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课《新闻两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品味本课的语言。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要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 2)把我消息报道的三个特点。 3)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课《芦花荡》 学习要点:1)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感。本课用时文体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课《蜡烛》学习要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把握人物形象,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要点: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要点:1)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贵,增强维护和平的信心。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六课《综合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对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长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单元 第七课《阿长与<山海经>》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怀念之情。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八课《背影》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九课《台阶》学习要点:1)积累本文重要生字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探究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及意义。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课《老王》学习要点: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风格;探究文章的写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的思想。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一课《信客》学习要点: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文章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2)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特点,理解思想内容。3)树立诚信为本做人理念。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二课《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学习要点:1)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培养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单元 第十三棵《中国石拱桥》学习要点:1)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四课《桥之美》学习要点: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通过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五课《苏州园林》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六课《故宫博物院》学习要点: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七课《说“屏”》学习要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屏”的知识,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语感。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八课《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比较全面的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点:1)学习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培养和提高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激发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十课《奇妙的克隆》学习要点:1)了解克隆的相关知识。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贰』 八年级上人教版语文复习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网络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3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3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叁』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知识掌握
八年级下语文重要知识点
散文阅读
1、反复读文,掌握具体内容:选用了哪些材料,所选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思路是怎样的,文章中心线索是什么
2、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1)反复诵读,抓住“文眼”,从语言的变化、结构、用词、语气等方面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揣摩弦外之音。
(2)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文章所描写的生活景象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感受,引起感情上的共振。
(3)准确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内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3、品位散文语言特色
(1)抓关键的字词,理解其言外之意。
(2)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特别注意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
(3)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语气的转换,理解作者的感情。
(4)正确朗读,反复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小说阅读:
1、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线索
(写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矛盾和冲突)
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以及细节描写。
3、分析环境描写
把这些描写与上下文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其是衬托人物性格还是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或者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
4、分析小说的语言
小说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而分析描写的词、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种描写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情节发展等作用而考虑。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的主张、见解);论据(证明作者见解的材料);论证(以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
1、找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归纳)每段的中心句
论据类型:说理、事例
2、分析论证方法
(1)和论据相联系的方法(要明白它们分别证明什么)
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2)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方法: 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
(3)综合性的方法: 对比论证,逐层深入论证
(这两种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于前6种方法)
3、把握议论文的结构
引 论——本 论——结 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分析其结构,是分析“本论”的论证结构:
(1)纵式:逐层深入
(2)横式:并列式的
(3)综合式
4、领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概括、严密、辨证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类型:解说事物(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
阐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
1、理解文章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概括
2、分析结构和说明顺序
总—分—总
结构: 总—分
分—总
过程(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分说”的顺序 主 次
因 果/果 因
逻辑顺序 具体 抽象
现象 本质
简单 复杂
3、辨别说明的方法(弄清楚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数字)、分类别、作比较、引用、画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说明某项内容)
4、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如:“几乎”、“左右”、“大约”、“最”、“绝大多数”……
『肆』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重点知识归纳
►整体扫描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五个现代文单元共19篇课文,分为记叙性散文、现代诗歌、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其中,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是本册教材出现的新文体,也是教学中的新内容。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包括9篇古文和10首诗词,多为历代名家名作。全册还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写字练习。
►重点再现
第一单元是四篇课文都是记叙性散文,有的叙事,有的写人。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写作手法上,以叙述、描写为主,夹以恰当的抒情、议论。首先,要掌握散文的线索,这是解读散文的关键。《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永久的悔》以吃的东西“白的、黄的、红的”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姗·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选举权的男女平等的斗争活动为线索。其次,在掌握了线索以后,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性格。我们是否体会《背影》中儿子的真情挚爱、《永久的悔》中儿子的“悔”、《铁骑兵》中八路军的机智勇敢、《苏珊•安东尼》中主人公的信念和斗争精神?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加以分析,进而把握散文中叙事与人物刻画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是五首现代诗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养育之恩的讴歌,《樵夫,别砍那棵树》是对美好往事的留恋;《长城谣》抒发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致空气》运用象征手法寄寓了对真善美的赞颂。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获得审美享受。
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走进文艺殿堂,欣赏戏剧人生,聆听独具韵味的百态生活。我们可以从《日出》中了解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可以从《钦差大臣》中认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可以从《 放下你的鞭子》了解父辈在外敌侵略下的遭遇,激发爱国热情。
第四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这些演讲词文章,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颇能启迪智慧。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学会《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激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学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培养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感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崇高献身精神,体会文章激情飞扬、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第五单元是报告文学单元。品味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可以激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寻找时传祥》一文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学习时传祥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掌握《阿 炳在1 9 5 0》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从阿炳坎坷的一生中汲取生活的营养成分;学习《滑铁卢之战》一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考点
你可以根据试卷题型来确定。
语文考试无外乎: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二回、综合性学习与答实践活动;三、阅读理解:现代文(课内外),文言文(课内外);作文
所以,你要复习:
1、生字、解词、文学常识、古诗默写、名著导读、活动课知识、语言的实际运用(即课后的知识小短文)知识、整体把握每课的中心、理解关键句;
2、记叙、说明、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3、文言文的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意思、翻译、理解主旨句、受到启发等
4、作文的写法。
(如果这些你都掌握了,你就会无往而不胜的,祝你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