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品味唐诗宋词”为话题,800字作文
例如:
说起唐朝,谈及唐诗,不能不提及李白《行路难》中的妙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飘出豪迈和浪漫。唐朝流逝了,唐诗也就不可避免地退出了文化舞台,紧接着便是宋词,以词为主的宋朝,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词人,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我最欣赏的还是岳飞和他的《满江红》。词中岳飞的爱国之情让我大为感动,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常让我吟叹不已。
唐诗和宋词,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双璧”。
你可以选定其中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来细细地品读,领略它的思想美和艺术美。
你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组唐诗或一组宋词,来全面把握唐诗或宋词的某一艺术成就。
你也可以展示你醉读唐诗、宋词的体验与感受,把记叙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你还可以穿越时空,驰骋想像:以某一首唐诗或宋词为蓝本,放飞思想,去想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去感受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雅趣……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
⑵ 唐诗宋词相关的作文800字
在唐诗宋词里惝徉
唐诗宋词可称作国粹,是国人的骄傲,说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恐怕不足为过。它能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一个细节、一个过程,无不纳入作品之中。其细腻、其委婉;其粗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时跌宕起伏、有时别有洞天。说它是一幅画,它色彩艳丽,国色天香、秀色可餐;说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红。千百年来,它的理想境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国人世代研习,视作瑰宝。但是,唐诗宋词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说它本身的写意与风格,单说它们的氛围,就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不得不承认唐代发达的经济沃土,让唐诗的工整绝句达到了极至;宋代的开放盛世与历史沧桑,使宋词婉约与豪放走向顶峰。我喜爱它们的华丽与朴实,即使唐诗在视觉上显得严谨刻版,我仍然喜爱有加,让我无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诗和宋词中二选其一的话,我还是要不由自主地被异彩纷呈的宋词所倾倒。 其理由是,宋词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苏东坡,有命运多舛的女强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违母命的陆游,有秉承发展豪放词派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耳熟能享的词人太多太多,相传的词人佳话源远流长,让我不得不爱,让我无法不倾倒。如果说我喜欢宋词的婉约与纤巧,不如说我更喜欢它的粗犷与豪放;如果说我羡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说我更同情词作者与南宋国的挫折和不幸。读宋词,我有一种个人的渺小与国家弱败的仓凉与悲伤,有一种性格坚强与命运无情抗争的感动,有一种唇亡齿寒、国破家亡的壮烈与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业,让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富贵和荣耀。也许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将是一派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许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最后导致大金蚕食,命陨踏平欧亚大陆无敌手的强盛大元。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为一国之君,一心沉迷在词曲歌舞上,他面对宋朝的强大压力,无心治理国家,只图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郁闷中只能是饮鸩止渴,最后命丧他乡。宋朝开国后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文强武弱的事实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发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词的异军突起,使宋词由仅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迷迷之音,发展到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时代强音。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创造了宋词,宋词又还时代一个奇迹。使宋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高峰。 其中,苏东坡对宋词的贡献是令人敬仰的,他不仅拓宽了宋词的写作题材和写作范围,而且,把自己的一生与词作紧密相联,他的生活是一首词、他的爱情是一首词、他的仕途是一首词,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态度,甚至整个生命都融入了词作中。远大的抱负与事业上屡受打击,数次贬谪,没能把他击倒,反倒造就了一个精神永立、以苦为乐的文学巨匠。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不仅从中学习了他的作品,更学习了他的人品;不仅学习了他的写人、状物、抒怀,更学习了他的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敢于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 如果说北宋时期的苏轼面对的是个人的挫折与不幸的话,那么到了南宋的辛弃疾、陆游、岳飞、李清照,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不幸和灾难。因为金人南侵,国破家亡。我们从中不难看到那一个个“梦里挑灯看剑”的惆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铮铮誓言! 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历史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空飞转、时代变迁,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报国梦!看古词、学古人,让我们珍惜拥有、把握现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
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⑶ 求一篇以中华诗词大会为话题的高一水平800字作文,加上题目
我与唐诗的故事唐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唐诗很有韵味.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唐诗.我看《唐诗三百首》,沉浸在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中,领悟着草的顽强生命力,体会到蝉的哲理.我与唐诗的故事有许多,有一件让我难忘.今年过除夕,外婆家十分热闹: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围满了一桌子.一顿年夜饭过后,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聊天.这时,姐姐提议说:“我们来进行唐诗比赛吧!”大家都纷纷答应了.“每人背两句诗,背不出或反应慢的淘汰,”姐姐大声说,“我先说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马上接了上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哥哥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在读幼儿园的妹妹摇头晃脑、朗朗地诵了出来.轮到阿姨了,她马上站起来,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牧童、、、、、、”她怎么也想不起后半句了.我大叫:“我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啊!对!”阿姨恍然大悟.经过三关,只剩下我和姐姐了,我和姐姐谁也不让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姐姐脱口而出.我也毫不示弱:“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小娃撑小艇,浮萍一道开.”“错!最后一句是‘偷采白莲回’!”我大叫道.
⑷ 作文:品味唐诗宋词800字数
品味唐诗宋词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
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
“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
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
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
黄昏时分,当天际晕染开一片暧昧的嫣红,手捧一本唐诗抑或宋词,轻吸一口气,翻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书香,携着情结入梦——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骢踟躇杏花江南。
远处,一阵书香飘来,香如茉莉却又淡如芷兰。那书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飘来,从烽烟四起的战场飘来,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我们嗅着阵阵诗香,品读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人生……
诗里,我们读出了盛唐的精神,盛唐诗人所独有的高昂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然的自信,像阳光下的花香四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的是不畏艰险孤愁的侠客般的豪迈,如大山里飞舞的雪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的是男儿救国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唐诗,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诗里,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取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傲的李白在朝要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面对日益腐朽奢侈的统治阶级,他愤然离去,在山水中放纵自己以求解脱。而诗佛王维,则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禅理,诗里一片清新宁静与恬淡自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景图。
诗里,我们读出了中唐凄苦的百姓生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一片狼籍。杜甫用沾满血泪的笔触为人们写下了历史承载不了的沉重与真实。我们仿佛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看到了无奈而又痛苦的身影;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读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怒与不满。唐诗不仅记载了盛唐的激昂乐观,灿烂辉煌,也记载了战争不断的民不聊生,悲惨凄凉。
诗里,我们读出了多少游子乡思,离妇闺愁。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亲情便如绵延不断的山峦在心灵深处延伸着,倚窗眺望,其间有多少思念如丝如雨,永远剪不断。我们沉醉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景里,惊诧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里遐想。
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有李太白、王维、杜子美、王昌龄……多少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他们轻唇一启,绣口一吐,便啸成了整个盛唐。诗香轻轻地飘着,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香气满乾坤……
⑸ 我和唐诗宋词在一起 高中作文
诗词像落叶一样走进我的生活;诗词像太阳一样滋润我的心灵;诗词像彩虹一样渲染我的青春......在唐诗宋词中,我仿佛是穿梭时空,倾听古人的心声。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爱独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捧着一本诗词集,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独享古诗词带给我的无尽欢乐。
一场秋雨,一场梦。梦中,有人轻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浅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从唐诗宋词中我读懂了刘禹锡的豁达胸怀;读懂了张继的姑苏情绪;读出了秋天的美丽,在唐诗宋词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丽。
月,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的思念,祝福和悲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领悟了苏轼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倾听苏轼李白的心声,我感受了那遭贬谪后的悲凉,但仍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的精神。在唐诗宋词中,我学会了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诗词,饱含了我多少向往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陆路的悲壮,陶醉在王维的田园情怀,辛弃疾的浪漫狂想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痴如醉。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如涓涓流水,如淡淡云烟,那些清丽雅致的小诗,总会穿过我的心灵,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温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冬雪的烂漫之中。
一唱三叹的琴声,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号角,铿锵有力,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封建大夫的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被游子的思乡情感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良师益友的劝勉,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去创造......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啊,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你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情绪!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在你的滋润下成长。
诗人们的豁达胸怀,他们的悲凉孤寂,他们的积极乐观,他们眺望美景时发出的感慨呀,震撼着我的心灵。唐诗宋词,是诗人们只会的结晶!寄托着古仁人千变万化的情感。
唐诗宋词,虽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的体现。但在我心中却占据着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悬赏分给我呦~
⑹ 如何对待唐诗宋词作文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专。唐诗属宋词,任我飞翔!
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浪漫豪迈。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难,歧路犹在。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仰天大笑,岂做蓬蒿?不为权贵,催眉折腰。力士脱靴,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伴。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⑺ 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高中。水平高点的
这里有两篇散文 望采纳
唐诗里的中国(国庆散文) 作者:吴克己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我心中。 《树枝的疏忽》
顾城
我喜古诗,不因文学史,不因人们的仰望,而在它的美丽,文字清简明润,如玉如天,在于它显示出的中国哲思,那一无言就在眼前,若张九龄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如禅,如顿悟——骤然风动云散,黑暗退隐,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气象柔和空阔;红豆生于南国,红豆生出南国,色空互化,得真意而得光明。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相合于无形的造物本身,望树望山望月望水,凝望中自身也在幻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意味尽在神会,恰如释迦拿起一枝花而微笑。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诗人在一片化境中,有时更愿意回味为人的经验——“今夜谁家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种解脱没有一丝对人世的轻蔑,反而更亲近了生活本身,似乎也传达出了释迦何以与人说法的秘密。
当然唐宋诗词并非一片静水,其中也有直流千尺,烽火三月,胡天飞雪的动荡,也有举杯邀月,分麾下炙,西窗剪烛的风情,也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哀,或衢州人食人的大呼,但在这一切之中,你都可以感到那个明丽生动的主线,那个依据,就像播下万壑水声的无声冰雪。多姿多态的希腊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静。
生逢末世的李煜,似同中古诗人相悖,虽也知佛,更多却在女子中间,只是受了惊吓,才退进自己明艳的梦里。这种方式多少有点天真烂漫,他不作如是达观,涂抺近在眼前的生死,反而移情于梦,做了一个“流水落花”之后的——“天上人间”。
这种任性,李煜死后,便失了踪影。至近代,诗的无言索性成了多言怪异的趣话,长篇小品,瀚瀚可观,实际上却是回到无可奈何的感喟中去了。这种情境一直延续到《红楼梦》的出现。
中国有两次人间天国,陶渊明做了个人物模糊的桃花源,另一次是曹雪芹做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大观园洞开一扇,就补足了近代诗中的无灵缺欠,人们才知道,那无处不在的春江明月,已化作清洁的女儿世界了。
我看见月亮又落进盆里了,就小心地端进屋子,结果月亮没有了,换成了灯。我试了很多很多次,终于感到了厌倦,不是对失去,而是对获得。这时心里倒常常出现了月亮。
从来就不乏奔月、盗火的人,说明有一个一直的黑暗——恰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恰如飞蛾扑火,他们的感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绝望努力的本身成为一个瞬间的永恒光明。
希腊有一个寓言,说一个男孩爱上了自己的影子,最后变成了水仙花。面对中国悠远的诗境,我看不见时间、评注、那么多黯淡繁琐的生活,只看见那片光自在圆满。
我唯一的所得是静静看着,而不去捕捞它们。
树枝因疏忽
使我得见月
而月不见我
亦不见树枝
⑻ 读唐诗宋词心得 要作文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唐诗宋词,任我飞翔!
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浪漫豪迈。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难,歧路犹在。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仰天大笑,岂做蓬蒿?不为权贵,催眉折腰。力士脱靴,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伴。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游子陆游,一心报国,收拾河山,北定中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铁马冰河,梦中才来。东风也恶,桃花吹落,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人也空瘦,泪痕消透,驿外梅花,零落依旧。
词有苏轼,豪放旷达,仕途坎坷,阴雨难测。三次遭贬,两下南蛮,流放离京,心系家园。几时明月,把酒问天,琼楼玉宇,何处胜寒?君王岂知,百姓冷暖,白堤之后,苏堤再造,为民谋福,名垂千古,苏门三士,流芳百世。千里婵娟,离合悲欢,阴晴圆缺,自古难全。十年生死,茫茫难忘,幽梦还乡,尘面如霜,柔肠寸断,为情所伤。大江东去,浪花淘尽,风流人物,赤壁周郎。人生如梦,早生华发,叹古伤今,人月难圆。
读 诗
上海 王俊愉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张继的寒山寺是他沧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统一,而今,寒山寺的钟声至多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祝祷;秦淮河在诗人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对于寒山寺,张继的失意是没有了,然而,秦淮河的忧郁又存几分呢?诗是不变的,人却变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变了。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竞争的对手可谓太多太强了。人们会敲击电脑键盘,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肯读李杜诗集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可以目不转睛地关注股市的涨跌,却不屑翻阅诗词典籍。于是,他们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于是,他们时而浮躁,时而沉闷。
其实,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间,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一剂很好的调节剂,这种难得的文化瑰宝不应只属于那个古老而又华丽的时代。如果你有闲暇时间而又无谓虚掷,为何不静下心来读几页唐诗?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和安详,你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物质和精神的两极间保持宁静和平衡。
简评
身处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作者却在静心捧读《唐诗三百首》,畅游于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这是怎样一种宁静与安详、古雅与凝重、灵性与趣味?这是怎样一颗“冰心”与丹心?作者从唐诗的意蕴中“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我们呢,可曾为“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而感到惶恐?可曾去寻找唐诗那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可曾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品 味 苏 辛
上海 龚惠倩
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读东坡名词听着那一场与天地的壮丽对话,不难发现,那明月、水光、箫声、凉气、墨迹、酒香的意象中,跃现的正是大师最旷达的人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有多得的大文人。他无复唐代李(李白)杜(杜甫)的豪放之风,却敢于突破北宋婉弱纤靡的词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变绮丽婉媚为清雄刚健。
同是山水,早期的“花间词人”常取“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舡归极浦”的温和明媚,而苏轼笔下却是“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的宽广博大,以及“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的高大雄健!
在苏轼笔下跃然而出的是“帕手腰刀”的投笔将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的出猎太守、还有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的青年才俊。他为宋词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开了先河。
东坡先生命运多舛。身后有朋友的出卖、捕风捉影的诬陷、莫须有罪名的笼罩。他有过“乌台诗案”的满身脏水,有过丢官保命的侥幸和穷途末路的绝望,还有过被放逐的寂寞。于是,他的豪放词作难免一丝阴影,写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他曾做“我欲乘风归去”的奇想,却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的矛盾心态。然而,他在发出“人生如逆旅”的慨叹之后,依然能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般极富理趣的名句。
东坡先生上承屈原、李白空灵飘逸之风,下开辛(辛弃疾)词清旷隽永之风。这位豪放词派的先导,实在是中国文学史的骄傲。
二
金兵南侵,汴京沦陷,王朝迁都,偏安江南,就在那国运衰落、山河破碎之时,辛弃疾作为豪放词人的代表,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奏响了令人骄傲的一曲曲悲壮豪放的爱国乐章!
面对金兵的野蛮铁蹄,豪放词人发出了“整顿乾坤,廓洗宇宙”、“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烈呼声;面对投降派的苟且偷安和自己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辛弃疾慷慨遥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抗金经历;一次次地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将悲愤寄之于词。纵使如此,他壮心不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位文武全才的爱国词人,曾有过“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无奈,却更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的矢志不渝!
三
豪放词人并非没有柔情,苏、辛二人也非无泪的男人,一曲苏词《江城子》道尽人世凄凉;一曲辛词《贺新郎》,其中的是花是人,叫人寻味无穷。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苏轼《水龙吟》)洒尽天下离人泪;一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堪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媲美!
或刚或柔的文字,展现的是豪放词人真实而立体的人性。那豪情,是他们笑看千古的狂傲;那豪情,是英雄建功立业的理想;那豪情,是志士忠贞耿介的人格。这豪情,流淌于作者的笔下,文字则如天地奇观;这豪情,融注于人生,人格则愈趋高尚;这豪情,展放于“世海”,入世态度则更趋积极。豪放词作,让后人读出了浓情,受到了震撼!
往事越千古,今人至今还在为赤壁矶旁孤傲旷达的灵魂而潸然泪下,为那些遥远的文字而击节赞叹——就因为,那力透纸背的刚劲,那跨越千年的豪情!
简评
这是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文学小论文。文章以苏东坡和辛弃疾这两位词人为代表,既品味他们的词作,又联系他们的经历与遭际;既客观评说他们沉雄刚健、清旷隽永的词风,又吐发出豪放派词人笑看千古、孤傲旷达之情。行文运用分章分节的形式,先“各显英雄本色”,再巧妙整合,评说时举出苏、辛两位的几首代表作,并融入精妙的议论,用语饱含情韵,力透纸背。
⑼ 高一作文唐诗宋词的博大精深
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或豪壮奔放,或优雅宛转。。这就是唐诗,灵活的形体,专优属美的词句,寄托着古人的情愫,给今人以启迪。
漫步在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它的那份清丽与优雅,让我们的心也宁静下来。
我手捧书本,念着《山居秋瞑》,在皎洁的月光下进入梦乡。
再次醒来,我已置身群山之中,雨后的山十分宁静,松针上的雨水,嘀嗒嘀嗒地掉下来。月光斜照在松树上,被松针划开了一道道细长的口子。一股清澈的泉声传了过来,远处,一条清亮的泉水潺潺地淌过石头,在我眼前晃动。一位白发老者站在泉水边,浸在那碎得满地的晶莹的月光中,口里喃喃地说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就是诗人王维。竹林里传来了阵阵喧哗声,洗衣的妇女从河边归来,采莲的渔夫从荷塘中荡舟而归,诗人微笑着,享受在这幅美妙的秋韵图中。我上前问道:为何诗人对这山中是情有独钟?诗人笑答:尘世的喧嚣已让我厌烦,宁静的山中才是心灵的归宿,即便春天的芳华已尽,我也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