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00字作文看花灯
cmjrros;,zqphgo,xpeiowrp,cwo[pQM,Dlqi2orp3tjuoP'4U3893753Q9IUOR;SS8JFCQ03RJOIRW4;PA8I409EW;RA'0I403]-
❷ 看灯节作文400字以上
你好、
走到了华利路边就见到了高耸入云的“小蛮腰”和浑身乌黑亮泽的西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一提的是“小蛮腰”身上的光已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是单调 一色的,有一节一节地渐变色,有彩虹似的七种颜色,还有像水晶玛瑙般的闪光,别提有多美了。西塔也有一副华丽的“夹克”——橙黄两色的闪光灯。这两座高层 建筑可谓是遥相呼应啊!
再走近些,就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朝花城广场走去,未等我们进去,眼尖的我就看到了蓝色的星火,咦?这是什么?原来是用灯光搭建起来的变色长廊。我真是 喜欢至极,妈妈也看穿了我的心思,不停地为我拍照。就这样我和妈妈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就随着人流走过了这条一百多米长的“灯光长廊”。
走完“灯光长廊”,就来到广场中央。这里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因为一切似乎都被灯光包围着:天空有射灯射出的白光,把天空中的白云照得一清二楚, 四周建筑上大大小小的屏幕上也发着光。灯光节上的灯塔也有规律地变化着不同的光彩,而且还时而变深时而变浅,让灯光带着梦幻的色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座 座大伞形状的灯塔,伞柄像小蛮腰的缩小版,伞上时隐时现着迷人的图案。最令我心生喜爱的是一簇蘑菇状的灯光造型,蘑菇的伞会变色,从蘑菇顶上还垂下几条带 荧光的像触须似的“柳条”,它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真神奇啊!
各种各样的灯光令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看得我眼花缭乱。当我低头揉揉看花的眼睛,发现广场地面上也是灯光交错,原来这些光来源于地面玻璃下的路灯,它 的光虽然很弱,但它能照着你的鞋子,足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光的梦幻的海洋中漫步。还有一种闪光,它短暂却醒目,这可不是什么手电筒的光,而是摄影爱好 者和游客的摄相机拍摄时闪耀的白光,这白光在众多美丽的光亮中不停地穿梭跳跃,真像调皮的小精灵。
我们漫步在花城广场灯的海洋中,不由地感叹道: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灯光
❸ 元宵节看花灯的作文400字
小朋友,得好好学习嘛,老师布置作业怎么能来网上找呢?这是一篇元宵节作文,可以参考一下,改改吧。O(∩_∩)O~
大地春,神州美,花灯闹元宵,千树花,万户春,快乐在今宵。鞭炮声声、礼花阵阵,显出一片和谐欢喜的景象……仿佛要把整个地球都要染上那五彩滨纷的礼花颜色,整个世界得意的、豪放的尽情释放这个节日的浓重气氛!烟花此起彼伏,似乎已经按捺很久,集聚在这个喜庆佳节通通迫不及待的展示它最美丽的一个个瞬间!让人们驻足观望、拍手称赞、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傍晚的街道和广场上,也早已聚集了热闹的人群,买个孔明灯,许下新年的梦想,在期待中观看明灯升天,放飞新年的希望,不一会儿,天空中便飘荡着无数的灯火,近的似飞蝶,远的似星星,共同照亮了起初还不太明亮的夜空。小孩们忙着挑选各式花灯,音乐四处响起,仿佛置身于花灯的海洋、音乐的殿堂。
万家灯火明月夜,火树银花不夜天。人心齐齐欢乐堆里,天空也抒怀。看,月亮逐渐从云层中探出她那娇羞的身影,将皎洁的月光无私的倾泻大地;天空中渐飞渐远似抵瑶池的明火也格外扎眼,它承载着无尽的期望和梦想飞向远方;华灯明亮,卖力的照亮这不眠的山城;顽皮的孩童提着心爱的花灯在人潮中穿梭,一路追逐嬉闹,寻找着他们自己的童趣,留下一路快乐的音符;出游的人们逛夜市、赏花灯,和谐盛景令人倍感温馨。
爆竹声声由远及近慢慢散开,烟花表演早已粉墨登场。伴随着一阵阵如惊雷般的响声,原本拥挤不堪的夜空已然繁花似锦。远的似闪电,虽不见烟花怒放,但凡能清晰的听到阵阵雷鸣,远远望去,一片片白茫茫的电光,照亮了声响的地方;近的或似个大花朵,待层层炸开后,天女撒花般将无数的花瓣雨在空中徐徐抛撒;或者又似个大圆球,嘭的一声巨响,空中散开无数条火红的射线;小孩们手持烟花筒,对着夜空燃放,烟花划过的痕迹,似火龙,翻滚腾跃,又似彗星,掠过夜空时留下长长的尾巴……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彻夜空,经久不息,元宵之夜本就应该属于这些不眠的欢乐人群。
夜已很深了,几近一点,还能清晰的听到远处零星的爆竹声响。来到阳台,俯瞰街道,白天人声鼎沸的街市已然沉寂,但也还能看见街道上闲游的人群。放眼眺望,一轮皓月凌空高悬,今晚的月亮格外圆,月色也格外皎洁,俯瞰神州万里和谐盛世,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今晚是否也会感慨格外的冷清和孤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
更多元宵节作文:http://hi..com/%CB%AE%BE%B2%D4%C6%CA%E6/blog/item/0c3cd40a9c20e7860a7b821f.html
❹ 看花灯 要写作文(小学三年级作业)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到了!几天前,我就看见市府东路两边有工人叔叔在做花灯呢!晚上,吃过元宵,我和妈妈一起快快乐乐地去看花灯。刚到市府东路,我就惊呆了:真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呀!愉快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一阵阵的欢笑声似乎赶走了早春的寒冷。
看,农发行制作的花灯前聚集了很多人,只见上面是一朵雪白的大棉花,中间是一个红红的大灯笼,两边是堆满了粮食的粮仓。一位老爷爷看着花灯乐呵呵地说:“这个花灯可真有意义呀!”
前面的花灯更有趣了,它是一朵大莲花,花瓣里装满了水果,有圆圆的大西瓜、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黄的菠萝……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莲花下面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我围着它把龙身看了个遍,它的两只眼睛像两盏小灯笼,显得炯炯有神!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两个金鱼灯,跟活的金鱼一样,各自回首对望着,瞧它们那神气的样子,好像在说:“咱俩谁美呀?”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拉手在灯前又蹦又跳,还有的孩子在灯前拍照呢!
看着看着,忽然发现前面黑压压一大片人,是什么灯把他们吸引过去了呢?我和妈妈挤过去一看,嗬!是两个娃娃抱着一棵摇钱树,在不停地摇呢,我仿佛看见树下落了一大堆的钱币,在闪闪发光,我又仿佛看见这些钱一下子都变成了崭新的书本,被汽车拖往贫困的山区……“艺艺,快看多少猴子呦!”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联想,我一看,好家伙,旁边还有一棵结满桃子的大桃树,树上树下全是猴子。一只大猴子已经摘到了桃子,正大口大口地吃呢!一只懒猴坐在地上就摘到了桃子,还有几只干脆趴在树上一边摘一边吃。人们都在看着猴子,它们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又看见了孔雀开屏灯、凤凰灯、飞船灯、地球灯……真是应有尽有,形状各异。
街边还有许多卖花灯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可有趣了,两只小猴围着中间的玉米棒随着音乐灯爬上爬下。我要让这盏小灯笼照亮我的小房间,就像工人叔叔用美丽的彩灯照亮整个宿城一样! 这是个六年级的
❺ 三年级作文《看花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决定去中山公园看花灯.到了晚上,天渐渐黑了,我们信步走向中回山公园。
坐在车上答,透过车窗,已经可见灯火辉煌,一波又一波人群涌进园门.大家挤得水泄不通.我们顺着人流涌了进去,迎面看见一座城墙,上面有一只今年的吉祥物——狗.两旁草地上"长"出了一大片水仙花,水仙花是我们闽南的花.它吸引了许多蝴蝶去那儿采花粉.我们又翻过一座拱桥.呀!有许多条鲤鱼向我们"奔来"鲤鱼千姿百态,有的跳出水面,有的半沉半浮,还有的躲到荷花后面.可害羞了.走过小路,我忽然闻到一股清香.突然,一条用菊花编成的巨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工作人员说:"一共用了近了3万朵菊花."后来,我们又看了脸谱花灯,我认为这是我最喜欢的花灯.它由许多脸谱拼成.妈妈告诉我: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原来,花灯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知道了黑脸是包公,红脸是关公,白脸的曹操……我看得着了魔似的,因为一盏盏燃起的花灯真是美不胜收。
这真是花灯的天地,花灯的海洋!
❻ 观花灯的作文400多字
吃完晚饭,我便催着爸爸妈妈出去看花灯。
一出门,只见马路、树木、房屋都沉浸在了一片白茫茫的雪色之中。地上的积雪已经很深了,一脚踩下去,能把你的鞋子没掉,身后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雪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纷纷扬扬地从空中洒落下来。我们裹紧了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非常少,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天空中接二连三的礼炮声在增添着节日欢快的气氛。只见一枚枚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红红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绿绿的,像孔雀开屏;有的一闪一闪的,像许多小星星在眨巴眼睛……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花灯街,虽然雪下得这么大,但是来看花灯的人还真不少。街上非常热闹:有的在花灯前停留观望,赞叹不已;有的在花灯前摆着各种姿势,合影留念;有的在小摊前购买商品;更有一些调皮的小男孩在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因为下雪,所以有很多花灯没有打开,但是能够在这纷纷扬扬的雪景当中观赏花灯,游客们的心情还是显得非常愉快的。
今年的元宵节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篇二:看花灯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府文庙看花灯。
走进府文庙,里面真是人山人海,挤得我和妈妈都站不稳了。于是,我们左钻右钻,终于看到花灯了。啊,这简直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里的花灯真好看!你看那个雪人灯,两个雪人头戴可爱的帽子,围着漂亮的围巾,尖尖的鼻子,灿烂的笑脸,非常可爱。其中一个雪人提着一串鞭炮,另一个拿着灯笼,很高兴的样子,还有那个牧童骑牛灯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子,斗笠放在旁边。看到这个花灯,不由得让我想起课本上学过的一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多么奇妙啊!我忍不住大叫起来。
我们边走边看,发现与牛的有关的花灯特别多。妈妈告诉我说:这是因为今年是牛年。还有熊猫团团与圆圆、龙灯、双翅凤凰灯……一个个造型奇特、栩栩如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奇妙的花灯。心情十分激动,一路兴奋地尖叫着。
啊!今年的花灯特别美,明年我还来看花灯。
❼ 看花灯作文400字
从爸爸的车窗往外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处亮点,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与家人来到白鹭洲公园看美丽的花灯.
白鹭洲公园已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挤着人.我们随着人流,看见了第一个花灯:大灯笼.那个灯笼真大,红彤彤的,还会旋转,上面写了一排金黄色的字:构建和谐社会.“告别”了这盏灯,我们又看见了另一盏灯:荷花灯.
荷花灯真漂亮,它是在湖上建的.在月光的倒影下显得更加妖娆,还带着金粉色的亮点.此时,湖水掀起一圈圈波纹,有的荷花轻轻地晃动起来,有的荷花换了另外一个姿势,还有的荷花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我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漂亮的景点了.
来到“孔雀开屏”这盏花灯前,我看见了有两只孔雀,昂着头,挺着胸,站在人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美丽的翅膀.翅膀上点缀着各种各样形式的灯:有五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棱形的,还有圆形的.那五彩绚丽的灯闪烁着不同的颜色,在绿草地上显得更加闪亮.我立即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
之后,我们又看了许多色彩斑斓的花灯:有憨实可爱的“大熊猫吃竹子”、有聪明机智的“孙悟空”与他的伙伴、 还有经典浪漫的“长龙”……
这些花灯都是工程设计师用聪明的智慧设计的,也是工人用辛勤的汗水建造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花灯,真的兴奋不已。
❽ 看花灯作文300字
从十一月的“冬节“,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这岁尾年头的两个月时间,都属于“过年”和“春节”的历程。过了正月十五日,就算告一段落了。
正月十五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其中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原来这节日的来历与汉初讨平“吕雉之乱”有关。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吕后,她是当时皇朝贵族中一个居心狠毒而又淫荡的女人。汉高祖一死就杀尽一切从前跟高祖打天下的功臣,起用外戚吕氏兄弟子侄辈,篡夺权位。吕后临朝不久,诸吕终被刘氏旧臣诛灭。汉文帝登基,觉得天下重享太平,极是难得,因而在岁首找一个好日子与民同乐。听说当年讨平“诸吕之乱”是在正月十五日,恰好这一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所以就决定每年正月十五日出宫游玩,所以名为“元宵节”。从此以后,代代相传,每年正月十五日便成为民间一个普天下的欢乐节日。
元宵是一年中的头个满月日,又叫“元夕”、“元夜”。这一天的节目以花灯为主,所以也叫“灯节”。另外有个名字叫“上元节”,这是根据道教“天官当令是上元”的说法。
道教所称的三官大帝,是主管人间祸福的三个神灵,他们各有当令轮值的日期,天官当令是“上元节”,地官当令是“中元节”,人官当令是“下元节”,其中以天官为首,所以人们非常重视这个“天官赐福”的日子。
“上元”,又叫“灯节”。据说是由于元月观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
原来汉朝在这一天,彻底举行太一神(北极星)的祭典,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另处一说是与唐太宗和升学灯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风气,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那是把先做好第一只精巧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替他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日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便成为“上元节”的点缀。
又有另外一种解释:道教信奉“三官神”,传说“三官神”各有生日:“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据说“三官神”对人们可起“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作用。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人民便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并在民间形成了“闹元宵”的风俗。最初在正月十五这天,千家万户和道教信奉者在一起,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到唐朝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逐渐提高,这一风俗,发展成为正月十五前后三天闹花灯了。
灯节在唐宋时最为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唐人沈[人全]期有诗云:
火树很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正是描写元宵的盛况。
龙灯与春祀的来历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这里有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舞龙纯是纪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灯谜的故事
提到花灯,就不能不说“灯谜”。关于灯谜,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皮笑肉不笑,人人叫他“笑面虎”。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就望也不望一眼。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口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着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入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身来,王少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
笑面虎瞄他一眼,就骂道:“小子,你凭什么借粮?走罢!”
在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气,忽然心生一计。
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家家户户街头房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提着一盏花灯上街。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显眼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
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提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观灯,一见此景,也挤到花灯前,只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吩咐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帐房先生看了看,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叫道:“好小子,胆敢骂老爷!”
就命家丁要抢花灯。王少忙举起灯,笑嘻嘻回道:“老爷,怎见得是骂你呢?”
笑面虎气呼呼说道:“你那灯上是怎写的?”
王少朗声念了一遍。
笑面虎恨恨说:“这还不是骂我?”
王少笑出声来:“老爷,你真多心!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
笑面虎一怔,只气得干瞪眼,没话可说,转过身狼狈地走了。周围的人明知王少是指着和尚骂贼秃,又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
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
其实灯谜是花灯的一种副产品,斗智助兴,用来增加节日气氛。
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渊源始自古代隐语,它将事物或句语的真象暂时隐藏,另以一种与这事物有关的特色或背景,组成优美韵诗或通俗文字,以悬疑质难他人。
六朝以后,一直到唐,文人嗜谜者多。花灯悬谜,问难于人,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曾提及元宵佳节禁城不夜为赏灯之会,会众以谜诗出写在灯,映之于烛,挂列通衢,由人猜度,当时名为“灯谜”,属于一种风雅的益智娱乐。以后,一直延至明清两代。
到晚清,灯谜式微,文学价值渐渐消逝,而流为通俗鄙俚的谜语。
灯谜本是升平时代农业社会的产物,时代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人们再少有闲情逸致,灯谜的没落是极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