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 与经典对话,我的归去来兮800字
与经典对话
小时候,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唐诗三百首》,让我着了迷.从此,整天在厅堂玩耍的儿童中少了一个顽皮分子,而安静的书房里却多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唐诗三百首》像透过窗户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在与经典的交流中,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直到现在,我已经读过了很多经典的诗.有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对仗工整,句子优美的,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一首诗都好像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时代,和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我很喜欢的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宋国北面的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国家分裂.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留下了绝笔诗,至死仍然牵挂着北伐能否取得胜利,祖国是否可以统一?诗一开始写的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可以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腐败的国土还没有恢复,没能看见中国统一,他期望着在他死后统一可以实现.于是他嘱咐子孙到了那个时候别忘了要告诉他,因为他坚信有那么一天,他在地下也会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诗人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着诗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临终前的情怀,诗读起来有些悲伤,但也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真情流露,使这首诗成为传颂千古的爱国名诗.
读着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阅兵式,整齐的队伍和强大的钢铁阵容,当时,我是那么的激动和自豪,在我的心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的和平统一.
经典像是我一个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伴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经典像是我的好老师,教导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经典陪伴我从过去走来,一路成长,经典也将会伴着我走向未来,不断成熟.
三更有梦书当枕,与经典对话,何乐而不为?
2. 求一篇与“对话经典”有关的作文(思路)
记叙文:可以写成故事性的,和某一部经典作品的作者对话,来加入写作者回本身对这本经典的看法。答常用的一种方法? 参考:余秋雨 《山居笔记》柳宗元篇。网络也较容易找到相似文章。
议论文:什么是经典?经典给我们带来什么?经典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经典?各种论题都可以展开。差不多挨着写过来就能交差了。
3. 以阅读经典为话题的一篇作文、要求1000字左右、符合现在高中生
经典阅读 提高作文品味 知识学问能大大提升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相貌平平的人,起初给人的印象毫不起眼,但是跟他(她)交流接触后,又会为对方的人格魅力和涵养学识而倾倒。这种倾倒超越外表,深入到精神层面,是更高层次更持久的灵魂的碰撞。那么这种使人折服倾倒的魅力,从何而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若要“气自华”,首先要“腹有诗书”。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经典阅读,就是培养“气自华”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来说,经典阅读,还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作文品味。一篇文章要有思想品味和艺术品位,才能打动人心。而经典阅读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使他们在习作中酝酿发酵,灵活处理,不仅把句子写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文化气息浓厚,引人入胜。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出无数艺术瑰宝,蕴藏着我们民族的精魂。诗经,诸子百家,先秦文学,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经典文学,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思想火花,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 一、古文今用,巧用经典。 在作文中巧妙地引经据典,会给文章添色加彩,不异于画龙点睛。2008年富阳中考满分作文《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这样,请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最好的写照。那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谁说人生就是仕途?他选择了田园,却让自己永存在了自己的诗句当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她的美丽。泪水淌下,带着悲伤,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却也在岁月上留下痕迹。品着她的“人比黄花瘦”,品着逝去的岁月,却早已在心灵上刻上他们的回忆。翻过一页日历,我嗅着文人的墨香,久久沉醉…… 由古典诗句引起自然抒怀,情真意切,衔接自然,毫无雕琢之相。 长春满分作文《任尔东西南北风》:。。。恍惚间,我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仕途失意时,在与家人分隔两地只能对月怀远时,他仍不忘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是何等的旷达胸襟!我知道,接踵而来的磨难让东坡品尝到“寂寞沙洲冷”的酸楚,让他不禁洒下“点点离人泪”,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游遍祖国山川,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留下“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慨,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不管处于什么状况都不曾放弃。执着的东坡,你为华夏文化留下了多少令人惊羡的词章! 从上文可以看出该考生对古典文学的 “偏爱”,体现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准确又恰当,感叹小作者的大手笔,值得借鉴。 二、时空交汇,融会贯通。 读经典,写作文,有时可以打破陈旧格局,给思维一个创新突破。超越时空界限,往往使人眼前一亮。请看下面这篇习作《今时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最美的月夜,令人心醉神迷,如痴如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惆怅时光的流转,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苍茫岁月中,我们一次次轮回,而皎皎空中那孤月轮,却总是慈悲地俯瞰尘世。它照着今夜的扁舟子,照着离人的妆镜台,在相思明月楼上徘徊又徘徊。。。。 李白擎起花间那壶酒时,独酌无相亲,而在另一时空,苏轼也是独自一人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个浪漫主义者就来了个穿越时空的会晤,这真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吵醒若干诗鬼词仙,李贺骑着白马,在燕山如钩月下奔驰于白沙大漠;王维正欣赏着松间月,听说这个约会马上闻风而来;李煜眉头深锁望着天空一弯新月,心中苦水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思忖何处排遣;白居易浔阳江头送完客,听完琵琶曲后辗转不成眠,念念不忘琵琶女的哀怨凄婉,也爬起床来凑个兴;李清照学诗漫有惊人句,听说今夜李白月下会苏轼,雀跃不已,马上约了秦观踏鹊桥去赴约;杜甫念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难解,也跑来拟把疏狂图一醉;李商隐在月下吟着无题诗,越吟越觉得夜凉如水,赶紧拔腿参加盛会来了;陶渊明听说酒仙李白在此,早就想斗斗谁的量大,带月荷锄不归了。。。 此次盛会,有美酒佳酿无数,一干人等全都酩酊大醉,李白大吼: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陶渊明醉醺醺道:醉死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白居易摇头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秦观笑逐颜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煜无言独上西楼,看到苏轼还在把酒问青天,不肯承认自己已经烂醉。李贺豪气大发,拔剑起舞而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清照看着月已满西楼,情不自禁登上楼去,欣赏这一轮永恒的月亮,几欲乘风归去。。。 纵观全文,通篇与月有关,交错时空的十数位诗人词人群英荟萃,琅琅上口众所周知的诗句涵盖全文却不显累赘,并且意趣横生。 三、气质养成,人文合一。 经典阅读要读深,读透,深入体味其内涵,才能转化为读者自身精神气质,从而体现在行文习作中,这是一个长期的养成教育问题,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台湾的国学教育做得很好,归功于他们推广国学从孩子做起。台湾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国学教育。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而且从小学二年级起,每个学生都必须用毛笔写作文,有时一周要写两三篇,最少也得写一篇。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而几乎所有学校的墙上都印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爱、信义命名三大主干道,让国学点点滴滴深入人们的生活。胡适、林语堂、钱穆等硕学鸿儒大力提倡和传承国学,带出了一大批国学的衣钵传人,如学界翘楚余英时,新儒家第三代杜维明等。在台湾,不但每逢孔子诞辰孔庙要举行庆典,其他一些节日社会名流均要举办诗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热时还常常吟诗唱和。也因为这样的氛围,才培养出林怀民、李安、方文山等出众人才,将传统文化挥洒得淋漓尽致。 经典阅读,是一杯香醇的酒,让作文溢彩流光,品味独特;经典阅读,是一曲悠扬的歌,让作文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经典阅读,提高作文品味的最佳途径,势在必行!
4. 以现代社会与经典文化为话题,不少于800字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就人生价值来说,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当鱼(生命)和熊掌(道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正因为如此,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则是最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首先要认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人伦关系的重心已经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农社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基本在家庭、家族的狭小圈子中完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便以家庭道德为主体,这种人际关系是相当固定的长期厮守或相处的关系。传统所说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有三伦说的是家庭中的关系。因此在这种伦理体系下的人是家庭人、角色人(同时作为父、子、兄、弟、夫、妇以及多重亲属关系的人)。而现代社会是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位置和工作。工作和事业成为个人生命中的核心部分。而社会生产是在广泛的协作下完成的,人们的生活也突破了家庭的狭小空间,而在社会大家庭中同呼吸、共命运。在这种社会生活的模式下,人与人的平常交往,更多的是“五伦”之外的“第六伦”———社会公众。因此,现代人可以说是社会人、职业人。
其次,应认识传统人伦关系具有等级性和附庸性。传统社会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绝对服从、隶属的关系,正因为如此,许多传统的德治往往打有等级社会的烙印,比如讲忠孝,总挥不去愚忠愚孝的历史梦寐,讲仁爱,也带着贵族君子施舍恩荫的意味。现代社会人民是主体,是主人,是人格平等的公民主体、责任主体,把传统的忠孝仁爱思想拿到今天,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往往找不着感觉。
由上所述,传统的道德从体系上说已经过时,但就其思想资源来说,它又有许多可供选择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说要靠说服力,我们要建立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道德体系,其成功与否,就在于它有无深入人心的说服力。中国古人对道德文明建设作过巨大贡献,提出许多德目,在几千年的道德实践中这些德目内涵积淀极为丰富,每一德目都有许多圣贤名言和感人的故事,以这些作为思想资源去说服教育群众,能深入人心,群众乐于接受,因此我认为要提出和建立新的道德体系,应有选择地继承文化遗产。
新的道德体系要借鉴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也要继承革命时代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这项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对社会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依据当代的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创造新的道德体系。很显然,这是一件庞大、艰巨的系统工程。
5. 孤独与合作的经典高中作文开头
没有,她不需要。
白玉兰盛气凌人地开放在春天,雪白娇美柔嫩,孤傲而矜持地玉立在枝头。在枝头,展示,或者说是炫耀着自己如冰雪一般的容颜。
这是……
没有依靠的人是脆弱的,花也一样。没有支撑自己的绿叶在,即便是一向高傲的白玉兰也显得那么弱不禁风,摇摇欲坠。只要风雨吹打过,抑或者有人轻摇树干,那些曾何等高傲的花儿就无力地纷纷落下了。昔日的不可一世变为了卑贱,那些娇嫩的白玉般的花朵散落了一地——甚至被人踩在脚下、被人撕碎……这也许就是白玉兰的宿命罢。 作文
要知道,没有支撑、春衬托自己的绿叶在,花是那么的软弱。的确,如果花只想一味地展示自己的美貌,而不允许绿叶之类的一切占去哪怕对她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风光,甚至不允许别人与她合作,那她的结局将会是悲惨的。她无知而自恋地认为自己完美,甚至高傲到不准许别人与她同在,那很不幸,这种高傲是愚昧的,她要为自己的愚昧和无知付出代价——可以看到,她的命运,会曲折凄楚得多——她将被人遗弃和孤立——谁让她自高、自大、自负、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视清高!?
做人也一样,当你频繁地表示出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不正确并自以为正确的不赞同与藐视的时候,你也将被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所抛弃。因为,在这个强调合作的社会里,独舞并拒绝学习合作是不明智的。 作文
失去了衬托的白玉兰有些许失落地立在光秃秃的枝头。也许,孤独也是一种美,只是,如果你希望拥有这种美,可能要付出甚至大于得到的代价。
┏ (^ω^)=☞
6. 作文我与经典高中作文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它蕴藏着一种别的国家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经典。如果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经典的话,那么就只有经历过风雨的经典名著才能来展现其风采了。
经典是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名著,作为知识的源头。中国自古流传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典册,一直以来都是知识分子必读的书,从而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特色。
经典之作是精神财富,只要阅读,便会得到收获。通三国,可知天下地理与运筹帷幄之道;晓红楼,可了解人心,善于与人交流;谈水浒,可知如何为人处事;看西游,可养自我之高尚品质......
7. 我与经典有约 作文800字
我与经典有约
.我与经典有约,今日,我打开封锁的现代大门,潜入生不可测的海底世界;翻过艰难险阻的崇山峻岭;飞向变化多端的云之国;遁入坚硬无比的土地深层;可都一无所获,最后,我来到书店想挖地三尺,没想到刚拿在手中的那本书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秋天,叶子落了,这时忙碌的人们注意到了落叶。因为落叶代表着生命的死亡,让人们感到了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好像这小小随风飘荡的落叶正上演着你自身的写照。不是吗?当人们往往在岁岁的深秋时才注意时间的流逝。而那生命的绿树苍绿如水时,却被人们忽略了.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的大好时光中,千万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以海伦为榜样,要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学无限的知识,哪怕是一分钟,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否则,到了生命的终点,才后悔莫及!
“虽然我无法像旁人一样走在宽广平坦的大路上;但崎岖不平、甚至满地荆棘的小路一样是路。只要有路,我就一定要走,苦一点无所谓,因为我有决心!”海伦的那一句句经典而又震撼人心的话语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在生活中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维纳斯的断臂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比完整更让人产生美感。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是一种缺陷美,一种体现悲壮之歌的美。悲剧以惨痛的结局和悲痛的色彩贯通一身,它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比喜剧更引人深省。残疾人运动员也是一种缺陷美,一种体现生命之顽强的美。海伦的教诲使我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展现自己的学习之美;在兴趣上,发挥所长,张扬个性,展现自己的特长之美;在同学之间,友善、和睦相处,在交流中展现自己的心灵之美……
身体残疾但心灵坚强的人,是世界最值得敬佩的人物之一。他们不屈的表现,不仅是残疾儿童的模范,连身心健康的人也应效法。有人说生命是无价的;因为生命得来不易,一旦失去了也永不回头,所以我们珍惜它。也有人说生命是有价的;因为生命的价值,是决定于拥有那个生命的主人一生的作为。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可敬的例子──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漠视生命,反而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释放出无限的毅力和勇气,使生命散发出永恒的光辉。
“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明白的事物还多得很呢!既然我不如别人有健全的视力和听力,我得加倍地努力才行呀!”在今日社会里,有很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差,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所以渐渐丧失信心,造成自卑。非也!这时,残疾人就要以海伦为榜样,学习她面对厄运不低头的精神。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只要你肯努力,不管你是否身心健全,都是组成这个社会的重要角色,都是这个社会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所以不管你在这社会中是光鲜亮丽的人,或是默默无名的人,都必须好好地饰演自己的角色,肯定自己的能力。
是您,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上帝赐予的,但过程是自己把握的,我也从你坚强的意志中看到了缺陷所给予人的动力。
您轻声细语,诉说着对光明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87年无光无声孤独的岁月中,您将别人眼睛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朵里的音符,当作自己的华章;把别人唇边的微笑,当作自己的欢乐。您让飞翔的心灵奔向光明!
例二:
.
你知道“经典”是什么意思吗?在字典上,我查出了这4种解释:1.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2.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3.指著作具有权威性的;4.指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我喜欢这些经典的事物,所以,我与经典有个约会。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我们都很喜欢经典。
小时候,妈妈就喜欢把我抱在怀里,教我学经典的童谣,如:《小燕子》?《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些童谣都是我的最爱,妈妈唱一句,我就跟着妈妈唱一句。这些童谣既好背又有节奏,让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这些童谣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六年级快要开学了,我还能很熟练地背出来呢!
爸爸喜欢唱歌,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老歌。爸爸唱起来可“好听”了。星期六和星期天,爸爸就会把那些经典老歌的碟片放进音响里,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跳,可有意思了。就像上一次,爸爸把音响开得很大,让我都没法儿写作业了,我让爸爸把声音开小一点,他死活不肯,对我说:“你懂什么呀!这叫做享受,享受懂吗?作业明天再写不可以吗?再说,你听这经典老歌多好听呀,来坐这儿椅子上,陪爸爸一起听。”父命难违,我也只好坐那儿陪爸爸一起听音乐了。我边听音乐边想,爸爸为什么那么爱听这些经典老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听着听着,也感觉心里舒服多了,自己就像走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回我知道爸爸为什么爱听经典老歌了,因为歌能使人的心情舒畅,忘掉一切烦恼,久久地沉醉在音乐之中,听经典老歌更能深刻体会到。
妈妈经常会带我去“南通书城”看书或购书,妈妈每一次都让我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经典的书,说,这本书能让我知道作者保尔的故事,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也每一次都看,果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保尔身上那惊人的顽强毅力?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我十分敬佩他。
姥姥是位教师,他有许多许多经典的写革命人士的书。大家经常向她借,她都十分乐意。
我一家人都喜欢经典,我们都与经典有约会。你们喜欢经典的事物吗?都与经典有个约会吗?
例三:
品三国,议西游,那一本本,一句句,一段段的经典名著,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也有着各自的独特风光,无限魅力。
那一本被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的《西游记》,如同那万紫千红的春天一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书中,那只顽皮好动的神猴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却又那么爱搞恶作剧,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急性子,让人哑然失笑。还有那个诚心拜佛的
唐僧,虽然他是西去途中的“老大”,但在我们心中,唐僧却是个呆板无趣、不分对错的和尚。它不仅屡次冤枉孙悟空,还常常被妖怪捉去,又让徒弟去救他,真是个“惹祸精”!可是,如果少了这个老大,一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还会有这么经典、有趣儿的一本名著吗?再看那五人之行中的大肥猪——猪八戒。它既贪吃又贪睡,时不时还爱耍点小聪明。与其说他是一个得力助手,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滑稽演员;与其说他是一个聪明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捣乱精!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挑担、牵马儿等重活都是他干的。他衷心保护师傅,终究取得正果。
那一本经典名著,那一本万代传诵的《水浒》,如同那热情的夏天一般,被千万人赞叹。那及时雨宋江,那云里金刚宋万,哪个不是英雄!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仁义,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可是,天不成人之
美,那么多博学广才之士,最后竟落入这样的地步!实在令人叹矣。
那一段千古绝唱,被世人传颂,《三国》。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那被人称作奸雄的曹操,用自己的才干,打下了一片天,称霸一方;那被人称为仁义之君的刘备,凭着一颗报国、;仁义之心,让多少君臣为他效命!孙权、周瑜,多么有才干!居于江东,水师之勇名扬天下!
那一本《红楼梦》,体现了一段淋漓尽致的爱情故事,令人潸然泪下。林妹妹的美貌,让多少人驻足痴望。可是,林妹妹和贾宝玉雀不能在一起。林妹妹多愁善感,因病不幸去世,让多少人叹息!这便是冬天之美——伤感的,让人落泪。
啊,这些名著,伴随我们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又叫我欢喜,又叫我落泪,像我的知心朋友一般。细细品味,竟也有他们独特的风味。
8. 以经典为话题的作文800
在生活中,大家常对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常表现出过热的关心,也许你关注流行的服装款式,看它的面料和价值;家里钱粮储备能否打发日子,或生活富足了,去酒店宾馆寻觅山珍海味,海吃海喝;或讲究营养,或讲究如何合理饮食而延年益寿。也许你更关心住房面积的大小,楼层高低,住房风水,是否能够让你过得舒适安乐;也许你常出门,大多考虑路途是否顺畅,工作是否惬意,今天是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是否成了别人的羡慕对象?诸如此类,实在是举不胜举。
然而,当你在电视上看到,在广播里听到南方很多省区遭遇暴雪、冻雨,致使房屋倒塌,电子设备遭到破坏,交通无法通行,很多灾民急需御寒之物、裹腹之食……此时,你有何感想?当你听到“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山体坍塌,泥石流覆盖家园,许多生命在废墟之下、在残垣断壁下传来凄惨的哀号,呻吟,呼救。你关注了吗?心动了吗?心颤了吗?心碎了吗?
一时间,也许我们被眼前这一切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震慑而发忧、发呆,茫然不知所措;也许我们曾对未来美好憧憬,现在却发现一切计划的幸福生活、宏伟蓝图、远大追求都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让人感觉从美好的天堂一下掉进了十八层地狱。如果我们就此熄灭理想之火,丧失了奋斗的勇气,那人类也许从此就走向了灭亡之路。
9. 与经典对话 作文
与经典对话
小时候,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唐诗三百首》,让我着了迷。从此,整天在厅堂玩耍的儿童中少了一个顽皮分子,而安静的书房里却多出一个小小的身影。《唐诗三百首》像透过窗户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在与经典的交流中,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走进了经典的世界。
直到现在,我已经读过了很多经典的诗。有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对仗工整,句子优美的,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一首诗都好像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时代,和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我很喜欢的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宋国北面的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国家分裂。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留下了绝笔诗,至死仍然牵挂着北伐能否取得胜利,祖国是否可以统一?诗一开始写的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可以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腐败的国土还没有恢复,没能看见中国统一,他期望着在他死后统一可以实现。于是他嘱咐子孙到了那个时候别忘了要告诉他,因为他坚信有那么一天,他在地下也会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诗人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着诗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临终前的情怀,诗读起来有些悲伤,但也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真情流露,使这首诗成为传颂千古的爱国名诗。
读着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阅兵式,整齐的队伍和强大的钢铁阵容,当时,我是那么的激动和自豪,在我的心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的和平统一。
经典像是我一个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伴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经典像是我的好老师,教导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经典陪伴我从过去走来,一路成长,经典也将会伴着我走向未来,不断成熟。
三更有梦书当枕,与经典对话,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