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生活教育.三礼教育.四好少年的手抄报起个什么题目
说不好。建议自己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去后第一个网站就是。自己找找看,非常专业的手抄报网站。
B. 关于三礼教育手抄报的资料
三礼手抄报图片资料
C. 三礼教育的知识
礼貌、礼节、礼仪教育。
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回
详细,请答参见http://wenku..com/view/2a187d54ad02de80d4d84053.html
D. 关于”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活动文案设计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文化教育传统渊源流长。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渊薮和基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大至国家制度,小至家庭生活,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什么是礼?礼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它既可专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
礼在现代社会演变为礼貌、礼节、礼仪三礼。
《礼记》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是指大的礼,曲礼是指小的礼)足见礼的丰富多彩。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将礼与仪连用始于《诗经》。郭沫若先生说:"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礼制。"从文献记载看,《通典》上说:"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过最为学者所公认的说法,还是礼起于三代而备于周朝。(司马迁)史太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国地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年起也。故礼者,养也。稻梁五味以养人口也;椒兰芬苣,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第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古人把纷繁的礼仪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习称"五礼"。到了汉代,出现了作为礼仪文化理论形态的三部巨著:《仪礼》、《礼记》、《周礼》,合称"三礼" 它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三礼"被列入儒家经典,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学者的重视,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声名远播海外。到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二、礼仪的概念
1、什么是礼仪?从广义的角度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的言行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标志,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的总称。从狭义的角度讲,礼仪指的是国家、政府机构或人民团体在一种正式活动和一定环境中采取的行为语言等规范,是指在较大或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重、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是社会交往中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要求,一般通过集体的规范仪式和程序行为来表示。
汉字中的"礼","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许慎《说文解字》)最初的意思是敬神,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被引伸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与敬爱之意。礼仪是表示礼节和仪式。而"礼仪"中"礼"字就是表示敬意、尊敬、崇敬之意",多用于对他人的尊重;"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仪式。"仪"是指仪容、仪表和举止,是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和情操。 "礼"和"仪"合在一起,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表达崇敬之意。
2、礼仪与礼貌、礼节、仪式。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言语动作应具有的相互表示谦虚恭敬、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和行为准则。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慰问等并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和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礼貌行为。仪式是指在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这些都在礼仪的范畴之内。
三、礼仪的种类
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只是见面问个好,离别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礼仪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概括起来看礼仪有以下几类:
个人礼仪:人是礼仪的行为主体,所以讲礼仪首先应该从个人礼仪开始。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到方面的礼仪要求。个人形体美礼仪、仪态仪表礼仪修养,服饰装饰艺术、礼仪插花。
生活礼仪:包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见面交谈、介绍宴请、舞会宴会、馈赠送礼、探病、结婚祝寿礼仪、节庆殡葬礼仪等。
家庭礼仪:礼仪在家庭及亲友交往范围内的运用就是家庭礼仪,它大致包括家庭称谓、问候、祝贺、家宴及家庭应酬等等礼仪规范。
学校礼仪:学校礼仪主要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仪式等方面的礼仪要求规范。如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要学习遵守的礼仪;各种仪式活动的礼仪等。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更为繁杂,通常包括见面与介绍;拜访与接待;交谈与交往;宴请与馈赠;舞会与沙龙等方面的礼仪。
公务礼仪:公务礼仪是具体工作产生的礼仪。通常包括如办公室、工作中、会议、公文、公务、迎送等礼仪。
商务礼仪:商务礼仪主要是指商务活动中的礼仪。包括柜台待客、商业洽谈、推销、商业仪式、外事、文书、会议、谈判 、迎送、公关礼仪等等。
另外还有习俗礼仪、民族礼仪、宗教礼仪、涉外礼仪、外国民俗、等等。总之是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归纳而已。
四、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素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首先涉足的“社会",它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其次是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具体讲还有如下作用:
1、礼仪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礼仪的本质就是教育,这在古代时就已形成。例如:“成年礼”,在氏族成员行将成年时,用各种方式来测验其体能及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本氏族的正式成员。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仪式大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则把它改造成为体现文明精神的"冠礼",通过邀请乡中德高望重的人来为成年者加冠、取表字等仪节,教育加冠者从此要有成年意识,要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又如“婚礼”,上古有抢婚的风俗,故成亲都在黄昏之时。儒家则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婚礼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因此,女子出嫁前,父母再三告诫,要为夫家的兴盛而尽心。又如周代,当时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3 年,学成之后便成为国家的人才,乡里要把他们举荐给诸侯。为此,每隔3 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举行"乡饮酒礼",礼的主宾是最优秀的学成者,要让他受到全乡的尊敬。在典礼中,年高德劭的乡中长辈专门设席,受到特殊礼遇,意在培养乡人敬老尊长的风气。因此,乡饮酒礼的核心不是饮酒,而是通过这一形式进行敬贤尊老的教育,养成淳厚的民风。类似的礼仪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2、仪可增进自身修养,规范人的态度和言行
礼仪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讲,都是指一种尺度和一种规范。一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其自身的修养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仪在作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高社交能力,调节人际关系
从礼仪的内容和要求上看,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上看,礼仪都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礼仪才能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调节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4、礼仪在人们生活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礼仪与道德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它属德的范畴。它不能与法律的效率相比,但有无礼仪、道德品质如何,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法律”的约束作用。
5、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凝聚力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民族众多,习俗纷繁,方言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则很难有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道德用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世代相传,使全社会都处于礼的约束和导引之下,不仅保持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统一民风,所以地无南北,人无古今,都有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五、礼仪的特点
孔子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也说:"尊敬之心,礼也。"我国礼仪经典《礼记曲礼上》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强调"毋不敬"。礼仪的实质除了"敬"这一共性外,有它特定的内容,这就是: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
1、礼仪的基本特征是:共同性和普遍性,即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全人类所共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礼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继承性,即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礼貌、礼节、礼仪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演化而来的;时代发展性,即任何礼貌、礼节、礼仪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而革新。以及统一性和阶级影响性。现代礼貌、礼节、礼仪具有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符合现代国际惯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
2、礼仪的原则有: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礼仪的功能就是沟通、协调、维护和教育。从本质上说,礼仪是治人之道属于道德范畴。它以文明为基础,以真诚为原则,以对他人的尊重为核心。
3、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语言(包括书面、口头和体态的)、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如迎接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检阅仪仗队和鸣放礼炮、展览会开幕或大桥通车的剪彩、大型工程的奠基仪式等。在礼的系统中,礼仪是有形的,存在于人际交往的一切活动中,其基本形态既受着礼的基本原则的制约,也受着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的影响。
六、为何要学礼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精神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告诉人们要懂得礼节规范,不合礼节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做。读史的都知道,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有本书,叫《礼记》是专门记叙古代各种礼仪的。注意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学习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礼仪属德的范畴,我们的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提倡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学习礼仪就是要教育年青一代,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工人、好公仆、好公民。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工作上,谦洁奉公,克己敬业,开拓进取;在社会上,济贫扶弱,诚实守信。对人友爱;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让和睦。让学生遵礼、达礼、用礼,以便塑造完美的自我,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之才。
“知”是“行”的基础,无“知”便无德行。现在的学生礼仪常识的缺乏,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力,所以更有必要学习礼仪知识。
七、古代的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祈吉之事为吉礼,如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冠婚之事为嘉礼,嘉礼是日常生活之礼,如冠礼、婚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等;宾客之事为宾礼,宾礼是宾主相见之礼,如士相见礼、聘礼、觐礼等;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如士丧礼、丧服之制等;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政治礼仪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4)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 "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5)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2、生活礼仪
(1)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睹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睹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睹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睹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睹神位。清代无高睹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 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2)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3)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4)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烀,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 、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 、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5)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E. 关于三礼教育班会的主持人词和题目
主持甲: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或许答案会有很多,再讨论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有请 同学,大家欢迎!
有一家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的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看看这叠,看看那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主持:故事听完了,能够最后参加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
主持乙:真正优秀的学生是懂得礼仪,有教养的学生,而他们没能做到。面试自然遭到了淘汰。由此可见,礼仪与教养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主持甲: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有礼是当代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主持乙:为此,我们特别查找了我们中学生应具备的部分基本礼仪,请 同学给我们说说吧,大家欢迎!
1、尊师的礼仪: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的起码礼貌。路上或不同场合见到老师要点头示意问好,或微笑行注目礼。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扣门或喊报告。在课堂上要注重礼仪,回答问题要自然大方,声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课与课中的礼仪。
2、学生的形象礼仪:中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着装方面应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主。校内以校服为主。女生发式以简洁易冲洗梳理为宜,不烫发、染发。男生的发型要保持整齐、干净以富有朝气的短发为主。不留长发、不染发。平时不留长指甲,女生不化妆、不涂指甲油。
3、对同学的礼仪:相互尊重与帮助。要坦诚相见,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宽容理解,善为人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处事要胸怀要宽,度量要广。同学们之间讲究礼貌。多用敬语,养成良好习惯。
4、家庭礼仪:上学、放学或外出回家,都应向长辈打招呼;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接待。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送。长辈休息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长辈病了,要勤问候、多问候。
主持甲:相信经过我们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了”。那就是素养和礼仪,这是我们的第一身份证。
主持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美。拥有美,能赢得他人的欣赏,也可以培养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大自然中,木头的纹理、贝壳内部面层或晶体内部面层无一不展示出内在美的力量,或许这就是美存在的地方。
主持甲:外表的美是暂时的,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自信、善良、平静就是美,它不光使你自己光彩照人、充满魅力,还能感染别人,让别人感受到快乐、幸福。
主持乙:内心的美是一种感人至深的美,同学们一定还记得06年春晚上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吧!有请 同学带我们一起回味那震撼的时刻吧!
大型舞蹈《千手观音》,是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曼妙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天籁的音乐,华贵祥和的舞台、灯光,令数以亿计的海内外华人叹为观止。演员们虽然听不见音乐,但他们的内心被美的力量完全占据。节目导演嘴里数拍子给几位老师听、老师用脚跺地板让演员感受节奏,繁忙到极至的空气里似乎有一种安详和神圣。那是一种美与文化的结合,那种美来自内心与凡世的安宁,来自灵魂和精神的升腾,那种光与影、梦与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佛光普照、博爱四射的神圣之美,令现实中的一切喧嚣顿失。无声天使的舞姿,使人们终于明白什么是无声的感动,什么是无言的强大。让每一个观众震撼、感动,并从中体验到了心灵的无比宁静。这就是来自内心的美,它不需要语言,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让阳光普照、春回大地,将快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心田。
主持甲:内心的美才得以长久,修养和内涵是一个人美的关键。修养与内涵,都是智慧的外在形式。“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
主持乙:是啊,赶快有请 同学为大家讲述“男孩、钉子与篱笆”的故事吧,掌声有请!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总是莫名其妙发很大的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如果到圣诞节还剩下一半钉子,圣诞老人就会给他带来他想要的礼物。
第一天,那男孩就在篱笆上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慢慢地尝试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到篱笆上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由此发现,原来控制自己的脾气,实在比在篱笆上钉钉子要容易的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从今天起,如果你有一整天都没有发脾气,那么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下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最后,那些被男孩钉到篱笆上的钉子又全都被他拔光了。父亲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别人吵架,动手打人,你伤害了别人,就在别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些钉子洞一样。”
主持甲:学生是一个蓬勃的群体,一个学习的群体,我们的美来自哪里? 中学生的美来自内涵和修养的烘托。
主持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和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伴随一生的美。
合:《礼仪,礼节,礼貌》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对不起,我只从网上找到了主持人的词,不知道你看没看见过,如果你觉得不好的话,就可以不用!
如果你还要节目的话,我也可以提供给你!
相声《说话》
甲、乙:嗨,好久不见,您好!
甲:哎!你说我会说话吗
乙:你怎么不会说话
甲:我……我不是哑巴吧
乙:谁说你是哑巴啦
甲:可有人说我呀!
乙:谁呀!
甲:咱们邻居赵爷爷。
乙:他怎么说的呀
甲:挺机灵的孩子不会说话。
乙:你怎么不会说话,去问问赵爷爷呀。
甲:哎!你聋了,我说的一不是古文,二不是英文,都是话哩!噢,我明白了,你是老外吧外国赵老头儿!
乙:你是不会说话。
甲:怎么不会说话
乙:你说的话都是横着出来的。
甲:横着出来的我的嗓眼就这么细溜,横着出来有那么大的地方吗不信, 你看!
乙:行啦,行啦!人家赵爷爷是个比喻。
甲:比喻
乙:对!人家赵爷爷说你不会用文明礼貌用语。
甲:那我应该怎么说呀
乙:对长辈要称您,要叫赵爷爷。
甲:赵爷爷,您好!您吃饭了吗有事就叫我一声,别客气啦!
乙:哼!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甲:赵爷爷您别生气,这孩子呀,的确不会说话哩!
乙:你说谁呢
集体拍手儿歌
同学们,都知道,
礼貌用语记得牢。
对待长辈要用“您”,
早晨见面说声“早”
平时互相问问“好”。
分别“再见”别忘了。
若求人,“请”字先,
最后别忘说谢谢,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请说“没关系”
文明做个好孩子,
人人夸奖数第一。
F. 什么是三礼教育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回重、友好的答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
(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
(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
礼仪有
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
校园礼仪
包括(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和(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
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G. 三礼教育 主题活动
三礼,就是礼貌、礼仪和礼节。
礼貌这个词可能大家很早就听说了。 “好儿童,志气高,讲文明、讲礼貌”的歌我们耳熟能详。但好像大家对这个词很陌生。现在让我带大家重温一下:“礼貌:‘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是的,礼貌是一种表现。表现可不是假惺惺的奉承、拍马,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友好、恭敬。孟德斯鸠曾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礼貌就像一股春风,使心灵开出美丽的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使世界充满快乐。
也许,有人会问:“原来,礼貌就是让大家都高兴呀!那我一个人不讲礼貌又有什么关系呢?”礼貌不但为了让人高兴,而且在关键时刻,还能体现人的素质,让你受益匪浅。
举个例子。2002年,天津的一个名牌大学为本科生开了一场招聘会。几万个本科生涌入会场。仅仅一天,就把4000余个职位抢光了。在现场询问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问得太直接:“你们单位到底要不要我呀?” “你们一个月给多少钱呀?” “我虽然学的不是这个专业,但是我上过这方面的课,有证书,你们要我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快给我一份登记表吧!” 有很多大学生因为不懂礼貌,得不到招聘单位的好感,被淘汰。
的确,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这些“小毛病”也会使你失掉机会。不单是说话刺耳,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单手递简历,回答问题左顾右盼。如果我们从现在练习讲礼貌,就不会在长大以后那么痛苦地“修炼”礼貌了。
现在,同学们在日常已经能够使用礼貌用语了。但是,我发现在动作方面,大家作得还不是很好。用俗话说,就是“站没站样,坐没坐像”。有人站着,身子一歪,两手插兜,一副懒散的样子,再加上装酷的眼神,活像一只老猫。很多同学坐在音乐厅里身子往扶手上一靠,手托着下巴,脚不断变换姿势,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另外,更普遍的就是翘二郎腿,好像脚还有节奏的摇着。翘二郎腿非常不礼貌。因为你在翘二郎腿时,脚是正向上翘着对着对方的脸,使人感到你在挑战,在挑衅。所以,在正式场合千万不要翘二郎腿。翘二郎腿还能引发各种关节炎和畸形腿。所以,为了自己的仪态和健康,还是好好站着,好好坐着,“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我们不但要讲礼貌,还要懂得各种礼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孔子拜师于老子,于老子敬茶行拜师礼,老子接茶后孔子将茶壶放在搁几上.但是,壶嘴正冲老子,老子将茶扔掉,遂闭门不见。
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的礼仪我们也要熟悉。中国从很古的时候起,就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祭祖时,考虑到死人和活人不一样,活人用筷子进食很方便,而死人不再能自如地使用筷子,所以,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讳。
懂得“三礼”会显出我们的气度和风范。2008年奥运会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如果不讲礼貌、礼节、礼仪,就会让中国人的形象大打折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促进,让三礼这朵心灵之花常开不败,让我们人人成为“三礼”的标兵。 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基本解释〕
“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
礼仪有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和(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H. 三礼教育改变你我他作文300字
“三礼”改变你、我、他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学校开展“三礼”活动期间,我深深明白作为41名学生的老师,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时刻思考如何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从小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在上一学期,我和同学们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1:30到1:40这短暂的十分钟队会时间学习“三礼”知识。根据每次学习的内容,由文艺委员带领一组同学进行短剧的表演。同学们兴趣很高,表演得也很有意思。有一次,当表演完打电话的短剧后,“小观众们”就发现了哪个同学的行为是懂礼貌的,哪个同学的行为是没有礼貌的,并且积极地举手发言。有的说给别人打电话首先应该有礼貌的说“您好,这是谁谁的家吗”?如果不是你要找的这个人要说“麻烦您叫一下”,而且最后应该有礼貌的说声“再见”。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见到同学老师能够主动问好,就是在学校里见到了客人,家长们也会非常有礼貌的问声:客人好。进办公室时懂得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来并主动问好,离开时也不忘说声:老师们再见。每当这时,我就会感到学生们仿佛长大了很多,也为他们的懂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另外,我也时刻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太懂得谦让,互相帮助。有一次,在班上吃中午饭时,分饭的同学不小心把一块鸡腿弄在了地上,这就使得一个学生没有鸡肉,这时,我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碗中的鸡块给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也很懂事,推脱了半天,但还是宁不过我,把鸡肉拿走了。后来也是在中午吃饭时,羊肉串少了两串,还没等我让,班里罗子轩、谷思豪主动一人让出了一串。我想这和开展“三礼”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从不吝惜自己的纸巾、铅笔、橡皮等用品,总能主动的帮助。当别人生病没来时,有些同学能够主动打电话问候;当有的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总能看到同学耐心、认真的给他讲;当有的同学中午临时有事回不来时,同学们能主动帮他把饭打好,盖严。
同时,在这次活动中,除了那些学生受到教育,我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并且在行动上从自身做起。和以前相比,我能更多的想到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多为别人考虑。在教育学生上,它也浅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在对待学生身上的问题时,能够更理智、冷静、耐心的教导,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从而效果会好一些。相信随着“三礼”活动的深入,会让更多的人变得明礼。
I. 一年级教师三礼教育实践与反思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礼仪大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自从学校开展“三礼”教育以来,我班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主题班会。班主任首先让我们明确了“三礼”教育的内涵,告诫我们“三礼”应从穿戴、上学、放学、上课、日常生活等细节做起,然后才逐渐落实“三礼”行为,还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我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认真组织我们出版以“三礼”为内容的黑板报,使我们身边有样可依,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全体同学“三礼”的培养。现在,我班全体同学,都穿戴整齐,得体大方,不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校园。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上,纪律井然有序,严肃庄重,都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学习上,铃声响起,一分钟内进教室。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课间活动,文明游戏,不打架,不骂人,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注意礼让。平时,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见了同学互相问好;回到家里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了关心他人,处处替他人着想。
如今,全社会都在提倡学、用文明礼仪,由礼仪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给老幼病残让座,像帮助盲人过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等等……然而,为什么在不断的倡导学习中,仍然有许多非文明礼仪的行为发生?是我们倡导的力度不够?还是我们的意识有问题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学习“三礼”,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人人树立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把文明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文明礼仪真正伴随我们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