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内容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 急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的词语解释~~
七年级下册词语表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菜畦qí:菜地。
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bǐ: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轻快敏捷。
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适宜。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聚拢,拼凑。
宿儒sù 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é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lí:告别的歌。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
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ǐ:姐妹。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í:充满;布满。
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jī:木板拖鞋。
飕飕sōu:形容风声。
4.《诗两首》
镇静zhèn: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伫立zhù:长时间的站立着。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幽静;寂寞。
回顾:回过头来看。
延绵:绵延。
5.《伤仲永》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
尝:曾经。
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获:和同一组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自是:从此。是,此。
立就:立刻完成。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邑人:同县的人。
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以……为宾客。
乞:求取。
利其然: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扳pān:通“攀”,牵.引。
环谒yè: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
泯然mǐn:完全消失。
6.《黄河颂》
烽火发fēng: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做事的魄力。
巅:山顶。
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的东西,多指山岭.海岛等。
哺育bǔ:喂养,培养。
九曲连坏:曲折,回环,多弯道。
7.《最后一课》
诧异chà: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现常用作“婉转”。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chéng:严厉的处罚。
踱ó:漫步行走。
祈祷qí dǎo: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亦,也。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chì:热烈而深切。
嗥鸣háo:(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
谰语lán: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古gèn:选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lǒng: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作物。
蚱蜢zhà měng:昆虫,像蝗虫,常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是害虫。
污秽wū huì:肮脏的东西。
10.《木兰诗》
唧唧jī:织布机的声音。
杼zhù:织布梭子。
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鞍马ān:泛指马和马具。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鞍,放在驮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辔头pèi:驾驶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戎机róng:战争。
朔shuò:北方。
策勋xūn:记功。
强:有余。
不用:不愿做。
郭:外城。
扶将jiāng:扶持。
霍霍huò:磨刀声。
著zhuó: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头发好看。
惊忙:惊惶.诧异。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雌cí:母的。
11.《邓稼先》
任人宰割zaǐ: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lù:才干完全显露。
妇孺皆知rú: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把人的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鲜为人知xiǎn: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jū 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基diàn: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然不同jié: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差别很大。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别kuò: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
铤tǐng:快走的样子。
挚友zhì:亲密的朋友。
筹划chóu:想办法;定计划;筹措,设法弄到。
仰慕:敬仰思慕。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望得更高。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样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jiǒng:形容明亮。
兀兀穷年wù: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lì: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的排列着。
校补jiào:校正补充。
迥乎不同jiǒng:很不一样。
独裁cái:独自裁新。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形容非常危险。
迭起dié: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来.出现。
昂首挺胸áng: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慷慨激昂kāng kǎi: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
气冲斗牛dǒu: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也说气冲牛斗。斗牛,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泛指天空。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重荷hè:沉重的负担。
含蓄xù:包含。
小心翼翼yì: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巴望:指望。
磐石pán:厚而大的石头。
喧嚣xuān xiāo:声音杂乱。
深邃suì:深奥。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的样子。
糊口:勉强维持生活。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
一拍即jí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白皙xī:白净。
钦佩qīn:敬重佩服。
琐事suǒ:细小零碎的事。
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捋着luō: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
荒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脚踝huái:小腿与脚趾尖部位的左右两侧的突起。
义愤填膺yīng:胸中充满了对违法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
和蔼可亲ǎi:态度温和,容易亲近。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一切。也说忘其所以。
15.《孙权劝学》
卿qīng:你,古代君王对臣下.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当涂:当权。
辞:推辞。
过:到。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更:重新。
孤:我,古时君王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shè: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长兄。文中指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见事:认清事情,识别形势。
16.《社戏》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文中指避暑。
惮dàn:害怕,畏惧。
归省xǐng:回家探望父母。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上级。
撺掇cuān ō: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凫水fú:游水。
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怠慢dài: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写包票:这里是保证不出事的意思。
弄潮:在潮头博浪嬉戏。
漂渺:即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17.《安塞腰鼓》
捶:用拳头或棒缒敲打。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瞳仁tóng:瞳孔中有人像(就是看它的人像)。
恬静tián:安静。
晦暗huì:昏暗。
羁绊jī: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mò:突然。
冗杂rǒng:繁杂。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漓lín 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jiá: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18.《竹影》
幽暗:昏暗。
弥漫mí:(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惬意qiè:满意,称心,舒服。
疏密:疏,距离远,空隙大;密,距离近,空隙小。文中指绘画时需要考虑的一组辩证关系。
口头禅chán:原指有的禅宗和尚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直接用禅宗常用于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语。
立轴zhóu: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朱砂shā:红色或棕色的矿物质,无毒,中医可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作颜料。
参差不齐cēn cī:长短.高矮.大小不齐,不一致。
19.《观舞记》
清扬:指眉目之间。也指眉目清秀。清,指目;扬,指眉。
咿哑yī yā:小孩子学话的声音。
静穆mù:安静庄严。
端凝níng:端详凝视。
颦蹙pín 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càn:笑容灿烂的样子。
嗔视chēn:生气地看。
惊鸿hóng: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变幻多姿: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改变。
本色当行háng: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浑身解数xiè:全身的手段,本事.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
高视极妍yán: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的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20.《口技》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屏障zhàng: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
呓语yì:说梦话。
既而:不久。
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
絮絮xù:连续不断的说话。
众妙必备:各种声音的妙处都具备了。毕,全,都。备,具备。
未几:不多久。
鼻句声hōu:打鼾。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松弛。
俄而:一会儿。
间jiàn: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模拟声音的词。
曳屋许许声yè hǔ:拉塌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虽:即使。
一端:一头,文中指声音中的一种。
名:说出。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股:大腿。
几jī:几乎。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劳tú: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夺眶而出kuàng:因为情感的触动眼泪一下子涌出。
精疲力竭jié: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行lǚ: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shān: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语无伦次lún: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羸弱léi:瘦弱。
22.《荒岛余生》
孤立无援yuán: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搁浅gē:船只进入浅水的地方,不能行使。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冻饿之虞yú:受冻挨饿的忧虑。
斫痕zhuó:用刀斧砍过后留下的痕迹。
泅qiú:浮水。
郑重其事zhèng:严肃认真。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23.《登上地球之巅》
缭绕:回环旋转。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呼啸xiào: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砭骨biān: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高大雄伟。
斩钉截铁zhǎn: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4.《真正的英雄》
哀悼dào:悲痛地悼念。
锤炼chuí: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道疲倦。
彻夜不眠chè:整夜没有睡觉。
阴霾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里是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拓荒者tuò:开荒的人。
刚毅:刚强坚毅。
梦寐以求mèi: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的希望着。
迫不及待pò:急切得不能再等待。
余暇xiá:工作或学习之外的空闲时间。
25.《短文两篇》
逐走:竟跑,赛跑。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河:古代专指黄河,现泛指江河。
大泽:大湖。
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 “邓”“桃”古音相同,邓林即“桃林”。
辩斗:争辩,争论。
去:距离。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感觉。
探汤:将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
孰为汝多之乎:谁说你多智慧呢!孰,谁。为,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智慧。
26.《珍珠鸟》
巢cháo:鸟的窝,也称蜂.蚁的窝。
瞅chǒu:看。
雏chú:幼小的(多指鸟类)。
呷xiā:喝。
垂蔓màn:下垂的爬蔓的草。
眼睑jiǎn:眼皮。
眸子móu:原指瞳仁,本文泛指眼睛。
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的流出.射出.跑过。
斑斑驳驳bān b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本文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生意葱茏cōng lóng: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27.《斑羚飞渡》
肌腱jiàn: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白色,质地坚韧。
逞能chěng:显示自己能干。
恍惚huǎng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一尘不染:指环境非常清洁。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工具。
眼花缭乱liáo: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甜腻:为了讨人喜欢而作出的声音.动作。
娴熟xián:熟练。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迥然不同jiǒng:形容差得很远。迥,远。迥然,显然。
28.《华南虎》
铰jiǎo:剪。
劝诱yòu:劝说诱导。
抽搐chù: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沟壑hè:山沟,坑。
不羁jī:不受束缚。
叽叽喳喳zhā: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
石破天惊:原是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29.《马》
觑qù:看。
鬣liè:马脖子上的长毛。
剽悍piāo hàn:勇猛,强健。
疆场jiāng:战场。
驯良xún:和顺善良。
勇毅:勇敢坚决。
妒忌dù jì:对比自己强大的人心怀怨恨。
窥伺kuī sì:暗中观察情况。
驾驭yù:驱使车马前进。
迎合: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
疮痍chuāng yí:创伤。
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阔绰chuò: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妍丽:美丽。
庇荫bì yìn: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遒劲qiú jìn:雄健有力。
犷野guǎng:粗野强悍。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慷慨以赴kāng kǎi: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相得益彰zhāng: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30.《狼》
屠:宰杀畜牲,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的人。
止:通假字,通“只”。
缀行zhuì:紧跟着走。缀,连接。这里有紧跟的意思。
窘jiǒng:无路可走的境地。这里指危险。
敌:敌对,这里指往旁边看。
苫蔽成丘shàn: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倚yǐ:靠。
眈眈相向dān: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shǎo:一会儿。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瞑mǐng:闭眼。
意暇甚xiá:神情悠闲得很。暇,空闲。
隧suì:从隧道过去。
尻kāo:屁股。
股:大腿。
寐mèi:睡觉。
黠xiá: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
耳:罢了。
3.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7课课后题答案
是不是7《最后一课来》源??三、“试以韩麦尔先生……的内容。”
就是让你根据课文,把他们上课时的情形按你的想象,重新描述一下。
例:我急冲冲的跑到教室里,赶紧坐下,喘着气……韩麦尔先生说:“…………”(然后),他又……,(接着)…………(最后),快要下课时,…………。
就这么写下去,自己发挥想象。
4.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后生字词
你好!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后生字词有:
1.攒 拗 确凿 菜畦 轻捷 蟋蟀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3.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4.瞬息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5.无 6.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7.郝 叟 哽 懊悔 祈祷 8.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9.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回垄 蚱蜢 污秽 10.无 11.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2.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13.重荷 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14.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15.无 16.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17.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18.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19.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20.无 21.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扬扬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22.咯 噎 辐射 筛糠 遮蔽 幻影 疲倦 协奏 躯壳 脐带 犁铧 真谛 卷土重来 芸芸众生 死得其所 23.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24.建树 阴霾 疆域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25.无 26.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状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27.肌腱 逞能 恍惚甜腻 娴熟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28.铰 劝诱 抽搐 沟壑 不羁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29.觑 鬣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伺 迎合 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30.无
--杭州孔孟教育
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
1准确写出雪地捕鸟过程
2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3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4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语”,金句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取得民族的解放。
5表示对法兰西必胜的信念,激励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会。
6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生活分男女容易,战场分男女难
7借古诗文来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并由此揣测邓稼先在这样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时的心情,从而突出他的坚强意志,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8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9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0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11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入睡。失火到救火
12,“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13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是我冤枉了它,它受冤却无法辩解,最终死去。我认为是自己把它害死的,这个过失永远无法补救,所以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4周家丫头:对社会冷漠。过路人:自私自利
15.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累啊,加分!!!!!!!
6.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课后习题 (人教版)
一 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 鲁迅(板书)
二 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 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 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五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六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 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旧课。(以下内容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一)辨别字音:
行()辈、银行、( )、行( )走、归省( )、省( )略 省( )悟
(二)辨别字形并组词:
倘若、淌汗;抵挡、底细;同伴、搅拌;鱼钩、钓竿;挖掘、倔强;豆浆、木桨;竭力、揭示;陪伴、赔偿
(三)解释下列各词并指出词类:
朦胧 模糊 皎洁 飘渺 婉转 悠扬
明确:朦胧,在课文中指月光不明亮的样子。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其余词的解释可参阅课本注释)以上这些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四)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两段。(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最能表现“我”的乐与不乐心情的词语。)
二 指导学习课文。(教师板书:(一)(二)(三)(四),后面的内容要学生回答。)
(一)课文写乐土平桥村,只用一句话,却表达了多方面的内容。想一想,是哪句话?表达了哪些内容?
明确:课文写乐土平桥村,用这样一句话:(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表达内容很丰富。第一,写清了它的位置:离海边不远,临河;第二,交代了环境:极偏僻;第三,指出人口:住户不满三十家;第四,点明了平桥村人民的生活情况: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说明多是劳动人民。这样,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文章就精炼了。
(二)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课文写乐土之乐很具体。先从与农民孩子的关系上来描写乐土:客人是“公共”的;游乐时所谓“犯上”之类的封建伦理观念已被打破。再从生活情趣上写乐土:“我”对农村中钓虾、放牛等事充满兴趣。钓虾、放牛在农村中原是极平常的事,但作者却满怀深情地叙述,充分反映了“我”对农村生活的新奇感。
课文写乐土的乐正是为了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成天要死记硬背这些时代隔得远,语言差别大的句子,肯定要感到乏味和讨厌。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
(三)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
“我”的不乐,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齐读“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怕外祖母要担心”,体会对不同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四)课文表达“我”的不乐心情,用词十分确切,我们要很好地体会。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1组第一句表达较笼统。第二句把着急的程度描写得具体,“我”所第一盼望的看戏的愿望没有实现,“急得要哭”是很自然的事。第2组第一句与事实不符。第二句的“似乎”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是猜测。正因为有这猜测,所以有“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的推测。从猜测到推测,反映了儿童的焦躁的心理状态,写得确实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鲁迅用词是准确、鲜明、生动。当然,需要说明一点:由于课文的写作时间以及所反映的生活距离今天较远,特别是“五四”时期有些词的用法与现在有点不同。如结构助词“的”和“地”不分,一律用“的”;人称代词“他”和“它”不分,都用“他”。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
三 布置作业。
1.复习第二部分,着重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外祖母、母亲和“我”的不同神态和心情的。
2.阅读第三部分,熟悉从出发看戏到回家的记叙过程。
3.抄写词语:
怠慢 大悟 撺掇 委实 凫水 篙 磕 潺潺 朦胧 婉转 悠扬
疏疏朗朗 瓢 缥缈 融 蹿 踱 颇 懈 楫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作业,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上堂课作业。
(一)检查抄写的词语。并在检查时改为课堂听写。
(二)复述课文第5、第6段内容,把“气恼”、“絮叨”、“宽慰”、“急得要哭”、“嘱咐”、“装模装样”等词语用进去。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引导讨论第三段的记叙层次。明确:这一段写晚上乘航船到赵庄去看戏,是课文的中心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五个层次(分行板书):
1.双喜的好主意(7—10段);2.行船到赵庄(10—16段);3.船头看戏(17—21段);4.返航路上(22—27段);5.平安到家(28—30段)。
(二)根据“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怎样写出双喜、阿发这些劳动人民孩子的优秀品质,怎样写出迅哥儿对他们的思想感情。
讨论中明确:这一段的第一层和第四层中最能突出双喜、阿发等劳动人民孩子的优秀品质,和“我”对他们的感情。第一层写双喜提议乘航船去看夜戏。作者称双喜“最聪明”、“大悟”,表示赞美和钦佩。当外祖母担心,母亲不安时,双喜果断表示:“我写包票”,并列举了三点无可辩驳的理由。(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的话充满胆识和自信,解决了外祖母和母亲无法使“我”去看戏的难题。第四层写了归航途中偷罗汉豆的事,阿发让大家“偷”自家的豆,理由是“大得多”。
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明确:它们说明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淳朴、慷慨无私,总之农民孩子具有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也说明“我”热爱农村少年朋友,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总之,这些是由乘船去看夜戏和偷豆两件事来表现的。
指名朗读第7段和第24—26段。
(三)学生朗读第10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找出这一节用了哪些动词,然后讨论:
1.“大家跳下船”,这里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呢?因为要表现孩子们的高兴和看戏的急切心情。
2.“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呢?因为篙是插在河底泥中的,所以用“拔”,而拿不能表示这个动作。再说这个“拔”字,充分反映了农民孩子驾船技艺的熟练。
3.除了这两个动词,还有哪些主要的动词?还有“点”“磕”、“说笑”、“嚷”等。“点开船,在石桥上一磕”准确地写出了农民孩子熟练的驾船技巧。“有说笑的,有嚷的”,确切地表达了孩子们迫切和兴奋的心情。(以上加点的词板书,下同)
齐读第10段,体会作者用动词的好处。
(四)学生朗读“思考和练习五”中的第二段话,找出这段话写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说说它是怎样跟前面一段话互相照应的。
思考,讨论后明确:这段话写在第21节末尾,也是写孩子们撑船的动作的。这里写大家看戏看得没劲了,在双喜的提议下便开船返航。前面写船来时是向赵庄前进,经过松柏林,松柏林在船的尾后;而现在船要离开赵庄,因此“拔了篙”要“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前后照应十分严密自然。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种前后照应的地方,写作时更要注意前后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贯通一气。
(五)阅读第11—13段。考虑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景状物的,第12、13段同第11段的关系如何。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板书(或挂出小黑板):
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用,在句子里充当谓语。下面写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写航行的迅速,为什么说连山象兽脊踊跃,向船尾跑?这是静物动态的写法,形象地突出船速之快;这样写也符合“我”坐在船上观察夜景的实际情况。由于“连山”是“起伏”的,又感到是在动,便联想到象“兽脊”,这样比喻,显得形象真切。这一句描写呼应了前面的“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一句。
3.第12节和13节里哪些词句是跟11节的记叙呼应连贯的?要求在这些语句下划线:“那声音大概是横笛”跟“似乎听到歌吹了”相呼应;“果然是渔火”跟“也许是渔火”相呼应:“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跟“渐望见依稀的赵庄”相呼应;因此,这三节的过渡照应很紧密、自然。
学生默读11—13节,进一步领会记叙的顺序和内容。
(六)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四个自然段中,既写了景,也写了“我”的心情,那么课文是怎样写“我”的心情的呢?
讨论明确:课文始终将情与景结合起来写,从而很好地突出了看戏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要求划出这些词语)“轻松”“舒展”,极言一旦实现愿望的兴奋。船飞一般地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说明心情何等之急。通过“似乎”、“料想”、“也许”等词,写出了猜测的心理,表达了急于到达戏台的心情。“我”的心情从“沉静”到“自失”,那就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一个“真”字,把儿童心理写得维妙维肖。课文写出了优美动人的夜景。同时又表达了儿童愉快迫切的心情。这种情与景的紧密结合,我们称它为“情景交融”,阅读时要很好体会。这四节要求背诵,学生再各自读一遍。
(七)由于作者善于细心观察事物,所以把戏台写得生动具体,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明确:课文描写戏台,有从远处看的,有从近处看的。
第14段是写从远处看戏台。这一节写戏台有两个特点:
1.注意观察的位置和距离。作者一开始写戏台,是自远而近,先交代戏台的位置:庄外临河的空地上。再点明疑为“仙境”的缘由: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接着,由于船走得很快,渐渐接近戏台,便看到“台上显出人物来”,也看到近台的河里有“一望乌黑”的船篷。
2.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从远处看戏台,因为“模糊”,所以疑为“仙境”。因为距离还较远,所以台上人物看不清,只看见“红红绿绿的动”。
后面第22段里也有一句是写从远处看戏台,那是返航时“回望戏台”,也抓住了它的特征:因为远而又在灯火光中,所以“又漂渺得象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同14节的疑为仙境遥相呼应。
可将上述内容列成下表:
对戏台的描写
学生齐读第14节,体会写景的好处。
(八)第17节到第21节,写他们“都挤在船头上”看戏,这是从近处看,所以角色的上场,下场,甚至连“那老旦将手一抬”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五节描写的特点是把角色的出场和表演跟孩子们的反应(语言、动作、心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写出了儿童们看戏的心理特点。请找出有关语句,并用线划出来:如“看见台上……正打仗”、“咿咿呀呀的唱”、“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最愿意看的是……跳老虎”、第20小节的大部分语句、老旦坐在一把交椅上唱,“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等。
三 课堂练习。
(一)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参考答案〕
括号里的字都不能去掉。(1)中的“ 一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行动和欢乐、迫切的心情。(2)中的到赵庄看戏是“我”盼望已久的,何况前面还有把渔火作为戏台的错误猜测,因此赵庄——出现,“我”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这个“真”字用得十分传神。
(二)指出下列两句中“终于”一词的词类,并说明用法。
(1)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
(2)双喜终于熬不住了。
〔参考答案〕
“终于”是副词,表示经过一番周折而产生了某种结果。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归纳主题及主要写作方法,布置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
(2)指名试背第10——13段课文。
二 指导学习课文。
(一)课文怎样写出老农民六一公公纯朴、爽朗的性格?
指名朗读第32节和第34——38段,体会六一公公的语言特色。
明确:课文写六一公公的笔墨简洁而洗炼,主要通过他的对话来表现他纯朴、爽朗的性格。他的第一句话并不责问孩子们“偷”豆之事,只是可惜于“踏坏了不少”,说明他珍视劳动果实。第二句话:“请客?——这是应该的。”更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性格。至于以后送豆给“我”吃,也说明了这一点。(要求学生在以上有关语句下划线)
(二)指名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提问: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为什么当天的豆没有昨夜的豆好?为什么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明确:同样是六一公公的豆,但昨夜的豆是与农村少年朋友一起吃的,充分体现了“我”与少年朋友的友情,所以在孩子看来,当天的豆不如昨夜的豆好。
这两句话是用豆陪衬社戏。其实那夜的戏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可是大可怀念的是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而这友情是在着社戏过程中集中地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就产生出对那夜社戏的怀念了。
(三)《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明确:《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课文的主题就是:
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的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及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正因为如此,戏的内容写得并不多(甚至并没有写出戏究竟好在哪里,相反倒写了许多对戏不满的内容),围绕看戏,选取了一些戏外的生活素材,这些材料都是集中反映主题思想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材料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
(四)我们懂得了主题和材料的关系,来思考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社戏》有相当大的篇幅写戏外的生活琐事,作者对这类生活琐事取而不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作者一段童年经历为题材,写了百草园的有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但有两件有关鲁迅读书的事没有写上;一是当时一般学生到先生面前背书,希望别人大声读书,使先生听不清楚自己的背书,因而胡混过去。鲁迅书读得熟,背得熟,不需要打混。二是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他为了勉励自己,从此不再迟到,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这两件事作者舍而不取。请把两篇文章比较一下,为什么前者取而不舍,后者舍而不取。
明确:《社戏》写戏外的生活琐事,实质是表现了“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赞颂劳动人民,正是出于表达主题的要求,所以对这类材料取而不舍。相反,鲁迅没有将在三味书屋的两件事写进文章,原因在于这篇文章主题表现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和反抗,与此无关或不合题意的材料便舍而不取,两篇课文材料的取舍说明了: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材料是用以表达主题的,材料的取舍由文章的主题决定。
(五)关于课文的写作特色,大致上可归纳这样几点:用词造句准确、鲜明、生动;情景结合,借景抒情;结合语言和行动、确切地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活动。这些特点,分析课文时都已经学过了,课后再好好体会。
三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诚然(实在)潺潺(流水声)弥散(满、遍)渴睡(迫切地希望)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皎洁(洁白)
(二)用下列单音词组成同义双音词:
倘(若)伴(侣)邀(请)(舟)楫懈(怠)
(三)把下列书面语言改成口头言:
大抵(大概)不惮(不怕)伊(他、她)委实(确实)惹眼(显眼)漂渺(隐隐约约)
四 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童年趣事》要求(1)以记事为主,但一定要把与事有关的人写好;(2)事情的发生、经过、结尾要写清楚,重在经过上,要写得比较具体(3)要扣住“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充分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
五、信息反馈
7.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七课课后题答案
我想核对一下,你们只学到第七课吗????我的就是人教版的,语文书第一课是【三味书屋】。对吗?如果一样或许我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