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北京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

北京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

发布时间:2020-12-26 03:00:56

⑴ 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北京的春节》教材解读该怎么写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⑵ 小学所有语文课文

去图书大厦买。

⑶ 小学阶段怎样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学生从小就能正确、流利,以至逐步达到有感情地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现就抓朗读训...

⑷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它们怎么睡觉》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7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衤)。
2、能力目标:能正确抄写指定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3、情感目标:知道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朗读课文,知道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查阅资料:上网查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带疑导入:
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想了解一下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7课,(相机指导“怎”字)
板书:17它们怎样睡觉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的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我们先来借助拼音拼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词句连读。听的同学注意力集中,一会儿要给同学评议的。)
3、课文我们读过来,想一想:它们指的是谁?在书中圈一圈。
4、生汇报师贴图:(鸟图、马图、狗图、蝙蝠图)
三、细读课文,感悟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1、师指板书说:它们到底怎样睡觉呢?读一读,画一画他们睡觉时的样子,并用一两个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你对哪种小动物最感兴趣呢?可以读相应的自然段,也可以扮演它,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睡觉时的样子呢?快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随机指导朗读)
(1)鸟
A、师:哪个自然段介绍了鸟睡觉时的样子?大家都来读一读。
B、现在,大家对鸟的睡觉姿势都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谁还想再说说。
比较下面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1)有的鸟睡觉时,用爪抓住树枝。
2)有的鸟睡觉时,用爪紧紧地抓住树枝。
C、你理解得真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自由读——指读——评读)
师:鸟爪多么有力呀!引读:
尽管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它也掉不下来。
想像: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什么样?(用手做动作)
(想像读——指读)
过渡:这么大的风,小鸟都掉不下来,此时,你想对这只鸟说什么呢?(了不起……)
D、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2)狗
A、从他的介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去掉括号里的词(一点儿、马上),你还有这种感受吗?
C、填上括号里的词再读一读——指读——评读。
(3)马
A、指名介绍。
B、为什么马站着睡觉不觉得累呢?(插入小知识)
C、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4)蝙蝠
A、谁最喜欢蝙蝠,说一说它是怎样睡觉的?生介绍。
B、师: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蝙蝠的睡觉姿势。
C、看图填空:
它们头(),脚(),把自己()。
D、补充:有一种宽蝙蝠,它吊着睡觉,几个星期都可以一动不动。E、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行吗?要求: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
小节: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E、按提示背诵,也可读读。
蝙蝠睡觉的样子最()。它们头(),脚(),把自己()。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五、总结全文:
小动物们睡觉的姿势真是各不相同呀,你此时最想对小动物们说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你知道“千奇百怪”什么意思吗?(结合上文和课外资料了解“千奇百怪”的意思。)让我们带着对“千奇百怪”的理解再一次读课文,这次,你肯定会对动物的睡觉姿势有更深的感受。
六、学习生字:
过渡:这课书的内容很有趣,这课书生字的结构也很整齐,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字:
怎被最抓狗吊怪
1、挑出笔画多的字:“最”,记形,组词。
2、指导书写“最”。
(1)整体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你最想提醒大家哪一笔?
(2)范写——描红——生写,师巡视指导——评议
七、布置作业:
1、把你知道的动物是怎样睡觉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2、写生字。

板书设计:
17它们怎样睡觉
鸟图抓
狗图挨
马图站千奇百怪
蝙蝠图吊

⑸ 有谁知道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地方教材·诵读课本全套哪儿有卖

北京市教育书店

⑹ 北京出版社 六年级语文《沉香救母》课文,急急!!!谢谢

惊弓之鸟》说课

首先,谢谢王老师、甘老师和周老师对我这节汇报课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结合《惊弓之鸟》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我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由“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句话引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然后开始分析段落,体会他射箭水平为什么会那么高。

在分析更赢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从容自若,成竹在胸的同时,我出示了句子“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让学生也自信地读一读,体会一下。

当更赢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这里我就要求学生信不过的来读一读。

在分析:“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我用红色在其中两个“直”上加点,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着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弦响一个劲儿往上飞,飞得急;“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这里,学生体会的不是很到位,留有很大的遗憾。

在下文更羸与魏王对话,尤以更赢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只受过箭伤的鸟。”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所以在此之前,我让学生好好地读,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魏王言语中对更赢有神奇般的本领感到极其怀疑。如果你在他旁边,你听了会怎么说?那么魏王呢?在学生对魏王的这种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来朗读,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结合指导朗读,要学生注意其中感叹号的作用。

最后,更羸的分析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赢由所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 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在这点的感悟上,我觉得挖掘的还不够深。

课尾我通过一个句式:“这只受过伤的大雁,只要……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能说出一些。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基本上能从更羸和大雁的角度谈体会。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留有很多的遗憾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正,谢谢!

⑺ 小学语文中叶圣陶的课文

1、《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 ,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陆洋。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

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本文想象奇特,插图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想,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入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5、《藕与莼菜》

《藕与莼菜》就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藕与莼菜》后被收入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八课。

⑻ 难忘的一天,小学语文课文 用什么样的伴奏朗读

星空我认为是最好的了。

⑼ 人教版小学语文《看雪》的课文原文

原文: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版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权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问。

老师说:“不算太远。”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9)北京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扩展阅读:

《看雪》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在台湾很难看到雪。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讲老师介绍北京的雪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讲台湾小朋友盼望到北京看雪。

《看雪》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景,表达了老师、学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阅读全文

与北京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