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觉得妈妈的爱是什么?你能试着再写一段吗?(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内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容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这5句话每一句都是从上文的叙述中引出来了。因此应该先做第二问——写一件事,然后说“妈妈的爱是......”)
生:有一回,同事送给妈妈一块巧克力,
妈妈自己舍不得吃,
小心地包好,
带回家给我。
啊,妈妈的爱是香甜的巧克力。
(将自己写的日记改写诗歌形式)
生:每天上学、放学,妈妈总是骑自行车送我接我,
自行车后座上,
有妈妈缝的海绵座垫,
坐上去舒服极了。
啊,妈妈的爱是软软的座垫。
⑵ 急求三、四年级人教版或北师大版语文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
5、北大荒的秋天
一、 教学目标:
1、会写“荒”“燃” “铃”“茫”等10个生字,认识“转”“锦”“缎”等7个生字,理解“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等词语。
2、感知颜色词写法,积累拓展颜色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能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进而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5、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北大荒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能够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初步感受作者描写景物比喻、拟人运用的精妙。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能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讨论、交流、自由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北大荒的美丽。
3.借助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写话。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荒:上面是草,下面是河,中间是亡,古人造字讲究会意,没有草没有水,才叫荒。
就从这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北大荒还是这个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的秋天)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老师重点指导“燃”“ 茫”两个字的书写。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对描写颜色词的预习。
(出示词语: 银灰 血红 橘黄 绛紫 )
(1)正确读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实物加颜色的方式)
(2)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
3.指名轮读课文,纠正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思考:北大的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谈话导入
1、 金风送爽,令人沉醉。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引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
(板书:天空 小河 原野)
(二)精读语句 感悟文美
A天空美
1、 北大荒的天空美在什么地方?自由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出示:第二小节)
2、学生交流:
(1)理解“一碧如洗”,感受天空的蓝、干净,指导朗读第一句。
(2)这些流云的颜色可美啦,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二句,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出了它们的美。
体会颜色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能从文中找句话来理解吗?天空还会有像什么样的颜色?仿照这个句式说一说。
体会变化美:“转眼间”,你从转眼间体会到什么?能读出来吗?练习朗读。
(4)这么多的颜色,又富有变化,课文把这些变化多端的流云比作了什么?
(5)你们瞧,这就是流云在落日映照下的景色。(出示图)如果让你来说,你会怎么形容呢?
(6)出示课文第二小节,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天空的美表现出来?
B小河美
1、小河美在哪里?默读第三小节思考。
2、学生交流。
(1)、理解“清澈见底”,怎样的小河才叫清澈见底?
(2)、 小河的清,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出示小河图片和课文)
学生抓住比喻句来交流。(蓝绸子、明镜)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这是一种静态的美,鱼儿游动,水面漾起波纹,这是一种动态的美。作者写小河有静有动,充满活力,我们都来读一读 ,读出小河的美。
C原野美
1、除了湛蓝透亮的天空,绚丽多彩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外,北大荒的原野更吸引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四节,找一找书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2、谁来说说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3、这些热闹非凡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多,声音大,那么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好好读书,看谁的耳朵最灵,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
4、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你从哪句话中听到的,读读书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谁能读出大豆放声大笑的感觉。他们为什么笑?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而笑。谁再来读。
其实原野中的大豆确实会发出声响,那是阵阵秋风过后……(豆荚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过渡: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3)我听到高粱在唱歌,一阵风吹来,颗粒饱满的高粱摇晃着身子,好象在唱丰收的赞歌。(请你读读书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
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吗?书中是把大豆、高粱当作人来写的,这就是拟人句。把大豆、高粱的丰收景象都写活了。
5、 再找一找,这段文字中还有哪一句也写出了作者面对丰收喜悦的心情?(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
(1)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火红的榛树叶子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我们再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2)明明是哗啦拉的豆荚声,为什么会笑?明明是高粱,为什么会唱?明明是火红的榛树叶子,为什么会点燃人们火热的心?交流总结:其实,不是豆荚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们在笑,人们在唱。
有感情地读课文第2、3、4句。
(3)这里大豆、高粱、榛树叶子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出示:原野热闹非凡)那这一句就是中心句。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6、小结: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概括的写了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方面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整个一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种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作文中后会经常用到。 请同学们根据这段的构段方式写一写我们的课间活动。
仿写:操场上热闹非凡。(生写后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分组读一读,把原野上热闹非凡的景象给展现出来。师读总起句,生接读。
7、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看到了北大荒秋天明净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热闹的原野,这时你最想说什么呢?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D、物产丰富 特色的美
1、(出示原野丰收的场面)是啊,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一并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光闪闪的。这不正是(引读大豆摇铃千里金)
2、其实,在北大荒还流行这样一些俗语:出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窝里。读读课文第五小节,能理解吗?
3、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好一派壮观景象。怪不得课文中结尾这样写到引读-----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饱览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你觉得北大荒是真的“荒”吗?
三十年前,北大荒真的是一片荒凉。(出示几张图片)自从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里就变了样。(出示图片)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板书:(北大仓)
2、由原来的北大荒到现在的北大仓,我们最应感谢的是——(板书:劳动者)所以,我们要说北大荒的景美,人更美。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来赞美——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
作业:
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来分享。
板书: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流云 五彩斑斓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想象,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做得还比较好。在处理北大荒的天空美时,我先让学生去读文,根据词语和句子去想象,感受天空流云的美,这种感受是通过自己阅读获得也就更深刻,同时让学生学会关注语言文字,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还为学生创设了学习表达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学生感受交流完天空之美后,出示流云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仿写句子,从读学写,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不足之处: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的处理要有侧重,有扶有放,在教学中对小河和物产丰富一段的处理可以再略些。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想象,发展语感,对于图片的运用根据自己情况确定。
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第三步:默读全文,引导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拓宽延伸
⑷ 哪位朋友可以提供北师大版语文《冬冬读课文》说课稿
这有3种,你觉得哪个好就选哪个:1.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写给大家看呢?
: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 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四、小结全文,并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制作朋友卡片(P75)
三. 板书: 冬冬读课文
讠:读、课、请
2.第十二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所以我在设计此时,试图扣紧这一主题,先用《找朋友》这首歌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一种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在读课文这一环节则力争创设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师生比,有生生比;在识记生字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自学,或猜字,或请教他人;在检查生字的识记时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习12个副词时,不是去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力求使学生通过读进而悟,最终能使用;对于如何理解课文,我则试图创设请境,激发兴趣,使他们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又通过表演,自己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 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读,读后请评价。
4、你们愿意跟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字。
3.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ào(教室),教ji?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 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 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 冬冬读课文
jià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