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学段目标是对整个阶段的整体规划,是一个大方向,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内低年级认字组词为主容,中年级句段,高年级篇章,单元目标是对本学期所完成教学任务的细化,隶属于学段目标,但又更精细化一点,课时目标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每节课你要完成的任务!只要完成每一个课对目标,就完成了单元目标,也就完成了学段目标,明白了吗?
『贰』 什么是小学一年级语文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叁』 小学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抄一到二年级只要学习字词及袭朗读,多背就好了
三到六年级开始要学会阅读与写作,多看名著,阅读答题要套公式化语言,如赏析语句要写“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境,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写作要多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因为是小学,很少会有说抄袭的,尽管引用就好。
拼音字词等基础一定要打好。
小学其实考得都是实的东西,稳扎稳打就好。而且小升初一般都比较简单。
如果要考私立学校的话就要写多点功夫在背上,一到六年级的诗词都要背,基础分就不会少。练好字,作文分就不会低。
这些到初中都很有用的,因为是基础,我就是这样背过来的,很受用。
希望这回答你能满意。
『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各学段学习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伍』 小学语文年段目标是什么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份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字词教学、朗读教学、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和情意目标,清楚地呈现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每一项目标的表述都相当具体,以第2项语言实践目标为例,教师在表述时明确指出了进行语言实践的条件——理解、积累词语;行为——写一段话;标准——介绍海鸥集体营救同伴的场面。情意目标定位在“感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一、编制目标的步骤
1、确定学习结果。
2、界定条件。
3、陈述标准的水平。
二、目标的有效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1、教育目标:
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教师作为主体)
u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会学生…技能”
“培养学生…能力(习惯)”
2、学习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
“学会……”
“懂得……”
(二)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以学生外在行动的形式来表述。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应当描述在单元和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够做(或产生)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2、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操作性动词,如“识记”、“说一说”、“写出”等。)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案例四:《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目标说明。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要摆脱对教参的过分依赖,潜心钻研教材,用心分析学生,树立宏观关照,整体教学的意识,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琐碎、繁多,制定出明确、集中、适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行为目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三、各年级有效行为目标例举
一年级:《玩皮球》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一册第28课)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玩、球、猴、拍”;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通过教师板演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玩”的笔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朗读儿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皮球怎么样)”说一句话。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4、能认识、读准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带有这几个韵母的音节。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二年级:《小兔和树的对话》(新教材第三册第38课)
1、能在阅读中识记课文中的7个生字。重点读准“素、产、减、仍”的音,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套”的笔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在阅读中体会小兔看见枫树、桦树、松树的树叶秋天不同的样子时的心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这些句子的不同语气。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秋天枫树、桦树、松树树叶的变化,并大致了解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能根据提示连贯地说一说。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动词)
三年级:《旅行家树》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五册第18课)
1、能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华丽、秀丽、婀娜多姿、寸草不生、肃然起敬、肥沃、贫瘠”,并积累这些词语。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能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图片或板书,运用积累的课文中的词语介绍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通过阅读了解到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并能感受到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佩之情。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四年级:《观潮》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七册第27课)
1、通过品读课文第五节,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涌潮时的奇特景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并尝试背诵。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标准)
2、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并通过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释疑。
(行为条件)(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标准)
3、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课后词语,尝试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写句、概括段意。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五年级:《齐白石与李苦禅》教学目标(新教材第九册第11课)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了解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陆』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段目标包括哪五个部分
课标中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回运用答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体到各个年段,作文教学要过“四关”。
1、一、二年级要过写话关。要把一句话写丰富,写具体。读写结合、听写结合,天天练习。
2、三、四年级要过“部件关”。
(1)六个部件关是:动物关、植物关、人物外貌关、人物对话关、景物关、小事关。
(2)过基本格式关。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段式和修辞方法关。
3、五、六年级过篇章关。
如:文章结构、段落过渡、开头结尾方法、上下文呼应、如何围绕中心写、必要的修辞方法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过“三关”:字数关、具体关、通顺关。
4、过修改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舍先生说得好:“再念,再念,再念。”千金难买回头看,好文不厌百回改。
『柒』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目标是哪个阶段
(考虑到需要这个资料的,一定是我的同行,所以使用了“自己的图书馆资料”给你下载,但愿我能帮到你)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的重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
【教学任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
【教学建议】:多让学生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来识字,理解词意。尽量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由低段二年级的重点教学,到了中段教学时,词语的教学就转化为基础了,这个基础要一直延续到高段。
2.阅读教学
【教学任务】: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建议】:教师可按上面的一些教学任务,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体验。但要注意一篇课文只围绕一、二个教学任务(或重点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进行教学就行了,绝不能面面俱到。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
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教师只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朗读指导与训练;二是让学生说他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上面的教学任务作必要的提示);三是让学生说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当然在做这三件事时,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
3.习作教学
【教学任务】: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建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中段的主要任务概括为:①段的训练;②理解主要内容。
中段教学抓好词语的教学非常关键,因为它是最基本的语言细胞。在解决读得正确、流利的同时,在识字的基础上,对于词语的教学,主要以查字典的方法,向学生传递的是标准的解释,学生学到的是非常精确的知识,不容有半点马虎与疏忽。这样学生才能在词语的理解上规范地积淀起来。词语要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理解词语的本意与引申义,去品味词语,去品味语言,去理解句子的内涵,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去理解文本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