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礼待人儒雅大度作文记述问e
以礼待人
我们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注重这个“礼”。但礼又有很多种,如:礼貌、敬重、礼物、礼节等,真正能做到“礼”字的人可称得上少了。因为常言说的“人无完人”,那么只能从最基本的礼做起了。我觉得最基本的“礼”是礼貌。
礼貌到处可见,如:在公共汽车上应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包婴者让位、在家里,不跟长辈顶嘴、争吵、打闹、在公共场所尊老爱幼、父母下班回来主动给他们倒茶、捶背、按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没礼貌的故事——粗鲁的小老鼠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听完这篇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了要以礼待人了吧!
❷ 急求“以礼待人生活更美好”的作文
这个算是命题抄作文袭了,你可以根据“以礼待人”这个主题写,注重“礼”这个字,“礼学”为中华五千年传统的美德,所以你可以从美德,助人为乐,以礼先行等方面入手,写点感人的文章。可以多看些先进人物的事件和人物等写成话题作文,也可以是叙事作文,题材广泛。
你试一试吧!生活中有很多一瞬间感动人的事情都是你可取的题材。
如有什么可以联系我。祝你好运!
❸ 以待人谦逊有礼为话题高中800字议论文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一:自信与谦虚
自信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反过来说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我们应当相信自己,假使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 有什么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会取得成功。很多人不自信是因为自卑心理,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那么又能 期望从别人那儿获得希望吗?所以我认为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听起来固然 十分潇洒,但并不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诚然,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干扰。但当别人是真诚地向你提出建议时,我以为我们应当虚心接受。“满招 损,谦受益”指的就是过度的自信会招致损失,而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则会得当好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谦虚地接受别人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长的方面,在能够自信并且善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 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前进中布满了荆棘。我们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转折。如何迈进每一步都要我们自己做出抉择。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必 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无悔地走下去。“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 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彼岸 的希望。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我们反对极端的想法,我们也拥有辩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地认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仔细地思考他人的意见,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作到谨言慎行,坚实地迈出你人生的每一步,在不远处一定会看见彩虹。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二:谦虚与嚣张
谦虚与嚣张不仅仅是两种人格的表现,这也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谦虚是一种低姿态,心怀敬仰的学习之道,嚣张则是一种高姿态,心怀蔑视的骄傲表现。
很多人喜欢谦虚的人,讨厌跋扈的人。其实这两种态度究其根本来讲都无可厚非,谦虚也好,嚣张也罢,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拥有这两种态度者的实力。实力弱小者理应谦虚,实力强大者则有资格嚣张。古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的是无论是谁都要以一种谦虚的低姿态去对待,对于这种说法我不同意,每个人都有其优点,相对的每个人都有其缺点,因此对嚣张的人适当的嚣张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你对一个愚蠢透顶还狂妄自大的人来表示低姿态的话,那就近乎是一种谄媚,这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对于这种人一定要蔑视,但不要全面的蔑视,蔑视他需要唾弃的地方,绝不手软。当我们停止蔑视,那世界上的一切就都会被蔑视,包括伟大在内。
与之相对的,面对那种思想有价值但性格嚣张的人,我们不妨谦虚一些,对其态度我们自当清风拂山岗,将其一带而过。因为我们要低姿态的原因在于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那些他们身上比你明慧的地方,而并非其待人之道。
我们的谦虚与嚣张只是一种姿态,对方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实力。该学的莫放过,该鄙夷的也莫留下。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是平凡人,因此对于没有原则立场冲突的朋友我们不妨完全的放下嚣张与谦虚这两种鲜明的姿态,而改以一种谦和的待人之道去对待他们,无论是谦虚,嚣张还是谦和,对事不对人,姿态也是一种智慧。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三:谦虚使人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生活中,谦虚使人进步是必然的,总是有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达到了饱和状态,无需进步,最终,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被那些后面的人赶上。给自己留一条缝隙,为发展留一点空间。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一直进步。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次看到他的弟子的一张画画得不错,便向其弟子借过来临摹,他的弟子惊讶无比,齐白石说:“我虽然是你的老师,但你不一定就比我差。”他的弟子听后,对老师这种谦虚的态度肃然起敬。
就像《师说》里所说的“弟子不必不贤于师”,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就算是伟人,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就像齐白石,他不因为他是著名画家而感到高人一等,也不因此就骄傲自满,相反,他反而临摹其弟子的画,可见齐白石对画的热爱及其谦虚的学习态度,正是这种给自己留一条缝隙的态度,齐白石的画才会被人们流传至今,被人们赞誉。
红军长征期间,朱德曾写过一首诗赞扬红军不怕辛苦的精神,毛主席看过后,指出诗中的几处不足之处,朱德听后,虚心请教毛主席,并希望他能帮忙修改。毛主席改完以后给朱德看,朱德看后,连连称赞,也认为比原来的大有进步。
曾带领红军踏过十万五千里的朱德总司令,仍然抱着谦虚的态度有了错误及时改正,并对他人的指导虚心请教,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样的,朱德也是怀有这种为自己留一条缝隙的谦虚态度,才能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完美。自以为是的处事、对人态度,只会让自己向后退。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处在饱和状态,这样永远都不会进步。给自己的发展留一点空间,一条缝隙,让自己能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
伟人都能做到虚心学习的态度,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不足之处,不正是在为自己留一条缝隙吗?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都给自己留下进步的空间,日积月累,就能有更大的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条缝隙,为进步留一点空间。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四:谦让也是一种美
说到“谦让”一词,我便不由得想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过的一句话:“谦让也是一种美。”是啊,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素来就以谦让为美,以谦让为君子风度,以谦让为品德标准。
在今“谦让”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他们忘掉自己身处在一个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整天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早已将谦让弃之门外。
正因为谦让之礼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复存在,所以我现在要在此大力呼吁:“谦让也是一种美。”想想看,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多少以谦让之美而流芳百世的名人。如清朝大学士张英让给邻家三尺地而被传为佳话;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携自己的弟子陈景润,让陈景润夺得了数学界的最高桂冠……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谦让即是对自己人格的诠释,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拥有许多成就,占据许多风光,但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不要忘掉一种好的品质——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台阶,它是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润滑油,它是我们遭遇挫折时的推进器。谦让他人,会让你的人生多姿多彩,更会让你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记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成语吗?谦让他人,自己也能收获很多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你是否动摇过自己的谦让之心。无论有没有,你都要记住谦让并不等于懦弱,它给予我们的是公平公正的。你谦让他人,他人也会谦让于你。上帝是公平的,他没有赋予你金钱、智慧,但他给予了你走向它们的台阶,那就是谦让。用你的谦让之心换回每一次的成功,用你的谦让之心去创造未来,去改变自己,去获得上帝所没有给予你的东西,去找回以前丢失的东西。
人若谦让,得到的是友情,是财富,更是逆境中伸出的援手。所以朋友,请你找回你那谦让之心,永远不要抛弃它,不要怀疑它……
朋友,请记住,谦让也是一种美。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五:学会谦让
梅之所以赢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叹,是因为它对于冰雪的谦让;荷之所以赢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对于污泥的谦让;竹之所以赢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美誉,是因为对于陡崖的谦让。
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豁达的胸襟。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雄鹰学会谦让狂风骤雨,才能使它展翅高空。我们学会谦让,胸襟会变得更加宽广。
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修养。纵观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但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倒在嫉妒的血泊中?周瑜,一代能才。因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导致自己吐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公瑾死前还仰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想,如果当时周公瑾知道谦让,与孔明共同伐魏,恐怕三国的历史将要重写。
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品质。我们在学会谦让别人的同时,更要学会谦让自己,谦让人生。面对于生命的挫折,我们要学会谦让,必要时,我们更要感激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要因为挫折而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不要因为挫折而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学会谦让,它将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风帆。太史公对于生命的谦让,完成了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贝多芬对于生命的谦让,使之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命运交响曲”,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于生命的谦让,完成了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谦让生命,谦让自然。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赞叹;才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感慨;才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
我们要学会谦让。谦让不是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谦让不是一叶浮萍,飘摇不定;谦让不是一束昙花,转瞬即逝。谦让是永恒的,正是因为这样,世间才充满着和谐。
谦虚议论文作文800字六:谦虚,向我们走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题记
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他就会让自己变的谦虚。让自己的心缩小成一颗石卵,虽然小,但十分结实,抵挡住了任何利器,谦虚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的一生。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走在去晋国的路上,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三五成群的鹅在水中嬉戏,波光粼粼中可听到鹅的叫声。这时一个小孩子拦住孔子的去路,看你的样子很有学问,那我考你一个问题:“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笑了笑,漫不经心的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一脸得意地说:“那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脸红了,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一代名师孔丘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不如一个小顽童,其谦虚的作风、无与伦比的气度,令人赞叹。谦虚正向我们走来!
伴随谦虚走来的还有名医扁鹊!
魏文王的大殿上,编钟齐鸣,文王大病初愈,龙颜大悦,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谦虚的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的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一代名医扁鹊,深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人们称他为“能生死人”的“神医”。在他行医经过的共约四千化里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的原因除了他精湛的医术,还有他虚怀若谷的胸怀。
几千年来,谦虚成就了无数伟人,与他们的精神浑然一体。谦虚这种美德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❹ 以礼待人儒雅大度作文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潮流、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以仁的核心思想以及以德服人克已复礼的为政观。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国就将礼节看得十分重要,礼貌于人,是做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古时候的礼等同于儒学家的三纲五常中的“礼”。
我们为什么要懂礼貌,要以礼待人呢?小的时候妈妈曾说过,礼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只有你的礼于他人,他人才会回送礼给你,礼是相互的,是必须的,是无条件的,对人以礼也可以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有礼貌的人的印象,同样尊重也是互相的,这些都是为人处事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礼是人生态度的方法的体现,这个人生态度对帮助你在做人,为人处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人处事,这个是重中之重,老师也曾强调过,来学校受教育并不仅仅是是学习知识,老师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要教学生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为人处事,因为我们长大后要在社会上立足,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懂得以礼待人这为人处事的方法。
以礼待人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因为有礼貌的人比较会做人,懂得怎样为人处事,其内处皆能行。
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可能正是如此吧,以礼待人能够帮助人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教学人怎样为人处事,能够让人在做人方面更上一层楼。
❺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de作文
给你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小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
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
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闲的时候给朋友挂个电话、写封信、发个电子邮件,哪怕只是片言只语,朋友也会心存感激,这比邀上大伙撮一顿更有意义。
我有个朋友在一个大公司一时难展才华,心情郁闷。朋友得知后,邀他到一家略小的企业试试,结果如鱼得水,半年之内就荣升部门主管,这就是交朋友的好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拉近了朋友的心,如此亲切的朋友,有好机会能不先关照你吗?
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
在工作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头带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美国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❻ 以礼待人,儒雅大度作文
以礼待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潮流、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以仁的核心思想以及以德服人克已复礼的为政观。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国就将礼节看得十分重要,礼貌于人,是做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古时候的礼等同于儒学家的三纲五常中的“礼”。
我们为什么要懂礼貌,要以礼待人呢?小的时候妈妈曾说过,礼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只有你的礼于他人,他人才会回送礼给你,礼是相互的,是必须的,是无条件的,对人以礼也可以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有礼貌的人的印象,同样尊重也是互相的,这些都是为人处事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礼是人生态度的方法的体现,这个人生态度对帮助你在做人,为人处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人处事,这个是重中之重,老师也曾强调过,来学校受教育并不仅仅是是学习知识,老师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作文 www.zuowenren.com,要教学生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为人处事,因为我们长大后要在社会上立足,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懂得以礼待人这为人处事的方法。
以礼待人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因为有礼貌的人比较会做人,懂得怎样为人处事,其内处皆能行。
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可能正是如此吧,以礼待人能够帮助人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教学人怎样为人处事,能够让人在做人方面更上一层楼。
❼ 作文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
[作文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以礼待人,作文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只有以礼待人,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一次,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是一名个子矮小的普通学生,学校里的劳动难免会遇到自己做起来困难的,多亏有同学帮助我。 记得那是星期一,学校规定星期一是要大扫除的,大家都动了起来,参与到了劳动中,我也不例外。老师安排我的任务是擦玻璃,看大家都在工作,我也开始劳动了,找来了一块布,我认真的擦着,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个子矮的缘故,我擦不到靠上面一点的玻璃。看大家都在各干各的,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大家,正在我焦虑的时候,和我是“死对头”的一位同学走过来说:“怎么了?要是够不到,就让我来帮你吧,反正我也不忙。”出于着急,也只好让他帮我了,我说:“好吧,谢谢!”就这样,我向老师交了差,老师还表扬我擦得干净,高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 他叫小刚,一直担任班里的摆车任务。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车摆的不好,还说车下有垃圾。他只是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没有和老师辩解。第二天,我看我们班摆车的地方有很多垃圾,接着便看见小刚在打扫,竟然没有一个人帮助他,等他打扫完垃圾,估计车也没时间摆了。我走上前去,说:“小刚,让我来帮助你吧。”他微笑着对我说:“没事,我自己来吧,你先去排队吧,快上课了,别迟到。”我说:“没事,还是我帮你吧,上次你不是还帮助我吗。”他没说话。我还是主动帮助他一起把垃圾打扫完了。接着,就剩下摆车了,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便支招说:“你可以把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啊。”他说:“方法听起来还不错,只好试试看了。”就这样,我帮助他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在班上公布我们班的摆车加了一分,还公开表扬了小刚。下课后,小刚找到我,说:“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帮助,摆车也不会加分,老师也不会表扬我。”“没事,你不是也帮过我吗,同学之间就是要以礼待人。”就这样,我们知道的不和谐化解了,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件事使我加深了对“以礼待人”的理解。让我知道了以礼待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不和谐,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和谐而高效的社会里。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在生活中一直提醒着我,提醒我以礼待人。 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一王怡然
❽ 以礼待人儒雅大度班会作文
以礼待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潮流、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以仁的核心思想以及以德服人克已复礼的为政观。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国就将礼节看得十分重要,礼貌于人,是做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古时候的礼等同于儒学家的三纲五常中的“礼”。
我们为什么要懂礼貌,要以礼待人呢?小的时候妈妈曾说过,礼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只有你的礼于他人,他人才会回送礼给你,礼是相互的,是必须的,是无条件的,对人以礼也可以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有礼貌的人的印象,同样尊重也是互相的,这些都是为人处事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礼是人生态度的方法的体现,这个人生态度对帮助你在做人,为人处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人处事,这个是重中之重,老师也曾强调过,来学校受教育并不仅仅是是学习知识,老师也不仅仅是传授,要教学生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为人处事,因为我们长大后要在社会上立足,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懂得以礼待人这为人处事的方法。
以礼待人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因为有礼貌的人比较会做人,懂得怎样为人处事,其内处皆能行。
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可能正是如此吧,以礼待人能够帮助人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教学人怎样为人处事,能够让人在做人方面更上一层楼。
❾ 以德服人 以礼待人为题的作文
一般而言,儒家在传统中国主要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因此说,讨论儒家的制度化[1]与其说是试图从儒家身上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还不如说是希望能更全面地认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存在状况。归根到底,儒生并非是一种只关注心性问题的哲人,儒家作为一个学派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我们知道儒家的原始形态就是结合着观念形态和具体规范于一体的。这就是说儒家并非只是一种观念化的存在,而更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他们关心的则是如何去落实儒家关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设计。儒生不仅关注修身养性,但儒生的目标是治国平天下。 随着儒家在汉代被确立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由独尊地位而造就了学说、文献的经典化,创始人神圣化和传播制度化,“历代的官吏居官治事所服膺之准绳,率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儒家的政治思想以正名分、行仁义、尊德性、道问学为实质,于是政治与伦理结合为一。”[2]因此说儒家的思想不断地落实在具体的伦理准则和社会准则中,从而使得儒家思想不断以一种社会化的形态出现,因此儒家的制度化也就成为了其主要的存在方式。 具体地说,儒家的制度化不仅体现在儒家本身的存在方式的制度保证上,而且也体现在儒家观念在社会行为中的落实上,接下来的讨论将着眼于这两方面而展开。 一 礼仪、秩序和儒家的制度化 提出制度化的问题其根本点是要寻找儒家思想和现实政治相衔接的途径和方法。由于长期的独尊地位,儒家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其原因就在于儒家的社会角色是全方位的和全能性的,它既要为现实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提供终极的意义,同时它又要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制度安排和秩序安排。 对此,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比较切中要害,他认为儒家对中国的影响集中于“制度法律和公私生活”。他说:“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为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为,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实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钜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3] 这段话极其简略地概括了儒家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而儒家之所以能成为现实秩序安排的主要依据,除了现实的政治斗争和诸如公孙弘之类的儒生的努力之外,关键的原因在于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礼仪的了解和熟悉。儒家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不断对作为先古情感和价值理想的凝聚物的礼仪进行调适和改造,即孔子所谓的“损益”。以此来作为所处时代的秩序和价值标准。 由此,我更愿意将儒家在汉代的发展看作是通过对于古代礼仪的改造来体现其社会理想和秩序安排,这也意味着儒家的制度化既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儒家有强烈的入世倾向;同时这种制度化也是当权者稳固统治的需要,因为儒家所提供的意义和合法性支持是所有统治者所需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具体的分疏。 对于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分化过程,以庄子的《天下》篇中的“道术将为天下裂”最为传神。后来的《淮南子·俶真训》里则将之具体化:“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其实是一个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重组时期,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是一个“反思”时代的开始,即对于周代的自然、宇宙观念,人的观念、社会观念进行全面的检讨,而这种反思的结果便是产生了诸子百家。 然而诸子百家虽殊途而同归,即无论是离世远游的道家还是摩顶放踵的墨家,他们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在旧制度被解构之际,如何安排新的社会秩序上和重新安顿人们的价值观念上,正如司马谈所言:“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4]而且,除了法家等少数学派外,为了增强自己学说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各家都标榜自己是对于先王的成法的忠实继承者,而非自己之杜撰。“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后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实计,饬先王之成功,语其败者,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诞,莫大于此矣。”[5]中当然各家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许多诸侯王喜欢将自己与那些传说中的伟大人物相类比。“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他们所不同的只是取舍不同,《韩非子·显学》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 儒家一直以六经作为看家本领,《汉书·艺文志》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而六经的核心内容便是古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孔子在世之时最为人称道的或为人所批评的便是他对于礼仪的熟悉和继承。如《左传》昭公七年所说,孟僖子因为孔子对于礼的了解,而将之视为“达者”和圣人的代言人,墨子攻击儒家时火力点集中于礼乐,而晏子在劝阻晏婴齐景公任用孔子时所陈述的理由也是“礼”。“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祥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但礼乐毕竟是圣王时代的标志,而孔子一方面“述而不作”,另一方面又对先王遗教加以“损益”,在后继者们“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的鼓吹下,所以逐渐在诸子百家中占得先机,成为“显学”。 与墨子的“尚同”和法家强调以惩罚来整顿社会秩序的做法不同,儒家始终将“礼”作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礼。”并且认为“礼”的合理性是由至高的天所决定的,是圣人所明示的。《礼运》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淆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而儒家之所以始终在百家争鸣中成为最强音,关键还在于他们在繁琐的礼仪规范之后,关注到人的需求和习俗的延续性,即关注到死板的规范后面的人性因素,这也就是儒家的“仁义”的中心理念。司马迁说:儒家“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正是因为儒家确信他们深刻地了解到国人文化心理的内核,所以他们才自信他们所掌握的是万世不变之理。 那么儒家所自信的万世不变之理是什么呢?对此各代的儒家学者都因其时代的需要和儒家学说本身的发展而各有不同。但从落实到制度层面的内容来说则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礼”。 二 “礼”和儒家的政治化倾向 礼是社会秩序的代名词,在当时社会秩序的核心就是等级,《史记·礼书》对礼的解释就是“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儒法之差异并不完全在于对于等级和秩序的认同,关键则是在于对如何维护秩序的方法的认识差异。在儒者看来礼之劝戒性较之法之惩罚性更有利于收拢人心,因此说,与墨家激烈的反对礼乐的思想和法家忽视人情的血腥政治相比,儒家有了更大的宽容度。加上儒家特别强调的教育和社会教化,使得“儒术具有了更分化的社会政治相沟通的潜力和动能。事实上儒家在传承古‘礼’时已做出了创造性的转化,如荀子之学,就已经开通了使儒术适应于三统之间更大分局面的坦途。”有人借孔子之口说:“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而已乎?” 对“礼”的起源和作用作具体的考察并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主要是想要说明的是,“礼”是早期制度的体现,儒家对于礼的熟悉和对于礼的改造和了解使得他们为新的社会环境创造一种新的制度模式时占据有利的地位。我们知道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也就是战国末期到秦汉初,中国社会正由血缘国家转变为地域性的国家,旧秩序的瓦解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补充。在秦国的短暂的法家模式失败之后,给了儒生阐发自己观念的极好机会。汉初的儒家如贾谊和陆贾都坚持用儒家的制度设计,终于到了董仲舒时候,建立在天人感应论基础上的儒家制度设计被接受,而儒家作为这种秩序的化身,本身也被制度化。即获得一种独尊的地位,其合理性由权力作为保证,而别的学说则被制度性地排斥。阎步克说:“在代表古典文化上,儒者显然具有更充分的资格,这便使儒家学派在文化领域处于得天独厚的有利地位,对于那个社会的政权来说,它需要充分利用结晶于‘诗书’‘礼乐’之中的高级文化来强化其合法性和整合社会,把它们转化为其政治象征;对于社会来说,也需要这种能够体现其基本道义的高级文化来自我维护,通过他们来形成政治期待,促使国家保障那些价值,并仅仅赋予这样的政权合法性。于是我们就看到,儒家的‘礼治’相对能够更全面地满足那个社会对意识形态的需求。同时那个社会也有其意识形态赖以生发的丰沃土壤。意识形态不同于宗教,它是‘入世’的。而‘礼’出自‘俗’的来源,不但赋予了‘礼’以无所不包的性质,而且还使‘礼’形成了不离人伦日用、不离政治人事的重大特征。” 在秦末的陈胜起义时,鲁国的一帮儒生就手持礼器去投奔陈王,希望得到任用。而后这批儒生中的叔孙通明知刘邦看不起儒生,有过往儒冠里撒鸟的侮辱行行为,但他还是不顾鲁地一些固执的儒生的批评而转投汉武帝,并组织人马为他制订朝仪,使刘邦感受到帝王的威严,他也因此被司马迁说成是“汉家儒宗”其实这也就是包括孔孟在内先秦儒生四处“干禄”的秦汉版。而且当时的儒生也并非如后世儒者那样纯粹,当时许多儒生是以儒为主,“兼学别样”,如汉初的晁错在跟随伏生学《尚书》之前,曾经学过“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而对于五行、阴阳、地理、占卜这些更是作为基本常识。按葛兆光的说法就是“一般的知识”,这是一套“有关礼俗、仪式的知识与技术,即从殷周一直延续着的解释宇宙与社会的知识,沟通人、神的技术,维持社会的礼俗和象征秩序的仪式。”这些一般的知识和技术是儒家制礼的最重要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儒生和一般的术士之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的原因。周予同先生将儒家的究天人之际的学问说成是“方士学”显然是过于看重方术的独立性而忽视其依附性。章太炎认为阴阳家是儒家的支流,我认为是看到了两者之间的真实联系。将儒家与方术割裂是后世儒家理性化的一种手段,但并非是秦汉以前儒家的真面貌。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容易理解到董仲舒很自然以“天人相类”的手法将礼仪和天道结合,以作为儒家神圣性的依据。儒家思想到了董仲舒那儿,开始有了新的特征。按《汉书·五行志》的说法:“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宗”。而徐复观对之的解释更为具体,他说:“他(董仲舒)是意识地发展《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以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系统的,并把他所传承的《公羊春秋》乃至《尚书》的《洪范》组入此一系统中去,以促成儒家思想的转折。” 在董仲舒完成儒学的神圣性的工作之后,礼学家们则致力于将改造后的礼仪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和日常行为之中,在儒家礼的思想的国家化的过程中,后仓和他的六位弟子戴德、戴圣、庆普、萧望之、翼奉和匡衡的作用特别值得指出。他们在后仓学术的基础上,将流传下来的《礼经》的编成两个选本,即我们熟悉的《大戴记》和《小戴记》。这大大提高了儒家在国家宗教领域的权威性。 而萧望之、翼奉和匡衡则更是将儒家的礼学付诸实践。翼奉曾在汉元帝时对皇家宗庙及郊祀的礼仪制度提出根本性的批评匡衡则在汉成帝初年以《礼记》为依据,对国家的宗庙、郊祀体制进行了具体的改革。按王葆玹的说法:“二戴的著述活动与翼奉、匡衡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量,其冲击的成效,是将西汉高、文、景、武、昭、宣时期的各种宗教制度及实施彻底废除,实现了国家宗庙祭祀礼仪的儒家化。”因此说儒生在汉代的根本任务是确立儒家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并将儒家的理想具体化,其方式和方法完全是结合了汉代的思想状况和统治者的喜好。 但是在后世儒家的眼里,汉代儒家对于孔孟儒学的这种改造经常被有意地忽视。自从韩愈自认直接继承孟子的“道统”说一出,关注心性问题成为儒家的主流,而其他的都是“歧出”,或者说是走了弯路。这种思路被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所强化,几成定论。李申说:“董仲舒以后,儒者们推阴阳,讲灾异,造谶言、兴图纬、察祈禨祥、言祸福,不仅俨然方士,而且是地道的巫行,遂使后世儒者和今日的研究者引为儒者之耻辱。”因此自东汉以来注重将儒家的制度设计落实到现实政治中的荀子和汉代的儒家则长期被忽略,荀子则长期难以在孔庙中占有一席之地。难怪章太炎要为荀子抱屈。他说:“荀子和孟子虽是都称儒家,而两人的学问的来源大不同。荀子是精于制度典章之学,所以‘隆礼义而杀诗书’,他书中的《王制》、《礼论》、《乐论》等篇,可推独步”;而孟子则“疏于礼”、疏于“王政”,“简陋不堪,那能及荀子的博大。” 其实这种清理家门的事件早在东汉就已经有了苗头,例如当时有一则谶语说:“孔子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董仲书,乱我书”。而蒙文通的《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一文,指出今文学家所提出的“改制”、“素王”、“井田”、“封禅”等与已经确立的权威相妨碍的,到了东汉之后,都逐渐听不到了。这就说明随着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于如何建立制度的讨论都应该推出议论的范围,而要求儒生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更好地证明已经存在的制度的合理性而非讨论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因为制度的合理性已经无须证明的了,进而礼被简单化为服从而非制约。儒家也由建设期转向了解释期。 由于儒家长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所以儒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是多样化的。他们既是“师”,又是“臣”,有时甚至是“方士”,如果我们将儒家看成是一种宗教,他们还是教士。但我认为儒家的基本角色可以确定为中国社会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艾森斯塔得说:“即使儒教是一种宗教的话,那它也是国家的宗教,而不是个人的信仰体系。它没有发展出专门化的角色或宗教组织,但是它贯透于国家组织之中,把中国变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教会国家。 在儒教兴起之时,儒教学者是作为礼仪专家开始其活动的。尽管后来他们变成了政治、治国者和学者文人,但是并没有放弃最初的角色。儒教独尊的政治身分,仅仅加强了他们作为被采用的国家礼仪之合法代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