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

发布时间:2020-12-25 20:37:13

❶ 命题到底是什么反义疑问句都是吗书上不是说命题的前提是陈述句吗我的书是人教版选修2-1

反义疑问句不是命题。命题是陈述句。

❷ 人教版五年级作文半命题题目

半命题作文题目大全

一、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二、请以"________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题求精。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补出精巧的题目。二是选材求巧。选材要"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三是主题求深。确定主题时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四是形式求新。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问答式、直播式等创新文体,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三、请以"风雨中,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一则独特的材料。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二是构思一篇精巧的文章。在行文时,考生最好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采用写实的方式简笔勾勒;暗写笑对失败,迎难而上,挑战生活。
四、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重点。本文题的重点在"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二是最好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出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味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影响。
五、请以"我想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二是补全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的心"等。三是选定文体。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喜欢上阅读的时候,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在阅读中,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有所顿悟,引起我们的共鸣。
请以"读《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读深读透原文。二是选好最佳切入点。在行文前,考生一定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角度最新颖的一个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去深入挖掘。三是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是前提和基础,但"感"是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考生要围绕切身体会或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阅读命题意图怎么写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回五官全答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❹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33页第二个半命题作文是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每晚洗头都要掉好一把黑发,粗细长短不一而又同是乌黑的头回发,密密麻麻地沾在两答只掌心上,似这一整日的烈日秋风为我剪了个不太透彻的碎发。用水冲洗开,再回手一摸头,总不至于会空手而回。
南方的秋天,不怎么秋,到处都长满了茂盛都不可再冒的常青树,像我掉发一般规模的落叶在学校里是极为罕见的,永远的油绿色经久不衰,让人察觉不到曾有个秋天在耳畔飘过,同是多雨炎热的南国之秋,似冬夏之间插播的一段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广告,盛夏一收尾,冬天便来了。
今年的秋天,来得倒轰轰烈烈,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苟延残喘的夏天,还未来得及在西边天喷吐出最后一抹血红的夕阳,来自初秋的两朵巨型乌云便在蓝天下疯狂地亲吻起来,霎时黑暗压抑笼罩大地,秋风狂涛,把南国之秋特有的温柔的“嗡嗡”雷声灌进耳朵里,完全没有夏雨惊雷的那般盛气凌人。从一阵一阵的秋风中,也再也闻不到盛夏里骤雨带来的干燥水泥地板散发的特有的热气。在阳台摸着头看着落发的我,终于惊悟,今年的秋天,就算是来了吧。可等到乌云退场时,

❺ 急求: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理念。最好能有人教版三四年级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同学们,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又到了我们收获的季节了。现在就请打开的智慧的头脑,来采摘这些丰收的果实吧,记住:只要细心,你就是最棒的!!

基础知识(54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ú chǔn xī shēng gù zāo tà shuài lǐng
(愚蠢 )(牺牲 ) (固执) (糟蹋)(率领)
biān fu gān zàng wān yán pí bèi jiàn kāng
( 蝙蝠 ) (肝脏 ) (蜿蜒 ) ( 疲惫 ) ( 健康 )
二、我会找出意思相近的几组对应地写在括号里。(6分)
拮据 梦寐以求 器重 赠予 困难 疑惑不解
馈赠 日思夜想 看重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愁眉苦脸
(馈赠)--(赠予) (迷惑不解)--(疑惑不解)
(闷闷不乐)--(愁眉苦脸) (梦寐以求)--(日思夜想)
(困难)--(拮据) (器重)--(看重 )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你最喜欢的最少两个写一两句话,赞美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11分)
知( 己 )知(彼 ) (神 )出(鬼 )没 出( )不( )
所( 向 )无(敌 ) 运( 筹 )帷(幄 ) 骨瘦(如 )( 柴 )
声(东 )击( 西 ) 花( 繁 )叶(茂 ) ( 争 )先( )后


四、句子万花筒。(10分)
1、 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改成陈述句)
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2、礼花绽放。(把句子写具体)
美丽的礼花像花儿一样绽放 。
2、 湖面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静
4、树叶在哗啦啦地响。(改成拟人句)

5、纪昌勤学苦练。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五、精彩回放。(17分)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名言,如:
、 。 2、大漠孤烟直, 。这是 代的 写的诗句。我还能写出他的诗句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你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标语:
(2分)
4、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农谚我知道很多,如 。
6、学了本册书我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盲女孩安静、 、
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
。(5分)
7、早开的红梅—— ; ——入木三分。课外我还收集了很多歇后语,如 。

快乐阅读(21分)
安静的手指悄(qiao qiao)然合拢,( )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一个盲女孩儿( )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 ),安静的脸上充满了(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 )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3、把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并谈谈理由。(3分)

(二)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 啊,啊……” 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hai huan)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 )里。(2分)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 发呆: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那个人的动作词。(2分)
6.“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2分)
①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恰恰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5分)

妙笔生花(25分)
四年的学校生活,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情,有愉快的,有不高兴的,有感到委屈的,有……,选择一件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题目自拟。要选我啊 赞同1| 评论

❻ 请您评价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期末命题取向

语文教学中人格渗透研究
湖南省宜章县第七中学 罗桂英
语文教学,即语言、文字教学。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树立大语文的新观念,把家庭、学校、社会当作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学到精粹的、活生生的语言,并接受人格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进行人格渗透,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无稽之谈,风马牛不相及。果真如此吗?非也。语文教学的核心,实质就在于人格的渗透。
几十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渗透渐渐被人淡忘。语文(语言、文字)成了一眼枯井,一片荒漠,语文教学者成了枯井的赞颂者,荒漠的炫耀者,人们不能真正汲取语文的甘露,人性扭曲了,关系恶化了,矛盾复杂了,国民素质下降了,民族落后了,国家动荡不安了。如再不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人格渗透,语文会更虚伪,人类会更虚伪,世界也会更虚伪。
近年来,国家教委一再强调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在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后,又提出“以德治国”的主张,这是明智之举,但如不培养国民高尚的人格,也只会成一句空话。
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渗透,对人格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就此略作研究。
一、语文本身带有人格烙印
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渗透,首先还得从研究语文本身入手,因为语文本身带有人格烙印。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一方面置之不理,无疑是掩人耳目,属于虚伪的教学。
1、语言中的人格烙印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产生的历史悠久,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语言是在人类的长期劳动中形成的。人类在群体劳动中,生活中,相互间互通情感,互通思想,再加上上肢解放出来后,直立行走,喉结加长,音符增多,借助手势、气息、神态表情达意的方式变化了,人类开始借助复杂多变的音符交流,语言也就产生了。最初的语言非常简单,也不带有人格成分。
后来,语言如何打上人格烙印呢?
人类在不断生产劳动的同时,语音符号也逐渐复杂起来,以致形成各种不同的语言类别,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类别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形成较稳定的,完整的语言系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人类的组合中,思想、情感、人格相通的,很容易结合。因此说,语言本身带有人格烙印。时至今日,语言类别千千万万,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正由于我们华夏民族语言丰富,各语言系统又折射出不同的人格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传统美德方得以长盛不衰。
2、文字中的人格烙印
文字的出现,相对语言而言,要晚很长时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
文字的产生与语言一样,孕育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人类各群体形成了,事务多起来,大脑容不下来了。后来有人试着用图形将它们记下来,最初是将这些图形画在地下,但因难以久存,于是有人发明将图形刻入甲骨,甲骨文也就产生了,这是文字的雏形。
古人创造文字,最初只作审美之用,他们只想将天地万物刻于器物,以供欣赏,这些粗制图形不断演变,逐渐固定下来,代表特定的事与物。
文字产生后,即与语言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文字不再是事物的简单特指,范围越来越广泛,人类又发明出表示人的思想感情的文字符号,自此,文字本身深深地打上了人格烙印。
我国的语言、文字与国外的语言、文字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我国语言、文字打下人格烙印,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人格的渗透,因为语言、文字产生的最终阶段,均打上人格烙印。
二、近百年来语文教学中人格渗透存在的问题
自语言、文字产生后,语文教学随即产生。最初,语文教学保持着纯朴的教学思想,只想通过语文教学认识简单的事物。后来,人、事复杂了,语言、文字亦进步了,于是语文教学更多的偏重于人事,通过语文教学的人格渗透,维护人类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学思想一直延续了好几千年。
然而,近百年来,语文教学出现大的转向,转向语言、文字的研究上,既不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也不注重文字的运用,更不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渗透。
1903年,废科举,兴新学,设立了独立的语文科,废除文言,兴白话,抛弃祖国优秀的文化,源头活水断流,以致文学作品内容平庸,缺乏人文精神,缺少人格教育,可谓罪之起源。“五四”运动后,语文教学追求科学化,分单元教学。各单元分别设定教学目标、文法、文选、练习,将语文教学肢解开来,弄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渗透成为空白。
建国后,语文教学偏离语文本身方向,只停留在文章的时代背景,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知识的传授上,不用说语文的其它功能不能发挥,单是语文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功能也未体现出来,又怎能谈得上人格渗透呢?
近二十年来,语文教学茫然无所归,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然而,改革家们并非针对语文教学核心内容进行改革,他们只就语文知识的教学技巧进行移花接木,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语文考试成绩,因为语文考试重在语文知识。如果说某位改革家胆敢轻视语文的考试成绩而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质改革,人们则会认为他不务正业。因此,语文改革中渗透人格教育,是得不偿失的,是浪费时间的。
纵观近百年语文教育史,不禁令人心寒,语文教学已失去了它的真面目——人格渗透。
三、明确人格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首要地位
人们常说,我与某人有共同语言,这语言并非简单的语音符号,而是指思想、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人格渗透使人类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以确保人类的永恒生存与发展。因此说,人格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居首要地位。
《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教育先行者孔子提出:敬父母,亲兄弟,爱幼小,然后学习。韩愈亦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明道在先。朱熹认为:理为第一,然后气,然后物。可见,明白事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
凡大德,通达之人,其身不败,名不裂,作不朽。古往今来,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文献,这不只是文字符号的保存,更重要的是思想、人格、灵魂的宝藏。我们学习它,首要任务即领悟其实质内容。因此,抛弃人格渗透的语文教学非语文教学,甚至可以说是虚伪之举,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非常残酷的教训。
近百年来,语文教学脱离人格渗透,以至国民素质每况愈下,我们民族长期形成的人格美不能继承与发扬,一切随心所欲,无章可循,优秀的人格基因渐渐失去,人们自甘落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正因我们优秀的文明渐失,内在之野性渐盛,社会矛盾复杂化了,国家法令,制度虽层出不穷,然很多只是虚设,不能畅行,人们虚伪了,野蛮了,真善美的痕迹少见了。
要彻底扭转目前出现的诸多异常现象,唯有明确人格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首要地位方可根本解决。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