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用法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用法

发布时间:2020-12-31 21:28:35

⑴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背诵篇目建议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⑵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第…………………………………………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 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 ....................................苏轼
10、*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司马迁
12、苏武传 ........................................班固
13、张衡传 ........................................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 ........................................沈从文
4、*哦,香雪 ....................................铁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滕王阁序......................................王勃
7、 *逍遥游 .....................................庄周
8 、*陈情表 .....................................李密
第三单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潜
10、孟浩然 ......................................闻一多
11、*说“木叶”..................................林庚
12、*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3、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4、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5、*指印........................................丹齐克
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⑶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⑷ 高一上所有文言文特殊句式 人教版

你在网络里找可以找得到的,版网站是权http://ke..com/

⑸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全部使动用法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 (鄙,名作动,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 (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 (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
箕踞以骂曰( 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头发上指 (上,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左右既前(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 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
间至军中 (间,作状语,从小路
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 (王,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 (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 刑,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 (道,作动词,取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 (急,作名词,紧急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 (善,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黄,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 ( 雨,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 ( 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岂不日戒 (日,作状语,天天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 (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 (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 群,名词作动词,合群
謇朝谇而夕替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
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
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
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形作名,淫荡之事
故前圣之所厚 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哀民生之多艰 哀,意动用法,为……悲伤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
自名秦罗敷( 名,名词作动词,名叫
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交广市鲑珍(市,名词作动词,采办
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
勤心养公姥( 心,名词作状语,用心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
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
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煎熬
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 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足以荣汝身 (荣,使动用法,使……荣华
便利此月内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天下归心 (归,使……归顺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 ( 带,名词作动词,环绕
一觞一咏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
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副词作动词,穷尽
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作动,攻占
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朗诵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名作状,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
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见,名词作动词,所见景象
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 (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叫人迷惑的地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后世之谬其传(谬,使动用法,使……错误

必修三
第4课 《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 ( 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间
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调朱颜 (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作名,雄鸟、雌鸟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使……凋落衰败
第6课 《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遂命酒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作动,看重、轻视
钿头银篦击节碎 (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王无罪岁 ( 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养生丧死无憾矣(丧,名作动,为……办丧事
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第9课 《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作状,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
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形作名,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故木受绳则直 (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
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 (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10课 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作动,做帝王
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亡,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动用法,使……逃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动用法,使……朝拜
约从离衡 (离,使动用法,使……离散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会盟而谋弱秦 ( 弱,使动用法,使……变弱
以愚黔首 (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动用法,使……弯
第11课 《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 (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 (师,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君子不耻 ( 齿,名词作动词,并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则群聚而笑之(群,名词作状语,成群
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惑而不从师 (惑,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
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 图,名词作动词,绘画
都门帐饮无绪(帐,名词作动词,设帐
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动词的活用,为……伤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 (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竹杖芒鞋轻胜马(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名作动,感到忧愁
遥岑远目 (目,名词作动词,看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 安:使……安乐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
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
(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
4、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5、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12、.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5、《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
但以刘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5、使动用法
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臣具以表闻(闻: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⑹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沁园春 长沙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源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⑺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有哪些

必修1: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必修2: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

采薇
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赋(苏轼)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3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4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如果只要单纯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诗词单元。

⑻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全部的。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六、重点实虚词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l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用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