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语文同步训教人教版十九范进中举

语文同步训教人教版十九范进中举

发布时间:2020-12-24 06:52:49

㈠ 九上语文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中举之前,胡屠户对其任打任骂,家中无米,无法养活妻母,还要借钱去赶考

中举之后,范进内地位马容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腆着肚子去了”,“一日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㈡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范进中举》怎样看待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考试制度是各封建王朝用来选拔人才、笼络读书人的制度和手段,也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走上仕途、改变命运的阶梯。读书人一旦中举,便可平步青云,所以热心科举,追求功名富贵,在当时封建知识分子中极为普遍。《范进中举》中作者不仅以愤懑的心情,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了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还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恶浊的社会风气的根源。 小说中的范进就是一个典型人物,他的故事最具典型意义。范进一生经历了十二三场考试,但始终是一个童生。小说描述范进一出场,写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由于天气冷,他又穿着单衣,冻得哆哆嗦嗦,形同乞丐。这种形象不禁勾起了当日主持秀才考试的周进对辛酸往事的回忆,动了怜悯之情,在还没有阅完其他考生的试卷时,就把范进取为第一名。后来范进又挣扎着到省里参加乡试,考完回来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那情景是何等的凄苦可怜。出榜那日,家里无米下锅,其母“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被迫把一只生蛋的母鸡抱到集上去卖。这时考中举人的喜报传来,但他不相信,被人硬拉回家里,看到喜报时,几十年追求的理想,今天竟然得以实现,高兴过分,而喜极致疯。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几十年落第的心酸和卑怯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势利的社会风气。 范进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科举考试就像龙门一样,倘若跃过了它,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会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当时的读书人的确是非常可悲,当然也是非常可怜的。不管经历多少苦难,他们始终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信条,坚持走下去。范进的经历也正是对这一点的证明。 科举考试制度所造就的功名富贵,是封建士人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各阶层所看重的。在《范进中举》一节中,有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那便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他是一个庸俗的势利小人。在范进中举前后,他的态度判若两人:中举前,他对范进是百般辱骂与讽刺,把范进直骂得狗血喷头,摸门不着;中举后,他便马上低声下气,毕恭毕敬地称女婿“贤婿老爷”,还恬不知耻地在人前夸范进“才学之高,品貌之好”。为治范进的疯病,被迫打了范进后,心中很是懊悔打了“文曲星”。回家途中,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上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户之所以如此前倨后恭,是因为他也中了功名富贵之毒。在他看来范进中了举,就等于有了荣华富贵,一生衣食无忧,自己也便觉得有了靠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虽非读书人,却也深受功名富贵思想的影响,他的头脑中也产生了等级观念,在范进刚刚进了学时,他便教训范进说,中了相公就该高人一等,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跟平头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否则坏了学校的规矩,连他脸上都无光了。 《范进中举》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和腐蚀,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由于种种原因也并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正如《范进中举》对科举考试制度及功名富贵的批判一样,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既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也不是只知挣钱的机器。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选拔人才的手段——考试,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样才会真正促进我国的发展。

㈢ 【语文】《范进中举》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仅供参考: 自己修改:

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层次:
(1)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这其实是前面情节的尾声,放在这篇节文里却跟某些小说里的背景有几分相似,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2)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范进此举固然是受到了他宗师的鼓励,但如果不是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断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从他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情节的开端。
(3)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这是情节的发展,因为范进的命运从此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4)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报子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这是一场喜剧,是这个故事的高潮。范进在发疯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噫!好!我中了!”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胡屠户在这场喜剧中对范进毕恭毕敬,把范进捧上了天,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5)范进刚从集上回家,举人出身、曾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金又赠房。这是故事的结尾,说明范进的社会地位陡然上升,真是“今非昔比”了。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精神枷锁。

㈣ 九年就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故事梗概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

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4)语文同步训教人教版十九范进中举扩展阅读:

小说主人公范进,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恋功名,追求利禄,奴性十足,卑怯懦弱。从他身上,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读书人的毒害。

他半生贫穷困乏,有时到了断炊挨饿的境地。他连考二十多次,没能进学。受人冷遇,遭人歧视,好不容易到54岁才勉强进了学,算个秀才。他丈人胡屠户骂他“现世宝”。

他也只唯唯诺诺,怯懦地回答:“岳父见教的是。”有时被骂得“摸门不着”,甚至把臭痰吐他一脸,也没半点儿脾气。穷困并未使他那腐儒的呆气和酸气减退,即使在急待卖鸡买米时,也还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

最后,范进这种百无一能、迂腐呆蠢的人,很快就做起了官老爷,掌握政权,管理百姓。从这里读者也可以看出封建官场的黑暗。

㈤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七课范进中举续写300字左右

有一天,又有一个人来捉神鸟。他叫哈尔卓,他翻过一座座山川,涉过一条条河流,终于在万年古松上捉下了神鸟。
神鸟对他说:“以前有很多人来捉我,我都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请允许我今天给您讲一个故事。不过,你在路上带着我回家的时候,即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的时间,我就会飞走的。”哈尔卓答应了它的请求。于是神鸟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妇,他们养了一条看家狗,这对老夫妇十分喜爱这条狗。以为他们没有子女,所以他们把这条狗看做自己的儿女,并取名叫做‘托姆’。一天,托姆做出了异常的举动,它不停地咬这对老夫妇的裤子,刚开始这对老夫妇没有在意,以为托姆在跟他们玩。过了不久,托姆咬的更凶了,于是老夫妇便想拿棍子教训它一下,结果失手把托姆打死了。夫妇俩非常后悔,想进屋找个铁锹挖坑把它埋了。丈夫刚一迈进门槛,就被门上的蜘蛛咬了一口,很快就死去了。原来这是一只毒蜘蛛,妻子这才明白托姆托姆为什么发狂,原来是想保护他们。不久,妻子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了。”
哈尔卓听了神鸟讲的故事,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说:“这真是一个傻的妻子,不就是死了一条狗和一个人吗,最后还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忒不值了。”神鸟听了他的话,说:“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说完,扑棱一声飞走了。

㈥ 初三的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的几个词语:荒诞、避讳、荼毒 在哪里找到我找不到这是老师课件上的,

荒诞:他疯了嘛
避讳:“范讳进” 不是有个 “讳”么
荼毒:范进考了三十多年的试 只是为了 升官、摆脱贫困,这就是科举制度的荼毒啊

㈦ 语文题,范进中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范进中举》是清来代源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阅读全文

与语文同步训教人教版十九范进中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