,为不伤将相和气不与计较,廉与他过不去时,他一再忍让。当廉颇知道真相后,十分惭愧,特此负荆请罪。
蔺相如真是一位不计前嫌、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士大夫。
廉颇经常在别人面前辱骂他,他只当没听见。好几次他的马车被廉将军的马车挡住了路,他改道而行,有意避让廉颇。蔺相如好几天没有上朝,他不是怕廉将军,而是怕廉将军和他闹情绪而上了和气,蔺相如深知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他和廉将军为私人意气争执起来,就好比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当廉颇知道后十分羞愧,特地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谢罪,甘愿让蔺相如用荆条狠狠地抽打他一顿时,蔺相如却把荆条扔在一边,恭恭敬敬扶他起来。当廉将军主动承认错误时,蔺相如却笑着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他还叫人准备筵席和廉将军痛饮谈心,两人结成了刎颈之交。
我们要以蔺相如为榜样,学习他对国家的忠诚;学习他深明大义、不计私仇的博大胸怀。
G. 求蔺相如人物评价800字作文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而史书的秦朝官方备案又被项羽攻入咸阳后烧毁,以下是仅存的关于蔺相如的史料。蔺相如,生卒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相传为河北曲阳人。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也有许多错讹、互相矛盾之处,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比如,从现有资料看,仅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种说法,其中故里说主要由河北省邯郸的蔺家河村、山西省古县的宝丰村和洪洞县的许村、山西省榆次的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泽州、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河南省辉县、安阳的太平岗、相村等地;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郸、邯郸蔺家河、磁县羌村、保定曲阳相如村、涞水县蔺家庄、陕西临潼、山西古县蔺子坪、山西泽州、河南辉县、修武县等十余处。不要说各地众说纷纭,让一般人看了一头雾水,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乃至研究专家往往也是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人作为蔺氏后人一员,对此尤为关注,亦苦苦探究分析事实真相,力求去伪存真,为蔺相如文化研究稍尽绵薄之力。下面是本人根据现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研究考证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希望借此为后人景仰、怀念、了解相如弥补一些缺憾,并推动蔺相如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丰富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内涵。
*:关于蔺相如是军事家,这是不可能的,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赵何派蔺相如率军征伐田单复国后的虚弱齐国。结果军事指挥才能一塌糊涂的蔺相如率领勇猛善战的赵军打到齐国的边境城镇平邑(今河南南乐东北)就打不动了,没有完成深入齐境杀生略地的任务,被迫返回了赵国。因此,蔺相如作为上卿,他主要负责的是政事,军事方面主由廉颇负责。至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中提到的“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可能说明的“蔺相如是一个军事家”,这是不对的看法。
H. 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蔺相如
蔺相如,中国人都知道,是有名的赵国丞相。而《将相和》就是以记录他和廉颇之间的事为主的。一次,我正在读《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脑子里却闪过一个念头:蔺相如,太莽撞了!
看过《将相和》的人都知道:蔺相如到了秦国,识破秦王的骗局后,是以“要将璧撞碎”来威胁秦王的。而问题就出在这了。
蔺相如呀蔺相如,你再有把握也不要拿脑袋来开玩笑呀!万一秦王没听清楚你刚才说的是什么,你就撞上去了,碎了脑袋又碎了璧,不值得啊!再说人总要有缺点嘛,书本里可只说了“蔺相如说完就拿起璧要往柱子上撞”,可没说“和脑袋一块往上撞”。万一你刚把璧撞碎了,人家秦王又来一句“你刚才说的是什么?”一解释完了,又不想把脑袋送上去了,到那时,不得尴尬死?!那时,在秦国,人人都说蔺相如撞碎了和氏璧;在赵国,人人都说蔺相如撞碎了国宝。尤其是在赵国。要知道,和氏璧可是赵国的国宝呀!!!
还有,当蔺相如识破了秦王的骗局以后,为什么不施展口才,将秦王说服,让和氏璧两国同时拥有,这不也是个好办法吗?如果秦王是个老顽固,说不通,你再使用你之前的那个办法也不迟呀!!!
在“渑池会”上,你也是太莽撞了。秦王拒绝击缶,你就拔出剑要向上冲过去。精神是不错,可也是不是太“勇猛”过头了?秦国是当时最强的国家,出个门身边“护卫队”的人肯定也不少。你要“以一挡十”?那是廉颇干的吧?!
I. 评价蔺相如的400字作文
姓名
中文名称: 蔺相如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相关事件: 渑池之会
相关人物: 廉颇 秦昭王
生平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颇很不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从前,赵王得到了一块非常罕见的宝玉“和氏璧”。消息一传开,就轰动了各国,秦王立即要求用十五座城市来换这块和氏璧。当时秦国很强大,赵国弱小得多。赵王很犹豫:不给,就会惹怒秦国;给吧,又怕得不到十五座城市,白白受骗。
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说他地位虽低,但很有才干,一定能办好这件事。赵王派人找来蔺相如,征求他的意见。蔺相如说:“秦国强大,我们只能答应他们。如果秦王不守信用,责任就在他们。”
赵王派蔺相如来到秦国,秦王在偏殿接见了他。秦王接过和氏璧,非常高兴地反复抚摸,然后又传给旁边的大臣和宫女们看。蔺相如见秦王根本不提用城市交换的事,就猜到秦王是想骗走和氏璧,这可怎么办呢?
蔺相如赶紧上前几步,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有一个斑点,让我指给您看吧!”秦王连忙把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连退几步,背靠着大圆柱,说:“大王,我看您根本不想用城市交换和氏璧,如果您骗人,我就和这块璧一起撞在柱子上!”
秦王很惊慌,马上拿出地图,假意指出十五座城,蔺相如说:“为了表示诚意,大王必须先举行交换仪式,我才能把和氏璧献给您!”秦王勉强答应了。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不是真想交换,当晚,他就叫随从假装成百姓,拿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把璧完好地交给了赵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J. 我劝蔺相如 作文 800字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将相和》。我喜欢这里面的蔺相如。
不要问我为什么,你回自己知道答的。什么?不知道?算了,算了,告诉你吧。第一,他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把和氏璧送到了秦国去。当他得知秦王不想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而是想独吞和氏璧时,他(蔺相如)就让秦王约个时间举行一个典礼庆祝一下,然后自己让手下化装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自己则大大方方的侮辱了一下秦王。秦王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把他客客气气地送回赵国去了。
你说,蔺相如聪明不聪明,勇敢不勇敢?第二,蔺相如在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里,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鼓了瑟。到了蔺相如让秦王击缶时,秦王死活不肯击。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此言一出,秦王被逼无奈,只好击了一下缶。你说,蔺相如厉害不厉害?第三,在最后的《负荆请罪》故事里,一直要让蔺相如好看的廉颇大将军被蔺相如说得变成了负荆请罪。
你说,蔺相如值不值得我们喜欢?“值得,啪啪啪(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