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套作文 > 学问高中作文素材

学问高中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1-01-12 02:41:32

A. 关于成长的作文素材,新颖一点的,初三学问,急

B. 学问与修养作文素材八百字

给你一些材料,写作文就好些了噢。作文还是要自己写写的。

素材链接:
(一)名人名言
1.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6.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二)妙语集锦
14.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不要养成坏习惯
15.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6.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17.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
18.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9.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弘一大师。
20.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21.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22.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否则,他不是毁在鲜花中,便是毁在流言中。
23.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24.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信,但如果没有这一点,它就有变为高傲自大和无根据地过分自恃的危险。
——伏龙芝
25.除了人类和蝗虫,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在观光一个地区时把它弄得乱七八糟。
——马长山著《思路花语》
26.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著名作家王蒙论学习
事例类
﹡名人事例﹡
福特的修养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创始人是福特,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点拨]一张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虽然有其偶然性,但这也是必然的,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对他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此素材时要注意,通过一个人的细微动作来展现其修养,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也有其自身的修养必然决定的,所以,福特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有其自身素质决定的。
[适用话题] “以小见大”、“细节决定命运”等。
麦卡锡的“雪茄”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

C. 学问需要弄懂弄通的作文材料

第一抄:上课期间认真听讲,课后及时袭进行复习。\r\n第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错的地方要加以修订,弄懂弄通。\r\n第三:坚持阅读(根据自身情况选好阅读材料和阅读的数量),训练自己的阅读水平以及提神阅读量。\r\n第四: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提高作文水平。\r\n第五:坚持早读,要将课本精度,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熟,其他课文要通读。\r\n第六:经常和老师或者是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学习的经验,也会也不少的收获

D. 作文( )是一种学问 要有多个材料

怎样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个的,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材料作文的体裁范围也很广,有的要求写作一篇记叙文、有的则要求写作说明文,不过,的是要求根据材料写作议论文。也有的材料作文可能要求写作者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联想、想象等,把材料续写、扩写或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这里主要讲如何根据材料写作议论文。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如何正确分析材料呢?首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几种可能的观点。如果是多篇材料,则要从中理出他们的相同点,抓住主要矛盾。有这么一道作文题:题目是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终于失败的经过。这位挖井人在地上掘了不少的深坑、浅坑,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而他所挖的地面下方并不太深的地方就有水。这幅漫画想要说明什么呢?让我们来试着作一下分析:一、人多力量大。挖井的人太少了,所以挖不到水;二、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借助于机器,靠科学的力量来挖井。三、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认准一个坑挖下去,最终一定会挖到水的。以上三种分析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前两种情况都未免太牵强了。虽然只有一个人在挖井,也没有机器,但水离地面并不深,而且其中有一个坑差一点就要挖到水了,这说明凭借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可以挖成这口井的。那么,为什么没有挖到水呢?就是因为挖井人浅尝辄止,没有恒心,每次挖了一会儿之后就灰心失望而换地方另挖了。这样,第三个结论的正确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是多则材料呢?假设前面提到的挖井是一个材料,另外一个材料则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老愚公家门口有一座大山,进进出出十分不方便,愚公便下定决心把这座山移走,于是让他的家人全部出马,一锨一筐地挖山抬土。一个聪明人看见了,觉得愚公真是太傻了,这样下去,何年何月才能把这座大山移走呢?老愚公告诉他,我儿子之后有孙子,孙子之后有重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总有一天是会把这座大山移走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则寓言和前边挖井故事一正一反,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终会达到目的。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还要结合现实、引用事实和材料对结论进行合理的论证。即选取合适的论据。请看下面一则材料:一个人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动手把它锯成木板。他把树干的一头放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动手锯起来。他往锯开的缝里楔进一个楔子,然后再锯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楔子拔出来,朝下移到一个新地方楔进去。一只猴子坐在一棵树上,看他干活。这人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在树干上,也用锯锯起来。但当它拔出楔子时,树干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它极度挣扎,尖声大叫。那人被闹醒了。他把猢狲打倒在地,用绳子把它捆起来。(陈运德等译《世界著名寓言一百篇》)这篇材料说明了盲目模仿带来的危害。盲目模仿不仅有可能使事情不成功,甚至还会危及自身。那么如何来论证这一点呢?我们可以运用“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两个例子来说明。“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人听说邯郸地区的人走路姿势十分好看,就来到这里学习,但学到最后,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曼妙的步态,反而忘记了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最后只好爬着回家。“东施效颦”说的则是美丽的西施姑娘犯了心疼病,一只手捂着胸口,眉头紧皱,别人看到了觉得这个姿势非常美,她的邻居――相貌丑陋的东施姑娘看到了,也学着做出同样的姿势,但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因为这样一来,她看上去更丑了。这两个故事说的也都是模仿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但侧重点又有不同,“邯郸学步”的重点在于:模仿要讲究方式方法,“东施效颦”则是说模仿要看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显然,第二个故事与题目中的材料更接近。那么我们可以选取第二个故事来证明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象文中我们提到的持之以恒、盲目模仿等,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事例,对这些观点的提倡或者批判,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课后作业:弄清“买椟还珠”这一成语的含义,并据此写作一篇作文。要求紧扣材料,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左右。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或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物,都是刻苦、有恒心的


例文一
学贵有恒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个道理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深刻地阐明:人最可贵的是有志向,学习上最难得的是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世界上不是有许多具有这种精神的学者吗?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久精神和坚韧性格。他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他曾经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然而有些人,他们不懂得“学贵有恒”的道理。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还有些人,他们的理想十分远大,但由于没有恒心而未能实现。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贺拉斯》中生动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说了不少豪言壮语,甚至在梦中也在追求丰功伟绩,可一旦动手实行,就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上则是一曝十寒,最后落得年华虚度、一事无成的下场,成为人们的笑柄。事实证明,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就像两军阵前的交锋,不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科学知识就像是光辉灿烂、琳琅满目的大宝库,它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吸收其养料。无数事实证明:做学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刻苦有恒的学习,才能吸取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艺术上取得成就。不难理解,如果达"芬奇不从画蛋入手,苦练基本功,日复一日,久而不怠,他会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吗?
以前我对“学贵有恒”并没有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经当过败兵,做过俘虏。就拿学习外语来说吧,我想学外语,学好了它,将来就能成为沟通中外关系的使者。初学时,我的心就像是凌空高飞的大雁,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就总是忽冷忽热,结果一无所得。失败教训了我,我开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学习,不向困难低头。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我的外语成绩不断上升,我也对“学贵有恒”的道理体会得更加深刻。我深深地认识到:成功的航船只能航行于汗水的海洋,成功者的最大奥秘在于持之以恒。
光辉的目标,伟大的胜利,是从自己的脚下升起的。一个人在事业上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么会有“金石可镂”的壮举呢?生活就是这样公正,胜利从来都是属于那些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人的。
解析:“学贵有恒”是个不大好写的题目,但作者巧于构思,精于选材,善于论证,长于表达,文章写得有血有肉,颇有动人的力量。作者沿着确立论点、摆出事实、讲清道理、联系实际、推出结论的步骤层层递进地完成了论证任务,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例文二
“惟苦学论”可以休矣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解析:这篇论辩性的议论文,论点鲜明,切中时弊。文章先叙述客观现象,提出反问,自然地过渡到本论;接着列举生活事实,阐明苦学之“苦”,错误观点不攻自破,论理切实而充分,令人无可置辩;然后笔锋一转,紧扣论题,表明观点,以报载的事实为证,从本质上揭示苦学的危害;最后提出希望,给人鼓舞。全篇结构严谨,文笔犀利,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F. 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这个作文怎么写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喜欢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大啰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迷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就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供料议论文开头写作例说

一,叙议有机结合,提出中心论点

这是供料议论文开头写作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基本方法.

例1,东汉时有个少年叫陈蕃,成天在一间小屋内苦读.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见他屋内脏乱不堪,就批评了他.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 "他父亲的朋友则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该题例的立意有:①要从小事做起;②要从自己做起;③时时处处都要重视人生修养;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⑤要正确处理理想与生活的辩证关系;⑥胸怀大志,也要脚踏实地;等等.

如以立意⑥为文章论点,其开头可以这样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此为叙,先有选择地引用原材料)说得何等正确.欲扫"天下",必须先扫"一屋".有扫"一屋"的行为习惯,才有扫"天下"的良好品质基础.(此为析1,在原材料引述到提出论点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所以,要胸怀大志,也要脚踏实地.(此为析2,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例2,有人说:"人之所以能挺立,行走,是脊柱在起作用. 信念就是坚强的脊柱."

——该材料中心是:信念,人生的重要支柱;人活着就要有信念.

依此为中心论点,其开头自然可以这样写:

是的,(此为析1,作出评价)"信念就是坚强的脊柱",(此为叙,抓住了重点)就是人生的重要支柱.(此为析2,是由原材料引述过渡到提出论点的桥梁)人活着就要有信念.(此为析3,明确中心论点)

二,不同结构类型,叙议表述有别

这是中学生作文时常常未予重视的.

例5,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农民)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bì)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该例重点在"农非知画,乃识真牛",其立意当是:实践出真知.文章结构最适宜于安排为引申型,论述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所以,其开头可以写成:

"农非知画",却能指出《斗牛图》之瑕疵,靠的是"农识真牛",靠的是长期的劳动实践,靠的是深厚的生活积累.(开头没有提出中心论点,下文借用联想引入"拿破仑久经战阵由士兵成长为元帅,创立第三帝国","高玉宝因为有亲身生活体验才能由一个穷苦孩子成长为著名作家","马胜利依仗几十年工人生活经历而成长为国内著名企业家"……逐步推演出论点)

例6,下面四句格言警句,意义有相同之处,请归纳出一个论题.

①通往科学凯旋之路,是由无数失败的砖石铺成的.

②你要是拒绝失败,那么成功将被你永远关在门外.

③失败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岔道口上立下的一块块标牌,上面写着"此路不通".

④成功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

——该题例需要概括其共同点才能准确立意:失败是成功之母.文章最适宜于选用证明型结构类型.其开头可以是: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颠扑不破的真理.(直接点出中心论点,加上评价性分析突出强调)……(下文则从四个角度展开证明性论述:根据材料①论述成功的缔造之路,根据材料②论述面对失败应持的正确态度,根据材料③论述接受失败教训的作用,根据材料④论述成功的幸福与挑战失败的关系.)

例7,看漫画《不就扔个馒头嘛》,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该例以形象,夸张的艺术作品(漫画)作为命题材料,寓意丰富而深刻,可提炼的观点有:①要提倡勤俭节约;②要加强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③学校迫切需要素质教育改革;④我们要培养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等等.漫画中的人物语言"不就扔个馒头嘛,小事一桩!"直接反映了一种错误观点,所以文章最适宜的结构类型当是辩驳型.假如以①为文章论点,开头可以是:

扔个馒头是小事吗 (扣住画面中心概括叙述)说是小事,也可以,一个馒头算得了什么,几毛钱罢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花几毛钱,扔掉一个馒头,确实不会饿死一个人.(既能避免片面性,又是归谬分析)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需要发扬节约粮食这一传统美德了吗 (确定批驳和立论角度)

例8,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1,有这样一则报道:"名牌学校"的名牌收费——杭州外国语学校议价生开价五万.文章写道,"每个议价生起码交5万……钱多的进来,钱少的靠边……"

材料2,湖北省罗田县,曾两度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但作为革命老区的落梅河乡,却是这样的情况——1987年秋应入学2153人,开学一周后未到418人;1988年秋应到2198人,未到743人;1990年春,应到2254人,未到1129人.这意味着50%以上的儿童将要成为新的文盲!这意味着这块曾是革命老区的土地要继续贫穷下去!……有的人家就是想送孩子上学,也无力支付每学期一,二十元的学杂费.

——该例由两则一正一反的对比材料来命题,立意可着重从材料2中生发: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文章也最适宜于安排为评述型结构.其开头可以写成:

贫穷——落后——贫穷……恶性循环,(分析1,揭示下文所叙材料的后果)苦恼着革命老区人民,落梅河乡50%以上的适龄儿童面临着将要成为"新的文盲"的危险.(此为叙)他们不是不想读书,不是不想学知识,学文化,只是因为贫穷.(叙议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 该做些什么 (确定论述角度,接着分析评论材料1,引入其他正面材料若干,辅以对材料2的全面,深入的评论分析,最后在文末提出中心论点)

“万事开头难”,初写议论文,更觉开头难。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介绍议论文开头常用的十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一开始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心论点,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再具体论证。《批评与自我批评》、《关于写文章》、《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都属于这种开头方法。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论点明确集中,开门尽收眼底,初学者围绕中心展开议论;可少走弯路。

2.引用名言开头。这种开头引用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名言,从而提出全文的论点。例如《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程颐“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段名言,提出了治学要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说勤》、《首先要做马》、《说谦虚》等都采用了这种开头方法。这种开头,不仅直截了当,而且所引名言,既是论点组成部分,又是支撑论点的论据,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方。

3、设问启发引题。这种开头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引出中心论点。例如《为学》开头便提出:“天下事有难易乎?”和“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的问题,接着做了回答,提出了“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一中心论点。《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也采用了这种开头方法。这种开头易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4.议论分析引题。这种开头或分析形势,或议论是非,或阐述道理,在议论中提出中心论点。例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一文,毛泽东同志分析了快要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指出巩固革命胜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出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中心。再如《反对自由主义》先阐述主张积极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又针锋相对指出自由主义的危害性;通过对比议论,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但“反对自由主义”的观点已寓于其中了。

5.漫谈感受引题。这种方法是从作者亲身感受谈起,引出论点。例如《语文和数学》,作者苏步青以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50余年的感受,说明弄清语文和数学关系的必要性,从而引题。这样漫谈感受,如话家常,亲切感人,有说服力。

6.叙事引题。这种开先叙述与中心有关的事情,再从中引出中心论点。例如《纪念念白求恩》一文先介绍白求恩的国籍、年龄、身份、主要事迹等。然后引出中心论点。《哨子》、《画蛋·练功》等一事一议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方法。这种引题,叙事一要简洁,二要为引出论题证明中心论点服务。

7、转述式的引题。读后感往往开头要摘引所读的有关内容,或者抒发读时感受,然后从中引出论点。例如《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开头由钱正英的文章引出任从沛同志的遗嘱,从而展开议论。这样开头紧扣原文,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紧密。

8、抒情引题。例如《爱莲说》一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用映衬手法突出对莲”独爱”之情,然后展开议论,而且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仰慕,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和唾弃。这种开头以情感人,颇有吸引力。

9、解说引题。就是用说明的方法,解释说明有关内容来引出中心论点。例如《事事关心》一文,作者由介绍对联及其撰者、出处、解释对联的含义,自然引出中心论点。类似这样开头的,还有《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等。

10、“树靶子”式开头。驳论性的文章往往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树起批驳的靶子。例如《“友谊”,还是侵略?》作者先摆出艾奇逊所谓的“友谊”原则和论据,为下文批驳树了靶子。《“友邦惊诧”论》等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文无定法,议论文开头也是如此。但无论怎样开头,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内容出发,有利于论题的提出,有利于中心的表达才好。

(发表于《当代中学生》1996·5)

(1)开门见山,点明论点。如《劝学》,一开头就摆出了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开门见山的范例

闻过不跳

闻过不跳。这对实施舆论监督,关系极大。在我们这个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家,领导也好,群众也好,其民主意识的培养,彼此都需要一个过程。要求每个领导者“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标准太高,不现实,不如暂提“闻过不跳”为好。

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闻过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见。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轻,它也会跳起来的。跳,说明什么?不外乎,批评丧失了他的“尊严”,或者批评不尽合乎事实,或者批评正好点到他的“穴道”。无论哪种情况,跳,都不是好对策。它既不能装饰尊严,提高威信,也不能用来澄清事实,更不能用来掩盖错误,只会暴露自己心胸偏狭,办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提倡闻过不跳,绝非闻过之后,两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极按捺,“硬着头皮顶”;甚至伺机报复“秋后算账”;后一种不跳,曾造成过极为恶劣的影响,历史已经惩罚了这类“不跳”的“算账派”。闻过不跳,则是希望“不跳”之后,促进反思,从善如流,从批评中吸取动力和活力,进而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原载《解放日报》有改动)

这篇短论的中心论点是首段首句:“闻过不跳”。这是根据实施舆论监督的实际情沉,从“闻过则喜''这一成语中引申出来的富有新意的见解,开门见山提出来,十分鲜明醒目。接下去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依次在每一自然段开头提出,不仅证明、补充和发挥了中心论点,使议论得以展开并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论点的位置突出,在所属的自然段中也是“开门见山”,无疑起了使文章立论更加发人深省的作用。

议论文的几种开头方式

山东 曹化锋

开头是文章的起点,关系着全文如何展开的问题,好的开头能起到统领全文,广开文路,吸引读者的作用。在高考阅卷中,关系到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更不可忽视。下面就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议论文常见的几种开头方法:

1.诠释话题。

此类开头适用于概念型话题,可通过对概念型话题进行多个角度的诠释,揭示话题内涵,也可通过对话题多方面形象化的描绘,加深对话题的认识,有利于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如:"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可以让人的胸怀宽广,高瞻远瞩;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这,只在于,你是否拥有它。"作者用重量、标价、体积、色彩来诠释、评价诚信,出新出奇,字面后蕴藏着对"诚信"的深刻理解,四个句子连贯而下,如同曲径通幽,文采四射。也可直接解释话题,既可体现作者对话题的深入理解,又可迅速切入正题。如"何为'诚信',诚实、守信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也有通过揭示话题本质,一句话就导入下文的,如"逆境中的心灵选择那是生命的瞬间",开门见山,简洁利索,发人深省。

2.分类列举。

多用于提供范围型话题,话题只是圈定一个写作范围,至于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和态度,完全可因人而异,这时开头完全可以先列举其它观点,在比较中水到渠成导入自己观点。如"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者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者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这里作者列举了智者、信仰者、雕塑者的不同的选择,既表现出作者对话题的深入理解,又能在下文顺理成章导出自己的选择。

3.疑问设疑。

或用特指问,以"谁、什么、怎么、哪"等代词设置疑问,引起对话题的思考;或用是非问,要求对方回答"是"或者"不是",从而顺利引入自己的观点;或用选择问,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或者从更多的方面来提问,而强调某一方面,常用"还是"连接,突出人们对话题的思考和选择。也可用反复问,用肯定或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从而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如开头"美鹿和沉船,哪一个更能引起你心灵的美感呢?美鹿欢快而活泼,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健康;沉船平静而自然,象征着老年人的风霜和智力。"又如"露,是显露、不遮掩的意思。维纳斯的'露',让人感觉到艺术的美;古代中国,才子的含而不露,让人体会到深沉、蕴藉的美;佳人的笑不露齿,又让人感觉到淑静、幽雅之美,'露'与'不露',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究竟是'露'好,还是'不露'好呢?"这里前者运用了特指问,后者运用了选择问,通过设置疑问,引起人们的深思,更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4.名言类推。

这是一种新颖直接的开头方法,通过引用和话题相类似或相关的名句,顺其自然的类推到自己的论点上来。如"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着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仅想到:我以谁为知己呢?"这里作者用菊、梅、竹的知己来类推出自己的知己是谁的问题,显得自然、新颖。又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用元好问的一问引出人们在"情"的问题上的不同见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观点也就不言而喻了。

5.抒情蓄势。

对于喜欢抒情,善于抒情的同学,开头可运用精彩的整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蓄势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借代等),我们平时训练的句式仿写题很多是这类句式,应该很容易掌握。如开头"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天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这里的开头对"诚信"作用进行多方面比喻渲染,既拨动读者心弦,又达到了颂扬的目的,利于下文的展开。

6.引用诗文。

面对所写话题,如果发现平时积累的适合话题的诗文比较多,不妨加以引用,最好组成排比,既能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又能展示作者较为宽阔的知识面。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通过对诗文的列举,表明文天祥、谭嗣同、朱自清的无畏选择,为下文总结出自己的选择作铺垫。

开头的方法很容易掌握,但要写得精彩则须下一番工夫,要多实践、多锤炼,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切题切体,从文章整体出发,展示体裁特点,不宜简单机械模仿。2、简明自然,短小精悍,精练明快,不宜罗嗦繁冗。3、吸引读者,既有意雕饰,展现文采,又不露痕迹,新颖精巧,引人入胜。

议论文的开头

一,写作指要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 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

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

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

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

例二:

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三:

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

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

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

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

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例三: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

引名言打头.

例一: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

"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三: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例一:

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例二: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 指南针.

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 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例三:

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

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

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例三:

《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G. 怎样学好语文

学好语文复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制一段时间的积累,给大家一些学好语文的方法吧:
1、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H. 怀疑与学问反面事例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两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全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我们也不再细说了。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等词语,一个短短的600—700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善于使用这样词语开头的
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段,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件。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等等。
高中生不爱学政治,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现实针对性强,不易猜题、押题等优点深得命题教师青睐。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材料式议论文的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然后我们以此为基础,根据写作要求去构思为文。
1、材料式议论文的立意:
①多对象定向法
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选角度”要求的写作题。写作时我们要从阅读中选取涉及到的各个对象,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该角度有内容可写,选题新颖深刻等方面的内涵。
示例:
有这样一则材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孙子•汤问》)
a、选对象:薛谭、秦青
b、选角度: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讲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
c、延伸立意:见上面括号内
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了。
②求同思维法。
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
示例:阅读下面材料,归纳出共同点,写一则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个,他答“下一个”。
分析: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共同的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97年的高考作文与此相同)
③求异思维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应透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确定议论中心。同样的材料,如果我们再另外加一条,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说的那样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试刚刚考完,小明面对自己的成绩,淡然地说,“看下一次。”
分析: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有共同点,第三则材料就没有这样的相同点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词,明显标示出小明对待成绩的态度,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确立中心论点时,就应瞄准三则材料的不同点,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得出“要立足现实,正确对待成绩”的结论。
④关键词法
有人说:“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对此,你如何理解?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则议论文。
分析:该句中有两个词语“也”、“笑”很关键,“也”标明“你”与“生活”之间关系的互动性,“笑”实际上富有隐含意义,含有乐观的意味在里面。明白了这个内涵,我们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方向了。写作的角度确定有时还要依题干的要求来定,有时作文题要求只依据所给材料的中心拟题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选准写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议论文的行文
该种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一个是要求以材料为话题,引出相关论点。两者在写作时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前者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后者可以脱开材料,只是以其为话题就可以了。
①前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有这样的思路:
a、概述与中心论点相关的材料内容,力保所用内容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语言精炼。
b、提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议论的范围。
c、回评材料或引述事实,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回评就是根据概述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得出这个观点或为什么会得出某个观点。引述论证就是对论点进行事实或理论的证明。
d、联系现实,展示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突现出来。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可以作为写作材料或议论的范例。我们举《恰到好处》这一例说明一下。
文章共4个自然段,段与段间的关系非常明了。

怎样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一是审题目和材料,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综观当今中考的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应万变”了。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所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命题作文是作文考察中采用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不仅是命题,而且还规定了文体(因为是谈议论文,文体不详谈),由于限制很多,写作者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微不慎,就有“跑题”之虞。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有三个类型,一是以词语为题目。这类的审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能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不马虎了事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义。“环境”有两个义项: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明确了它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从“近墨者黑 / 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角度来构思;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语为题目。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的重点。其次是要抓住短语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并列关系,就要搞清并列短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遗漏,如《怀疑与学问》。如果是因果关系,则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联系,如《森林与气候》。如果是偏正关系,则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等。
三是命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有时题目规定了所写的内容,有的则比较含蓄,须仔细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乐》、《毁树容易种树难》等就是这样的命题。
有些命题作文还有提示性的文字,这些也要认真考虑,充分重视才行。

[秘籍2]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它是相对于“全”而言。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并不完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之间的作文命题方式。因为它的题目不完整,这就需要根据已知的内容与自己的选择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变成命题作文,然后像写命题作文一样写作就可以了。
补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立写作内容的过程。在补充题目时,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在补充时,题目不要太长、太空,要注意与题目前后提示的联系。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一是抓“题眼”。我们在补充题目时,往往使题目变成了由几个词组成的短语或短句,在这些词中,它们的地位、作用、含义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分析这些词在题目中的地位、作用、含义及相互关系,就可以快速审题了。“题眼”是指文章中藉以立意的关键性字眼,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论述重点,选准写作的角度,从而展开论证。如写《我最爱》时,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爱旅游、爱师长、爱兄弟姐妹等。写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爱的对象填好,然后有条理地阐述爱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则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注意文题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爱。这样才能论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二是辨析关系。我们补充完整题目后,要明确补充完整的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关系后,就可以根据彼此的关系而快速审题。这种审题方法和全命题的审题方法基本一致。如《剪枝与》,此处我们最好补充上“成材”,从而构成了条件关系,围绕条件而分析,就能很快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了。再如《读书与 》,当我们补充上“采矿”时,就明确了“读书”如同“采矿”,是类比的关系,从而明确了读书的方法。
当然,还要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温州市)一题,就要注意强调“十六岁”这个限制条件。文章紧扣此内容来写,才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秘籍3]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考生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
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审题时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时在简单说明画面的基础上,重点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福建考查的图画“父母的生日”,恩实市的《缺失》就是这方面的考察。
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论述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是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此类命题还没有涉猎。
请阅读下列材料,仔细审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出国参加第三届小儿心脏病国际学术会议。他的论文获奖。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教授在会场等待他作学术报告。陈新民发现会议前厅悬挂的各国国旗中,竟没有五星红旗。他当即向举办单位严肃提出:“请先挂上五星红旗,我才进会场作报告!”大会秘书处在赔礼道歉后,马上挂起了中国国旗,陈新民满怀激情地在五星红旗下留了影,才举步进入会场。

[秘籍4]话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自材料作文嬗变而来,它有自身的面目,也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写作的范围趋向开放。话题作文常提供一个由头、一个范围,让写作者由此出发向外辐射,它具有写作思维的开放性和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其二,话题作文鼓励创新。由于话题作文有巨大的创作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创新性。其三,便于写作者张扬个性。话题作文能引爆写作者的写作欲望,在立意、选材和用语等方面更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复合话题两种。对单一话题的审题,首先要理解清楚话题的含义。如以“坚韧”为话题,我们要明确“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脆;也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如果把“坚韧”理解为“刚强”或“不软弱”,就会离题。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要注意话题和你曾经接触过的题目间的细微区别,一旦看到试题似曾相识就去套用,就会出现失误。比如以“尝试”为话题时,要区分清楚它与“第一次”的细微区别才行。
材料加话题的形式,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现在话题作文的考察,多是“材料+话题+要求”形。“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启示,在审题时也要好好注意才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生活大小事,事事皆蕴理,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就能认识到生活中的道理。
请以“生活与道理”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约600字的议论文。
怎样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说过:“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有“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代的学者王夫之的论述则更为精辟,他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的比喻更为新鲜。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人所说的“自古文章意为本”这句话的含义了。不论是谁,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现主题、确立观点、选取材料的“指挥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言艺术的风格等,无不是由立意所决定的。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立意应该做到“健康、明确、集中、深刻、新颖”。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就议论文而言,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但是并非所有的命题作文都可以如此简单地立意,对比较复杂的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以下二个方法:
一、以小见大 突出中心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引伸出含义深广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在写《论廉政》时,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贿受贿、贪污挥霍,近年来,贪污受贿遭到查处、被判刑的案件屡见报端,廉政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等。实际上,《论廉政》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廉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文章写作的内容也就很清楚了,应该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义、廉政的措施等方面。本命题的立意可以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谈,写成“廉政建设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大事,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严厉打击腐败犯罪,加强立法及宣传防止腐败继续滋生、蔓延。”也可以从领导、干部等个体的角度谈,写成“廉洁行政是每个国家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素质),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好务。”当然,应试者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谈。
二、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秘籍2]引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引申型议论文的写作,要借助发散思维,因此引申型议论文的立意,也要借助发散思维。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简单地叫作“先散后聚”法。这种方法是将命题这一“点”作为一个发散源,由此发散出与之有关的众多素材和信息。比如“圆”。我们将“圆”作为一个点,由此延伸出众多相关的信息:从表面上看,“圆”有它固有的形状,但同一个“圆”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圆”的“朦胧性”让我们想到一种处世哲学——“圆滑”;从圆形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圆形物体随处可见,家人的团圆——“美满”;事情的成功——“圆满”;美梦成真——“圆梦”等。这样一发散,信息就丰富了,立意的范围也相应小了,也就便于立意。
我们还可以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从而达到新颖的目的。我们只拿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吃水”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一个考生从合作者的角度来写,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水,结果谁也干活,谁也能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另一考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第三个考生则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还提高了效率。
还可以从多角度联系实际来立意。如“失街亭”:从诸葛亮的角度——赞执法如山的精神;从马谡的角度——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危害;从用人角度——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从蜀魏相争的残局角度——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与学问高中作文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
© Arrange www.teachbao.com 2012-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