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老师关怀学生的作文或资料
http://www.wxfls.net/Detail.aspx?DetailID=1231
http://www.chinazuowen.com/zuowen/zuowendaquan/chuyizuowen/200702/6092.html
转载:武凤霞老师资料
简 介:武凤霞 女,39岁,濮阳市子路小学副校长。
事 迹:虽是一名普通教师,武凤霞却在中国小学语文界树起了一面属于河南的旗帜,在2006年初被《人民教育》评为全国最值得关注的三位语文教师之一。
散见于各类教育报刊的20多万字,使她关注生命意识的教学理念得到全国同行的肯定;在10多个省市的50多场讲学,使她执著的精神影响了所有听课者;潜心研究班级管理艺术,使她成了班主任的典型。
从濮阳走到我省的公开课舞台,她让河南知道了濮阳的教师水平;唯一代表河南参加黄河流域六省区一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作为大陆代表之一参加第二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她让中国知道了河南教育的发展。
在洋溢生命律动的课堂上行走
□ 本报记者 刘润涛
她在山东省乐陵市的一次报告,引发该市教育科研部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反思和改革。她就是濮阳市子路小学副校长武凤霞。
近几年来,武凤霞这个名字,已经为全国各地的教师所熟知。豫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名师,在几乎被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小学语文界树起一面属于河南的旗帜。
提起武凤霞,就不得不提关注生命的课堂教学理念,因为这是她的课堂教学特色。这一特色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走近武凤霞老师可以发现,答案就蕴藏在她的经历中。
彰显生命关怀的课堂
武凤霞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已经站了21年。她用21年的积累,把自己的课堂打造得别有一番韵味,有人用“张力”来形容,有的说是“充满人道的生命关怀”,还有的说是“洋溢着生命的律动”。第一个评价源于名满全国的特级教师王崧舟,第二个评价出自《人民教育》,第三个说法来自《中国教育报》。武老师执教的《检阅》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请看课堂的一个片断:
《检阅》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写的是波兰儿童队员参加国庆节检阅的事。有个叫博莱克的,左腿截肢了,靠拄拐走路。队长决定把他放到队伍的第一排。这个决定成功了,国庆那天“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并给予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教学中,武老师带领同学们在交流探讨中明白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在大家都认为课似乎应该结束的时候,她却突然抛出几颗“炸弹”。
“我觉得让博莱克站在第一排的做法是很好的。但是,中间少了一个步骤,大家想想,是什么?”
一阵沉默。学生的惯性思维被打破了。
“没有征求博莱克的意见。”有的学生兴奋地说。
“对。队员们给了博莱克机会,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们应该告诉他这个决定或邀请他来参加这次讨论。为什么?”
“因为博莱克才是讨论的主人。”
“既然如此,课文这个地方就应该改动一下。还有一个问题,队长为什么要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
“显示对残疾人的尊重。”
“鼓励他。”
“我不知道博莱克的个子怎么样,如果他的个子高,合适吗?”这个轻描淡写的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学生迟迟不敢作答时,武老师再次把同学们带入了从未有过的思索:“如果你是博莱克,你选择参加还是不参加?”不同的选择都有,但原因却出奇地一致:为别人、为集体着想,唯独没有为自己考虑。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不参加这次检阅,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大家观点出奇一致的时候,武老师的问题再一次走出了同学们的视野。
又是一番思考,讨论,交流。同学们明白了:尊重残疾人,不仅要给他和普通人一样的机会,更应该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在武凤霞的课堂上,无不体现着她对生命独立意识的关注。“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武凤霞平静地向记者诉说着她的课堂理念。
“武凤霞的教学内容多了一份人道视角的审视,把尊重每个生命权利的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细节中,努力使每个生命都获得应有的尊重。这不是高不可攀的梦想,而是每个老师通过反省、追问都能够做到的。”《人民教育》的记者赖配根在2006年第一期的《人民教育》中作出这样的评价。
武凤霞用这种充满生命意识的思想充实着课堂,使课堂充满了人文精神的魅力。在打造独具特色的课堂过程中,她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课堂就不能形成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个方法教每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使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让学生得到有效吸引。”武凤霞说,自从做了语文教师以后,这便成了自己永恒的追求。
常怀三种心态
“现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这么多年积累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轻易被挫折击垮,强烈的责任意识,常怀感激之心,是我常怀的三种心态。”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武凤霞这样对记者说。
“上了3年师范,不当老师太遗憾了!”抱着这种朴实的想法,1986年,武凤霞一毕业就踏进了刚刚成立的濮阳市实验小学。
“在这个没有鸡只有鹤的地方,任何人也不要幻想能够鹤立鸡群,要想出类拔萃只有长成骆驼!”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校长铿锵有力的话语震得武凤霞的心在颤动。
虽然胸怀大志,可是,她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第一次邀请校长听课,她上的是《刻舟求剑》。当时她自以为非常有创造性,没想到看到的却是校长失望的眼神:“你10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又用30分钟重复学习了一遍。这样重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上课不能只求新求异,要遵守教学原则,尊重教学规律。”
天生乐观的武凤霞,转眼就让这件事淡出了心海。不久,校长请来一位特级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上课。武凤霞根据自己朗读的特长和课堂激情饱满的特点,用一个晚上倾尽全力备了一节《刘胡兰》。没想到那位特级教师听完课后告诉校长:“这样糊涂的老师怎么还能在一线教学?”
一次次的失败让武凤霞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明白了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也长不出美丽的翅膀。从此,那个快乐得像百灵一样的女孩儿变得凝重了许多,她憋了一口气要努力改变自我。
付出自有回报。此后的几年里,武凤霞所带的班级3次代表学校参加濮阳市教育局组织的抽考,3次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一次竟然高出第二名8分!
教学成绩的优秀并没有泯灭武凤霞的课堂梦。刚刚站稳脚跟,她心中的那个“要上课,要上出精彩的语文课”的梦想又萌生出来了。为了备出一节高质量的课,她常常几易其稿,不厌其烦。其中《捞铁牛》一课创下了最高纪录——用完了整整一个教案本!前前后后写了8遍!
听人说写教学后记有利于专业成长,于是,失误后的反思,成功后的思考,听课中的心得,谈话时的感受,她都及时记录并促使自己反思。没有人要求她这样做,或者说没有人知道她这样做,但她一直乐此不疲,不为别的,只为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武凤霞大胆地拿起笔,把自己的点滴心得写成文章,投向了《教育时报》《河南教育》《小学教学》等报刊。她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负责,对笔下的文字负责。她说:“一个人不能追求写了多少篇文章,而要看写了多少高质量的文章;一个老师不能追求上了多少节课,而应该知道上了多少高质量的课。”
从此,武凤霞拥有了登上各类公开课讲台的机会。从濮阳市的赛场到河南省的公开课舞台,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到首都北京。几年的时间里,她把各级各类观摩比赛的证书和奖杯揽入怀中。
读书,读人,读课
读书,读人,读课。对于自己的成长经验,武凤霞做了这样简练的总结。
武凤霞认为:专业阅读必不可少,文学滋养尤为重要。如果教育理论建构的是知识体系的骨架,那么文学阅读生成的就是知识体系的血肉,骨架和血肉相依相偎,才能让我们拥有完整的生命。
武凤霞提倡进行有坡度的阅读。所谓的有坡度,就是要有阅读的难度,读自己不懂的文章。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书籍,能让你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其中的奥妙。
最初阅读《教师之友》杂志时,每一篇好文章她都要反复阅读十几遍,每一遍阅读后都要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下来,页面总是被写得满满的。后来,这家杂志社就用这些页面做了两期的封面。
这样的阅读过程是艰难向上爬行的过程。她说:“我们在阅读中需要经历一个由一无所知到恍然大悟再到铭记于心,最终将阅读内容变为自己的语言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流淌的过程。这样我们的头脑中就多了一份额外的营养,我们的视野就会由线到面,思维就会被牵引到更深广的空间。”
武凤霞除了读书,还喜欢读人。“读一本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我在抽出时间大量读书的同时,很注重读人。走近一个人,其实就是走进他思想的场域。我就用他的思想和观点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广。”武凤霞说,“在与刘铁芳教授、王菘舟老师、窦桂梅老师和闫学老师等人交流的过程中,我读出了他们思想别致的地方,获得了无尽的愉悦。”
除了读书和读人,武凤霞还坚持读课。武凤霞说:“年轻老师和名师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课堂调控和对课堂生成的处理上,而名师之所以发挥出色,是因为他们在运用教育智慧的基础上善于积累。年轻老师要想成长,就需要从名师的课例中体验他们的教育智慧。”
武凤霞认为:“向名师学习应该关注细节,比如,他的导入,他在学生出错时是怎么引导的,他说话的语气,他怎么表扬和鼓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课堂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为那是他们教育智慧的直接表现。如果把课堂比做一颗大树的话,细节就像大树的根须,为大树的成长输送着养分,使课堂教学更具智慧。”
对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武凤霞平淡地向记者叙述着,其间的艰辛和喜悦,不时在她的眼神中显现。采访即将结束时,武凤霞坦诚地对记者说:“我今天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跨越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跨越,充其量只是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经历了一次沉默到喧闹的变迁之后,我将再一次重复那曾经的追赶。”
是什么成就了武凤霞
□本报记者 刘润涛
任何人都像电脑中的一个文件夹,合起来时别无二致,一旦打开,里面精彩的内容足以震撼人心。武凤霞老师就是这样。
采访武凤霞老师,是记者藏在心头许久的一个想法。聆听她的公开课和讲座,反复观看她的课例,细细品读她的成长过程,一个不屈不挠、在语文课堂上执著跋涉的身影清晰地显现在我眼前。不轻易被挫折击垮的精神,为她拓开了一条虽然曲折但通向光明的道路;深深的责任意识,促使她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篇文章,充盈着前行的实力;对身边的人心存感激,形成了她的人格魅力,使她获得了更强劲的助推力。
在武凤霞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探寻,我收获着感动,但更多的是思考。读书、读人、读课的成长经验,使她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关怀,而这丰实的底蕴和独树一帜的课堂特色又为她提供了行走和跨越的力量,使她能在几乎被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小学语文界树起一面属于河南的旗帜。
作为一名记者,我深深知道,采访名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他们的成绩,而是探索他们成长历程和教学特色中可供广大教师借鉴的内容。虽然名师不可复制,但是,他们成长的内因和经历一定会对其他老师有所启发。真诚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能从武凤霞老师成长的经历和教学特色中寻找到自己向上的动力,确定好自己发展的方向。
『贰』 参加小学语文大赛观摩课的申请怎么写
尊敬的校长
您好,今天市教育局举办的XX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大赛,我非常感内兴趣,希望借此机会容去观摩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此我想向您申请半天的假,望您批准。
只要你自己调好课程,那你申请校长肯定会同意的,而且还觉得你很有上进心。
『叁』 小学语文有哪些名师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肆』 观摩孔子拜师感受
今天,在杭嘉湖地区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小学的汤亚梅老师通过《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词语教学的经典案例.
1.通过理解字理解词语
在理解课文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这二个词语的教学中,汤老师先让学生理解"餐,宿""日,夜,程"等字的意思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一个梯度,而且也掌握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尘仆仆"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想风尘仆仆的样子.汤老师如是要求.学生们通过了解曲阜到洛阳的路途之远,充分感受到孔子到达目的地后灰尘满面,充满倦容的样子.另外,汤老师还让学生根据资料袋内容理解“远近闻名”一词,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
这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公开课中并不多见,今天汤老师把字典截图通过课件展示,校好地解决了一些诸如较费时间,版本不一等问题,而且让学生在字义的辨析与选择中,加深了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了解,而且还顺便了解了"渊博"的"渊"字的其他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4.通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学无止境是通过课文提炼出来的一个词语,汤老师在教学时就让孩子们说说周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人可以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对周围人的关注,既对词义有了理解,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学习.
5.运用词语内化理解
课文最后,通过随文练笔的形式,对文中这些重要词语进行了一个盘点,让运用与理解互相结合,始终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使学生完成从识记到理解再到运用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尽管这堂课的特点相当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1.析字解词时要注意突破难点
教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的时候,难点应该在"风,露"和"兼,程",
对于“餐、宿”和“日、夜”这些字,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因为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在实际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老师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是考虑在后面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慢慢感悟,但如果我们在预设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更高些。
2.理解词语时要用好文本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更多地注重了理解词语的形式,但有时刻意
为之会使人觉得并不恰当。比如在理解“风尘仆仆”这个词语时,教师为了突出曲阜到洛阳的路途之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表达欲望(问题提出时,下面其实已经小手如林),而是按照事先的设计,用了一张路线图让学生感受两过之远,其实这不算是一个高明的办法。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没具备比例尺的概念,之所谓“远”都是顺承教师的意图。然后稍读文本,却不难看出,课文中对路远却有相当详细的描写。比如“相距上千里”;需要“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走了“几个月”等等,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达到“路远”的共识,或许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另外在理解“学无止境”这个词语的时候,教师也没能很好的走入文本,而是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些共鸣,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却不会有多少促进。沈大安老师会后要求大家在阅读课中要把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是衡量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孔子“远近闻名”,老子“你的学问不比我差”的意思,接着孔子还要外出求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连续行走几个月,拜老子为师,学生才能深刻明白“学无止境”的含义。而只是如果让学生认为“姐姐用功学习,爸爸年纪大了还要学普通话”来理解“学无止境”,其实只是一种误解。因为“学无止境”中的学,是要建立在一个相当基础上的学习。这与勤学、苦学中的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遵循文本固有的自然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为学生设计了一条精巧的
阅读路线。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孔子拜师》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旦处理文本时跳跃性太强,就会让他们不知所从,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且思且学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中低段教学时,应该尽可能按照课文的自然行文顺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伍』 谁有“华语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暨学术研讨会”窦桂梅《三打白骨精》的教学录像
去sg.qq.com
『陆』 广州大课堂两岸四地第三届小学语文观摩活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从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形式上看,教师的行为并不总是对学生内的惩罚。课堂教学中的惩罚容只能减少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但不增加积极行为的概率,而且会受到社会的反对,某些惩罚是师德不健康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教师用表扬和赞赏。教师的赞赏师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错误做出反应,而很少关注对成功的反应。学生动作正确,认为合乎教学标准,做的不好可能会造批评。因此,体育教师要克服那种吝音赞扬的不好做法,提倡多表扬,少责备,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行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问题行为控制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师积极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因为良好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好行为就会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学习的好榜样。
『柒』 观摩孔子拜师 感受
你好。
观摩汤亚梅《孔子拜师》课后随感
今天,在杭嘉湖地区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小学的汤亚梅老师通过《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词语教学的经典案例.
1.通过理解字理解词语
在理解课文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这二个词语的教学中,汤老师先让学生理解"餐,宿""日,夜,程"等字的意思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一个梯度,而且也掌握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尘仆仆"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想风尘仆仆的样子.汤老师如是要求.学生们通过了解曲阜到洛阳的路途之远,充分感受到孔子到达目的地后灰尘满面,充满倦容的样子.另外,汤老师还让学生根据资料袋内容理解“远近闻名”一词,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
这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公开课中并不多见,今天汤老师把字典截图通过课件展示,校好地解决了一些诸如较费时间,版本不一等问题,而且让学生在字义的辨析与选择中,加深了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了解,而且还顺便了解了"渊博"的"渊"字的其他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4.通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学无止境是通过课文提炼出来的一个词语,汤老师在教学时就让孩子们说说周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人可以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对周围人的关注,既对词义有了理解,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学习.
5.运用词语内化理解
课文最后,通过随文练笔的形式,对文中这些重要词语进行了一个盘点,让运用与理解互相结合,始终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使学生完成从识记到理解再到运用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尽管这堂课的特点相当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1.析字解词时要注意突破难点
教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的时候,难点应该在"风,露"和"兼,程",
对于“餐、宿”和“日、夜”这些字,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因为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在实际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老师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是考虑在后面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慢慢感悟,但如果我们在预设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更高些。
2.理解词语时要用好文本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更多地注重了理解词语的形式,但有时刻意
为之会使人觉得并不恰当。比如在理解“风尘仆仆”这个词语时,教师为了突出曲阜到洛阳的路途之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表达欲望(问题提出时,下面其实已经小手如林),而是按照事先的设计,用了一张路线图让学生感受两过之远,其实这不算是一个高明的办法。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没具备比例尺的概念,之所谓“远”都是顺承教师的意图。然后稍读文本,却不难看出,课文中对路远却有相当详细的描写。比如“相距上千里”;需要“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走了“几个月”等等,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达到“路远”的共识,或许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另外在理解“学无止境”这个词语的时候,教师也没能很好的走入文本,而是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些共鸣,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却不会有多少促进。沈大安老师会后要求大家在阅读课中要把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是衡量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孔子“远近闻名”,老子“你的学问不比我差”的意思,接着孔子还要外出求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连续行走几个月,拜老子为师,学生才能深刻明白“学无止境”的含义。而只是如果让学生认为“姐姐用功学习,爸爸年纪大了还要学普通话”来理解“学无止境”,其实只是一种误解。因为“学无止境”中的学,是要建立在一个相当基础上的学习。这与勤学、苦学中的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遵循文本固有的自然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为学生设计了一条精巧的
阅读路线。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孔子拜师》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旦处理文本时跳跃性太强,就会让他们不知所从,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且思且学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中低段教学时,应该尽可能按照课文的自然行文顺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捌』 小学语文知名特级教师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
支玉恒: 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 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 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 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 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 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 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 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