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描写少数民族活动的小学生作文300字_中国作文网
“那达慕大会”在我们蒙古族是一个非常隆重而又热闹的大会。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今天七月十五日,又召开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清晨,人们身着各种各样,色彩缤纷的新装,满怀丰收的喜悦,涌向会场。
参加摔跤、射箭、赛马、套马的队员,纷纷来到各自的比赛区,进行激烈的比赛。他们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精彩的表演与比赛,使观众不时发出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
最热闹、最欢腾的赛区是摔跤比赛。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摔跤。正式的摔跤比赛仪式是非常隆重的。围观的人一圈又一圈,爸爸带我挤到了最前面。看哪!参加者穿上了传统的服装:坎肩是用皮革制成的,上面缀着闪亮的银钉;下身穿着三色短裙,绣花的马裤和长靴。台上的喇叭里传出了激昂的摔跤曲。随着乐曲,摔跤队的队员们唱起激动人心的摔跤歌。摔跤手一出场,便先声夺人。他们个个是膀宽腰圆的彪形大汉。最初,低头瞪着对方;接着,就像猛虎一样迎上去,使出了全身力气来压倒对方。在周围观看的群众不停地为摔跤手喝彩,我也不住地给他们加油。台上的评委手握扩音器也在为双方队员鼓劲。摔跤手摔了很长时间,也不分上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发挥自己高超的技能,才能分出高低。终于,那位穿黑色坎肩的摔跤手获胜了。在这一瞬间,观众欢呼跳跃起来,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接着,我又看见一位牧民老人,手捧洁白的哈达,举起一杯马奶酒,与胜者干杯。
瞧!广场的戏台,精彩的歌舞表演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引人注目的蒙语说书。一位老艺人一边弹奏着马头琴,一边随着抑扬的旋律,说唱着民间故事和国家大事。接着,就是蒙古族的歌舞节目。戏台上,姑娘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头戴着闪闪发光的头饰,随着动听的歌曲,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台下的人们,看着这精彩的节目,尽情为她们鼓掌,以示祝贺。
赛马场上万马奔腾。年轻的小伙子手挥皮鞭,骑着骏马,在赛场上跑着,那样子可真神气!仿佛是在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
射箭场上射箭手正拉弓待命,准备射箭。“唆”地一声,箭飞出去了。噢,射得太准了,落在了靶子的中心。
欢乐的人们,带着参加活动后的余兴,涌向各个商业销售点,选购各种各样的生活日用品,看,那位身穿长袍,衣角坠满银铃,腰间扎着一条绸子的姑娘,正在购买自己喜爱的衣裤;那些中年人带着一家老小,正坐在小吃店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喝着;还有的年轻小伙子带着他们的情侣,急匆匆地向那花花绿绿的货摊奔去。(小学生作文网)
当万家灯火齐明时,悠扬的马头琴声划破夜空,在草原上飘荡。各种活动场所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在琴声的伴奏下人们欢乐地歌唱,陶醉在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
可以自己删改下,望采纳,谢谢!
『贰』 少数民族的作文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汉文献中又称三苗、有苗、南蛮等。苗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陕西西乡镇巴、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苗族最早最久远的源头是上古时期居住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苗蛮集团。由于历史灾难,约有9成的苗族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而在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上个世纪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1] 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本世纪苗族作家南往耶写道:“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被消灭的民族,但他们一直没有对生命和祖先的放弃,自五千年前开始,爬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从中原逃到云贵高原和世界各地,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寻找故乡,用血泪养育古歌和神话,没有怨恨,把悬崖峭壁当做家园,梯田依山而建,信仰万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感谢仇人。”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招龙节”、“苗年节”、“牯藏节”等。
『叁』 写少数民族的作文400字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族。 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肆』 小学四年级作文少数民族习俗300个字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内独特的美食——鱼容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伍』 一篇介绍少数民族的作文
哈萨克族风俗
“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一、文体娱乐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这个传说反映了“姑娘追”这种马上游戏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习俗。“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民俗风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这种马上娱乐活动。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摔跤: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赛马: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场。
马上角力: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马背拔河: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骑马抢布: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娱乐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色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射元宝: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枪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娱乐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枪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的“恰秀”:各个民族都有向人们表示祝福的方式,如藏族人献哈达、蒙古人敬奶酒,而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却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这种表示祝福和欢迎的仪式,哈萨克人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哈萨克草原上遇到喜事,都要搞“恰秀”,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草原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欢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妇女来搞,这位妇女必须是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本人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者。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搞“恰秀”,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有些“恰秀”则由自己人来搞。如在夏季第一次挤马奶时,则要在挤马奶的地点喝奶茶,并要邀请邻居和亲友们一起来喝。同时还要在马驹头上和拴马驹桩子上抹些酥油,这时,由家里的年长的妇女来撒喜食,以祈求人畜两旺,吉祥平安。
阿依加勒克舞: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可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自拍、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且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 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弹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未尽,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额尔齐斯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亦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作诗,自弹自唱,这就叫阿肯弹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娱乐性和竞歌性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
『陆』 小学生民族团结作文
团结互助――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历史上的名人雅士对它作过详尽的解释,古往今来许多英雄豪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种精神。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团结互助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现在,在校园里“团结”这个词是我们天天都挂在嘴边,仅仅是因为老师常教育我们要团结互助,敢问一句有谁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呢?生活中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勾心斗角,甚至因为一己之私间接地伤害到自己的朋友、亲人,又有谁曾经想过要团结呢? 在”八荣八耻“中曾提到: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句话深刻地教育了我,何为利何为鄙,何为荣何为耻。我们这个华夏民族一直本着团结互...
名族团结从我做起
扬民族精神,爱锦秀中华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良光荣的传统。有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苏武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方志敏清贫一生,名垂史册,他们的英名就是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至今。
弘扬民族精神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亿万青少年紧紧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历史,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代弘扬光大,永世相传。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是呀,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所有的民族英雄们,你们是永垂不朽的,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这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振兴民族,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记住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要想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培养优良品德,锻炼强健体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和振兴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创祖国的未来,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秀中华!
『柒』 小学三年级的少数民族怎么写作文90字
星期天,妈妈刚来想做饭源,就因为有事出去了,她走之前还交代了应该怎样做饭。
妈妈走后,我马上钻进厨房开始做饭。水龙头“哗哗”地和水盆吵起架,放出来很多水,小青菜一头扎进了水盆,洗了个舒服澡。煤气灶“噼里噼里”这时候,火苗“喇喇”地窜了出来。油“滋滋”地跳着舞,小青菜们跳进了铁锅,铁铲“叮叮”地翻炒着,像和亲爱的铁锅兄弟打招呼。放入调料,我“铛铛”拿出盘子,把小青菜乘了进去,一盘香喷喷的小青菜就做好了。我把小青菜端到餐桌上,然后又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双唱起了歌,几块大排骨“呼通”一起跳进了水盆,“哗啦哗啦”我戴上了手套,伸进水盆,洗掉骨头上的血。”砰砰砰砰”骨头被砍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我端了半锅水,放在煤气灶上,开始烧,再把排骨放进去烧,放上几根葱,一些黄酒,一些盐,一些醋,烧上半个小时。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打开锅盖,真是香味扑鼻呀!我把大腕拿出来,汤盛进去,端到了餐桌上,两个菜烧好了。
“叮铃叮铃”门铃响了,妈妈回来了,我和妈妈高兴的吃起了饭。
『捌』 小学民族团结作文题目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养育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都是少数民族的。
你知道其他的民族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原因一:人数少,最多的才有几万人。原因二:民族的风情不一样的,他们信佛、神之类的。你到少数民族拜访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情,不叫说什么就不说什么。
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少数民族里,我们肯定常见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回族旗袍(女)袖袍(男)
我国南方比较湿热,居住在这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楼房,是山水之间的一种独特建筑。这种房子虽然不是很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的楼阁一样。
元朝回族人扎马鲁丁,制定了《万年历》,在全国颁布实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是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还记得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么?对,叫《我爱中华》。这个曲子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和谐更爱自己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
在我国,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每年开春,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相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会紧紧相依在一起的。
『玖』 少数民族的作文
哈萨克族风俗
“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一、文体娱乐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这个传说反映了“姑娘追”这种马上游戏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习俗。“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民俗风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这种马上娱乐活动。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摔跤: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赛马: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场。
马上角力: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马背拔河: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骑马抢布: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娱乐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色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射元宝: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枪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娱乐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枪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的“恰秀”:各个民族都有向人们表示祝福的方式,如藏族人献哈达、蒙古人敬奶酒,而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却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这种表示祝福和欢迎的仪式,哈萨克人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哈萨克草原上遇到喜事,都要搞“恰秀”,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草原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欢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妇女来搞,这位妇女必须是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本人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者。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搞“恰秀”,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有些“恰秀”则由自己人来搞。如在夏季第一次挤马奶时,则要在挤马奶的地点喝奶茶,并要邀请邻居和亲友们一起来喝。同时还要在马驹头上和拴马驹桩子上抹些酥油,这时,由家里的年长的妇女来撒喜食,以祈求人畜两旺,吉祥平安。
阿依加勒克舞: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可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自拍、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且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 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弹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未尽,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额尔齐斯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亦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作诗,自弹自唱,这就叫阿肯弹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娱乐性和竞歌性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